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克服困難
關燈
小
中
大
居,比西歐十八、九世紀青年男女在茶會、宴會和舞會上相聚更覺自然家常。
這就突破時代的限制。
寶玉和黛玉不僅小時候一床睡、一桌吃,直到寶玉十七八歲,他們還可以朝夕相處。
他們可以由親密的伴侶、相契的知己而互相愛戀。
但大觀園究竟不能脫離當時的社會而自成世界。
大觀園隻容許一群小兒女親密的一起生活,并不容許他們戀愛。
即使戴金鎖的是林黛玉,她和寶玉也隻可以在結婚之後,享“閨房之樂”。
戀愛在當時說來是“私情”,是“心病,甚至是下流癡病”。
“别的事”盡管沒有,“心病也是斷斷有不得的”。
女孩子大了,懂得人事,如果“心裡有别的想頭,成了什麼人了呢”!在這種氛裡,寶玉和黛玉斷斷不能戀愛。
作者要“談情”,而又不像過去的小說或戲劇裡用私情幽會的方式來反抗禮教的壓力,他就得别出心裁,另覓途徑。
正因此,《紅樓夢》裡寫的戀愛,和我國過去的小說戲劇裡不同,也是西洋小說裡所沒有的。
假如寶玉和黛玉能像傳奇裡的才子佳人那樣幽期密約、私訂終身,假如他們能像西洋小說或電影裡的男女主角,問答一聲:“你愛我不?”“我愛你”;那麼,“大旨談情”的《紅樓夢》,就把“情”幹幹脆脆的一下子談完了。
但是寶玉和黛玉的戀愛始終隻好是暗流,非但不敢明說,對自己都不敢承認。
寶玉隻在失神落魄的時候才大膽向黛玉說出“心病”。
黛玉也隻在迷失本性的時候才把心裡的問題直截痛快地問出來。
他們的情感平時都埋在心裡,隻在微瑣的小事上流露,彼此隻好暗暗領會,心上總覺得懸懸不定;寶玉惟恐黛玉不知他的心,要表白而不能。
黛玉還愁寶玉的心未必盡屬于她,卻又不能問。
她既然心中意中隻纏綿着一個寶玉,不免時時要問,處處要問;寶玉心中意中也隻有一個她嗎?沒别的姊妹嗎?跟她的交情究竟與衆不同嗎?還是差不多?也許他跟别人更要好些?人家有“金”來配他的“玉”,寶玉對“金玉”之說果真不理會嗎?還是哄她呢?這許多問題黛玉既不能用嘴來問,隻好用她的心随時随地去摸索。
我們隻看見她心眼兒細、疑心重,好像她生性就是如此,其實委屈了黛玉,那不過是她“心病”的表現罷了。
試看她和寶玉曆次的吵架或是偶然奚落嘲笑,無非是為了以上那些計較。
例如第八回,黛玉奚落寶玉聽從寶钗的話,比聖旨還快;第十九回,她取笑寶玉是否有“暖香”來配人家的“冷香”;第二十回,史湘雲來了,黛玉譏笑寶玉若不是被寶钗絆住,早就飛來;第二十二回,黛玉聽見寶玉背後向湘雲說她多心,因而氣惱,和寶玉吵嘴;第二十六回,黛玉因晴雯不開門而生誤會;第二十八回,黛玉說寶玉見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第二十九回,二人自清虛觀回來砸玉大吵。
這類的例子還多,看來都隻是不足道的細事,可是黛玉卻在從中摸索寶玉的心,同時也情不自禁的流露了自己的“心病”。
寶玉何嘗不知黛玉的心意,所以時時向她表白。
有時表白得恰到好處,二人可以心照。
例如第二十回,他表示自己和寶钗的親不及和黛玉親,說是“親不間疏,後不僭先”。
黛玉啐道:“我難道叫你遠他?我成了什麼人呢?我為的是我的心。
” 寶玉道:“我也為的是我的心。
你難道就知道你的心,不知道我的心不成。
” 黛玉聽了低頭不語。
又如寶玉和黛玉吵架後上門賠罪,說:若等旁人來勸,“豈不咱們倒覺生分了”。
黛玉就知他們究竟比旁人親近。
有時寶玉表白得太露骨,如引《西廂記》說:“我就是個‘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的貌。
”又說,“‘若共你多情小姐共鴛帳’……”這就未免輕薄之嫌,難怪黛玉嗔怒。
有時他又表白得太造次,如說:“你死了,我做和尚”,未免唐突,使黛玉臉上下不去。
反正他們兩人吵架一番,就是問答一番,也許就是寶玉的谒語裡所謂“你證我證,心證意證”。
到第三十二回寶玉向黛玉說“你放心”那一段話,竟是直指她的“心病”,他自己也掏出心來。
第三十四回,寶玉贈舊帕,黛玉在帕題詩,二人心上的話雖未出口,彼此都心領神會,“心證意證”,已無可再證。
可是黛玉的心依然放不下來。
寶玉固然是她的知己,他們的交情又經得幾久呢?彼此年歲漸漸長大,防嫌也漸漸的多起來,不能常像小時候那樣不拘形迹;将來寶玉娶了親,就不能再住在大觀園裡和姐妹作伴。
賈母、王夫人等又不像有意要把她配給寶玉。
在寶玉“逢五鬼”前後,據鳳姐口氣,好像賈府屬意的是黛玉。
第二十五回,鳳姐取笑黛玉說,“吃了我們家
這就突破時代的限制。
寶玉和黛玉不僅小時候一床睡、一桌吃,直到寶玉十七八歲,他們還可以朝夕相處。
他們可以由親密的伴侶、相契的知己而互相愛戀。
但大觀園究竟不能脫離當時的社會而自成世界。
大觀園隻容許一群小兒女親密的一起生活,并不容許他們戀愛。
即使戴金鎖的是林黛玉,她和寶玉也隻可以在結婚之後,享“閨房之樂”。
戀愛在當時說來是“私情”,是“心病,甚至是下流癡病”。
“别的事”盡管沒有,“心病也是斷斷有不得的”。
女孩子大了,懂得人事,如果“心裡有别的想頭,成了什麼人了呢”!在這種氛裡,寶玉和黛玉斷斷不能戀愛。
作者要“談情”,而又不像過去的小說或戲劇裡用私情幽會的方式來反抗禮教的壓力,他就得别出心裁,另覓途徑。
正因此,《紅樓夢》裡寫的戀愛,和我國過去的小說戲劇裡不同,也是西洋小說裡所沒有的。
假如寶玉和黛玉能像傳奇裡的才子佳人那樣幽期密約、私訂終身,假如他們能像西洋小說或電影裡的男女主角,問答一聲:“你愛我不?”“我愛你”;那麼,“大旨談情”的《紅樓夢》,就把“情”幹幹脆脆的一下子談完了。
但是寶玉和黛玉的戀愛始終隻好是暗流,非但不敢明說,對自己都不敢承認。
寶玉隻在失神落魄的時候才大膽向黛玉說出“心病”。
黛玉也隻在迷失本性的時候才把心裡的問題直截痛快地問出來。
他們的情感平時都埋在心裡,隻在微瑣的小事上流露,彼此隻好暗暗領會,心上總覺得懸懸不定;寶玉惟恐黛玉不知他的心,要表白而不能。
黛玉還愁寶玉的心未必盡屬于她,卻又不能問。
她既然心中意中隻纏綿着一個寶玉,不免時時要問,處處要問;寶玉心中意中也隻有一個她嗎?沒别的姊妹嗎?跟她的交情究竟與衆不同嗎?還是差不多?也許他跟别人更要好些?人家有“金”來配他的“玉”,寶玉對“金玉”之說果真不理會嗎?還是哄她呢?這許多問題黛玉既不能用嘴來問,隻好用她的心随時随地去摸索。
我們隻看見她心眼兒細、疑心重,好像她生性就是如此,其實委屈了黛玉,那不過是她“心病”的表現罷了。
試看她和寶玉曆次的吵架或是偶然奚落嘲笑,無非是為了以上那些計較。
例如第八回,黛玉奚落寶玉聽從寶钗的話,比聖旨還快;第十九回,她取笑寶玉是否有“暖香”來配人家的“冷香”;第二十回,史湘雲來了,黛玉譏笑寶玉若不是被寶钗絆住,早就飛來;第二十二回,黛玉聽見寶玉背後向湘雲說她多心,因而氣惱,和寶玉吵嘴;第二十六回,黛玉因晴雯不開門而生誤會;第二十八回,黛玉說寶玉見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第二十九回,二人自清虛觀回來砸玉大吵。
這類的例子還多,看來都隻是不足道的細事,可是黛玉卻在從中摸索寶玉的心,同時也情不自禁的流露了自己的“心病”。
寶玉何嘗不知黛玉的心意,所以時時向她表白。
有時表白得恰到好處,二人可以心照。
例如第二十回,他表示自己和寶钗的親不及和黛玉親,說是“親不間疏,後不僭先”。
黛玉啐道:“我難道叫你遠他?我成了什麼人呢?我為的是我的心。
” 寶玉道:“我也為的是我的心。
你難道就知道你的心,不知道我的心不成。
” 黛玉聽了低頭不語。
又如寶玉和黛玉吵架後上門賠罪,說:若等旁人來勸,“豈不咱們倒覺生分了”。
黛玉就知他們究竟比旁人親近。
有時寶玉表白得太露骨,如引《西廂記》說:“我就是個‘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的貌。
”又說,“‘若共你多情小姐共鴛帳’……”這就未免輕薄之嫌,難怪黛玉嗔怒。
有時他又表白得太造次,如說:“你死了,我做和尚”,未免唐突,使黛玉臉上下不去。
反正他們兩人吵架一番,就是問答一番,也許就是寶玉的谒語裡所謂“你證我證,心證意證”。
到第三十二回寶玉向黛玉說“你放心”那一段話,竟是直指她的“心病”,他自己也掏出心來。
第三十四回,寶玉贈舊帕,黛玉在帕題詩,二人心上的話雖未出口,彼此都心領神會,“心證意證”,已無可再證。
可是黛玉的心依然放不下來。
寶玉固然是她的知己,他們的交情又經得幾久呢?彼此年歲漸漸長大,防嫌也漸漸的多起來,不能常像小時候那樣不拘形迹;将來寶玉娶了親,就不能再住在大觀園裡和姐妹作伴。
賈母、王夫人等又不像有意要把她配給寶玉。
在寶玉“逢五鬼”前後,據鳳姐口氣,好像賈府屬意的是黛玉。
第二十五回,鳳姐取笑黛玉說,“吃了我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