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的孩子,同時回過頭來望住了蕭長林說,“老闆們的算盤真精!這也半薪,那也半薪,人家可不能隻活半個人!”
周阿梅沉下了臉卻不作聲。
“早知道姓嚴的反複無常,”阿壽恨恨地說,“當初就不給他拆機器,一個炸彈完他媽的蛋……” “不行,不行!”周阿梅突然跳起來大聲說,“這樣的條件不行!” 蕭長林也站起來,臉也紅了,高聲叫道:“阿梅,嚴老闆就巴不得我們說一聲不行!”他轉臉看定了阿壽。
“當初我們為什麼肯拚命替他搶救機器?為了他媽的幾個錢麼?還是巴望嚴老闆記得我們的好處,白送我們幾十塊錢過冬麼?” “得了得了!你是氣量大,不在乎!” “我不是氣量大,你和阿梅也不是氣量小。
我們當初都知道,替嚴仲平拆卸機器,不光是幫他保全了财産,還要督促他把機器搬到内地,開工造貨,打東洋小鬼!現在嚴老闆的機器保全下來了,是靠我們拚了命搶救出來的;幾時遷到内地去開工呢?嚴老闆早就推三挨四,面是心非。
可是我們倒又送給他一個把柄,讓他反咬一口,不是他不願意遷廠,倒是我們讨價太高,他沒法辦。
我們最初替他拚了命,現在又成全了他的鬼計,我們還擔了責任;阿梅,阿壽,這是不是我們的氣量太大了麼?” 蕭長林說這番話的時候,阿珍姐把小弟安置在屋角的一張破席子上,随手又拾取一把老虎鉗給小弟當作玩具;可是她一心卻在傾聽蕭長林的話語。
她這幾天來最耽心的,就是阿梅失業。
她希望遷廠能成事實,也無非因為在上海找工作實在沒有把握。
當下她聽了蕭長林的議論,忍不住插嘴道: “隻怕我們把條件講低了,嚴老闆還是不答應。
老闆們向來是得步進步的。
” 蕭長林還沒回答,周阿梅卻接口說: “犧牲,犧牲;隻要不是白便宜了敵人。
那天南車站一個炸彈,死的人有多少?我們總算還留得一條命。
” 蕭長林看見周阿梅終于明白過來,便又看着阿壽問道: “阿壽!你怎麼不說話?” “照别家工廠的辦法——大家贊成我也贊成。
”“當然要開會,”蕭長林說着就向外走,“不過我們先得跟大家把道理講明白。
阿梅,你是東西炸光了的,你去找人家講道理,人家會服你。
我還有事,晚上再來。
” 這時,雨也停了,周阿梅望着蕭長林那高大的背影,自言自語道:“話是不錯的,機器搬到内地去開工,這才是比什麼都重要。
”高大的背影看不見了,周阿梅的眼睛還是定定地望着。
忽然他在桌上拍了一下,站起來對阿壽說:“走!我們去找工友去!有的家夥是牛性子,得耐心來講通他。
” 阿梅和阿壽走了不久,阿珍姐背着孩子,坐在門口劈柴。
淡淡的斜陽照着路上那些大大小小的水潭,路邊略為幹燥的地方早已擺滿了地攤,——舊衣服、破爛家具、瓶瓶罐罐,什麼都有,這是戰争發生後新添加的一種行業,幹這一行的大都是難民。
阿珍姐望着這些地攤的主人,就覺得自己的生活比他們好多了。
她知道他們每人都有一段差不多相同的經曆:炮火或是炸彈把他們從家裡趕出來,于是失業,流浪在街頭,眼前唯一的生活資料就是擺在地上的這一點破舊東西。
他們中間也有進過難民收容所的。
有一個比阿珍姐大不了幾歲的女人就告訴過阿珍姐:甯可讨飯,千萬不要進難民收容所。
那是不把人當人的地方。
這女人帶着兩個孩子進去,不到半個月,四歲大的一個孩子就害了急病,三天三夜發高熱,沒有醫生來診一下,活活地看着他燒死了。
然而這樣辦理不善的收容所現在也快要斷炊,現在是隻準出,不準進。
阿珍姐歎一口氣,眼圈有點紅;她覺得自己現在雖然比他們過得好些,可是說不定哪一天也會弄到這個光景。
她收拾了柴,走進屋子,把孩子放在鋪闆上,讓他自己玩。
空出了一雙手,她就打開那袋面粉,把水漬的面粉用碗舀出來,竟有淺淺的一瓦盆;她想了想,分出一半,又走出屋去,在路那邊的地攤上找到了那個死掉孩子的女人。
她端着空碗回來,一進門,卻看見一個麻臉漢子雙手舉着小弟,哈哈笑着,故意搖擺,捉弄他。
孩子快要哭了。
“阿梅呢?”那漢子放下小弟,粗聲粗氣問着。
阿珍姐認得他是廠裡的工頭李金才,就反問道:“找他幹麼?廠裡有什麼消息罷?” 李金才怪樣地笑了笑,撲的坐在闆凳上,自己動手拿起茶壺斟了一碗,卻又不喝,望着阿珍姐說道: “什麼消息?還不是那兩個字:完了!可是阿梅呢?大雨天他到哪裡去了?” 阿珍姐聽到“完了”兩個字,心就發慌;小弟此時正挪動着不穩的腳步走到她跟
“早知道姓嚴的反複無常,”阿壽恨恨地說,“當初就不給他拆機器,一個炸彈完他媽的蛋……” “不行,不行!”周阿梅突然跳起來大聲說,“這樣的條件不行!” 蕭長林也站起來,臉也紅了,高聲叫道:“阿梅,嚴老闆就巴不得我們說一聲不行!”他轉臉看定了阿壽。
“當初我們為什麼肯拚命替他搶救機器?為了他媽的幾個錢麼?還是巴望嚴老闆記得我們的好處,白送我們幾十塊錢過冬麼?” “得了得了!你是氣量大,不在乎!” “我不是氣量大,你和阿梅也不是氣量小。
我們當初都知道,替嚴仲平拆卸機器,不光是幫他保全了财産,還要督促他把機器搬到内地,開工造貨,打東洋小鬼!現在嚴老闆的機器保全下來了,是靠我們拚了命搶救出來的;幾時遷到内地去開工呢?嚴老闆早就推三挨四,面是心非。
可是我們倒又送給他一個把柄,讓他反咬一口,不是他不願意遷廠,倒是我們讨價太高,他沒法辦。
我們最初替他拚了命,現在又成全了他的鬼計,我們還擔了責任;阿梅,阿壽,這是不是我們的氣量太大了麼?” 蕭長林說這番話的時候,阿珍姐把小弟安置在屋角的一張破席子上,随手又拾取一把老虎鉗給小弟當作玩具;可是她一心卻在傾聽蕭長林的話語。
她這幾天來最耽心的,就是阿梅失業。
她希望遷廠能成事實,也無非因為在上海找工作實在沒有把握。
當下她聽了蕭長林的議論,忍不住插嘴道: “隻怕我們把條件講低了,嚴老闆還是不答應。
老闆們向來是得步進步的。
” 蕭長林還沒回答,周阿梅卻接口說: “犧牲,犧牲;隻要不是白便宜了敵人。
那天南車站一個炸彈,死的人有多少?我們總算還留得一條命。
” 蕭長林看見周阿梅終于明白過來,便又看着阿壽問道: “阿壽!你怎麼不說話?” “照别家工廠的辦法——大家贊成我也贊成。
”“當然要開會,”蕭長林說着就向外走,“不過我們先得跟大家把道理講明白。
阿梅,你是東西炸光了的,你去找人家講道理,人家會服你。
我還有事,晚上再來。
” 這時,雨也停了,周阿梅望着蕭長林那高大的背影,自言自語道:“話是不錯的,機器搬到内地去開工,這才是比什麼都重要。
”高大的背影看不見了,周阿梅的眼睛還是定定地望着。
忽然他在桌上拍了一下,站起來對阿壽說:“走!我們去找工友去!有的家夥是牛性子,得耐心來講通他。
” 阿梅和阿壽走了不久,阿珍姐背着孩子,坐在門口劈柴。
淡淡的斜陽照着路上那些大大小小的水潭,路邊略為幹燥的地方早已擺滿了地攤,——舊衣服、破爛家具、瓶瓶罐罐,什麼都有,這是戰争發生後新添加的一種行業,幹這一行的大都是難民。
阿珍姐望着這些地攤的主人,就覺得自己的生活比他們好多了。
她知道他們每人都有一段差不多相同的經曆:炮火或是炸彈把他們從家裡趕出來,于是失業,流浪在街頭,眼前唯一的生活資料就是擺在地上的這一點破舊東西。
他們中間也有進過難民收容所的。
有一個比阿珍姐大不了幾歲的女人就告訴過阿珍姐:甯可讨飯,千萬不要進難民收容所。
那是不把人當人的地方。
這女人帶着兩個孩子進去,不到半個月,四歲大的一個孩子就害了急病,三天三夜發高熱,沒有醫生來診一下,活活地看着他燒死了。
然而這樣辦理不善的收容所現在也快要斷炊,現在是隻準出,不準進。
阿珍姐歎一口氣,眼圈有點紅;她覺得自己現在雖然比他們過得好些,可是說不定哪一天也會弄到這個光景。
她收拾了柴,走進屋子,把孩子放在鋪闆上,讓他自己玩。
空出了一雙手,她就打開那袋面粉,把水漬的面粉用碗舀出來,竟有淺淺的一瓦盆;她想了想,分出一半,又走出屋去,在路那邊的地攤上找到了那個死掉孩子的女人。
她端着空碗回來,一進門,卻看見一個麻臉漢子雙手舉着小弟,哈哈笑着,故意搖擺,捉弄他。
孩子快要哭了。
“阿梅呢?”那漢子放下小弟,粗聲粗氣問着。
阿珍姐認得他是廠裡的工頭李金才,就反問道:“找他幹麼?廠裡有什麼消息罷?” 李金才怪樣地笑了笑,撲的坐在闆凳上,自己動手拿起茶壺斟了一碗,卻又不喝,望着阿珍姐說道: “什麼消息?還不是那兩個字:完了!可是阿梅呢?大雨天他到哪裡去了?” 阿珍姐聽到“完了”兩個字,心就發慌;小弟此時正挪動着不穩的腳步走到她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