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關燈
在一點一點消滅。

     一個新的疑問要求他自己來解答:為什麼他這顧全各方的辦法不為大家所信服?因為這要使得大家多少攤到一些損失。

    為什麼大家心裡不願,卻又服從我呢?……良材不禁咬着牙獰笑了。

    他懂得這原因,然而這懂得,是使他痛苦的。

    大家服從他,因為他是錢少爺,是村裡唯一的大地主,有錢有勢,在農民眼中一向就是個土皇帝似的,大家的服從他,并不是明白他這樣辦于大家有益,而隻是習慣的怕他而已! 夜氣異常清新,然而良材的心頭擠滿了沉悶和郁熱。

    他信步走去,惘然想道:“也許我辦的不對,然而曹志誠那樣幹,難道就對麼?……”他苦笑一下。

    “今兒這個剝削農民的曹志誠倒成為農民的救星,倒是大家所頌揚;我呢,反成為專橫的地主,強迫大家分攤一些損失!這些蠢笨的人兒,一定在心裡怨我,罵我,說,要是學了小曹莊的辦法,那多麼幹脆,大家一個子兒也不會丢的!”他突然站住,望着那剛從浮雲中鑽出來的月亮,沉吟半晌,又毅然搖頭道:“不能!我不能坐視他們亂來!” 又向前走,他又想道:“鄉下人雖然愚笨,但何嘗不識好歹,不明是非。

    你給他們好處,他們怎麼會不懂?你打了他,也許他不敢喊痛,但何嘗不恨在心頭?恩怨是能夠分别的。

    如果我的辦法當真是有利于他們,何至于不願意?就怕我以為有利者,他們看來未必有利。

    這隻是我以為于他們有利……”這樣想着,良材心頭又沉重起來了。

    他擡頭望着天空,似乎這比看着地下會使得他的心胸開朗一些。

    他執拗地要打通這思想上的難關。

    “隻是我以為于他們有利麼?沒有的事!我看來于他們有利的事,就一定有利!為什麼呢?”他這樣想,又不禁傲然自笑了。

    “因為我比他們有見識,我比他們想的周到,我比他們顧全大局。

    ”——然而這樣的自信立即又被他心裡的另一個“我”所駁诘:“喂,喂,慢着,說話還有相反的一面。

    你有見識,考慮得周到而堂皇,對,他們是比不上你的;可是你的見識和考慮在你為了自己而運用的時候,你果然可以自信保沒有岔兒,可你憑什麼又敢斷定為了别人打算的時候也是當然不會錯的?你憑什麼來斷定你覺得好的,人家也一定說好?你憑什麼敢認定你的利害就等于人家的利害?……從前你認為于己有利的事,你的夫人就以為于她不利;現在你所做的事,你的嗣母也就常常不以為然。

    張老太太相信她的主意完全是為了恂如的快樂,可是恂如卻以為是痛苦;恂如想照他自己認為不錯的方法去做人,老太太卻另有她的一套要恂如去幹,……一家的至親骨肉也還走不到一頭,可是錢良材和張恂如倒能夠談得很投契;盡管談得投契,錢良材認為應該的,張恂如未必也以為然。

    何況錢少爺和他村裡的老百姓,怎麼就能你覺得好的,人家一定不說壞?”良材愈想愈糊塗,也愈加寒心了,然而他不肯歇手。

    “哎,可是同為這世上的人,總不能這樣各有是非,”他痛苦地鑽求,“人人之間,總該有一點是大家都樂意,大家的看法都一樣的!” 這一點是什麼呢?良材不能回答。

     悶悶地走回府裡,他又躲進了自己的卧室。

    三張相片依然整整齊齊擺在桌子上。

    但這一回,卻是三老爺的威嚴的目光刺進了良材的擾亂的心頭,使他在迷惘之外又添了慚愧。

    他默然谛視着父親的相片,仿佛聽得父親的沉着的聲音在耳邊說:“君子直道而行,但求心之所安,人家怎樣想,不理可也。

    ”哦!但“道”是什麼呢?良材苦笑着,卻又忍不住想道:“可也作怪!這一個字,在父親那時就輕而易舉,片言可決,幹麼到了我手裡又變得那麼疑難?” 種種的回憶都雜沓地來了。

    然而種種的回憶都引到一個結論:父親每舉一事,決不中途懷疑它的對不對。

    好像那時候一切事情都分成兩大堆:一堆是善,一堆是惡。

    而且那時候人們的見解也是那麼幹脆:好與不好,人人所見是一律的。

     良材的眼光慢慢移到母親的相片上。

    這是他母親四十以前的照相,端然正坐,微有笑容,低垂的眼睫,似乎在說:因為我對什麼都滿意,所以世界上也沒有不滿于我的。

    良材忽然感動得幾乎掉下眼淚。

    “可是我又不能完全像我母親,”他惘然想道,“而且我的夫人雖然處境和母親相仿,她也不能學母親那樣一無所求,怡然自适。

    這又是什麼緣故呢?”他俯身伏在桌上,讓自己沉浸在這些沒有了結的回憶和感想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