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悼志摩

關燈
你們不能更多的責備。

    我覺得我已是滿頭的血水,能不低頭已算是好的。

    (《猛虎集自序》)是的,他不曾低頭。

    他仍舊昂起頭來做人;“他仍舊是他那一團的同情心,一團的愛。

    我們看他替朋友做事,替團體做事,他總是仍舊那樣熱心,仍舊那樣高興。

    幾年的挫折,失敗,苦痛,似乎使他更成熟了,更可愛了。

     他在苦痛之中,仍舊繼續他的歌唱。

    他的詩作風也更成熟了。

    他所謂“初期的洶湧性”固然是沒有了,作品也減少了;但是他的意境變深厚了,筆緻變淡遠了,技術和風格都更進步了。

    這是讀《猛虎集》的人都能感覺到的。

    志摩自己希望今年是他的“一個真正的複活的機會”。

    他說: 擡起頭居然又見到了。

    眼睛睜開了,心也跟着開始了跳動。

     我們一班朋友都替他高興。

    他這幾年來想用心血澆灌的花也許是枯萎的了;但他的同情,他的鼓舞,早又在别的園裡種出了無數的可愛的小樹,開出了無數可愛的鮮花。

    他自己的歌唱有一個時代是幾乎消沉了;但他的歌聲引起了他的園地外無數的歌喉,嘹亮的唱,哀怨的唱,美麗的唱。

    這就是他的安慰,都使他高興。

     誰也想不到在這個最有希望的複活時代,他竟丢了我走了!他的《猛虎集》裡有一首詠一隻黃鵬的詩,現在重了,好像他在那裡描寫他自己的死,和我們對他的死的悲等候他唱,我們靜着望,怕驚了他。

    但他一展翅,沖破濃密,化一朵彩雲: 他飛了,不見了,沒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熱情。

     志摩這樣一個可愛的人,真是一片春光,一團火焰, 一腔熱情。

    現在難道都完了? 決不!決不!志摩最愛他自己的一首小詩,題目叫《偶然》,在他的《卞昆岡》劇本裡,在那個可愛的孩子阿臨死時,那個瞎子彈着三弦,唱着這首詩: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需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暗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互放的光亮! 朋友們,志摩是走了,但他投的影子會永遠留在我們心裡,他放的光亮也會永遠留在人間,他不曾白來了一世。

    我們有了他做朋友,也可以安慰自己說不曾白來了一世。

    我們忘不了,和我們在那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二十年,十二月,三夜。

     【點評】 胡适(1891—1962),現代詩人、學者。

    原名嗣穈,學名洪骍,字适之,筆名天風、藏晖等。

    安徽績溪人。

    生于一個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

    1910年赴美國留學,1914年在康奈爾大學獲文學士學位後,入哥倫比亞大學讀哲學,師從杜威,深受影響。

    1917年完成博士論文(1927年獲博士學位)後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積極參加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運動、發表《文學改良刍議》,嗣後又發表《曆史的文學觀念論》、《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等一系列論文,他還發表《論短篇小說》、《文學進化觀念與戲劇改良》、《談新詩》等有關創作的理論文字,率先發表白話文學的創作。

    1920年出版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詩集《嘗試集》,寫成了一種解放了的新詩體。

    另外,他第一個用白話寫作獨幕劇《終身大事》,确立了現代話劇的新形式,産生了廣泛而強烈的反響。

    抗日戰争勝利後任北京大學校長。

    胡适一生著述宏富,著有《中國章回小說考證》、《白話文學史》、《胡适論學近著》、《四十自述》、《藏晖室記》、《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胡适書評序跋集》,以及《胡适文存》、《胡适作品集》等。

    譯有《短篇小說集》二集、易蔔生劇本《娜拉》(與羅家倫合譯)等。

     《追悼志摩》:志摩去了。

    他離開的方式也正适合他人生的旨趣。

    志摩的心中始終充盈着愛,他的信仰是那麼的單純:愛,自由,美。

    他的理想又是那麼的崇高,他追求幸福,追求生命的升華,也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夠實現他的理想。

    對于一切他都能夠以一種豁達的心胸來對待,進退得宜,勇于面對。

    志摩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是一個單純的人,卻要面對一個複雜的世界。

    志摩,就像一隻充滿憧憬的小鳥,翺翔于理想之天宇,折翅于冰冷的現實。

    痛哉!全文用志摩的詩貫穿始終,書寫着志摩,也诠釋着志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