第08回 绮語難忘買書憐佛子 芳名重晤問字過詩家
關燈
小
中
大
都沒有了。
宋總監很以我的話為然,說是要和僧尼公會接洽,辦這件事。
我想公會裡面,不能不看我一點面子,你再托人出來一疏通,這一幢廟不愁不是你的。
聽說附廟有幾所房子,可以收房錢,不強似你在這裡嗎?&rdquo 百了聽着,伸起一隻手,連連将耳朵搔了幾下,笑道:&ldquo那感情好。
你幫我這一個大忙,将來成功之後,那廟産我們就是三一三十一。
&rdquo 慧靈笑道:&ldquo我并不在乎此。
老實一句話,我們做的事,誰也瞞不了誰,隻要彼此能幫忙就是了。
&rdquo 百了道:&ldquo那是自然,何消說得?&rdquo 慧靈說到這裡,跑到堂屋門口,向外望了一望,見院子裡并沒有人,複轉身進房來拉了百了,同在禅榻上坐,先嘻嘻地眯着眼睛一笑,然後說道:&ldquo我聽說這月半邊,嚴宅你們有一壇佛事,對嗎?&rdquo 百了道:&ldquo不到月半就到期了。
&rdquo 慧靈低了一低聲音道:&ldquo他們家是善道人家,都敬菩薩。
&rdquo 百了道:&ldquo可不是?最是他們家三姨太太好念佛。
&rdquo 慧靈聽到一聲三姨太,笑容更深厚了,嘴角邊的兩道腮紋,印下去了好深。
低聲道:&ldquo你也知道?你認得她嗎?&rdquo 百了道:&ldquo這裡她也來過幾回,我所以認得。
從前她也是常到貴刹裡去的,你比我們更熟了。
&rdquo 慧靈笑着靜默了兩分鐘,就伏在百了肩膀上,對着他的耳朵,說了幾句。
百了點頭笑道:&ldquo在你原也是沒有法子,她是一個将軍的夫人,哪裡能得罪她。
&rdquo 慧靈道:&ldquo不管她,過去的事不說了。
這回你到嚴宅去做佛事,能不能想個法子讓我也去一個?&rdquo 百了伸開五指,将短頭發搔得唏嗦唏嗦地響,口裡沉吟着道:&ldquo若是别個平常的人去,那不算什麼。
你慧靈師向來不應佛事,怎麼忽然去湊我們的場合。
&rdquo 慧靈笑道:&ldquo就是為了這個,我要來和你商量了。
你想想看,有沒有什麼較好的法子,讓我也去一個?&rdquo 百了道:&ldquo慧靈師真是要去一趟,那倒不費什麼,我看不如到那個日子,你借了一件事,到嚴宅找我談話,你就可以大模大樣地去了。
&rdquo 慧靈笑道:&ldquo這種主意,誰也會想得出,但是事情不能那裡撞巧,當我到嚴宅去的時候,恰好就會碰到她。
&rdquo 百了被他這樣一提,才想破了,便道:&ldquo這倒也慮的是,你又不能不分黑日白日的,隻管去找我們。
這樣吧,我這趟佛事,自己不去了,我的事就請你代着。
那麼,前後你有一個禮拜可以在那裡了。
&rdquo 說到這裡,他就望了慧靈和尚嘻嘻地笑。
慧靈忘了這是和同道說話,卻把老着使了出來,合了掌盡管念着阿彌陀佛。
百了道:&ldquo這樣辦固然是好,還有一層,我若白白地不去,還是怕人疑心,最好是說我有了病,支持不住,我就當着說怕撞木鐘,來請你去代我兩天。
你還可以表示不大樂意的樣子,可是為了不看僧面看佛面,又不得不去,隻管先去一天。
去了一天之後,我老是不肯說病好,你就可以老往下幹了。
&rdquo 慧靈突然站起來,拍了一拍百了的肩膀,笑道:&ldquo好師弟!你想得很周到,作師兄的一定好好酬報你一下。
老實說,我在北京恐怕待不久,我那廟裡的事,就可交給你去辦,你看,那不好嗎?&rdquo 百了道:&ldquo這話我就不相信了。
你現在北京,和尚班裡不是第一,也是第二,難道别的所在,還有好似這裡的不成?再說,你現在還想着到嚴宅去哩,哪裡還能跑到别的地方去哩?&rdquo 慧靈笑道:&ldquo阿彌陀佛,菩薩照在頭上,我是向來不撒謊的。
你所說的那兩段理由,都不成問題。
現在我且不說,到了那個時候,你就自然明白了。
&rdquo 百了雖然猜不出他持有何項理由,但是料想他也不會說話騙人。
就歡天喜地地将慧靈所說的話,完全照辦了。
慧靈當日将百了足足安慰一起,把百了喜歡得滿頭搔不着癢處。
談了一會,慧靈就告辭去了。
百了看了一晚上書和畫,精神大為奮發。
到了次日,他想起陶達生要的兩軸金剛經吊屏,便不辭勞苦,遠遠地跑到靜方居士那裡去要。
約好之後,還怕陶達生心裡挂念,又親自去通知一個信。
陶達生因為到梁寒山家尚不甚遠,就邀着百了一路,向梁寒山家裡來。
到了梁寒山家一打門,他家聽差,看見一個光頭僧人,倒吃了一驚,正要問為什麼打門,見他身後轉出一個人,卻是陶達生。
他認得陶達生是主人翁的朋友,這和尚算是沒有走錯。
不過又對那和尚望了一望。
陶達生會意,便道:&ldquo他也是你們梁先生的朋友,說我和他一路來的,你進去先說一聲兒也好。
&rdquo 聽差的究竟不敢把和尚胡亂向家裡引,便先進去問。
梁寒山一聽和尚來了,便笑着迎向大門口來,陶達生将身子一閃,就在一邊,給二人介紹。
百了一見,便合了掌,彎着腰深深地打了個問訊。
臉色正正的,微微地帶上了一點笑意。
梁寒山請他進門,他垂了一隻大衫袖,一隻手伸平巴掌,放在胸前,一步一步很鄭重地向前走。
到了客廳裡,和尚隻擇了一旁一張小木椅坐下,眼皮微微下垂,現出一種沉靜的樣子。
梁寒山一想,這和尚雖然不過中年,然而看他這一副樣子,卻是一塵不染,是個道德高尚的人,陶達生所說的話,卻完全不可靠了。
寒暄已畢,梁寒山首先就談到佛學上去。
說是自己很願學佛,可是沒有法子和有道德的高僧往還,所以請陶先生介紹。
百了道:&ldquo高僧是不敢說的,不過出家人晝夜都在經典之旁,自然比讀書人多些工夫研究。
其實儒家和和尚往還,也不一定和佛學有好處。
倒是我們佛家,對孔孟的學說,有很多的幫助。
并不是和尚小看儒家,像宋朝的理學,說的那個正心誠意,還不就是套自佛家的明心見性嗎?設若不是隋唐五代佛學在中國那樣傳播,未必宋朝有這種理學發生。
&rdquo 說到這裡,身子欠了一欠微笑道:&ldquo這并不是和尚非素是丹,黨同伐異,在學問一方面說,我這話似乎不過分。
&rdquo 梁寒山笑道:&ldquo我并不是儒家,更談不到是哪一黨,和尚隻管說。
&rdquo 百了道:&ldquo這樣說起來,貧僧還沒有梁先生曠達了。
梁先生,你看貧僧所說,宋朝的理學是由佛學蛻化出來的,有沒有根據?&rdquo 梁寒山道:&ldquo雖然不必是蛻化來的,至少受了佛學的影響。
因為那個時候,朝野都談佛學,學佛的人,又真有學問,他們的言行,不能不令清高自賞的讀書人注意。
當時佛學者與孔門所讀安貧樂道的君子,實在相近。
有些狂狷者流,簡直就相似了。
因此和尚和文人往還,以及文人出家,成為常事,那怎麼會不受影響呢?本來無論什麼哲學,總抛不開理智的話,他們各家的學說,有些相同原也不足為異。
如來佛是個宗教家,也是個大哲學家,孔子可以說他是文學家,教育家,政治家,而實在還是一個哲學家。
這東西兩位聖人,他們惟一的要點,就是救世。
孔夫子說吾道以一貫之,忠恕而已矣,便是佛教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孔門的學說,揭出仁義二字來做;佛門的學說,便揭出慈悲二字來做。
仁義和慈悲,試問是不是博愛?關于這一點,根本上相同,所以說由佛學化出宋儒的理學,原不勉強。
就說宋儒講理學,為了适用起見,他是革佛學的命,倒也可通。
唐朝的讀書人,不明這一層,便是胡鬧的辟佛。
韓退之自己擡自己,遠承孟子的道統,其實他在孔家學說裡,不過空空洞洞人雲亦雲,一點發明和擴大的成績也沒有。
《谏佛骨表》,就不算村婦罵街,隻說個道其所道,非吾之所謂道,簡直也是夜郎自大,無的放矢,隻是小家子氣。
&rdquo 百了原隻道他是個平常文丐,聯絡聯絡
宋總監很以我的話為然,說是要和僧尼公會接洽,辦這件事。
我想公會裡面,不能不看我一點面子,你再托人出來一疏通,這一幢廟不愁不是你的。
聽說附廟有幾所房子,可以收房錢,不強似你在這裡嗎?&rdquo 百了聽着,伸起一隻手,連連将耳朵搔了幾下,笑道:&ldquo那感情好。
你幫我這一個大忙,将來成功之後,那廟産我們就是三一三十一。
&rdquo 慧靈笑道:&ldquo我并不在乎此。
老實一句話,我們做的事,誰也瞞不了誰,隻要彼此能幫忙就是了。
&rdquo 百了道:&ldquo那是自然,何消說得?&rdquo 慧靈說到這裡,跑到堂屋門口,向外望了一望,見院子裡并沒有人,複轉身進房來拉了百了,同在禅榻上坐,先嘻嘻地眯着眼睛一笑,然後說道:&ldquo我聽說這月半邊,嚴宅你們有一壇佛事,對嗎?&rdquo 百了道:&ldquo不到月半就到期了。
&rdquo 慧靈低了一低聲音道:&ldquo他們家是善道人家,都敬菩薩。
&rdquo 百了道:&ldquo可不是?最是他們家三姨太太好念佛。
&rdquo 慧靈聽到一聲三姨太,笑容更深厚了,嘴角邊的兩道腮紋,印下去了好深。
低聲道:&ldquo你也知道?你認得她嗎?&rdquo 百了道:&ldquo這裡她也來過幾回,我所以認得。
從前她也是常到貴刹裡去的,你比我們更熟了。
&rdquo 慧靈笑着靜默了兩分鐘,就伏在百了肩膀上,對着他的耳朵,說了幾句。
百了點頭笑道:&ldquo在你原也是沒有法子,她是一個将軍的夫人,哪裡能得罪她。
&rdquo 慧靈道:&ldquo不管她,過去的事不說了。
這回你到嚴宅去做佛事,能不能想個法子讓我也去一個?&rdquo 百了伸開五指,将短頭發搔得唏嗦唏嗦地響,口裡沉吟着道:&ldquo若是别個平常的人去,那不算什麼。
你慧靈師向來不應佛事,怎麼忽然去湊我們的場合。
&rdquo 慧靈笑道:&ldquo就是為了這個,我要來和你商量了。
你想想看,有沒有什麼較好的法子,讓我也去一個?&rdquo 百了道:&ldquo慧靈師真是要去一趟,那倒不費什麼,我看不如到那個日子,你借了一件事,到嚴宅找我談話,你就可以大模大樣地去了。
&rdquo 慧靈笑道:&ldquo這種主意,誰也會想得出,但是事情不能那裡撞巧,當我到嚴宅去的時候,恰好就會碰到她。
&rdquo 百了被他這樣一提,才想破了,便道:&ldquo這倒也慮的是,你又不能不分黑日白日的,隻管去找我們。
這樣吧,我這趟佛事,自己不去了,我的事就請你代着。
那麼,前後你有一個禮拜可以在那裡了。
&rdquo 說到這裡,他就望了慧靈和尚嘻嘻地笑。
慧靈忘了這是和同道說話,卻把老着使了出來,合了掌盡管念着阿彌陀佛。
百了道:&ldquo這樣辦固然是好,還有一層,我若白白地不去,還是怕人疑心,最好是說我有了病,支持不住,我就當着說怕撞木鐘,來請你去代我兩天。
你還可以表示不大樂意的樣子,可是為了不看僧面看佛面,又不得不去,隻管先去一天。
去了一天之後,我老是不肯說病好,你就可以老往下幹了。
&rdquo 慧靈突然站起來,拍了一拍百了的肩膀,笑道:&ldquo好師弟!你想得很周到,作師兄的一定好好酬報你一下。
老實說,我在北京恐怕待不久,我那廟裡的事,就可交給你去辦,你看,那不好嗎?&rdquo 百了道:&ldquo這話我就不相信了。
你現在北京,和尚班裡不是第一,也是第二,難道别的所在,還有好似這裡的不成?再說,你現在還想着到嚴宅去哩,哪裡還能跑到别的地方去哩?&rdquo 慧靈笑道:&ldquo阿彌陀佛,菩薩照在頭上,我是向來不撒謊的。
你所說的那兩段理由,都不成問題。
現在我且不說,到了那個時候,你就自然明白了。
&rdquo 百了雖然猜不出他持有何項理由,但是料想他也不會說話騙人。
就歡天喜地地将慧靈所說的話,完全照辦了。
慧靈當日将百了足足安慰一起,把百了喜歡得滿頭搔不着癢處。
談了一會,慧靈就告辭去了。
百了看了一晚上書和畫,精神大為奮發。
到了次日,他想起陶達生要的兩軸金剛經吊屏,便不辭勞苦,遠遠地跑到靜方居士那裡去要。
約好之後,還怕陶達生心裡挂念,又親自去通知一個信。
陶達生因為到梁寒山家尚不甚遠,就邀着百了一路,向梁寒山家裡來。
到了梁寒山家一打門,他家聽差,看見一個光頭僧人,倒吃了一驚,正要問為什麼打門,見他身後轉出一個人,卻是陶達生。
他認得陶達生是主人翁的朋友,這和尚算是沒有走錯。
不過又對那和尚望了一望。
陶達生會意,便道:&ldquo他也是你們梁先生的朋友,說我和他一路來的,你進去先說一聲兒也好。
&rdquo 聽差的究竟不敢把和尚胡亂向家裡引,便先進去問。
梁寒山一聽和尚來了,便笑着迎向大門口來,陶達生将身子一閃,就在一邊,給二人介紹。
百了一見,便合了掌,彎着腰深深地打了個問訊。
臉色正正的,微微地帶上了一點笑意。
梁寒山請他進門,他垂了一隻大衫袖,一隻手伸平巴掌,放在胸前,一步一步很鄭重地向前走。
到了客廳裡,和尚隻擇了一旁一張小木椅坐下,眼皮微微下垂,現出一種沉靜的樣子。
梁寒山一想,這和尚雖然不過中年,然而看他這一副樣子,卻是一塵不染,是個道德高尚的人,陶達生所說的話,卻完全不可靠了。
寒暄已畢,梁寒山首先就談到佛學上去。
說是自己很願學佛,可是沒有法子和有道德的高僧往還,所以請陶先生介紹。
百了道:&ldquo高僧是不敢說的,不過出家人晝夜都在經典之旁,自然比讀書人多些工夫研究。
其實儒家和和尚往還,也不一定和佛學有好處。
倒是我們佛家,對孔孟的學說,有很多的幫助。
并不是和尚小看儒家,像宋朝的理學,說的那個正心誠意,還不就是套自佛家的明心見性嗎?設若不是隋唐五代佛學在中國那樣傳播,未必宋朝有這種理學發生。
&rdquo 說到這裡,身子欠了一欠微笑道:&ldquo這并不是和尚非素是丹,黨同伐異,在學問一方面說,我這話似乎不過分。
&rdquo 梁寒山笑道:&ldquo我并不是儒家,更談不到是哪一黨,和尚隻管說。
&rdquo 百了道:&ldquo這樣說起來,貧僧還沒有梁先生曠達了。
梁先生,你看貧僧所說,宋朝的理學是由佛學蛻化出來的,有沒有根據?&rdquo 梁寒山道:&ldquo雖然不必是蛻化來的,至少受了佛學的影響。
因為那個時候,朝野都談佛學,學佛的人,又真有學問,他們的言行,不能不令清高自賞的讀書人注意。
當時佛學者與孔門所讀安貧樂道的君子,實在相近。
有些狂狷者流,簡直就相似了。
因此和尚和文人往還,以及文人出家,成為常事,那怎麼會不受影響呢?本來無論什麼哲學,總抛不開理智的話,他們各家的學說,有些相同原也不足為異。
如來佛是個宗教家,也是個大哲學家,孔子可以說他是文學家,教育家,政治家,而實在還是一個哲學家。
這東西兩位聖人,他們惟一的要點,就是救世。
孔夫子說吾道以一貫之,忠恕而已矣,便是佛教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孔門的學說,揭出仁義二字來做;佛門的學說,便揭出慈悲二字來做。
仁義和慈悲,試問是不是博愛?關于這一點,根本上相同,所以說由佛學化出宋儒的理學,原不勉強。
就說宋儒講理學,為了适用起見,他是革佛學的命,倒也可通。
唐朝的讀書人,不明這一層,便是胡鬧的辟佛。
韓退之自己擡自己,遠承孟子的道統,其實他在孔家學說裡,不過空空洞洞人雲亦雲,一點發明和擴大的成績也沒有。
《谏佛骨表》,就不算村婦罵街,隻說個道其所道,非吾之所謂道,簡直也是夜郎自大,無的放矢,隻是小家子氣。
&rdquo 百了原隻道他是個平常文丐,聯絡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