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娼妓概況

關燈
客至,門環半啟,珠箔低垂,假母肅迎,丫環伴豔而出,廣筵長席,日費千金。

    春夏之交,河心遊艇,最宜避暑,清歌一曲,倩影搖搖。

    堕足其間者,一旦裘敝金盡,每每落得薄幸下場,甚至淪為乞丐。

     入清以後,明代妓院漸成廢圃。

    昔日盛況,已成黃花。

    太平天國敗後,曾國藩到過夫子廟,提出籌辦花船以興市。

    于是市容恢複繁榮,妓院亦随之興盛。

    有客遊夫子廟曾題詩一首:&ldquo茶蘼開罷綻紅榴,底事秦淮作盛遊。

    兩岸河房添好景,石欄杆外競龍舟。

    &rdquo 入民國後,行禁娼令,妓女一變而為歌女,來源分蘇幫、揚幫、本幫三類。

    蘇幫居首,過往客大都腰纏巨資,場面堂皇,揮霍亦大,揚幫、本幫難與匹敵。

    北伐定都南京,随着政治轉移,經濟上也大大活躍了南京市場,夫子廟也更加熱鬧。

    不少歌妓放棄琵琶,改操皮黃,應運而生的叫戲茶廳。

     華燈初上,歌妓盛裝登場,按次輪唱,可以點戲,另收點費。

    這樣,妓女公開露面,易為聽客熟知,可免嫖客上門問津之勞。

    當時,名牌競起,各樹豔幟,陸豔秋、曹俊佩、陳怡紅、王熙春号稱&ldquo秦淮四小名妓&rdquo。

     妓風之壞,以汪僞時期為最。

    妓寓集中在三處:釣魚巷,稍高級一點;東關頭一帶次之;最差的有三條巷子:白塔巷、高家巷和管家巷。

    入夜,跨過白鹭橋就有一批帶客婆娘前來引路,送進娼家,即升堂入室,看貨拍闆,當場成交,先前的那種&ldquo藝術氣氛&rdquo,已不見一絲蹤影了。

     秦淮一帶,名妓住所叫&ldquo香巢&rdquo,進出都是衣冠人物,尋歡作樂,一擲千金。

    每逢農曆新春,妓院大門貼上&ldquo日進鬥金&rdquo四個大字,大放鞭炮,通宵達旦,叫做&ldquo接财神&rdquo。

    活财神到了,無非是花天酒地,任情揮霍,終至傾家蕩産,流落街頭。

    而一般妓女白天鸠形垢面,入夜則粉裝打扮,倚門賣笑,三天不開張,老鸨打罵即至。

    待到年老色衰,無人問津,死運就來臨了。

    上海的野雞。

     上海繁華,甲于全國。

    妓分長三、麼二、野雞三等。

    最上等為長三,因每叫一局需銀三元,故以此名。

    次之為麼二,意為出局需付銀币二元。

    如要留宿,則要付銀币六元,故有&ldquo六跌倒&rdquo之說,意即給六塊大洋,就可使其身體倒下,任人玩弄。

    若論人數之衆,地盤之廣,則首推野雞。

     上海野雞來源甚雜,以蘇州、揚州稍占多數。

    野雞妓院大者蓄&ldquo雞&rdquo10餘人,小者三五人。

    其中又分套人、包帳、夥計、自家身四種。

    将身體賣與妓院者為套人,以身抵押、期滿後仍得恢複自由者為包帳,因負債而由妓院老闆貸銀償還者為夥計,自家身則一切均屬自由,他人不得幹涉。

     此四種野雞之中,夥計的待遇較套人、包帳為優。

    除正帳,即所得茶會及夜度資等,與老闆四六或三七分成,其餘小費,即嫖客額外贈送的銀錢或首飾,老闆不得沾手。

    套人及包帳則不然,無論是正帳或小費,凡有所得,一律交與老闆,即使一時隐匿,終必被搜索而去。

    且每日晚均須外出接客,非重病不得休養。

    營業發達時,每晚接客竟有三四人之多。

     野雞又有住家及普通之分。

    住家野雞通常是熟客自己上門,晚間無須出外接客。

    倘是生客,則須由熟客介紹,否則不得其門而入。

    普通野雞是須出門接客的,或于日落後到熱鬧馬路兜圈子,得客就相随而歸;或則立于街頭巷口,見有相當之人,即嬌聲喊道:&ldquo來呵,來呵!&rdquo 甚或動手拖拉。

    倘若夜深人靜,仍然無人光顧,老鸨就要遷怒于野雞,高坐堂屋,痛加鞭撻,哀泣之聲響徹鄰舍,慘不可聞。

    施刑已畢,鸨母必嚴加訓誡:&ldquo若向客人訴苦,立刻要你的命!&rdquo 還有些未成年妓女,也被強令接客。

    春風一度,每每數月不能舉步。

     上海乃是幫匪流氓之輩叢生之地,凡野雞妓院要能立足,必須在幫會流氓或軍警頭目中,找到一個有權勢、有面子的後台以作護符。

    若有亂人鬧事,後台可派人彈壓:在途拉客有違禁令,例須拘入捕房,罰款後才能獲釋,但若有了大牌頭做後台,則又作别論。

     廣州的&ldquo老舉寨&rdquo 廣東人稱妓女為&ldquo老舉&rdquo,故妓院得名為&ldquo。

    老舉寨&rdquo。

    最豪華的一類,稱為&ldquo大寨”其次為半私明(俗稱半掩門);下等的為二四寨、打炮寨等。

    清末,老舉寨多集中于谷埠一地。

    當時,廣州尚未有碾米廠,各鄉谷米,多用船運至廣州,集中在谷埠停泊,故此地商賈雲集,妓院亦生意興隆。

     當時,谷埠的大寨都是極豪華的大舫。

    後來幾經變遷,各大寨陸續棄舟登岸,一部分設妓寨于東堤沿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