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家
關燈
小
中
大
一件商品,在工場裡設使不合格,還可以改裝再制,一旦搬到市場上,若是不能合用,不稱顧客的意思,就隻有永遠被遺棄了。
當我在學校畢業是懷抱着怕這被遺棄的心情,很不自安地回到故鄉去。
回家以後有好幾日,不敢出去外面,因為逢到親戚朋友聽到他們&ldquo恭喜你畢業了&rdquo的祝辭,每次都會引起我那被遺棄的恐懼。
在先幾日,久别的家庭,有所謂天倫的樂趣,還不覺有怎樣寂寞,後來過慣了,而且家裡的人也各有事做,弟妹們,較大的也各去學校讀書,逗小孩子玩,雖然快樂,但是要我去照管起他們,就有點為難了,當那哄不止地啼哭的時,真不曉得要怎樣好,就不敢對孩子負着責任來,逗他玩又常把他弄哭,這又要受到照管孩子的責任者埋怨,所以守在家裡,已漸漸感到無聊。
十幾年的學生生活,竟使我和故鄉很生疏起來,到外面去,到處都似作客一樣,人們對着我真是客氣,這使我很抱不安,是不是和市場上對一種新出制品不信任一樣嗎?又使我增強了被遺棄的恐懼。
我雖然到外鄉去讀書,每年暑假都曾回來一兩個月,為什麼竟會這樣?啊!我想着(到)了,暑假所有學生盡都回來,在鄉裡的社會中,另外形成一個團體,娛樂遊戲,僅有伴侶,自然和社會一般人疏隔起來。
這次和我同時畢業共有五人,但已不是學生時代無責任的自由身了,不能常常做堆(在一起),共作娛樂,而且又是踏進社會的第一步,世人的崇尚嗜好,完全是另一方面,便愈覺社會和自己的中間,隔有一條溝在,愈不敢到外面去,也就愈覺無聊。
在無聊得無可排遣的時候,我想起少時的朋友來。
啊朋友!那些擲幹樂(陀螺)、放風筝、捉蟋蟀、拾田螺的遊伴,現在都怎樣了?聽講(聽說)有的已經死去。
死?怎便輪到我們少年身上,但是死卻不會引起我什麼感傷,這是無人能夠幸免的。
有的在做苦力小販,這些人在公學時代,曾有受過獎賞的,使我羨慕的人,有時在路上相逢,我怕他們内羞難過&mdash&mdash在我的思想裡,以為他們是不長進的,才去做那下賤的工作&mdash&mdash每故意回避,不料他們反很親密地招呼我,一些也無羞慚的款式,這真使我自愧我的心地狹小。
還有幾個人不知得着什麼機會,竟掙到大大的财産,做起富戶來。
有的很上進,竟跻到紳士班裡去,這些人在公學時代,原不是會讀書的,是被看輕過的,但是他們能獲到現在的社會地位的努力,是值得尊敬。
所以在路中相逢,我曾去招呼他們過,很想寒暄一下,他們反冷淡地,似不屑輕費寶貴的時間,也似怕被污損了尊嚴,總是匆匆過去,這樣被誤解又使我自笑我的趨媚來。
以外還有好些人不曾看見過,善泅水的阿波的英雄氣概,善糊風筝明的滑稽相,尤其是那&ldquo父親叫阿爸&rdquo的,阿呆的失态,尚在我的回想裡活現着。
在學生時代,每次放假回家,都怕假期易過,不能玩得暢快,時光都在娛樂裡消耗去。
世間怎樣是無暇去觀察,這次歸來已不是那樣心情,就覺得這世間,和少時的世間,很是兩樣了。
頂變款(樣式、款式)的就是街上不常聽見小銅鑼的聲音,這使我想起那賣豆花(豆腐腦)的來,同時也想起排個攤子在路邊賣雙膏潤的,愛和孩子們說笑的賣鹹酸甜(各式蜜餞的總稱)的潮州老,常是排在祖廟口的甘蔗平,夜間那叫賣的聲音,直聽到裡外路去的肉粽秋,這幾人料想都死去了,總沒有再看到,隻有賣麥芽羹和賣圓仔湯的,猶還是那十幾年前的人。
又有使我不思議的,就是在路上,不看見有較大的兒童,象我們時代,在成群結黨地戰鬧着,調查起它的原因,是達到學齡的兒童,都上公學校去。
啊!教育竟這麼普及了?記得我們的時候官廳任怎樣獎勵,百姓們還不願意,大家都講讀日本書是無路用(無用),為我們所當讀,而且不能不學的,便隻有漢文,不意十年來,百姓們的思想竟有了一大變換。
我歸來了這幾日,被我發見着一個使我自己寬心的事實&mdash&mdash雖然使家裡的人失望&mdash&mdash就是這故鄉,還沒有用我的機會,合用不合用便不成問題,懷抱着那被遺棄的恐懼,也自然消釋,所以也就有到外面的勇氣。
市街已經改正,在不景氣的叫苦中,有這樣建設,也是難得,新築的高大的洋房,和停頓下的破陋家屋,很顯然地象征着二十世紀的階級對立。
市面依然是鬧熱,不斷地有人來來往往,但是以前的大生理(生意),現在都改做零賣的文市(零售生意稱文市,批發生意稱武市)。
一種聖化這惡俗的街市的人物,表演着真實的世相的乞食(乞丐),似少去了許多,幾幾乎似曉天的星宿,講古場上,有幾處都坐滿了無事做的閑人。
這個地方的信仰中心,虔誠的進香客的聖城,那間媽祖廟,被拆得七零八落。
&ldquo啊!進步了!怎樣(怎麼)故鄉的人,幾時這樣勇敢起來?&rdquo我不自禁地漏出了贊歎聲。
我打算(以為)這是破
當我在學校畢業是懷抱着怕這被遺棄的心情,很不自安地回到故鄉去。
回家以後有好幾日,不敢出去外面,因為逢到親戚朋友聽到他們&ldquo恭喜你畢業了&rdquo的祝辭,每次都會引起我那被遺棄的恐懼。
在先幾日,久别的家庭,有所謂天倫的樂趣,還不覺有怎樣寂寞,後來過慣了,而且家裡的人也各有事做,弟妹們,較大的也各去學校讀書,逗小孩子玩,雖然快樂,但是要我去照管起他們,就有點為難了,當那哄不止地啼哭的時,真不曉得要怎樣好,就不敢對孩子負着責任來,逗他玩又常把他弄哭,這又要受到照管孩子的責任者埋怨,所以守在家裡,已漸漸感到無聊。
十幾年的學生生活,竟使我和故鄉很生疏起來,到外面去,到處都似作客一樣,人們對着我真是客氣,這使我很抱不安,是不是和市場上對一種新出制品不信任一樣嗎?又使我增強了被遺棄的恐懼。
我雖然到外鄉去讀書,每年暑假都曾回來一兩個月,為什麼竟會這樣?啊!我想着(到)了,暑假所有學生盡都回來,在鄉裡的社會中,另外形成一個團體,娛樂遊戲,僅有伴侶,自然和社會一般人疏隔起來。
這次和我同時畢業共有五人,但已不是學生時代無責任的自由身了,不能常常做堆(在一起),共作娛樂,而且又是踏進社會的第一步,世人的崇尚嗜好,完全是另一方面,便愈覺社會和自己的中間,隔有一條溝在,愈不敢到外面去,也就愈覺無聊。
在無聊得無可排遣的時候,我想起少時的朋友來。
啊朋友!那些擲幹樂(陀螺)、放風筝、捉蟋蟀、拾田螺的遊伴,現在都怎樣了?聽講(聽說)有的已經死去。
死?怎便輪到我們少年身上,但是死卻不會引起我什麼感傷,這是無人能夠幸免的。
有的在做苦力小販,這些人在公學時代,曾有受過獎賞的,使我羨慕的人,有時在路上相逢,我怕他們内羞難過&mdash&mdash在我的思想裡,以為他們是不長進的,才去做那下賤的工作&mdash&mdash每故意回避,不料他們反很親密地招呼我,一些也無羞慚的款式,這真使我自愧我的心地狹小。
還有幾個人不知得着什麼機會,竟掙到大大的财産,做起富戶來。
有的很上進,竟跻到紳士班裡去,這些人在公學時代,原不是會讀書的,是被看輕過的,但是他們能獲到現在的社會地位的努力,是值得尊敬。
所以在路中相逢,我曾去招呼他們過,很想寒暄一下,他們反冷淡地,似不屑輕費寶貴的時間,也似怕被污損了尊嚴,總是匆匆過去,這樣被誤解又使我自笑我的趨媚來。
以外還有好些人不曾看見過,善泅水的阿波的英雄氣概,善糊風筝明的滑稽相,尤其是那&ldquo父親叫阿爸&rdquo的,阿呆的失态,尚在我的回想裡活現着。
在學生時代,每次放假回家,都怕假期易過,不能玩得暢快,時光都在娛樂裡消耗去。
世間怎樣是無暇去觀察,這次歸來已不是那樣心情,就覺得這世間,和少時的世間,很是兩樣了。
頂變款(樣式、款式)的就是街上不常聽見小銅鑼的聲音,這使我想起那賣豆花(豆腐腦)的來,同時也想起排個攤子在路邊賣雙膏潤的,愛和孩子們說笑的賣鹹酸甜(各式蜜餞的總稱)的潮州老,常是排在祖廟口的甘蔗平,夜間那叫賣的聲音,直聽到裡外路去的肉粽秋,這幾人料想都死去了,總沒有再看到,隻有賣麥芽羹和賣圓仔湯的,猶還是那十幾年前的人。
又有使我不思議的,就是在路上,不看見有較大的兒童,象我們時代,在成群結黨地戰鬧着,調查起它的原因,是達到學齡的兒童,都上公學校去。
啊!教育竟這麼普及了?記得我們的時候官廳任怎樣獎勵,百姓們還不願意,大家都講讀日本書是無路用(無用),為我們所當讀,而且不能不學的,便隻有漢文,不意十年來,百姓們的思想竟有了一大變換。
我歸來了這幾日,被我發見着一個使我自己寬心的事實&mdash&mdash雖然使家裡的人失望&mdash&mdash就是這故鄉,還沒有用我的機會,合用不合用便不成問題,懷抱着那被遺棄的恐懼,也自然消釋,所以也就有到外面的勇氣。
市街已經改正,在不景氣的叫苦中,有這樣建設,也是難得,新築的高大的洋房,和停頓下的破陋家屋,很顯然地象征着二十世紀的階級對立。
市面依然是鬧熱,不斷地有人來來往往,但是以前的大生理(生意),現在都改做零賣的文市(零售生意稱文市,批發生意稱武市)。
一種聖化這惡俗的街市的人物,表演着真實的世相的乞食(乞丐),似少去了許多,幾幾乎似曉天的星宿,講古場上,有幾處都坐滿了無事做的閑人。
這個地方的信仰中心,虔誠的進香客的聖城,那間媽祖廟,被拆得七零八落。
&ldquo啊!進步了!怎樣(怎麼)故鄉的人,幾時這樣勇敢起來?&rdquo我不自禁地漏出了贊歎聲。
我打算(以為)這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