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了午飯,在過午瘾,叫他在床跟前坐了。
起初談了些别的事,及至聽見他老婆死了,幺嬸先就坐了起來道:“陸女死了嗎?”跟着就歎息一番,追問起到底是什麼病,吃的什麼藥,同着幺伯一鼓一吹地,一時又怪他不好好給陸女醫治,一時又可憐招弟幼年喪母,可憐他中年喪妻,一時又安慰他:“陸女為人雖好,到底身體太不結實,經不住病。
并且十幾年都未給你生一個兒子,照老規矩說來,對顧家不能算是有功勞的人。
既然做了幾天法事,也算對得住她了!……我看,你也得看開一點,男兒漢不比三绺梳頭、兩截穿衣的婆娘們,老婆死了,隻要衣衾棺椁辦得豐富些,也就罷了。
過些時,還是正正經經說個好人家的女兒,一則你那家務也才有人照管,招弟的頭腳也才有人收拾;二則好好生幾個兒子,不但你們三房的香煙有人承繼,就陸女的神主也才有人承主。
” 老太婆也笑道:“你又渾了!你不記得馬太婆摸了二媳婦肚皮說的話嗎?就是前月給她算的命,也說她頭一胎就是一個貴子。
說後來她同老二還要享那娃兒的福哩!” 老二讀書不成,因為運氣好,與錢縣丞做了女婿,便也是一家的驕子。
老子不管他,媽媽溺愛他,自然穿得好,吃得好,而又無所事事,一天到晚,隻是跟着二奶奶在家裡吃了飯,就到錢家去陪伴丈人、丈母。
他的外表,相當地清秀,性情更是溫柔謹慎,不但丈人、丈母喜歡他,就連一個舅子兩個小姨妹都喜歡他。
到吃飯時,錢家打發了一個跟班來說:“我們老爺、太太給親家老爺、太太請安!姑少爺同我家大姑小姐今夜不能回來,請親家老爺、太太不要等,明天下午才能回來。
” 他道:“對倒是對的,但你沒想到,你大兄弟隻生了兩個女、四個兒。
長子照規矩是不出繼的,二的個已繼了四房,三的個繼了大房,四的個是去年承繼給二房的。
要是今年生一個,那就沒話說了,偏偏今年又沒生的。
難道把二的個再過繼給你嗎?一子頂三房,倒也可以……” 事情終于渺茫一點,要叫老太婆出張字據,硬可保證她二媳婦在兩個月後生的是個貴子,她未必肯書押畫字。
然而顧天成的意思,沒兒子不好立主,不立主不好下葬,而一個女喪盡停在家裡,也不成話,還不必說出他也想趕快續娶的隐衷。
既然大六房裡過繼不出人,他隻好到别房裡找去。
在幺伯、幺嬸聽來,這如何使得,便留他吃了晚飯再商量。
這是很尋常的事,隻是顧天成看見那跟班的官派,與他的官腔,心中卻不勝感羨。
尋思要是能夠與錢家往來往來,也可開開眼界。
袁表叔雖然捐的是個通判,到底還是糧戶出身,錢家哩,卻是個世家,而錢親翁又在官場多年,自然是蘇氣到底的了。
這思想始将他向别房找承繼的念頭打斷了,而與幺伯細商起來。
起初談了些别的事,及至聽見他老婆死了,幺嬸先就坐了起來道:“陸女死了嗎?”跟着就歎息一番,追問起到底是什麼病,吃的什麼藥,同着幺伯一鼓一吹地,一時又怪他不好好給陸女醫治,一時又可憐招弟幼年喪母,可憐他中年喪妻,一時又安慰他:“陸女為人雖好,到底身體太不結實,經不住病。
并且十幾年都未給你生一個兒子,照老規矩說來,對顧家不能算是有功勞的人。
既然做了幾天法事,也算對得住她了!……我看,你也得看開一點,男兒漢不比三绺梳頭、兩截穿衣的婆娘們,老婆死了,隻要衣衾棺椁辦得豐富些,也就罷了。
過些時,還是正正經經說個好人家的女兒,一則你那家務也才有人照管,招弟的頭腳也才有人收拾;二則好好生幾個兒子,不但你們三房的香煙有人承繼,就陸女的神主也才有人承主。
” 老太婆也笑道:“你又渾了!你不記得馬太婆摸了二媳婦肚皮說的話嗎?就是前月給她算的命,也說她頭一胎就是一個貴子。
說後來她同老二還要享那娃兒的福哩!” 老二讀書不成,因為運氣好,與錢縣丞做了女婿,便也是一家的驕子。
老子不管他,媽媽溺愛他,自然穿得好,吃得好,而又無所事事,一天到晚,隻是跟着二奶奶在家裡吃了飯,就到錢家去陪伴丈人、丈母。
他的外表,相當地清秀,性情更是溫柔謹慎,不但丈人、丈母喜歡他,就連一個舅子兩個小姨妹都喜歡他。
到吃飯時,錢家打發了一個跟班來說:“我們老爺、太太給親家老爺、太太請安!姑少爺同我家大姑小姐今夜不能回來,請親家老爺、太太不要等,明天下午才能回來。
” 他道:“對倒是對的,但你沒想到,你大兄弟隻生了兩個女、四個兒。
長子照規矩是不出繼的,二的個已繼了四房,三的個繼了大房,四的個是去年承繼給二房的。
要是今年生一個,那就沒話說了,偏偏今年又沒生的。
難道把二的個再過繼給你嗎?一子頂三房,倒也可以……” 事情終于渺茫一點,要叫老太婆出張字據,硬可保證她二媳婦在兩個月後生的是個貴子,她未必肯書押畫字。
然而顧天成的意思,沒兒子不好立主,不立主不好下葬,而一個女喪盡停在家裡,也不成話,還不必說出他也想趕快續娶的隐衷。
既然大六房裡過繼不出人,他隻好到别房裡找去。
在幺伯、幺嬸聽來,這如何使得,便留他吃了晚飯再商量。
這是很尋常的事,隻是顧天成看見那跟班的官派,與他的官腔,心中卻不勝感羨。
尋思要是能夠與錢家往來往來,也可開開眼界。
袁表叔雖然捐的是個通判,到底還是糧戶出身,錢家哩,卻是個世家,而錢親翁又在官場多年,自然是蘇氣到底的了。
這思想始将他向别房找承繼的念頭打斷了,而與幺伯細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