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宣言

關燈
《新青年》宣言

    陳獨秀

    本志具體地主張,從來未曾完全發表。社員各人持論,也往往不能盡同。讀者諸君或不免懷疑,社會上頗因此發生誤會。現當第七卷開始,敢将全體社員的共同意見,明白宣布。就是後來加入的社員,也共同擔負此次宣言的責任。但“讀者言論”一欄,乃為容納社外異議而設,不在此例。

    我們相信世界上的軍國主義和金力主義,已經造了無窮罪惡,現在是應該抛棄了。

    我們相信世界各國政治上、道德上、經濟上因襲的舊觀念中,有許多阻礙進化而且不合情理的部分。我們想求社會進化,不得不打破“天經地義”、“自古如斯”的成見;決計一面抛棄此等舊觀念,一面綜合前代賢哲當代賢哲和我們自己所想的,創造政治上、道德上、經濟上的新觀念,樹立新時代的精神,适應新社會的環境。

    我們理想的新時代新社會,是誠實的、進步的、積極的、自由的、平等的、創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愛互助的、勞動而愉快的、全社會幸福的。希望那虛僞的、保守的、消極的、束縛的、階級的、因襲的、醜的、惡的、戰争的、軋轹不安的、懶惰而煩悶的、少數幸福的現象,漸漸減少,至于消滅。

    我們新社會的新青年,當然尊重勞動;但應該随個人的才能興趣,把勞動放在自由愉快藝術美化的地位,不應該把一件神聖的東西當作維持衣食的條件。

    我們相信人類道德的進步,應該擴張到本能(即侵略性及占有心)以上的生活;所以對于世界上各種民族,都應該表示友愛互助的情誼。但是對于侵略主義、占有主義的軍閥、财閥,不得不以敵意招待。

    我們主張的是民衆運動社會改造,和過去及現在各攝政黨,絕對斷絕關系。

    我們雖不迷信政治萬能,但承認政治是一種重要的公共生活;而且相信真的民主政治,必會把政權分配到人民全體,就是有限制,也是拿有無職業做标準,不拿有無财産做标準;這種政治,确是造成新時代一種必經的過程,發展新社會一種有用的工具。至于政黨,我們也承認他是運用政治應有的方法;但對于一切擁護少數人私利或一階級利益,眼中沒有全社會幸福的政黨,永遠不忍加入。

    我們相信政治、道德、科學、藝術、宗教、教育,都應該以現在及将來社會生活進步的實際需要為中心。

    我們因為要創造新時代新社會生活進步所需要的文學道德,便不得不抛棄因襲的文學道德中不适用的部分。

    我們相信尊重自然科學實驗哲學,破除迷信妄想,是我們現在社會進化的必要條件。

    我們相信尊重女子的人格和權利,已經是現在社會生活進步的實際需要;并且希望他們個人自己對于社會責任有徹底的覺悟。

    我們因為要實驗我們的主張,森嚴我們的壁壘,甯歡迎有意識有信仰的反對,不歡迎無意識無信仰的随聲附和。但反對的方面沒有充分理由說服我們以前,我們理當大膽宣傳我們的主張,出于決斷的态度;不取鄉願的、紊亂是非的、助長惰性的、阻礙進化的、沒有自己立腳地的調和論調;不取虛無的、不着邊際的、沒有信仰的、沒有主張的、超實際的、無結果的絕對懷疑主義。

    (1919年12月1日《新青年》第七卷第一号)

    【點評】

    陳獨秀(1879—1942),原名乾生,字仲甫,号實庵,安徽懷甯人。早年參加辛亥革命,是文學革命的先驅。文藝理論家、教授。1915年自日本回國後創辦的《青年雜志》(2卷起改名為《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陣地。1917年2月在《新青年》發表《文學革命論》,提出文學革命“三大主義”。1917—1920年陸續在《新青年》上發表的《複辟與尊孔》、《偶像破壞論》、《本志罪案之答辯書》、《新文化運動是什麼?》、《關于社會主義讨論》等著名文章,在新文化運動的各個階段都發揮過巨大的作用。1921年7月當選為中國共産黨總書記。1922年出版《獨秀文存》,1924年出版《陳獨秀先生講演錄》,1925年出版《字義類例》。1927年被撤銷總書記職務。1932年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判徒刑13年,1937年8月被釋放。同年出版《抗日戰争之意義》、《實庵字說》。1938年出版《實庵自傳》。1942年5月27日病逝。

    《〈新青年〉宣言》:《新青年》是五四的旗幟,也是新文化運動的陣地。陳獨秀在這篇宣言中明确了這個刊物的創辦宗旨,那就是抛棄舊有的、阻礙進化的東西;追求社會的進化,創造政治上、道德上、經濟上的新觀念,樹立新時代的精神,适應新社會的環境。提出了社會改造的理念,提倡新的文學和文化,改造的原動力就在于科學的精神。本篇原題為《本志宣言》,發表時未署名,收入《獨秀文存》時改為現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