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的夏日

關燈
這也可算得“方舟”了。

    後來又有一種“洋劃”,比大船小,比“小劃子”大,上支布篷,可以遮日遮雨。

    “洋劃”漸漸地多,大船漸漸地少,然而“小劃子”總是有人要的。

    這不獨因為價錢最賤,也因為它的伶俐。

    一個人坐在船中,讓一個人站在船尾上用竹篙一下一下地撐着,簡直是一首唐詩,或一幅山水畫。

    而有些好事的少年,願意自己撐船,也非“小劃子”不行。

    “小劃子”雖然便宜,卻也有些分别。

    譬如說,你們也可想到的,女人撐船總要貴些;姑娘撐的自然更要貴喽。

    這些撐船的女子,便是有人說過的“瘦西湖上的船娘”。

    船娘們的故事大概不少,但我不很知道。

    據說以亂頭粗服,風趣天然為勝;中年而有風趣,也仍然算好。

    可是起初原是逢場作戲,或尚不傷廉惠;以後居然有了價格,便覺意味索然了。

     北門外一帶,叫做下街,“茶館”最多,往往一面臨河。

    船行過時,茶客與乘客可以随便招呼說話。

    船上人若高興時,也可以向茶館中要一壺茶,或一兩種“小籠點心”,在河中喝着,吃着,談着。

    回來時再将茶壺和所謂小籠,連價款一并交給茶館中人。

    撐船的都與茶館相熟,他們不怕你白吃。

    揚州的小籠點心實在不錯:我離開揚州,也走過七八處大大小小的地方,還沒有吃過那樣好的點心;這其實是值得惦記的。

    茶館的地方大緻總好,名字也頗有好的。

    如香影廊,綠楊村,紅葉山莊,都是到現在還記得的。

    綠楊村的幌子,挂在綠楊樹上,随風飄展,使人想起“綠楊城郭是揚州”的名句。

    裡面還有小池,叢竹,茅亭,景物最幽。

    這一帶的茶館布置都曆落有緻,迥非上海、北平方方正正的茶樓可比。

     “下河”總是下午。

    傍晚回來,在暮霭朦胧中上了岸,将大褂折好搭在腕上,一手微微搖着扇子;這樣進了北門或天甯門走回家中。

    這時候可以念“又得浮生半日閑”那一句詩了。

     (原載1929年12月11日《白華旬刊》第4期) 【點評】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号秋實,原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省海州。

    現代散文家、詩人、教授。

    1948年8月20日,因貧病在北平逝世,著有《蹤迹》,散文集《背影》、《歐遊雜記》、《你我》、《倫敦雜記》,文藝論著《詩言志辨》、《記雅俗共賞》等。

     《揚州的夏日》:江南,水鄉,揚州。

    一個給文人無限遐想,又被文人賦予無限遐想的地方,一個帶有脂粉煙花味道的地方。

    水是揚州風景的核心,也是這座城市的靈魂,它維系着人們的生活,同時也成就了這座城市。

    城市依水而建,人們逐水而居,水已經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船行水上,思緒也如流水一般綿延,清澈。

    三五友人,宴遊水上,品嘗着美味的茶食,品味着水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