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回 绮語難忘買書憐佛子 芳名重晤問字過詩家
關燈
小
中
大
長見識的圖畫,一張也不能放過,因此搖着頭道:&ldquo我不信這是真的,我總要想法子找出一個破綻來。
&rdquo 于是将那畫片,颠來倒去地翻看,隻管注意着,以便找出那畫片不真實的破綻。
但是調查的結果,不但找不出一些破綻,倒覺得的确要算是寫實的作風。
賣書的看他這樣,便問道:&ldquo大師傅要多少,一樣挑一張。
好嗎?&rdquo 百了笑道:&ldquo我不過鬧着玩,要許多作什麼?&rdquo 陶達生笑道:&ldquo挖着一個金礦,是不容易的事,既然挖着了,就可以多多帶些金磚回去,何以隻要一點點呢?&rdquo 賣書的也笑道:&ldquo你不像陶先生,可以一個人來買。
下次你要是一個人來,我可是不敢招待的。
&rdquo 陶達生笑道:&ldquo聽見沒有?多買一點兒吧!&rdquo 百了笑着,卻沒有駁回他的話。
賣書的自然是賣得越多越好,捧了一大堆的畫片,放在百了面前,然後又問百了要不要書看?百了道:&ldquo既然你一定要賣給我,你就随便挑出兩本來吧。
&rdquo 賣書的聽說,又帶着笑,放了一疊書在百了面前。
結果一算賬,共是六元八角。
百了一伸舌頭道:&ldquo這夠兩袋白面的錢了,真不是玩意。
&rdquo 陶達生道:&ldquo你又不是常買,逢場作戲,要什麼緊?據我看,恐怕你今生也隻有一次,多花幾個錢,又算什麼?&rdquo 百了把書和畫片都已挑了,叫他扔下幾樣,實在也有些舍不得,又經陶達生這樣一勸,他就毫不猶豫,在身上掏出錢來,一齊買了。
賣書的将一張報紙,把東西拿來包好,百了就如往常捧佛經一般,把書捧着走了。
出了棧房,百了對陶達生道:&ldquo我是言而有信的,我還陪你到市場裡去,給你買吃的。
&rdquo 陶達生笑道:&ldquo我是鬧着玩,當真要你買吃的嗎?若是那樣,真不夠朋友了。
&rdquo 百了道:&ldquo你是鬧着玩,我又何嘗不是鬧着玩?請你吃一點東西,不見得就把和尚吃窮,你又何必客氣?&rdquo 陶達生道:&ldquo我倒并不是怕将你吃窮,不過吃人家的東西,要人家自動的請才好,指定要人家請,是不大合适的。
就是勉強吃下去,心裡也未見得受用哩。
你若是因為由我介紹出來,你才得到金礦,要謝我這一點功勞,這倒有個辦法。
我的朋友梁寒山很有心學佛,打算和你們出家人常常周旋周旋,從這裡面,多少得一點佛學,不知道你可願意和他交朋友?&rdquo 百了道:&ldquo這是很容易的事,你從中一介紹,我就和那位梁先生成為朋友了,何必還提出來算一個條件?&rdquo 陶達生道:&ldquo這雖然不必算條件,但是那梁先生還想要靜方居士給他寫兩條金剛經的小中堂能不能辦到?&rdquo 百了道:&ldquo這太容易了。
靜方居士他寫中堂原是還願,并不是像旁的大書家賣字或傳名,要搭什麼架子。
他是有工夫就寫的,一點也不躊躇。
&rdquo 陶達生道:&ldquo得了,隻要你答應這兩個條件,我就很認為滿意了,約了一個日子,我帶那梁先生到廟裡來拜訪你。
好不好?&rdquo 百了道:&ldquo這梁先生不就是編京華雜志的那人嗎?我是常聽你提到他的。
這種人&hellip&hellip&rdquo 陶達生笑道:&ldquo我代你說了吧,這種人和你們來往,是很歡迎的,可以表示你們和文人來往,很是文雅。
&rdquo 百了将大衫袖拂了兩拂,笑道:&ldquo口過,口過。
&rdquo 陶達生道:&ldquo這算什麼口過,一個和尚能附庸風雅究竟不錯,比巴結官府,往在緣簿上多寫兩筆,那總好得多吧?&rdquo 百了笑道:&ldquo說來說去總是和尚不好。
我也不說了,你說我怎樣,我就承認是怎樣,這你也就無甚可說的了吧?&rdquo 陶達生聽他如此說,也就一笑而别。
這百了和尚回得廟去,把那相片和好書看得流連忘返,并未出房門,隻是在屋子裡坐着。
坐得久了,覺得也有些倦,伸了一個懶腰站起來,便到外面屋子裡來,散步散步。
這時已夜深了,案上的青燈古佛,還同昨晚上一樣,沉寂寂的。
但是百了的感情,卻有些和昨日不同。
心想:一個人修道到了家,也不過像一尊佛一樣,垂着眉毛,閉了眼睛,默默地坐着,這有什麼意思。
譬如這許多梅花,開得實在是好看。
又譬如這香爐裡的沉檀,實在有一股香味,但是佛的意思,花不是花,香不是香,不必聞,也不必看。
一切都是沒有。
仔細想來,這話真是不通,既不必看,何以要長眼睛?既不必聞,何以又要長鼻子?現成的好東西,都要當糞土,偏又說西方有個極樂世界,真是說不通,我要是佛爺,少不得也是像桌上的佛像一樣,靜默着受人家供奉。
但是這又有什麼趣味?做一個和尚要癡心癡意地向佛道上鑽,真是自尋死路了。
況是自己出家以來,始終也沒有看見哪一家學佛學成了功的,隻是向下學去,自己還打算升天去成佛作祖不成?這樣一想,覺得那慈悲的佛像,不是可親,倒變成了可憐。
百了一個人,納了一會子悶,将手一拍,自言自語地道:&ldquo罷!我還是幹我的。
&rdquo 這一句話說出口不打緊,卻有一個人在屋子外答應道:&ldquo百了師,你是什麼事下了決心,你要幹你的?&rdquo 平空聽了人說話,百了倒吓了一跳,可是在這一刹那間,一個和尚已經走進來,看時,那是慧靈和尚,這慧靈是西天寺的方丈,年紀不過四十上下,白淨的面孔,長長的睫毛,見人就是一笑,非常地和藹可親。
因為他是這樣和藹,無論男女施主,對他都感情很好。
和尚裡面,一來因為他是一個大廟的方丈,二來在北京和尚隊裡,又是第二三把交倚,對他也很尊崇。
百了在和尚班裡,還不過是二路角色,慧靈現在親自來看他,自然要當一位上司看待,連忙合了手掌笑道:&ldquo阿彌陀佛,我有什麼下了決心!不過是說要下功夫看看書罷了,慧靈師怎樣夜深跑來了?&rdquo 慧靈道:&ldquo我聽說無相師從南方來了,我想找他談談,&rdquo說時回頭望了一望,就扯着百了的大衫袖道:&ldquo有一筆好買賣,我介紹你們去辦。
南牆有一幢觀音閣,廟真好,共是三進,有電燈電話自來水,是一個老姑子在裡面住。
這姑子把廟當了她的家,把她俗家的兄弟侄兒侄女,一齊引在廟裡住。
昨天我在素香齋請客,有宋總監在内,談起北京廟宇,我就故意談到觀音閣去,我連念了幾聲阿彌陀佛,說是出家人說不出口,這樣一來,宋總監就追着問。
&rdquo 百了一拍掌道:&ldquo這條計很妙!這叫做欲擒故縱的法子。
後來你怎樣說呢?&rdquo 慧靈道:&ldquo後來我說,說出家人的壞處本不應該的,但是這種人借出家為名,占了佛地,來養活她的家族,這簡直是欺聖罔法,勸勸他們省悟也好。
于是我把那廟裡的事,當了滿席的人,和盤托出。
&rdquo 百了一頓腳道:&ldquo可惜可惜!把機會錯過了。
這應該趁熱打鐵,就在那時候把話加重些。
&rdquo 慧靈笑道:&ldquo你以為我是個傻瓜嗎?難道這一點子事情都不知道?我自然無中生有,加上了一大段話,在席的人都說,這廟裡的姑子既然這樣不守戒,那就可以把她的廟充了公産。
&rdquo 百了聽了這話,兩隻眼睛,翻着酒杯大小,向慧靈望着,一拍腿說聲糟了。
慧靈道:&ldquo别忙,我在當面,那裡糟得了。
當時我就說:那不好,公家充了公,那姑子她會反過來說官場觊便她的廟産。
她不管好歹到僧尼公會去一請願,大小是一場交涉。
公家拿了一所廟來,也沒有什麼用處。
最好這件事是另找僧人到廟裡去住持,公家不過是尊重佛地整頓風化,不要一點好處,那就一點問題
&rdquo 于是将那畫片,颠來倒去地翻看,隻管注意着,以便找出那畫片不真實的破綻。
但是調查的結果,不但找不出一些破綻,倒覺得的确要算是寫實的作風。
賣書的看他這樣,便問道:&ldquo大師傅要多少,一樣挑一張。
好嗎?&rdquo 百了笑道:&ldquo我不過鬧着玩,要許多作什麼?&rdquo 陶達生笑道:&ldquo挖着一個金礦,是不容易的事,既然挖着了,就可以多多帶些金磚回去,何以隻要一點點呢?&rdquo 賣書的也笑道:&ldquo你不像陶先生,可以一個人來買。
下次你要是一個人來,我可是不敢招待的。
&rdquo 陶達生笑道:&ldquo聽見沒有?多買一點兒吧!&rdquo 百了笑着,卻沒有駁回他的話。
賣書的自然是賣得越多越好,捧了一大堆的畫片,放在百了面前,然後又問百了要不要書看?百了道:&ldquo既然你一定要賣給我,你就随便挑出兩本來吧。
&rdquo 賣書的聽說,又帶着笑,放了一疊書在百了面前。
結果一算賬,共是六元八角。
百了一伸舌頭道:&ldquo這夠兩袋白面的錢了,真不是玩意。
&rdquo 陶達生道:&ldquo你又不是常買,逢場作戲,要什麼緊?據我看,恐怕你今生也隻有一次,多花幾個錢,又算什麼?&rdquo 百了把書和畫片都已挑了,叫他扔下幾樣,實在也有些舍不得,又經陶達生這樣一勸,他就毫不猶豫,在身上掏出錢來,一齊買了。
賣書的将一張報紙,把東西拿來包好,百了就如往常捧佛經一般,把書捧着走了。
出了棧房,百了對陶達生道:&ldquo我是言而有信的,我還陪你到市場裡去,給你買吃的。
&rdquo 陶達生笑道:&ldquo我是鬧着玩,當真要你買吃的嗎?若是那樣,真不夠朋友了。
&rdquo 百了道:&ldquo你是鬧着玩,我又何嘗不是鬧着玩?請你吃一點東西,不見得就把和尚吃窮,你又何必客氣?&rdquo 陶達生道:&ldquo我倒并不是怕将你吃窮,不過吃人家的東西,要人家自動的請才好,指定要人家請,是不大合适的。
就是勉強吃下去,心裡也未見得受用哩。
你若是因為由我介紹出來,你才得到金礦,要謝我這一點功勞,這倒有個辦法。
我的朋友梁寒山很有心學佛,打算和你們出家人常常周旋周旋,從這裡面,多少得一點佛學,不知道你可願意和他交朋友?&rdquo 百了道:&ldquo這是很容易的事,你從中一介紹,我就和那位梁先生成為朋友了,何必還提出來算一個條件?&rdquo 陶達生道:&ldquo這雖然不必算條件,但是那梁先生還想要靜方居士給他寫兩條金剛經的小中堂能不能辦到?&rdquo 百了道:&ldquo這太容易了。
靜方居士他寫中堂原是還願,并不是像旁的大書家賣字或傳名,要搭什麼架子。
他是有工夫就寫的,一點也不躊躇。
&rdquo 陶達生道:&ldquo得了,隻要你答應這兩個條件,我就很認為滿意了,約了一個日子,我帶那梁先生到廟裡來拜訪你。
好不好?&rdquo 百了道:&ldquo這梁先生不就是編京華雜志的那人嗎?我是常聽你提到他的。
這種人&hellip&hellip&rdquo 陶達生笑道:&ldquo我代你說了吧,這種人和你們來往,是很歡迎的,可以表示你們和文人來往,很是文雅。
&rdquo 百了将大衫袖拂了兩拂,笑道:&ldquo口過,口過。
&rdquo 陶達生道:&ldquo這算什麼口過,一個和尚能附庸風雅究竟不錯,比巴結官府,往在緣簿上多寫兩筆,那總好得多吧?&rdquo 百了笑道:&ldquo說來說去總是和尚不好。
我也不說了,你說我怎樣,我就承認是怎樣,這你也就無甚可說的了吧?&rdquo 陶達生聽他如此說,也就一笑而别。
這百了和尚回得廟去,把那相片和好書看得流連忘返,并未出房門,隻是在屋子裡坐着。
坐得久了,覺得也有些倦,伸了一個懶腰站起來,便到外面屋子裡來,散步散步。
這時已夜深了,案上的青燈古佛,還同昨晚上一樣,沉寂寂的。
但是百了的感情,卻有些和昨日不同。
心想:一個人修道到了家,也不過像一尊佛一樣,垂着眉毛,閉了眼睛,默默地坐着,這有什麼意思。
譬如這許多梅花,開得實在是好看。
又譬如這香爐裡的沉檀,實在有一股香味,但是佛的意思,花不是花,香不是香,不必聞,也不必看。
一切都是沒有。
仔細想來,這話真是不通,既不必看,何以要長眼睛?既不必聞,何以又要長鼻子?現成的好東西,都要當糞土,偏又說西方有個極樂世界,真是說不通,我要是佛爺,少不得也是像桌上的佛像一樣,靜默着受人家供奉。
但是這又有什麼趣味?做一個和尚要癡心癡意地向佛道上鑽,真是自尋死路了。
況是自己出家以來,始終也沒有看見哪一家學佛學成了功的,隻是向下學去,自己還打算升天去成佛作祖不成?這樣一想,覺得那慈悲的佛像,不是可親,倒變成了可憐。
百了一個人,納了一會子悶,将手一拍,自言自語地道:&ldquo罷!我還是幹我的。
&rdquo 這一句話說出口不打緊,卻有一個人在屋子外答應道:&ldquo百了師,你是什麼事下了決心,你要幹你的?&rdquo 平空聽了人說話,百了倒吓了一跳,可是在這一刹那間,一個和尚已經走進來,看時,那是慧靈和尚,這慧靈是西天寺的方丈,年紀不過四十上下,白淨的面孔,長長的睫毛,見人就是一笑,非常地和藹可親。
因為他是這樣和藹,無論男女施主,對他都感情很好。
和尚裡面,一來因為他是一個大廟的方丈,二來在北京和尚隊裡,又是第二三把交倚,對他也很尊崇。
百了在和尚班裡,還不過是二路角色,慧靈現在親自來看他,自然要當一位上司看待,連忙合了手掌笑道:&ldquo阿彌陀佛,我有什麼下了決心!不過是說要下功夫看看書罷了,慧靈師怎樣夜深跑來了?&rdquo 慧靈道:&ldquo我聽說無相師從南方來了,我想找他談談,&rdquo說時回頭望了一望,就扯着百了的大衫袖道:&ldquo有一筆好買賣,我介紹你們去辦。
南牆有一幢觀音閣,廟真好,共是三進,有電燈電話自來水,是一個老姑子在裡面住。
這姑子把廟當了她的家,把她俗家的兄弟侄兒侄女,一齊引在廟裡住。
昨天我在素香齋請客,有宋總監在内,談起北京廟宇,我就故意談到觀音閣去,我連念了幾聲阿彌陀佛,說是出家人說不出口,這樣一來,宋總監就追着問。
&rdquo 百了一拍掌道:&ldquo這條計很妙!這叫做欲擒故縱的法子。
後來你怎樣說呢?&rdquo 慧靈道:&ldquo後來我說,說出家人的壞處本不應該的,但是這種人借出家為名,占了佛地,來養活她的家族,這簡直是欺聖罔法,勸勸他們省悟也好。
于是我把那廟裡的事,當了滿席的人,和盤托出。
&rdquo 百了一頓腳道:&ldquo可惜可惜!把機會錯過了。
這應該趁熱打鐵,就在那時候把話加重些。
&rdquo 慧靈笑道:&ldquo你以為我是個傻瓜嗎?難道這一點子事情都不知道?我自然無中生有,加上了一大段話,在席的人都說,這廟裡的姑子既然這樣不守戒,那就可以把她的廟充了公産。
&rdquo 百了聽了這話,兩隻眼睛,翻着酒杯大小,向慧靈望着,一拍腿說聲糟了。
慧靈道:&ldquo别忙,我在當面,那裡糟得了。
當時我就說:那不好,公家充了公,那姑子她會反過來說官場觊便她的廟産。
她不管好歹到僧尼公會去一請願,大小是一場交涉。
公家拿了一所廟來,也沒有什麼用處。
最好這件事是另找僧人到廟裡去住持,公家不過是尊重佛地整頓風化,不要一點好處,那就一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