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一天的事
關燈
小
中
大
才如此遲遲轉身?神仙也似乎猜錯,經過傩喜先生一說,阿麗思小姐以後就不曾去拜訪那瞎子了。
原來傩喜先生所去的地方方向,這時算來應是在正西,恰恰與二牛說的那神仙給探聽出來的正東是相對。
傩喜先生出門原是隻打量沿到馬路上走,走到不能走時就坐電車回旅館,所以不用旅館中為預備好的汽車的。
在出門約有半點鐘左右,他就采用中國紳士的走路章法,搖搖擺擺在那頂熱鬧的一條大路上走着了。
許多人! 就同這些人擦身挨去,在他也是一種趣味。
眼中印着各式各樣的中國人,口中念着老友哈蔔君所贈的《旅行指南》一書上如象“若說在北京時每一個人的臉都象一個老爺,則來到上海所見到人的眼睛全象扒子手”的警句,是傩喜先生在路上的行為。
把所見所觸來印證那本旅行指南,在傩喜先生是覺得哈蔔君非常可以佩服的。
《旅行指南》說的,“在上海的歐洲人,樣子似乎都兇狠許多,遠不及在他本國時那種氣色。
大概在此等地方,是不能夠談到和平妥協字樣的。
做生意的全是應當眼尖手快,不然就倒黴。
‘吹牛皮,’(原注:說大話)在這地方是不可少的一種東西,從賣藥上可以知道,也許還應當移到政治上去。
”傩喜先生隻不很明白吹牛皮是什麼,就是看那原注也不很明白。
他又稍稍對于另外一句“在中國,老實一點的人同歐洲老實人有同樣運命,得時時刻刻擔心到餓死”的話不能承認,好象是沒有根據,這因為是他自己認為自己也是一個應當說是老實的兔子,卻并不挨餓的緣故。
并且這忠厚可愛的兔子,他所走的是歐洲人從歐洲運來紅木、水泥、鐵闆、鋼柱建築成就的大路,一時見到的也是這大路上,通常的一切,當然要有小小懷疑了。
這樣的大路上,死亡并不曾缺少,那是給車軋死的,并不曾見到過有一次一個挨餓漢子倒在這大路上平空死去! 因為走得慢,就可以見到一些人從他身後趕到前面去,男女全都有。
凡是衣裳後幅發光的,傩喜先生就知道這個人是機關或學校的辦事人。
凡是衣衫頂入時的女人,傩喜先生就知道這女人是賣身的。
(這些女人就把在她前面走的人臀部當鏡子,一面走一面打扮。
)凡是……歐洲的例子,拿來放到中國仍然有許多是适用!隻到處聽到咳嗽,到處見人吐痰,進一家商店去,見到痰盂多是很精緻的中國磁器,然而為方便起見,吐痰人多數是自由不拘的把喉中東西唾到地闆上,這個似乎是中國獨有的一件事了。
走了有不知多少,也看不出多少中國來。
商店所陳列的是外國人的貨物,房子是歐洲式樣,走路的人坐車的人也有一半是歐洲人。
若中國是這個樣子,那倒不如就呆在哈蔔君家一月半月為好了。
傩喜先生想起《旅行指南》來,這本書可惜又不曾帶到身邊。
然而《旅行指南》上說的問路方法的話他還記得明白,就同一個巡警去說,要那巡警給他指引一條到中國去的路。
“先生,這是中國!” “不對。
我到要那矮房子,髒身上,赤膊赤腳,抽鴉片煙,推牌九過日子的中國地方去玩玩!” 于是這路旁巡警就為傩喜先生指定一部往這地方去的電車,要他到車所走的盡頭處再下車,就可以見到他要見的事。
于是就到那純粹中國地方了。
所給他驚異的是不見什麼地方有過一次龍或龍狀畫物。
且一切也不如他所設想的難堪。
隻是哈蔔君所說中國人的悠遐的臉子倒随處可見。
到這些地方來天就似乎低了些。
似乎每一個人隻在行動上小心,為得是道路所給的教訓。
中國人每一個人在他背肩部分都有一種特殊曲線,如象歐洲的鞋匠一樣,然而在中國則背越駝表示他是上流階級,因為這線是代表享福,并不如歐洲人代表勞苦的。
哈蔔君的話是多麼精粹! 然而傩喜先生還是不滿足。
就數着這些上流人的數目,也象很沒有意思。
新的需要是吃喝一點中國東西,可是一連走了三家鋪子,都說隻預備得有牛奶咖啡可可,如象到哈蔔君家中喝的中國茶反而不賣。
“老闆,那我請你指給我一個得中國茶吃的地方。
” “若是您外國先生一定要,那就到這裡坐坐,我去倒來。
” 這是傩喜先生學得用換錢來問路的方法,誰知這小錢鋪老闆卻這樣和氣。
傩喜先生當然就不客氣,把那老闆為倒上的一杯茶喝了。
味道同哈蔔君家中一個樣,并且碗,也是一個樣,把碗舉起細察碗底也并不缺少那“乾隆年制”的字樣,傩喜先生就吓然一驚。
中國人的闊氣竟到這樣,一家小兌換處也用得是古磁器,真不是傩喜先生所想到的事!他又想或者是為款待他,這老闆才如此,但又明明白白見到那茶碗,是還有三隻陳列在鋪子上的。
傩喜先生就不忍把這個茶碗放手了。
把茶喝到一半,他說,
原來傩喜先生所去的地方方向,這時算來應是在正西,恰恰與二牛說的那神仙給探聽出來的正東是相對。
傩喜先生出門原是隻打量沿到馬路上走,走到不能走時就坐電車回旅館,所以不用旅館中為預備好的汽車的。
在出門約有半點鐘左右,他就采用中國紳士的走路章法,搖搖擺擺在那頂熱鬧的一條大路上走着了。
許多人! 就同這些人擦身挨去,在他也是一種趣味。
眼中印着各式各樣的中國人,口中念着老友哈蔔君所贈的《旅行指南》一書上如象“若說在北京時每一個人的臉都象一個老爺,則來到上海所見到人的眼睛全象扒子手”的警句,是傩喜先生在路上的行為。
把所見所觸來印證那本旅行指南,在傩喜先生是覺得哈蔔君非常可以佩服的。
《旅行指南》說的,“在上海的歐洲人,樣子似乎都兇狠許多,遠不及在他本國時那種氣色。
大概在此等地方,是不能夠談到和平妥協字樣的。
做生意的全是應當眼尖手快,不然就倒黴。
‘吹牛皮,’(原注:說大話)在這地方是不可少的一種東西,從賣藥上可以知道,也許還應當移到政治上去。
”傩喜先生隻不很明白吹牛皮是什麼,就是看那原注也不很明白。
他又稍稍對于另外一句“在中國,老實一點的人同歐洲老實人有同樣運命,得時時刻刻擔心到餓死”的話不能承認,好象是沒有根據,這因為是他自己認為自己也是一個應當說是老實的兔子,卻并不挨餓的緣故。
并且這忠厚可愛的兔子,他所走的是歐洲人從歐洲運來紅木、水泥、鐵闆、鋼柱建築成就的大路,一時見到的也是這大路上,通常的一切,當然要有小小懷疑了。
這樣的大路上,死亡并不曾缺少,那是給車軋死的,并不曾見到過有一次一個挨餓漢子倒在這大路上平空死去! 因為走得慢,就可以見到一些人從他身後趕到前面去,男女全都有。
凡是衣裳後幅發光的,傩喜先生就知道這個人是機關或學校的辦事人。
凡是衣衫頂入時的女人,傩喜先生就知道這女人是賣身的。
(這些女人就把在她前面走的人臀部當鏡子,一面走一面打扮。
)凡是……歐洲的例子,拿來放到中國仍然有許多是适用!隻到處聽到咳嗽,到處見人吐痰,進一家商店去,見到痰盂多是很精緻的中國磁器,然而為方便起見,吐痰人多數是自由不拘的把喉中東西唾到地闆上,這個似乎是中國獨有的一件事了。
走了有不知多少,也看不出多少中國來。
商店所陳列的是外國人的貨物,房子是歐洲式樣,走路的人坐車的人也有一半是歐洲人。
若中國是這個樣子,那倒不如就呆在哈蔔君家一月半月為好了。
傩喜先生想起《旅行指南》來,這本書可惜又不曾帶到身邊。
然而《旅行指南》上說的問路方法的話他還記得明白,就同一個巡警去說,要那巡警給他指引一條到中國去的路。
“先生,這是中國!” “不對。
我到要那矮房子,髒身上,赤膊赤腳,抽鴉片煙,推牌九過日子的中國地方去玩玩!” 于是這路旁巡警就為傩喜先生指定一部往這地方去的電車,要他到車所走的盡頭處再下車,就可以見到他要見的事。
于是就到那純粹中國地方了。
所給他驚異的是不見什麼地方有過一次龍或龍狀畫物。
且一切也不如他所設想的難堪。
隻是哈蔔君所說中國人的悠遐的臉子倒随處可見。
到這些地方來天就似乎低了些。
似乎每一個人隻在行動上小心,為得是道路所給的教訓。
中國人每一個人在他背肩部分都有一種特殊曲線,如象歐洲的鞋匠一樣,然而在中國則背越駝表示他是上流階級,因為這線是代表享福,并不如歐洲人代表勞苦的。
哈蔔君的話是多麼精粹! 然而傩喜先生還是不滿足。
就數着這些上流人的數目,也象很沒有意思。
新的需要是吃喝一點中國東西,可是一連走了三家鋪子,都說隻預備得有牛奶咖啡可可,如象到哈蔔君家中喝的中國茶反而不賣。
“老闆,那我請你指給我一個得中國茶吃的地方。
” “若是您外國先生一定要,那就到這裡坐坐,我去倒來。
” 這是傩喜先生學得用換錢來問路的方法,誰知這小錢鋪老闆卻這樣和氣。
傩喜先生當然就不客氣,把那老闆為倒上的一杯茶喝了。
味道同哈蔔君家中一個樣,并且碗,也是一個樣,把碗舉起細察碗底也并不缺少那“乾隆年制”的字樣,傩喜先生就吓然一驚。
中國人的闊氣竟到這樣,一家小兌換處也用得是古磁器,真不是傩喜先生所想到的事!他又想或者是為款待他,這老闆才如此,但又明明白白見到那茶碗,是還有三隻陳列在鋪子上的。
傩喜先生就不忍把這個茶碗放手了。
把茶喝到一半,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