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啊!到了緊要關頭,我自己會出面給大家撐腰!”
他急忙拿起杯子,一仰脖喝幹,又急急忙忙把那剩餘的下酒物也一掃而光,乘着七分酒興就勢在艙闆上一躺,哼着不成腔的花鼓調。
月亮已經挂上了烏桕樹梢,出去采集綠枝的唐濟成他們高高興興背着許多冬青枝回來,馬上就分配給各船,漏夜修補那僞裝。
墳堆那邊還有十來人在高聲談笑。
另外有幾個則蹲在烏桕樹下吸着煙。
歪面孔慢慢地踱到岸上,他先找到最相好的兩個翻砂工人,然後又一同到那墳堆近旁。
夥食太壞,大家早已不滿。
歪面孔他們不費什麼力氣就把九條船上的人都聯絡好了。
可是他們瞞過了張巧玲和蕭長林。
他們又推定了石全生的老婆負責打聽沿途各鎮的物價,等到得了真憑實據就和蔡永良算賬。
第二天清早,十四條船先後出發了。
蔡永良坐的是第七号,也是大船,裝的是半成品,僅隻半載,所以走的最快,照例它是領隊。
和姚紹光的作風不同,蔡永良并沒給自己準備好一個“防空室”,可是他為自己留下了寬敞而舒服的中艙,又用廠裡的鋼闆蓋在他這中艙的頂上,鋼闆之上又是僞裝。
他這船内不搭工人,除了四個精壯的船夫,就是那缺嘴阿四,——在蔡永良手下熬滿了四五年的老幹部。
各船的每天菜蔬就是缺嘴阿四奉命去采辦的,蔡永良那一本糊塗賬,當然這阿四肚裡最明白。
河面飄着濛濛的細雨。
這雨是拂曉的時候開始的,數小時來,不曾停過,可也沒有變大。
這雨像一層薄紗,罩住了樹木和村莊。
原野的鮮豔色彩好像受了潮濕,都有點漫漶起來了。
蔡永良盤腿坐在中艙,嘴唇上粘着一枝香煙,那煙灰足有半寸長,還沒往下掉。
他在計算路程,也在計算他可能增加的進項。
大家都不滿意他辦的夥食,他也知道。
可是他自己也并不滿意。
那一天,第二号船上,唐濟成一方面勸住了周阿梅他們,一方面也叫唐太太找機會給蔡永良一個暗示。
唐太太教過多年的小學,為人最溫和,她不說船上夥食怎樣,隻描寫了“兵荒馬亂”的當兒菜蔬難買。
可是蔡永良已經猜到了她的來意,很大方地說了這樣的話: “大家總以為這夥食裡頭我賺了不少,老實說罷,全部落腰包也不過十來塊,我在上海搓搓小麻将,碰到手氣不好,十來塊還不夠八圈牌。
況且,十天八天也就到了埠頭,難道這十天八天的油水就夠用一世麼?老實說,這樣一件事本來用不到我來管的,不過嚴老闆吩咐下來,我不好不應承呀!誰要是願意代替我掮這木梢,我是求之不得。
” 蔡永良這一番話并非全部扯謊。
天公地道,他并沒存心在這每天每人二角錢的數目上打太大的主意,他弄錢是“大處落墨”的。
這幾天他自己吃的是“特别菜”,大家吃的怎樣,他不大明白;可是他不相信缺嘴阿四手腳會幹淨。
“這缺嘴真是一條饞狗!” 蔡永良心裡罵了一句,有點生氣了。
香煙的那段長灰掉在他盤坐着的大腿上。
他随手拂了一下,這才覺得尾尻骨有點酸痛。
這又是他和姚紹光作風不同的地方:他尊重習俗,在船上就睡艙闆,不過墊得厚些罷了。
他把身子躺平,遊目四顧。
靠近右舷,一隻矮茶幾上,端端正正放着兩隻盤子,一是糖果,一是瓜子。
他探起上半身抓了一把瓜子,嗑了幾顆,覺得無聊,便又翻身到那矮茶幾旁邊,從舷旁的竹篷下面窺看船外的風景。
濛濛雨依然保持着過去的密度。
作為僞裝的樹葉,現在吸飽了水分。
斜挂在竹篷邊的一束松枝,綠的耀眼,從松針尖上滴下了一顆一顆的水珠。
忽然這一束松針顫抖起來了,接着,蔡永良覺得眼前一黑,又聽得蘇蘇磨擦的聲音。
從後艄又傳來了船家和來船打招呼的口号。
蔡永良探頭到竹篷下一看,隻見一連串的木船正從對面駛來,擦肩而過。
這些船也有僞裝,而且都插着一面小旗。
“又是差船,裝的不知是兵呢還是軍火?” 蔡永良這樣想,便喚:“阿四!” 沒有應聲。
他拉開那幅布簾向前艙看了看,沒有人。
阿四的一件灰布夾襖丢在艙闆上,旁邊還有半盒香煙。
這竟不是阿四向來吸的“紅金龍”,而是蔡永良吸的“三炮台”。
蔡永良不能不生氣了,他厲聲再喚:“阿四!” 這一回,應聲來了,在後艄。
蔡永良跳了起來,一伸手就掀開那隔離中艙和後艙的蘆葦,他看見阿四也正慌慌張張跳了起來,艄闆上散着幾張紙牌,另外兩個同在鬥牌的船家似乎也吃
月亮已經挂上了烏桕樹梢,出去采集綠枝的唐濟成他們高高興興背着許多冬青枝回來,馬上就分配給各船,漏夜修補那僞裝。
墳堆那邊還有十來人在高聲談笑。
另外有幾個則蹲在烏桕樹下吸着煙。
歪面孔慢慢地踱到岸上,他先找到最相好的兩個翻砂工人,然後又一同到那墳堆近旁。
夥食太壞,大家早已不滿。
歪面孔他們不費什麼力氣就把九條船上的人都聯絡好了。
可是他們瞞過了張巧玲和蕭長林。
他們又推定了石全生的老婆負責打聽沿途各鎮的物價,等到得了真憑實據就和蔡永良算賬。
第二天清早,十四條船先後出發了。
蔡永良坐的是第七号,也是大船,裝的是半成品,僅隻半載,所以走的最快,照例它是領隊。
和姚紹光的作風不同,蔡永良并沒給自己準備好一個“防空室”,可是他為自己留下了寬敞而舒服的中艙,又用廠裡的鋼闆蓋在他這中艙的頂上,鋼闆之上又是僞裝。
他這船内不搭工人,除了四個精壯的船夫,就是那缺嘴阿四,——在蔡永良手下熬滿了四五年的老幹部。
各船的每天菜蔬就是缺嘴阿四奉命去采辦的,蔡永良那一本糊塗賬,當然這阿四肚裡最明白。
河面飄着濛濛的細雨。
這雨是拂曉的時候開始的,數小時來,不曾停過,可也沒有變大。
這雨像一層薄紗,罩住了樹木和村莊。
原野的鮮豔色彩好像受了潮濕,都有點漫漶起來了。
蔡永良盤腿坐在中艙,嘴唇上粘着一枝香煙,那煙灰足有半寸長,還沒往下掉。
他在計算路程,也在計算他可能增加的進項。
大家都不滿意他辦的夥食,他也知道。
可是他自己也并不滿意。
那一天,第二号船上,唐濟成一方面勸住了周阿梅他們,一方面也叫唐太太找機會給蔡永良一個暗示。
唐太太教過多年的小學,為人最溫和,她不說船上夥食怎樣,隻描寫了“兵荒馬亂”的當兒菜蔬難買。
可是蔡永良已經猜到了她的來意,很大方地說了這樣的話: “大家總以為這夥食裡頭我賺了不少,老實說罷,全部落腰包也不過十來塊,我在上海搓搓小麻将,碰到手氣不好,十來塊還不夠八圈牌。
況且,十天八天也就到了埠頭,難道這十天八天的油水就夠用一世麼?老實說,這樣一件事本來用不到我來管的,不過嚴老闆吩咐下來,我不好不應承呀!誰要是願意代替我掮這木梢,我是求之不得。
” 蔡永良這一番話并非全部扯謊。
天公地道,他并沒存心在這每天每人二角錢的數目上打太大的主意,他弄錢是“大處落墨”的。
這幾天他自己吃的是“特别菜”,大家吃的怎樣,他不大明白;可是他不相信缺嘴阿四手腳會幹淨。
“這缺嘴真是一條饞狗!” 蔡永良心裡罵了一句,有點生氣了。
香煙的那段長灰掉在他盤坐着的大腿上。
他随手拂了一下,這才覺得尾尻骨有點酸痛。
這又是他和姚紹光作風不同的地方:他尊重習俗,在船上就睡艙闆,不過墊得厚些罷了。
他把身子躺平,遊目四顧。
靠近右舷,一隻矮茶幾上,端端正正放着兩隻盤子,一是糖果,一是瓜子。
他探起上半身抓了一把瓜子,嗑了幾顆,覺得無聊,便又翻身到那矮茶幾旁邊,從舷旁的竹篷下面窺看船外的風景。
濛濛雨依然保持着過去的密度。
作為僞裝的樹葉,現在吸飽了水分。
斜挂在竹篷邊的一束松枝,綠的耀眼,從松針尖上滴下了一顆一顆的水珠。
忽然這一束松針顫抖起來了,接着,蔡永良覺得眼前一黑,又聽得蘇蘇磨擦的聲音。
從後艄又傳來了船家和來船打招呼的口号。
蔡永良探頭到竹篷下一看,隻見一連串的木船正從對面駛來,擦肩而過。
這些船也有僞裝,而且都插着一面小旗。
“又是差船,裝的不知是兵呢還是軍火?” 蔡永良這樣想,便喚:“阿四!” 沒有應聲。
他拉開那幅布簾向前艙看了看,沒有人。
阿四的一件灰布夾襖丢在艙闆上,旁邊還有半盒香煙。
這竟不是阿四向來吸的“紅金龍”,而是蔡永良吸的“三炮台”。
蔡永良不能不生氣了,他厲聲再喚:“阿四!” 這一回,應聲來了,在後艄。
蔡永良跳了起來,一伸手就掀開那隔離中艙和後艙的蘆葦,他看見阿四也正慌慌張張跳了起來,艄闆上散着幾張紙牌,另外兩個同在鬥牌的船家似乎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