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斷想

關燈
五四斷想

    聞一多

    舊的悠悠死去,新的悠悠生出,不慌不忙,一個跟一個,——這是演化。

    新的已經來到,舊的還不肯去,新的急了,把舊的擠掉,——這是革命。

    擠是發展受到阻礙時必然的現象,而新的必然是發展的,能發展的必然是新的,所以青年永遠是革命的,革命永遠是青年的。

    新的日日壯健着(量的增長),舊的日日衰老着(量的減耗),壯健的擠着衰老的,沒有擠不掉的。所以革命永遠是成功的。

    革命成功了,新的變成舊的,又一批新的上來了。舊的停下來攔住去路,說:“我是趕過路程來的,我的血汗不能白流,我該歇下來舒服舒服。”新的說:“你的舒服就是我的痛苦,你耽誤了我的路程,”又把它擠掉,……如此,武戲接二連三的演下去,于是革命似乎永遠“尚未成功”。

    讓曾經新過來的舊的,不要隻珍惜自己的過去,多多體念别人的将來,自己腰酸腿痛,拖不動了,就趕緊讓。“功成身退”,不正是光榮嗎?“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這也是古訓啊!

    其實青年并非永遠是革命的,“青年永遠是革命的”這定理,隻在“老年永遠是不肯讓路的”這前提下才能成立。

    革命也不能永遠“尚未成功”。幾時舊的知趣了,到時就功成身退,不緻阻礙了新的發展,革命便成功了。

    舊的悠悠退去,新的悠悠上來,一個跟一個,不慌不忙,那天曆史走上了演化的常軌,就不再需要變态的革命了。

    但目前,我們還要用“擠”來争取“悠悠”,用革命來争取演化。“悠悠”是目的,“擠”是達到目的的手段。

    于是又想到變與亂的問題。變是悠悠的演化,亂是擠來擠去的革命。若要不亂擠,就隻得悠悠的變。若是該變而不變,那隻有擠得你變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古訓也發揮了變的原理。

    【點評】

    聞一多(1899—1946),原名聞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1919年五四運動中,積極參加學生運動,被選為清華學生代表,出席在上海召開的全國學生聯合會。

    《五四斷想》:創新和改進是五四運動的主題之一。聞一多先生的這篇文章就是對這一主題的最好诠釋,革命是除舊布新的最有效途徑,而青年則是革命動力的源泉,五四運動就是一場由青年人和擁有青年人心态和激情的人發起的運動,他們力圖通過努力來推動中國社會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