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遊離與獨在
關燈
小
中
大
文學的遊離與獨在
俞平伯
環君曾訴說她胸中有許多微細的感觸,不能以言詞達之為恨。
依她的解釋,是将歸咎于她的不谙習文章上的技工。
這或者也是一般人所感到的缺憾吧。
但我卻引起另一種且又類似的惆怅來。
我覺得我常受這種苦悶的壓迫、正與她同病啊。
再推而廣之,恐怕古往今來的“文章巨子”也同在這網羅中掙紮着罷。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實是普遍的,永久的,不可彌補的終古恨事。
再作深一層的觀察,這種缺憾的形成殆非出于偶然的湊泊,乃以文學的法相為它的基本因。
不然,決不會有普遍永久性的。
這不是很自然的設想嗎?創作時的心靈,依我的體驗,隻是迫切的欲念。
熟練的技巧與映現在刹那間的“心”“構”的角逐,一方面是追捕、一方面是逃逸,結果總是跑了的多。
這就是惆怅的因由了。
永遠是拼命的追。
這是文學的遊離;永遠是追不着,這是文學的獨在。
所以說文學是描畫外物的,或者是抒寫内心的。
或者是表現内心所映現出的外物的,都不免有“吹”的嫌疑。
他們不曾體會到伴着創作的成功有這種缺憾的存在。
他們把文學看成一種無所不能的奇迹。
他們看不起刹那間的靈感。
他們不相信會有超盲文的微妙感覺。
依他們的解釋,藝術之宮誠哉是何等的偉大而光榮;可是,我們的宇宙人間世,又何其狹小、粗糙而無聊呢?他們不曾細想啊,這種誇揚正是一種尖刻的侮蔑。
最先被侮蔑的是他們自己。
既知道“美景良辰”隻可以全心去領略。
不能盡量描畫的,何以“賞心樂事”就這樣輕輕容易的一把抓住呢?又何以在“賞心樂事”裡的“良辰美景”更加容易尋找呢?我希望有人給一個圓滿的解答。
在未得到解答以前,我總信文學的力是有限制的。
很有限制的,不論說它是描畫外物、或抒寫内心,或者在那邊表現内心映現中的外物,它這三種機能都不圓滿,故它非内心之影,非外物之影,亦非心物交錯之影。
所僅有的隻是薄薄的殘影。
影的來源雖不外乎“心”“物”諸因子的醞釀;隻是影子既這麼淡薄,差不多可以說影子是它自己的了。
文學所投射的影子如此的朦胧。
這是所謂遊離;影子淡薄到了不類任何原形而幾自成一物,這是所謂獨在。
不朽的傑作往往是一篇天外飛來、未曾寫完的殘稿,這正是所謂“神來之筆”。
我的話也說得太迷離了,不易得一般的了解。
所成就的作品,既與創作時的心境關連得如此的不定而疏遠。
它又憑什麼而存在呢?換句話說,它已是遊離着且獨在了,豈不是無根之花,無源之水。
精華已竭的糟粕呢?若說是的,則文藝之在人間,非但沒有偉大的功能,簡直是無用的贅疣了。
我遭遇這麼一個有力的反駁。
其實,打開窗子說亮話,文藝在人間真等于贅疣,我也十分欣然。
文藝既非我的私親,且贅疣為物亦複不惡,算得什麼侮辱。
若以無用為病,更将令我大笑三日。
我将反問他,吃飯睡覺等等又何用呢?可憐人類進步了幾千年,而吃飯睡覺等的正當用途至今沒有發明。
我們的祖宗以及我們,都不因此灰心短氣而不吃不睡,又何必對于文藝獨發呆氣呢。
文藝或者有它的該殺該剮之處,但僅僅無用決不能充罪狀之一,無論你們如何的深文周内。
閑話少說。
真喽嗦啊!我已說了兩遍,文學是獨在的,但你們還要尋根究底。
它是憑什麼存在的,大家試來評一評,若憑了什麼而存在,還算得獨在嗎?真不像句話!若你們要我解釋那遊離和獨在的光景,那倒可以,我願意詳詳細細地說。
“遊離”不是絕緣的代詞;“獨在”也隻是比況的詞飾。
如有人說是我說的,文學的創作超乎心物的諸因;我在此聲明,我從未說過這類屁活。
這正是那人自己說的,我不能替他頂缸。
我隻說創作的直接因是作者當時的欲念、情緒和技巧;間接因是心物錯綜着的、啟發創作欲的誘惑性外緣。
仿佛那麼一回事,我為你們作一譬喻。
一個小孩用筷子夾着一塊肉骨頭遠遠的逗引着。
一條小哈
依她的解釋,是将歸咎于她的不谙習文章上的技工。
這或者也是一般人所感到的缺憾吧。
但我卻引起另一種且又類似的惆怅來。
我覺得我常受這種苦悶的壓迫、正與她同病啊。
再推而廣之,恐怕古往今來的“文章巨子”也同在這網羅中掙紮着罷。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實是普遍的,永久的,不可彌補的終古恨事。
再作深一層的觀察,這種缺憾的形成殆非出于偶然的湊泊,乃以文學的法相為它的基本因。
不然,決不會有普遍永久性的。
這不是很自然的設想嗎?創作時的心靈,依我的體驗,隻是迫切的欲念。
熟練的技巧與映現在刹那間的“心”“構”的角逐,一方面是追捕、一方面是逃逸,結果總是跑了的多。
這就是惆怅的因由了。
永遠是拼命的追。
這是文學的遊離;永遠是追不着,這是文學的獨在。
所以說文學是描畫外物的,或者是抒寫内心的。
或者是表現内心所映現出的外物的,都不免有“吹”的嫌疑。
他們不曾體會到伴着創作的成功有這種缺憾的存在。
他們把文學看成一種無所不能的奇迹。
他們看不起刹那間的靈感。
他們不相信會有超盲文的微妙感覺。
依他們的解釋,藝術之宮誠哉是何等的偉大而光榮;可是,我們的宇宙人間世,又何其狹小、粗糙而無聊呢?他們不曾細想啊,這種誇揚正是一種尖刻的侮蔑。
最先被侮蔑的是他們自己。
既知道“美景良辰”隻可以全心去領略。
不能盡量描畫的,何以“賞心樂事”就這樣輕輕容易的一把抓住呢?又何以在“賞心樂事”裡的“良辰美景”更加容易尋找呢?我希望有人給一個圓滿的解答。
在未得到解答以前,我總信文學的力是有限制的。
很有限制的,不論說它是描畫外物、或抒寫内心,或者在那邊表現内心映現中的外物,它這三種機能都不圓滿,故它非内心之影,非外物之影,亦非心物交錯之影。
所僅有的隻是薄薄的殘影。
影的來源雖不外乎“心”“物”諸因子的醞釀;隻是影子既這麼淡薄,差不多可以說影子是它自己的了。
文學所投射的影子如此的朦胧。
這是所謂遊離;影子淡薄到了不類任何原形而幾自成一物,這是所謂獨在。
不朽的傑作往往是一篇天外飛來、未曾寫完的殘稿,這正是所謂“神來之筆”。
我的話也說得太迷離了,不易得一般的了解。
所成就的作品,既與創作時的心境關連得如此的不定而疏遠。
它又憑什麼而存在呢?換句話說,它已是遊離着且獨在了,豈不是無根之花,無源之水。
精華已竭的糟粕呢?若說是的,則文藝之在人間,非但沒有偉大的功能,簡直是無用的贅疣了。
我遭遇這麼一個有力的反駁。
其實,打開窗子說亮話,文藝在人間真等于贅疣,我也十分欣然。
文藝既非我的私親,且贅疣為物亦複不惡,算得什麼侮辱。
若以無用為病,更将令我大笑三日。
我将反問他,吃飯睡覺等等又何用呢?可憐人類進步了幾千年,而吃飯睡覺等的正當用途至今沒有發明。
我們的祖宗以及我們,都不因此灰心短氣而不吃不睡,又何必對于文藝獨發呆氣呢。
文藝或者有它的該殺該剮之處,但僅僅無用決不能充罪狀之一,無論你們如何的深文周内。
閑話少說。
真喽嗦啊!我已說了兩遍,文學是獨在的,但你們還要尋根究底。
它是憑什麼存在的,大家試來評一評,若憑了什麼而存在,還算得獨在嗎?真不像句話!若你們要我解釋那遊離和獨在的光景,那倒可以,我願意詳詳細細地說。
“遊離”不是絕緣的代詞;“獨在”也隻是比況的詞飾。
如有人說是我說的,文學的創作超乎心物的諸因;我在此聲明,我從未說過這類屁活。
這正是那人自己說的,我不能替他頂缸。
我隻說創作的直接因是作者當時的欲念、情緒和技巧;間接因是心物錯綜着的、啟發創作欲的誘惑性外緣。
仿佛那麼一回事,我為你們作一譬喻。
一個小孩用筷子夾着一塊肉骨頭遠遠的逗引着。
一條小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