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關于《京華煙雲》
關燈
小
中
大
(此為作者1940年9月4日寫給郁達夫的信。
)達夫兄: 得亢德手劄,知吾兄允就所請,肯将弟所著小說譯成中文,于弟可無憾矣,計此書自去年三月計劃,曆五閱月,至八月八日起稿,今年八月八日完篇。
紀念全國在前線為國犧牲之勇男兒,非無所為而作也。
誠以論著入人之深,不如小說。
今日西文宣傳,外國記者撰述至多,以書而論,不下十餘種。
而其足使讀者驚魂動魄,影響深入者絕鮮。
蓋欲使讀者如曆其境,如見其人,超事理,發情感,非借道小說不可。
況公開宣傳,即失宣傳效用,明者所易察。
弟客居海外,豈真有閑情談說才子佳人故事,以消磨歲月耶?但欲使讀者因愛佳人之才,必窺其究竟,始于大戰收場不忍卒讀耳。
故卷一叙庚子至辛亥,卷二叙辛亥至新潮,專述姚家二姐妹,曾家三妯娌,外親内戚,家庭之瑣碎,及時代之變遷。
卷三乃借牛曾二家結怨,寫成走私漢奸及緝私鋤奸之鬥争,重心轉入政治,而歸結于大戰。
由是舊派節婦孫曼娘反成抗日精神之中心,牛家叛徒黛雲出而為鋤奸殺兄之領袖。
至陳三環兒黛雲之入遊擊隊,阿通肖夫之從戎,阿梅之受辱,素雲之悔過不甘為漢奸,為日人所殺,曼娘之慘死鄉下,木蘭之逃難,遂入開戰初半年範圍。
二十七年元旦,木蘭陪夫挈女,在四十萬難民之旋律中,載滿一小車孤兒向天台山進發。
适遇開赴前方軍隊,萬民歡呼年聲,如裂帛,如洪濤,排山倒海而來,軍士唱着&ldquo還我河山&rdquo之歌,河山響應,動天地而泣鬼神,易慘戚為悲壯。
木蘭亦心動神移。
此時由朱門閨秀轉入山居賢婦之木蘭,又一轉而置身大衆入無我相境界矣。
天台山和尚送木蘭至外門,遠眺木蘭全家入難民隊中,漸行漸遠,至不可複辨,不知所終而止。
故其父以坐禅得無我,木蘭乃于人群接觸中得之,此書中女主人翁姚木蘭精神态度轉變之經過也。
弟既無暇自譯,所以必求兄譯者以此。
非敢以無聊因緣,污吾兄筆硯。
大約以書中人物悲歡離合為經,以時代蕩漾為緯。
舉凡風尚之變易,潮流之起伏,老袁之陰謀,張勳之複辟,安福之造孽,張宗昌之粗犷,五四、五卅之學生運動,三一八之慘案,語絲現代之筆戰,至國民黨之崛起,青年之左傾,華北之走私,大戰之來臨,皆借書中人物事迹以安插之。
其中若宋慶齡、傅增湘、林琴南、齊白石、辜鴻銘、王克敏,及文學革命領袖出入穿插,或藏或顯,待人推敲。
至故事自身以姚木蘭、姚莫愁二姐妹為主人翁。
木蘭嫁入曾家,曾家三媳婦,曼娘古,木蘭新,素雲迷醉租界繁華,适成今日中國社會之片段。
重要人物約八九十,丫頭亦十來個。
大約以紅樓人物拟之
)達夫兄: 得亢德手劄,知吾兄允就所請,肯将弟所著小說譯成中文,于弟可無憾矣,計此書自去年三月計劃,曆五閱月,至八月八日起稿,今年八月八日完篇。
紀念全國在前線為國犧牲之勇男兒,非無所為而作也。
誠以論著入人之深,不如小說。
今日西文宣傳,外國記者撰述至多,以書而論,不下十餘種。
而其足使讀者驚魂動魄,影響深入者絕鮮。
蓋欲使讀者如曆其境,如見其人,超事理,發情感,非借道小說不可。
況公開宣傳,即失宣傳效用,明者所易察。
弟客居海外,豈真有閑情談說才子佳人故事,以消磨歲月耶?但欲使讀者因愛佳人之才,必窺其究竟,始于大戰收場不忍卒讀耳。
故卷一叙庚子至辛亥,卷二叙辛亥至新潮,專述姚家二姐妹,曾家三妯娌,外親内戚,家庭之瑣碎,及時代之變遷。
卷三乃借牛曾二家結怨,寫成走私漢奸及緝私鋤奸之鬥争,重心轉入政治,而歸結于大戰。
由是舊派節婦孫曼娘反成抗日精神之中心,牛家叛徒黛雲出而為鋤奸殺兄之領袖。
至陳三環兒黛雲之入遊擊隊,阿通肖夫之從戎,阿梅之受辱,素雲之悔過不甘為漢奸,為日人所殺,曼娘之慘死鄉下,木蘭之逃難,遂入開戰初半年範圍。
二十七年元旦,木蘭陪夫挈女,在四十萬難民之旋律中,載滿一小車孤兒向天台山進發。
适遇開赴前方軍隊,萬民歡呼年聲,如裂帛,如洪濤,排山倒海而來,軍士唱着&ldquo還我河山&rdquo之歌,河山響應,動天地而泣鬼神,易慘戚為悲壯。
木蘭亦心動神移。
此時由朱門閨秀轉入山居賢婦之木蘭,又一轉而置身大衆入無我相境界矣。
天台山和尚送木蘭至外門,遠眺木蘭全家入難民隊中,漸行漸遠,至不可複辨,不知所終而止。
故其父以坐禅得無我,木蘭乃于人群接觸中得之,此書中女主人翁姚木蘭精神态度轉變之經過也。
弟既無暇自譯,所以必求兄譯者以此。
非敢以無聊因緣,污吾兄筆硯。
大約以書中人物悲歡離合為經,以時代蕩漾為緯。
舉凡風尚之變易,潮流之起伏,老袁之陰謀,張勳之複辟,安福之造孽,張宗昌之粗犷,五四、五卅之學生運動,三一八之慘案,語絲現代之筆戰,至國民黨之崛起,青年之左傾,華北之走私,大戰之來臨,皆借書中人物事迹以安插之。
其中若宋慶齡、傅增湘、林琴南、齊白石、辜鴻銘、王克敏,及文學革命領袖出入穿插,或藏或顯,待人推敲。
至故事自身以姚木蘭、姚莫愁二姐妹為主人翁。
木蘭嫁入曾家,曾家三媳婦,曼娘古,木蘭新,素雲迷醉租界繁華,适成今日中國社會之片段。
重要人物約八九十,丫頭亦十來個。
大約以紅樓人物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