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銜列白幡前鬼添新爵 券焚紅燭下客遁空門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羅太太坐了汽車,送靜英到醫院裡去治病。
當汽車到了醫院門口的時候,靜英竟已昏暈過去。
羅太太大駭,連連叫着孩子,靜英卻隻将眼皮微微動了一動。
還是那汽車夫回頭看了一看,說道:&ldquo老太太,您别亂,到了醫院門口來了,難道還能夠愣住着嗎?您在這兒見着病人,我給你進去對大夫說一說吧。
&rdquo 他說着跳了下車去,就到醫院裡去報告。
醫院裡聽說是有了生急病的病人,大夫馬上帶了兩名院役,搭着軟床出來,将病人擡進院去。
大夫聽說是位軍長的太太,毫不猶豫的,就擡進了頭等病室。
羅太太在後面跟着,首先一句,便問不要緊嗎?大夫正在偵察病人的形勢,就随便點了點頭,也沒有詳細地答複。
羅太太以為果然是不大要緊,心裡倒安了許多,看着大夫診了脈,接上就在她身上紮了一針。
約莫有一個鐘頭以後,靜英已經能哼出聲音來了。
羅太太坐在小鐵床沿上,執着她的手,在臉上靠了一靠,又放到嘴唇邊聞了一聞,然後輕輕地問道:&ldquo孩子,你覺得好些嗎?&rdquo 靜英微微地睜着眼,對屋子四周眼光一溜,接上又看了這床上的白被褥,似乎有點感觸,覺得我到了醫院裡了。
她看過之後,眼睛慢慢地射到他母親臉上來,那眼珠裡面,就水汪汪地含着一包眼淚。
在這種有淚不哭的狀态中,隻見她的嘴唇,微微有些顫動,仿佛是有什麼要說出來而又說不出來的樣子。
羅太太索性側過身子來,兩隻手捉住她的兩隻手,默然地望着她,兩隻眼睛的眼淚,也就好像要由眼睛眶子裡滾将出來。
靜英的眼淚,到底是忍不住了,就由眼睛角上直流出兩點來,一直流到耳朵邊下。
羅太太在身上掏出一條手絹,輕輕地在她臉上按了幾按。
可是當羅太太把靜英臉上的眼淚,擦幹之時,自己也就一點一點地滾下許多眼淚來了。
羅太太看了又哭,哭了又看,鬧了許久,後來女看護來了,不讓那樣悲哀,就将她拉到一邊來坐。
靜英便已将臉偏到一邊,也不知是去睡,或者是去落淚去了。
羅太太因為這頭等病室,是可由家中人來陪伴的,于是就回家去把鋪蓋搬了來,也睡在醫院裡。
當她睡了一宿之後,次日一醒,就見她的大女兒趙太太由門外推了門進來,哭喪着臉,輕輕悄悄地叫了一聲媽。
羅太太朦胧着兩眼,見她一進門,立刻将身子向門上一靠,眼淚直滾下來。
羅太太道:&ldquo你瞧瞧,人是病得如此的厲害了,這事怎麼辦呢?我現在也明白了,這是我害了她。
&rdquo 說着,便掉過臉去,向着病人床上直努嘴。
趙太太聽她如此一說,索性雙淚向下一流,咽哽起來。
羅太太也一面哽咽着,一面向她亂搖手道:&ldquo你别哭,你你你&hellip&hellip别&hellip&hellip哭。
病人不讓人吵呢。
&rdquo 趙太太這才道:&ldquo媽,你不知道,我們那口子,今天更不行了。
那邊醫院裡大夫說,恐怕出不了今天呢。
&rdquo 她說着這話,身子向下一賴,就賴着坐在地闆上了。
羅太太雖然是全副神經,都注射在靜英身上,然而這時聽到說自己的姑爺不行了,眼見得大女兒要成未亡人了,這事也不容她不着急,站将起來,拉着趙太太的手道:&ldquo你怎麼說,觀梅的病,太不好嗎?&rdquo 趙太太點了點頭,隻管哽咽着,半晌才道:&ldquo恐怕是不行了,我瞧那樣子,&hellip&hellip&rdquo 說時,盡管哭。
羅太太道:&ldquo你别哭,你一哭,我心裡更亂了。
你倒是說,你打算怎麼辦呢?&rdquo 趙太太道:&ldquo我看人既是不行,放在醫院裡也是沒用,我就自己拿了主意,把他搬回家了。
我先是到家裡,聽說你在這兒,我又追到醫院裡來了,我先還不知道妹妹的病有這樣重呢。
&rdquo 羅太太皺了眉道:&ldquo你瞧這樣子,我離得開這兒嗎?病人既然是回了家,你也不能離家,你得回家去看看。
好在這兒有電話,你要有什麼事,可以随時給我通電話。
&rdquo 趙太太對于家裡的病人,本也是放心不下,她母親叫她回去,她就擦擦眼淚,告别回家。
這時,趙觀梅病在床上,和這邊的靜英小姐,都是一樣的人事不知。
靜英小姐還能睜着眼睛看人。
趙觀梅卻是一天到晚,都閉着眼睛,昏昏沉沉地睡着。
趙太太回來了,走進病人的屋子,床面前坐着一個女仆,和一個親戚,就悄悄地站起來,向床上指着,一努嘴道:&ldquo别驚動他了,他睡在床上,可是不住地說夢話。
聽他說話的聲音,倒像是很有精神似的,也許是病要好些。
&rdquo 趙太太聽了這話,也說不出什麼,隻是苦笑了一笑。
那兩個人退出去了,趙太太随手搬了一張凳子,就坐在床面前,那床頭邊的一張茶幾,正堆滿了藥瓶茶碗,以及紙包的白糖藥面之屬。
趙太太看了這些東西,更聞到一種藥味,就不由得好好地煩厭起來,一坐下去,先歎了一口氣。
還不到十分鐘,便聽到趙觀梅哼了一聲,接上他就唧咕着道:&ldquo若是大帥能夠那樣栽培,觀梅一定力疾從公&hellip&hellip哼&hellip&hellip咿呀&hellip&hellip發表了,讓我做道尹。
我&hellip&hellip就到任&hellip&hellip去。
&rdquo 趙太太道:&ldquo唉!人都這樣不中用了,他還要談做官。
&rdquo 隻說了一個官字,趙觀梅突然身子一翻,大叫起來道:&ldquo做官并不是壞事,那也是替國家服務,我為什麼不幹?&rdquo 他說着話,也不知道他久病之軀,骨瘦如柴,哪有那大的力量,兩手向後撐着,就挺起身子來。
趙太太連忙向前扶着道:&ldquo你這是怎麼了?好好地睡着吧。
&rdquo 趙觀梅身子突然向後一倒,兩隻眼睛變成了白色,黑眼珠子一齊向上眼皮底下翻了過去。
臉上的顔色,也就變成白紙一般。
趙太太看他成了這種現象,知道是不好,馬上&ldquo哇&rdquo的一聲,哭了起來。
趙觀梅躺了下去,身腳便漸漸地僵直。
趙太太顧不得他是不行的了,執着他的手,極力搖撼着道:&ldquo你要明白呀,你去不得呀!&rdquo 隻在她這樣一片驚号聲中,把一家人又驚動了。
大家跑進來看時,趙太太兩腿跪在地下,兩手伏在床沿上,哭得已不成聲音。
大家知道趙觀梅是一切都放下了,也随着嚎啕大哭。
趙家在這地方住有多年,所有的街坊,也都混得像家人親戚一樣,大家一聽到趙家哭聲大作,都有人來安慰與幫忙,立刻趙家也就熱鬧起來。
趙家是純粹的北方人,當然是用北方的喪儀,照着舊規矩報喪接三,趙觀梅在日,講的是應酬,所認得的朋友很多,到了他自己身上,趙家不能不在最後,收一筆總賬。
因此印了一千分訃文,普遍地對遠近親友一散。
訃文的文字,是請趙觀梅一個老朋友白有文作的。
他為了做得詳細起見,請趙太太把趙觀梅所有的委任狀聘書一齊拿了出來,作為參考。
因為趙觀梅在宦海沉浮二三十年,事情實在太多,雖不能一件一件都記上去,可是有兩層當注意,其一,是當時很有榮耀的事。
其二,是和他一生升遷地位有總統關聯的。
所以作起全文來,倒不甚緊要。
惟有這趙觀梅的官銜,編纂考訂,實在費事,足足延誤了白有文兩天的工夫,才訂定了。
而且據他對人說,挂一漏萬之處,還是在所不免。
那官銜由起至末,有如下方所寫的是: 清邑庠生,候補縣正堂,直隸咨議局議員。
自治第九分局委員,商務會會員。
民國京都商會會員,京兆尹署咨議,内務部參議上行走,水災急赈會出力人員,特别五等獎章。
中華民國前大總統袁,給予七等嘉禾章,改任内務部科員。
大總統馮,給予六等嘉禾章。
農商部科員,陸軍部咨議,海軍部咨議,交通部顧問,财政部經濟調查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秘書上辦事,新疆督軍駐京辦公處特務員,川邊辦事處駐京通訊員,海外華僑聯合會幹事,易州鎮守使高等顧問,特保簡任職存記以道尹叙用,公文已上,尚未發表。
以上所說的官職,較之草稿,少去了三分之二,如差遣辦事員的名目,以及小機關的服務,白有文認為就是寫出來,也沒有多大的體面,況且已經有了比較體面一些的事情了。
這不大的事情,載上訃文,也隻覺得累贅,不如不寫為妙。
隻是有一層,趙觀梅幹了一輩子,正式的官職,不過到科員為止,就是在其他機關,當過主任幹事之流,可又不算是官,寫上訃文,也不見得有什麼風光。
他奔波了一生,好容易弄到一個簡任職,偏是未曾發表,人就是死了。
訃文要是抹去這一筆不寫吧,未免大大地減色,若是寫上吧,恰又不曾有這個實官。
幾經考量之下,覺得訃文這樣東西,也就是一個人的曆史。
史是紀實的,隻要說不錯,發表不發表,似乎沒有關系,這樣一來,于是就把那最後一句寫上。
這個訃文發了出去,也有人覺着不妥,說是既未發表,就不能算是官職。
如今糊裡糊塗載上,官廳若是認為冒充或者招搖起來,怎麼辦?白有文聽了,他也有解釋,他說:&ldquo保上去了,那實在是事實,就算不發表,這不過死人訃文上,要說得體面一點,無論如何,不能拿國法加到死人身上去,這正是樂得做的一件事。
況且訃文上說,從前已經保過,也就不必替趙家的古人擔憂了。
&rdquo 過了幾天,正是趙家開吊的日子,家裡搭着棚,紮着白雪也似的孝堂。
孝堂正中,挂着趙觀梅的遺像,左右兩邊,緊緊地靠着一副大字挽聯,乃孫督軍由任上寄來的。
孫督軍所以寄來一副挽聯,就因為趙觀梅在日,曾給他幫過忙。
這一副挽聯隔壁,就是他的連襟鎮守使王指揮的了。
此外也還有些司長、局長、會長等的挽聯,已是分做兩邊。
再官職位分小些的,送來的對聯或花圈,都隻好擠到孝棚下面去的了。
這日趙家來的吊客,倒也不少,由簡任職以至委任職都有。
趙觀梅有個遠房的兄弟,名叫趙觀樞,他比哥哥的官職,還要小好幾倍,不過是幹些書記錄事之流。
因為料到今天趙家辦喪事,必定有大批的闊人前來,于是要了一個總招待的職務,以便和所有的人接近認識。
所有來的客人,不能在靈前行完了禮就走,也都到客廳坐着談談。
所談的問題,也都不外乎時局怎樣,政治怎樣。
大家正談得熱鬧之際,忽然有一樣東西送了進來,這不由得引起了大家注意。
原來趙觀梅在日,對于大小報紙看不看倒沒有什麼關系,惟有一份政府公報,卻是經年地訂着,無論如何,每天總得看上一遍。
後來搬到醫院裡去了,每天送到家裡來的政府公報,還是要轉送到醫院裡來看一看的。
後來他病得十分沉重,才不看公報了,這公報既是論年定的,當然他雖死了,還是繼續地送着。
這時來賓正談到政治問題,這份公報不先不後送了來,恰是合了口味,早有人伸着手,在桌上拿了過去看。
那人看了兩頁,忽然用手一拍,站将起來道:&ldquo呵唷,大家看看,觀梅的命令發表了,觀梅的命令發表了。
&rdquo 大家聽了這話,就一窩蜂子似地圍了上來,看看公報上一條大總統令,正是訃文上記的那最末一句,趙觀梅授為簡任職,以道尹職存記。
這一下子,把趙觀樞樂得直蹦起來,拍着兩手,連道:&ldquo觀梅大哥,恭喜呀,由這樣爬上去,不難把小弟也攜帶一把的了。
&rdquo 在場的客人看了,倒莫明其妙,便有人問道:&ldquo觀樞兄,你這是怎麼一回事,你嫂子在裡面聽見,不要疑心,你是故意開玩笑嗎?&rdquo 趙觀樞被人這樣一提,才醒過來。
趙觀梅的官雖發表了,人是早已死去的了。
當時便歎了一口氣道:&ldquo可惜可惜,我觀梅大哥,若是能夠遲死一年,将道尹幹上一任,身份就大了。
他本是北平一個名紳士,再要有幾個實力派一幫忙,我敢斷定,要幹一任北平兆尹,那是不成問題的了。
隻要北平兆尹幹得好,那就是個小省長。
往後也許找着個機會,鬧個總長,那豈不是一件好事?不料事情這樣不湊巧,這事情要發表,偏是他就去世了。
&rdquo 在座的客人,真有幹了一生,沒有幹着實缺實授官職的。
而今見觀梅開吊的日子,恰是他的實職發表,未免感到人生名利,竟有不能強求的地方,也就點頭歎息不止。
有兩個人幹了二十年辦事與錄事,竟會看了這訃文,掙下幾點淚來。
那個撰訃文的白有文,這時也在這裡照應一切,便道:&ldquo慢來慢來,這件事雖然可傷心,要細說起來,卻也是不幸中之大幸。
現在觀梅翁的靈位,上面還不曾怎樣鋪張,不過是薦任官顯考趙公觀梅之靈位。
如今有了這新官銜,這靈牌上的字樣,就該改一改,改成道尹職存記顯考趙公觀梅之靈位。
&rdquo 他說了這話,有些人就想着,喪儀裡面的物事,向來不辦雙分兒的,于今把靈牌的官銜重寫兩道,似乎不妥,因此有些人卻不敢作聲。
可是趙家家族,都以為這辦法對,大家喊着,照改照改。
于是将一張紅紙條更寫了新官銜在靈牌上貼住。
趙觀樞站在孝堂裡,對靈位拱拱手道:&ldquo大哥,你這一生,總算不曾白來,末了,你還把道尹幹上了靈位。
&rdquo 他隻這樣說着,靈位前的白幡,恰被一陣風吹着,就飄蕩起來。
那白紙幡的尾子,在靈位連拂兩拂。
趙觀樞&ldquo嗳呀&rdquo一聲,向後倒退了幾步,直跌出孝堂來。
大家見了他這樣,便問為什麼?趙觀樞掏出手絹,揩着頭上的汗道:&ldquo我觀梅大哥,真是官星不錯,隻說了一聲恭喜,他的白幡都會動起來,當是他說着話,我很歡喜呢。
&rdquo 大家也都說道:&ldquo名利關頭,本來不容易看得破
當汽車到了醫院門口的時候,靜英竟已昏暈過去。
羅太太大駭,連連叫着孩子,靜英卻隻将眼皮微微動了一動。
還是那汽車夫回頭看了一看,說道:&ldquo老太太,您别亂,到了醫院門口來了,難道還能夠愣住着嗎?您在這兒見着病人,我給你進去對大夫說一說吧。
&rdquo 他說着跳了下車去,就到醫院裡去報告。
醫院裡聽說是有了生急病的病人,大夫馬上帶了兩名院役,搭着軟床出來,将病人擡進院去。
大夫聽說是位軍長的太太,毫不猶豫的,就擡進了頭等病室。
羅太太在後面跟着,首先一句,便問不要緊嗎?大夫正在偵察病人的形勢,就随便點了點頭,也沒有詳細地答複。
羅太太以為果然是不大要緊,心裡倒安了許多,看着大夫診了脈,接上就在她身上紮了一針。
約莫有一個鐘頭以後,靜英已經能哼出聲音來了。
羅太太坐在小鐵床沿上,執着她的手,在臉上靠了一靠,又放到嘴唇邊聞了一聞,然後輕輕地問道:&ldquo孩子,你覺得好些嗎?&rdquo 靜英微微地睜着眼,對屋子四周眼光一溜,接上又看了這床上的白被褥,似乎有點感觸,覺得我到了醫院裡了。
她看過之後,眼睛慢慢地射到他母親臉上來,那眼珠裡面,就水汪汪地含着一包眼淚。
在這種有淚不哭的狀态中,隻見她的嘴唇,微微有些顫動,仿佛是有什麼要說出來而又說不出來的樣子。
羅太太索性側過身子來,兩隻手捉住她的兩隻手,默然地望着她,兩隻眼睛的眼淚,也就好像要由眼睛眶子裡滾将出來。
靜英的眼淚,到底是忍不住了,就由眼睛角上直流出兩點來,一直流到耳朵邊下。
羅太太在身上掏出一條手絹,輕輕地在她臉上按了幾按。
可是當羅太太把靜英臉上的眼淚,擦幹之時,自己也就一點一點地滾下許多眼淚來了。
羅太太看了又哭,哭了又看,鬧了許久,後來女看護來了,不讓那樣悲哀,就将她拉到一邊來坐。
靜英便已将臉偏到一邊,也不知是去睡,或者是去落淚去了。
羅太太因為這頭等病室,是可由家中人來陪伴的,于是就回家去把鋪蓋搬了來,也睡在醫院裡。
當她睡了一宿之後,次日一醒,就見她的大女兒趙太太由門外推了門進來,哭喪着臉,輕輕悄悄地叫了一聲媽。
羅太太朦胧着兩眼,見她一進門,立刻将身子向門上一靠,眼淚直滾下來。
羅太太道:&ldquo你瞧瞧,人是病得如此的厲害了,這事怎麼辦呢?我現在也明白了,這是我害了她。
&rdquo 說着,便掉過臉去,向着病人床上直努嘴。
趙太太聽她如此一說,索性雙淚向下一流,咽哽起來。
羅太太也一面哽咽着,一面向她亂搖手道:&ldquo你别哭,你你你&hellip&hellip别&hellip&hellip哭。
病人不讓人吵呢。
&rdquo 趙太太這才道:&ldquo媽,你不知道,我們那口子,今天更不行了。
那邊醫院裡大夫說,恐怕出不了今天呢。
&rdquo 她說着這話,身子向下一賴,就賴着坐在地闆上了。
羅太太雖然是全副神經,都注射在靜英身上,然而這時聽到說自己的姑爺不行了,眼見得大女兒要成未亡人了,這事也不容她不着急,站将起來,拉着趙太太的手道:&ldquo你怎麼說,觀梅的病,太不好嗎?&rdquo 趙太太點了點頭,隻管哽咽着,半晌才道:&ldquo恐怕是不行了,我瞧那樣子,&hellip&hellip&rdquo 說時,盡管哭。
羅太太道:&ldquo你别哭,你一哭,我心裡更亂了。
你倒是說,你打算怎麼辦呢?&rdquo 趙太太道:&ldquo我看人既是不行,放在醫院裡也是沒用,我就自己拿了主意,把他搬回家了。
我先是到家裡,聽說你在這兒,我又追到醫院裡來了,我先還不知道妹妹的病有這樣重呢。
&rdquo 羅太太皺了眉道:&ldquo你瞧這樣子,我離得開這兒嗎?病人既然是回了家,你也不能離家,你得回家去看看。
好在這兒有電話,你要有什麼事,可以随時給我通電話。
&rdquo 趙太太對于家裡的病人,本也是放心不下,她母親叫她回去,她就擦擦眼淚,告别回家。
這時,趙觀梅病在床上,和這邊的靜英小姐,都是一樣的人事不知。
靜英小姐還能睜着眼睛看人。
趙觀梅卻是一天到晚,都閉着眼睛,昏昏沉沉地睡着。
趙太太回來了,走進病人的屋子,床面前坐着一個女仆,和一個親戚,就悄悄地站起來,向床上指着,一努嘴道:&ldquo别驚動他了,他睡在床上,可是不住地說夢話。
聽他說話的聲音,倒像是很有精神似的,也許是病要好些。
&rdquo 趙太太聽了這話,也說不出什麼,隻是苦笑了一笑。
那兩個人退出去了,趙太太随手搬了一張凳子,就坐在床面前,那床頭邊的一張茶幾,正堆滿了藥瓶茶碗,以及紙包的白糖藥面之屬。
趙太太看了這些東西,更聞到一種藥味,就不由得好好地煩厭起來,一坐下去,先歎了一口氣。
還不到十分鐘,便聽到趙觀梅哼了一聲,接上他就唧咕着道:&ldquo若是大帥能夠那樣栽培,觀梅一定力疾從公&hellip&hellip哼&hellip&hellip咿呀&hellip&hellip發表了,讓我做道尹。
我&hellip&hellip就到任&hellip&hellip去。
&rdquo 趙太太道:&ldquo唉!人都這樣不中用了,他還要談做官。
&rdquo 隻說了一個官字,趙觀梅突然身子一翻,大叫起來道:&ldquo做官并不是壞事,那也是替國家服務,我為什麼不幹?&rdquo 他說着話,也不知道他久病之軀,骨瘦如柴,哪有那大的力量,兩手向後撐着,就挺起身子來。
趙太太連忙向前扶着道:&ldquo你這是怎麼了?好好地睡着吧。
&rdquo 趙觀梅身子突然向後一倒,兩隻眼睛變成了白色,黑眼珠子一齊向上眼皮底下翻了過去。
臉上的顔色,也就變成白紙一般。
趙太太看他成了這種現象,知道是不好,馬上&ldquo哇&rdquo的一聲,哭了起來。
趙觀梅躺了下去,身腳便漸漸地僵直。
趙太太顧不得他是不行的了,執着他的手,極力搖撼着道:&ldquo你要明白呀,你去不得呀!&rdquo 隻在她這樣一片驚号聲中,把一家人又驚動了。
大家跑進來看時,趙太太兩腿跪在地下,兩手伏在床沿上,哭得已不成聲音。
大家知道趙觀梅是一切都放下了,也随着嚎啕大哭。
趙家在這地方住有多年,所有的街坊,也都混得像家人親戚一樣,大家一聽到趙家哭聲大作,都有人來安慰與幫忙,立刻趙家也就熱鬧起來。
趙家是純粹的北方人,當然是用北方的喪儀,照着舊規矩報喪接三,趙觀梅在日,講的是應酬,所認得的朋友很多,到了他自己身上,趙家不能不在最後,收一筆總賬。
因此印了一千分訃文,普遍地對遠近親友一散。
訃文的文字,是請趙觀梅一個老朋友白有文作的。
他為了做得詳細起見,請趙太太把趙觀梅所有的委任狀聘書一齊拿了出來,作為參考。
因為趙觀梅在宦海沉浮二三十年,事情實在太多,雖不能一件一件都記上去,可是有兩層當注意,其一,是當時很有榮耀的事。
其二,是和他一生升遷地位有總統關聯的。
所以作起全文來,倒不甚緊要。
惟有這趙觀梅的官銜,編纂考訂,實在費事,足足延誤了白有文兩天的工夫,才訂定了。
而且據他對人說,挂一漏萬之處,還是在所不免。
那官銜由起至末,有如下方所寫的是: 清邑庠生,候補縣正堂,直隸咨議局議員。
自治第九分局委員,商務會會員。
民國京都商會會員,京兆尹署咨議,内務部參議上行走,水災急赈會出力人員,特别五等獎章。
中華民國前大總統袁,給予七等嘉禾章,改任内務部科員。
大總統馮,給予六等嘉禾章。
農商部科員,陸軍部咨議,海軍部咨議,交通部顧問,财政部經濟調查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秘書上辦事,新疆督軍駐京辦公處特務員,川邊辦事處駐京通訊員,海外華僑聯合會幹事,易州鎮守使高等顧問,特保簡任職存記以道尹叙用,公文已上,尚未發表。
以上所說的官職,較之草稿,少去了三分之二,如差遣辦事員的名目,以及小機關的服務,白有文認為就是寫出來,也沒有多大的體面,況且已經有了比較體面一些的事情了。
這不大的事情,載上訃文,也隻覺得累贅,不如不寫為妙。
隻是有一層,趙觀梅幹了一輩子,正式的官職,不過到科員為止,就是在其他機關,當過主任幹事之流,可又不算是官,寫上訃文,也不見得有什麼風光。
他奔波了一生,好容易弄到一個簡任職,偏是未曾發表,人就是死了。
訃文要是抹去這一筆不寫吧,未免大大地減色,若是寫上吧,恰又不曾有這個實官。
幾經考量之下,覺得訃文這樣東西,也就是一個人的曆史。
史是紀實的,隻要說不錯,發表不發表,似乎沒有關系,這樣一來,于是就把那最後一句寫上。
這個訃文發了出去,也有人覺着不妥,說是既未發表,就不能算是官職。
如今糊裡糊塗載上,官廳若是認為冒充或者招搖起來,怎麼辦?白有文聽了,他也有解釋,他說:&ldquo保上去了,那實在是事實,就算不發表,這不過死人訃文上,要說得體面一點,無論如何,不能拿國法加到死人身上去,這正是樂得做的一件事。
況且訃文上說,從前已經保過,也就不必替趙家的古人擔憂了。
&rdquo 過了幾天,正是趙家開吊的日子,家裡搭着棚,紮着白雪也似的孝堂。
孝堂正中,挂着趙觀梅的遺像,左右兩邊,緊緊地靠着一副大字挽聯,乃孫督軍由任上寄來的。
孫督軍所以寄來一副挽聯,就因為趙觀梅在日,曾給他幫過忙。
這一副挽聯隔壁,就是他的連襟鎮守使王指揮的了。
此外也還有些司長、局長、會長等的挽聯,已是分做兩邊。
再官職位分小些的,送來的對聯或花圈,都隻好擠到孝棚下面去的了。
這日趙家來的吊客,倒也不少,由簡任職以至委任職都有。
趙觀梅有個遠房的兄弟,名叫趙觀樞,他比哥哥的官職,還要小好幾倍,不過是幹些書記錄事之流。
因為料到今天趙家辦喪事,必定有大批的闊人前來,于是要了一個總招待的職務,以便和所有的人接近認識。
所有來的客人,不能在靈前行完了禮就走,也都到客廳坐着談談。
所談的問題,也都不外乎時局怎樣,政治怎樣。
大家正談得熱鬧之際,忽然有一樣東西送了進來,這不由得引起了大家注意。
原來趙觀梅在日,對于大小報紙看不看倒沒有什麼關系,惟有一份政府公報,卻是經年地訂着,無論如何,每天總得看上一遍。
後來搬到醫院裡去了,每天送到家裡來的政府公報,還是要轉送到醫院裡來看一看的。
後來他病得十分沉重,才不看公報了,這公報既是論年定的,當然他雖死了,還是繼續地送着。
這時來賓正談到政治問題,這份公報不先不後送了來,恰是合了口味,早有人伸着手,在桌上拿了過去看。
那人看了兩頁,忽然用手一拍,站将起來道:&ldquo呵唷,大家看看,觀梅的命令發表了,觀梅的命令發表了。
&rdquo 大家聽了這話,就一窩蜂子似地圍了上來,看看公報上一條大總統令,正是訃文上記的那最末一句,趙觀梅授為簡任職,以道尹職存記。
這一下子,把趙觀樞樂得直蹦起來,拍着兩手,連道:&ldquo觀梅大哥,恭喜呀,由這樣爬上去,不難把小弟也攜帶一把的了。
&rdquo 在場的客人看了,倒莫明其妙,便有人問道:&ldquo觀樞兄,你這是怎麼一回事,你嫂子在裡面聽見,不要疑心,你是故意開玩笑嗎?&rdquo 趙觀樞被人這樣一提,才醒過來。
趙觀梅的官雖發表了,人是早已死去的了。
當時便歎了一口氣道:&ldquo可惜可惜,我觀梅大哥,若是能夠遲死一年,将道尹幹上一任,身份就大了。
他本是北平一個名紳士,再要有幾個實力派一幫忙,我敢斷定,要幹一任北平兆尹,那是不成問題的了。
隻要北平兆尹幹得好,那就是個小省長。
往後也許找着個機會,鬧個總長,那豈不是一件好事?不料事情這樣不湊巧,這事情要發表,偏是他就去世了。
&rdquo 在座的客人,真有幹了一生,沒有幹着實缺實授官職的。
而今見觀梅開吊的日子,恰是他的實職發表,未免感到人生名利,竟有不能強求的地方,也就點頭歎息不止。
有兩個人幹了二十年辦事與錄事,竟會看了這訃文,掙下幾點淚來。
那個撰訃文的白有文,這時也在這裡照應一切,便道:&ldquo慢來慢來,這件事雖然可傷心,要細說起來,卻也是不幸中之大幸。
現在觀梅翁的靈位,上面還不曾怎樣鋪張,不過是薦任官顯考趙公觀梅之靈位。
如今有了這新官銜,這靈牌上的字樣,就該改一改,改成道尹職存記顯考趙公觀梅之靈位。
&rdquo 他說了這話,有些人就想着,喪儀裡面的物事,向來不辦雙分兒的,于今把靈牌的官銜重寫兩道,似乎不妥,因此有些人卻不敢作聲。
可是趙家家族,都以為這辦法對,大家喊着,照改照改。
于是将一張紅紙條更寫了新官銜在靈牌上貼住。
趙觀樞站在孝堂裡,對靈位拱拱手道:&ldquo大哥,你這一生,總算不曾白來,末了,你還把道尹幹上了靈位。
&rdquo 他隻這樣說着,靈位前的白幡,恰被一陣風吹着,就飄蕩起來。
那白紙幡的尾子,在靈位連拂兩拂。
趙觀樞&ldquo嗳呀&rdquo一聲,向後倒退了幾步,直跌出孝堂來。
大家見了他這樣,便問為什麼?趙觀樞掏出手絹,揩着頭上的汗道:&ldquo我觀梅大哥,真是官星不錯,隻說了一聲恭喜,他的白幡都會動起來,當是他說着話,我很歡喜呢。
&rdquo 大家也都說道:&ldquo名利關頭,本來不容易看得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