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鴉片禍害
關燈
小
中
大
身試法。
尤其是種煙,為法令所絕對不容許。
如有發現,須立即鏟除,否則拿鄉鎮長是問,他楊若瑜認法不認人。
楊若瑜态度嚴肅,語氣堅決,弄得鄉鎮長們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隔不幾天,楊若瑜就帶隊出巡。
一到鄉公所,便召集鄉保長和地方紳士訓話,口氣之嚴厲,超過了縣行政會議上之講話。
鄉保長們連聲&ldquo是是&rdquo,表示一定遵命。
訓話後,鄉長擺開豐盛的筵席。
楊若瑜帶去的士兵和所有的人伕,都一律就坐。
楊若瑜坐在客廳裡,由該鄉幾個頭面人物恭陪。
席間,談笑風生,話題無非是當地風物。
楊若瑜又&ldquo垂詢&rdquo一些地方民情,表示他作為本縣父母官,很是關心民瘼。
吃喝了半天,鄉公所大門都沒有跨出一步,楊縣長就坐上轎子,閉起眼睛回城去了。
如此這般地跑了10來天,一天一個鄉,算是巡視完畢。
各鄉種煙多少,真實情況如何,連問都沒有問一聲。
巡視完畢,在縣裡休息了幾天,又陸續收到川康邊防總指揮部嚴令鏟煙的公文。
楊若瑜照抄照轉,立即用公文嚴令各鄉鎮,迅即、徹底查鏟煙苗。
并命秘書将自己上任後如何重視禁政,如何親自帶隊挨鄉挨鎮督促鏟煙,寫成報告,呈報省府和總指揮部。
不幾天,總指揮部再次下達催鏟煙苗的公文,楊若瑜也再次嚴饬各鄉鎮立即将煙苗鏟盡,并說明将再度出巡複查。
同時手令各鄉鎮長,在他複查時,絕對禁止鋪張招待。
當時楊若瑜的考慮是:奉到上級關于禁煙公文,毫無反應,不向下面傳達,不采取一些動作,不虛張一點聲勢,一旦被上面知道了,就要擔當&ldquo玩忽禁政&rdquo的罪名。
而下去巡查,又怕鄉鎮長們興師動衆地把當地紳士召集來,請他發表關于&ldquo嚴肅禁煙&rdquo的宏論。
這一套千篇一律、心口不一的高論發表多了,有損于他的威信。
故他這次挨鄉出巡,輕車簡從,隻帶幾名武裝人員,并事先通知嚴禁鋪張招待。
他到一個鄉,鄉鎮長就在路旁迎候,把他請到鄉長的家裡。
不像上回那樣,接到鄉公所,召集保長和紳士們聽訓話了。
鄉長們的家,都寬敞舒适,早已陳設一新。
鄉鎮長把楊若瑜安頓好後,借故走開,由楊的秘書或楊帶來的科長陪楊閑坐聊夭,翻翻小說。
快到吃飯時間,鄉長才露面。
說是吃便飯,其實比辦筵席還講究。
大家都心照不宣,絕口不提鏟煙的事。
玩了半天,楊若瑜便坐轎回城。
就這樣,接連搞了10多天複查,末了,又命秘書起草報告,向上峰彙報他是如何嚴肅、認真地進行了鏟煙複查的。
楊若瑜挨鄉作客,遊山玩水,輕松愉快。
對上面,他有兩個報告可以交待。
楊若瑜自認為他很好地貫徹了&ldquo善于應付&rdquo的指示。
隔了個把月,已經到了1943年年底,楊若瑜突然接到總指揮部一件訓令,大意是說,總指揮部接到軍事委員會蔣介石電令,對總指揮部的一份報告嚴加斥責。
因總指揮部在報告中說一三六師師長劉元琮(劉文輝之侄)已率領部隊把煙苗鏟除,而軍事委員會蔣介石得到的情報,劉元琮實則并未帶隊去鏟煙。
軍委會限令鏟盡煙苗,&ldquo如再發現一株一苗,對有關人員,決予嚴行究辦&rdquo。
總指揮部前已一再嚴令蘆山縣縣長查鏟,今再次命令蘆山縣縣長限期鏟盡煙苗呈報。
&ldquo如再發現一株一苗,定予依法嚴辦,決不寬貸&rdquo。
看了公文,楊若瑜大吃一驚。
省府和總指揮部,那是自己人,他們講發現煙苗要依法追究責任,不過是公文上冠冕堂皇的詞句,是不算數的。
這回是軍委會下了文,語氣這麼嚴厲,把劉文輝的侄子都點出來了。
萬一劉文輝抗不住,他肯定不會辦他的侄子,而要拿個把縣長開刀。
楊若瑜頓時覺得,當這個縣長倒黴透了。
他在驚恐之餘,學着總指揮部對付軍委會的辦法,囑咐秘書起草公文,嚴令各鄉鎮長&ldquo限期肅清呈報&rdquo,并須交出查鏟保證書。
楊若瑜想:&ldquo我且先把公文上的腳步站穩,萬一認真要查究時,我也可以往下推。
&rdquo 楊若瑜把總指揮部的公文拿出來反複琢磨,感到語氣從未有過這樣嚴峻。
執行吧,煙土是&ldquo本軍的經濟命脈&rdquo,伍參謀長是這麼說的,事實也是這麼一回事。
鏟了煙苗,傷了本軍的經濟命脈,劉文輝不要怪罪嗎?如若不鏟,軍委會再給總指揮部施加壓力,怎麼辦?總指揮部不會犧牲一兩個縣長來搪塞嗎? 煙苗鏟不行,不鏟也不行。
鏟和不鏟都有性命之虞。
楊若瑜進退失據,決定到雅安去面見劉文輝,探探他本人的口氣。
楊在公館見到劉,問到:中央來電這樣嚴厲,究竟該怎麼辦?劉文輝說:&ldquo趕快鏟呀!咋個你還沒有動手?快回去鏟!&rdquo 劉文輝态度認真,語氣肯定,但楊若瑜還是覺得把不準,臨走時又吞吞吐吐地請示:&ldquo主席&hellip&hellip鏟煙的問題&hellip&hellip&rdquo 劉文輝大聲回答說:&ldquo鏟!鏟!鏟!怎麼你還沒有聽清楚嗎?&rdquo 劉站起來送楊時,又重複說:&ldquo怎麼你還沒有聽清楚嗎?鏟!鏟!鏟!&rdquo 一邊說,一邊還打着手勢,好像拿着鏟子在鏟煙。
走出劉公館,楊若瑜又去見總指揮部參謀長張伯言,證實一下省府和總指揮部是否确實下了鏟煙決心。
張伯言反問楊若瑜:&ldquo你去見主席,他是咋個向你說的?&rdquo 楊把劉文輝的話複述了一遍。
&ldquo對啊!回去快鏟啊!&rdquo 張伯言說道。
聽張也這麼說,楊感到心裡踏實了,決定回去鏟。
要各鄉鄉長去鏟,他們是不會幹的。
要鏟,必須縣長親自帶隊下去督促。
經過一番研究,楊若瑜選定鳳禾鄉作為鏟煙突破口。
該鄉鄉長楊步月小學教員出身,是一介書生;鄉裡武力薄弱,比較好對付。
鳳禾又在蘆雅交通線上,鏟煙影響大。
于是楊若瑜調集了200多名武裝人員,浩浩蕩蕩地開到了鳳禾。
楊若瑜立即命令楊鄉長抽調幾十個民工,在鄉公所對面不遠處開始鏟煙。
楊若瑜見民工已動起手來,很是高興。
在田塍上,坐在椅子上,跟秘書一邊抽煙,一邊聊起天來。
坐了好一會,擡頭一看,幾十個人才鏟了很小一塊地方。
隻見民工把鋤頭舉得很高,就是落下很慢。
楊若瑜命鄉長催民工快鏟,盡管鄉長和保長大聲叱罵,不停催促,但速度并不見加快。
這時,衛兵遞上一封信,說是金連長差專人送來。
楊若瑜拆開一看,信中寫的是:這裡有金連長種的煙,請楊縣長手下留情&hellip&hellip楊當即沉下臉來,把信撕得粉碎,扔在地上,說道:&ldquo不管什麼人的,一概給我鏟光!&rdquo 鄉保長見金連長說情都不中用,隻得繼續鏟。
過了一會兒,四周山上突然槍聲大作。
縣長秘書吓得癱在地上。
楊若瑜雖然吃驚不小,但仍強作鎮定,因為他知道,這時刻是萬萬慌亂不得的,越慌越出事。
要是他被幾聲槍響吓軟了,便威風掃地,以後就無法統治全縣。
于是他把心一橫,站起身來,叫中隊長傳達命令,縣裡下來的武裝人員,一律站在原來地方,不許妄動,不許擅自還槍。
同時叫楊鄉長繼續督促鏟煙。
山上槍聲響了一陣,也就停止了。
又鏟了半個鐘頭,黃昏已近,楊若瑜便下令
尤其是種煙,為法令所絕對不容許。
如有發現,須立即鏟除,否則拿鄉鎮長是問,他楊若瑜認法不認人。
楊若瑜态度嚴肅,語氣堅決,弄得鄉鎮長們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隔不幾天,楊若瑜就帶隊出巡。
一到鄉公所,便召集鄉保長和地方紳士訓話,口氣之嚴厲,超過了縣行政會議上之講話。
鄉保長們連聲&ldquo是是&rdquo,表示一定遵命。
訓話後,鄉長擺開豐盛的筵席。
楊若瑜帶去的士兵和所有的人伕,都一律就坐。
楊若瑜坐在客廳裡,由該鄉幾個頭面人物恭陪。
席間,談笑風生,話題無非是當地風物。
楊若瑜又&ldquo垂詢&rdquo一些地方民情,表示他作為本縣父母官,很是關心民瘼。
吃喝了半天,鄉公所大門都沒有跨出一步,楊縣長就坐上轎子,閉起眼睛回城去了。
如此這般地跑了10來天,一天一個鄉,算是巡視完畢。
各鄉種煙多少,真實情況如何,連問都沒有問一聲。
巡視完畢,在縣裡休息了幾天,又陸續收到川康邊防總指揮部嚴令鏟煙的公文。
楊若瑜照抄照轉,立即用公文嚴令各鄉鎮,迅即、徹底查鏟煙苗。
并命秘書将自己上任後如何重視禁政,如何親自帶隊挨鄉挨鎮督促鏟煙,寫成報告,呈報省府和總指揮部。
不幾天,總指揮部再次下達催鏟煙苗的公文,楊若瑜也再次嚴饬各鄉鎮立即将煙苗鏟盡,并說明将再度出巡複查。
同時手令各鄉鎮長,在他複查時,絕對禁止鋪張招待。
當時楊若瑜的考慮是:奉到上級關于禁煙公文,毫無反應,不向下面傳達,不采取一些動作,不虛張一點聲勢,一旦被上面知道了,就要擔當&ldquo玩忽禁政&rdquo的罪名。
而下去巡查,又怕鄉鎮長們興師動衆地把當地紳士召集來,請他發表關于&ldquo嚴肅禁煙&rdquo的宏論。
這一套千篇一律、心口不一的高論發表多了,有損于他的威信。
故他這次挨鄉出巡,輕車簡從,隻帶幾名武裝人員,并事先通知嚴禁鋪張招待。
他到一個鄉,鄉鎮長就在路旁迎候,把他請到鄉長的家裡。
不像上回那樣,接到鄉公所,召集保長和紳士們聽訓話了。
鄉長們的家,都寬敞舒适,早已陳設一新。
鄉鎮長把楊若瑜安頓好後,借故走開,由楊的秘書或楊帶來的科長陪楊閑坐聊夭,翻翻小說。
快到吃飯時間,鄉長才露面。
說是吃便飯,其實比辦筵席還講究。
大家都心照不宣,絕口不提鏟煙的事。
玩了半天,楊若瑜便坐轎回城。
就這樣,接連搞了10多天複查,末了,又命秘書起草報告,向上峰彙報他是如何嚴肅、認真地進行了鏟煙複查的。
楊若瑜挨鄉作客,遊山玩水,輕松愉快。
對上面,他有兩個報告可以交待。
楊若瑜自認為他很好地貫徹了&ldquo善于應付&rdquo的指示。
隔了個把月,已經到了1943年年底,楊若瑜突然接到總指揮部一件訓令,大意是說,總指揮部接到軍事委員會蔣介石電令,對總指揮部的一份報告嚴加斥責。
因總指揮部在報告中說一三六師師長劉元琮(劉文輝之侄)已率領部隊把煙苗鏟除,而軍事委員會蔣介石得到的情報,劉元琮實則并未帶隊去鏟煙。
軍委會限令鏟盡煙苗,&ldquo如再發現一株一苗,對有關人員,決予嚴行究辦&rdquo。
總指揮部前已一再嚴令蘆山縣縣長查鏟,今再次命令蘆山縣縣長限期鏟盡煙苗呈報。
&ldquo如再發現一株一苗,定予依法嚴辦,決不寬貸&rdquo。
看了公文,楊若瑜大吃一驚。
省府和總指揮部,那是自己人,他們講發現煙苗要依法追究責任,不過是公文上冠冕堂皇的詞句,是不算數的。
這回是軍委會下了文,語氣這麼嚴厲,把劉文輝的侄子都點出來了。
萬一劉文輝抗不住,他肯定不會辦他的侄子,而要拿個把縣長開刀。
楊若瑜頓時覺得,當這個縣長倒黴透了。
他在驚恐之餘,學着總指揮部對付軍委會的辦法,囑咐秘書起草公文,嚴令各鄉鎮長&ldquo限期肅清呈報&rdquo,并須交出查鏟保證書。
楊若瑜想:&ldquo我且先把公文上的腳步站穩,萬一認真要查究時,我也可以往下推。
&rdquo 楊若瑜把總指揮部的公文拿出來反複琢磨,感到語氣從未有過這樣嚴峻。
執行吧,煙土是&ldquo本軍的經濟命脈&rdquo,伍參謀長是這麼說的,事實也是這麼一回事。
鏟了煙苗,傷了本軍的經濟命脈,劉文輝不要怪罪嗎?如若不鏟,軍委會再給總指揮部施加壓力,怎麼辦?總指揮部不會犧牲一兩個縣長來搪塞嗎? 煙苗鏟不行,不鏟也不行。
鏟和不鏟都有性命之虞。
楊若瑜進退失據,決定到雅安去面見劉文輝,探探他本人的口氣。
楊在公館見到劉,問到:中央來電這樣嚴厲,究竟該怎麼辦?劉文輝說:&ldquo趕快鏟呀!咋個你還沒有動手?快回去鏟!&rdquo 劉文輝态度認真,語氣肯定,但楊若瑜還是覺得把不準,臨走時又吞吞吐吐地請示:&ldquo主席&hellip&hellip鏟煙的問題&hellip&hellip&rdquo 劉文輝大聲回答說:&ldquo鏟!鏟!鏟!怎麼你還沒有聽清楚嗎?&rdquo 劉站起來送楊時,又重複說:&ldquo怎麼你還沒有聽清楚嗎?鏟!鏟!鏟!&rdquo 一邊說,一邊還打着手勢,好像拿着鏟子在鏟煙。
走出劉公館,楊若瑜又去見總指揮部參謀長張伯言,證實一下省府和總指揮部是否确實下了鏟煙決心。
張伯言反問楊若瑜:&ldquo你去見主席,他是咋個向你說的?&rdquo 楊把劉文輝的話複述了一遍。
&ldquo對啊!回去快鏟啊!&rdquo 張伯言說道。
聽張也這麼說,楊感到心裡踏實了,決定回去鏟。
要各鄉鄉長去鏟,他們是不會幹的。
要鏟,必須縣長親自帶隊下去督促。
經過一番研究,楊若瑜選定鳳禾鄉作為鏟煙突破口。
該鄉鄉長楊步月小學教員出身,是一介書生;鄉裡武力薄弱,比較好對付。
鳳禾又在蘆雅交通線上,鏟煙影響大。
于是楊若瑜調集了200多名武裝人員,浩浩蕩蕩地開到了鳳禾。
楊若瑜立即命令楊鄉長抽調幾十個民工,在鄉公所對面不遠處開始鏟煙。
楊若瑜見民工已動起手來,很是高興。
在田塍上,坐在椅子上,跟秘書一邊抽煙,一邊聊起天來。
坐了好一會,擡頭一看,幾十個人才鏟了很小一塊地方。
隻見民工把鋤頭舉得很高,就是落下很慢。
楊若瑜命鄉長催民工快鏟,盡管鄉長和保長大聲叱罵,不停催促,但速度并不見加快。
這時,衛兵遞上一封信,說是金連長差專人送來。
楊若瑜拆開一看,信中寫的是:這裡有金連長種的煙,請楊縣長手下留情&hellip&hellip楊當即沉下臉來,把信撕得粉碎,扔在地上,說道:&ldquo不管什麼人的,一概給我鏟光!&rdquo 鄉保長見金連長說情都不中用,隻得繼續鏟。
過了一會兒,四周山上突然槍聲大作。
縣長秘書吓得癱在地上。
楊若瑜雖然吃驚不小,但仍強作鎮定,因為他知道,這時刻是萬萬慌亂不得的,越慌越出事。
要是他被幾聲槍響吓軟了,便威風掃地,以後就無法統治全縣。
于是他把心一橫,站起身來,叫中隊長傳達命令,縣裡下來的武裝人員,一律站在原來地方,不許妄動,不許擅自還槍。
同時叫楊鄉長繼續督促鏟煙。
山上槍聲響了一陣,也就停止了。
又鏟了半個鐘頭,黃昏已近,楊若瑜便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