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關于《生活的藝術》
關燈
小
中
大
這是一篇私人的證言,是一篇關于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經驗的證言。
我不想在客觀的立場上發表意見,也不想建立什麼不朽的真理。
老實說,我頗看不起客觀的哲學;我隻想表現個人的觀點。
我很想把這本書題名為&ldquo抒情哲學&rdquo,用&ldquo抒情&rdquo一詞去代表一種極端私人和個人的觀念。
然而,這個書名太美了,我非放棄它不可,因為我恐怕把目标定得太高,因而使讀者期望太大,同時也因為我的思想的主要成分是實事求是的散文,這個水平線是比較容易維持的,因為比較自然。
讓我低低地躺着,緊貼着土壤,和草根地親近着,我便會覺得十分心滿意足。
我的靈魂在沙土裡舒服地蠕動着,覺得快活。
有時當一個人沉醉在這土地上時,他的神靈似乎那麼輕飄,使他以為是在天堂。
可是事實上他不過是站在地上的六尺之軀。
我也很想把這本書全部用柏拉圖對話那種方式寫出來。
把私人偶然想到的話說出來,把我們日常生活中有意義的瑣事插進去,尤其是在美妙恬靜的思想的草地上閑蕩着,這是一種多麼便當的方式啊!可是,不知怎樣,我并沒有這麼做。
我不曉得什麼緣故。
或者我怕這種文章方式現在很不流行,也許沒有人要讀它,而一個作家終究是要人家讀他的著作的。
當我說&ldquo對話&rdquo時,我的意思并不是指報紙訪問記之類的對話,或那些切成許多短段落的時評;我的意思是指真真好的,長的,閑逸的談論,一說就是幾頁,當中有許多迂回曲折,後來在最料不到的地方突然一轉,繞過一條捷徑,而回到開頭所讨論的問題來,好像一個人爬過一道圍籬回家去,使他同行的伴侶驚奇不已一樣。
啊,我多麼喜歡爬過後門的籬笆,繞着小路回家啊!至少我的同伴會承認我對于回家的道路和周遭的鄉野是熟識的&hellip&hellip可是我不敢這樣做。
我并不獨出心裁。
我在這裡所表現的觀念早已由東西許多思想家再三思想過,表現過了;我由東方借來的真理,在那邊都算是陳舊平常的真理。
雖然如此,它們卻是我的觀念;它們已經變成我的生命的一部分。
如果它們在我的生命裡生了根,那是因為它們能在我的思想 上表現一些獨出心裁的東西;我第一次碰到它們時,我的心思便本能地表示同意了。
我喜歡它們,因為它們乃是思想,而不是因為表現這些思想者是什麼重要的人物。
老實說,我在讀書和寫作的時候,是繞着小路走的。
我所援引的作家有許多是默默無聞的,有許多也許會使中國文學教授大惑不解。
我所援引的如果有些是名人,我隻在我直覺的認可之下接受他們的觀念,而不是因為這些作家是著名的。
我有一種習慣,就是去購買一些冷僻無聞的舊書的便宜版本,看看可以在這些書裡發現什麼東西。
如果文學教授們知道我的思想的源流,他們一定會對這麼一個俗物表示惶駭。
可是在一個灰燼罐裡拾到一粒小珍珠,是比在珠寶店窗内看見一粒大珍珠更快活的。
我的思想并不深刻,所讀的書也不廣博。
一個人所讀的書如果太廣博,便不知道是為是,非為非了。
我沒有讀過洛克(Locke),休谟(Hume),或柏克立(Berkeley)(洛克,十七世紀英國哲學家;休谟,十七世紀蘇格蘭哲學家;柏克立,十七世紀愛爾蘭哲學家。
)的著作,也沒有念過大學的哲學課程。
由專門技術上說來,我所用的方法和我所受的訓練都是錯誤的,因為我不讀哲學,而隻直接拿人生當課本讀,這是不依傳統的哲學研究方法&mdash錯誤的方法。
我的理論根據有些是,我家裡所雇用的老媽子黃媽,她具有培養中國良好女人的一切思想;一個滿口咒罵的話的蘇州船娘;一個上海街車的賣票員;我的廚子的老婆;動物園裡一隻小獅子;紐約中央公園一隻松鼠;一個說過一句好話的船上膳務員;一個在某報天文欄上寫文章的記者(已經死了十多年了);箱子裡所收藏的報紙;以及任何一個不消滅我們的人生好奇意識的作家,或任何一個不消滅他自己的人生好奇意識的作家&hellip&hellip我怎麼能夠枚舉得完呢?,我因為這樣缺乏學院式的哲學訓練,所以比較不怕寫一本哲學的書。
為了這個緣故,一切看起來似乎比較清楚,比較容易;這在正統哲學家的眼中,不知是不是一種補償。
我頗為懷疑。
我知道一定有人會埋怨我所用的詞字還不夠長,埋怨我把東西弄得太容易了解,最後又埋怨我缺少謹慎,埋怨我在哲學的聖殿裡沒有低聲下氣地說話,沒有用矜持的步伐輕輕地走着,沒有露着一種應有的恐懼
我不想在客觀的立場上發表意見,也不想建立什麼不朽的真理。
老實說,我頗看不起客觀的哲學;我隻想表現個人的觀點。
我很想把這本書題名為&ldquo抒情哲學&rdquo,用&ldquo抒情&rdquo一詞去代表一種極端私人和個人的觀念。
然而,這個書名太美了,我非放棄它不可,因為我恐怕把目标定得太高,因而使讀者期望太大,同時也因為我的思想的主要成分是實事求是的散文,這個水平線是比較容易維持的,因為比較自然。
讓我低低地躺着,緊貼着土壤,和草根地親近着,我便會覺得十分心滿意足。
我的靈魂在沙土裡舒服地蠕動着,覺得快活。
有時當一個人沉醉在這土地上時,他的神靈似乎那麼輕飄,使他以為是在天堂。
可是事實上他不過是站在地上的六尺之軀。
我也很想把這本書全部用柏拉圖對話那種方式寫出來。
把私人偶然想到的話說出來,把我們日常生活中有意義的瑣事插進去,尤其是在美妙恬靜的思想的草地上閑蕩着,這是一種多麼便當的方式啊!可是,不知怎樣,我并沒有這麼做。
我不曉得什麼緣故。
或者我怕這種文章方式現在很不流行,也許沒有人要讀它,而一個作家終究是要人家讀他的著作的。
當我說&ldquo對話&rdquo時,我的意思并不是指報紙訪問記之類的對話,或那些切成許多短段落的時評;我的意思是指真真好的,長的,閑逸的談論,一說就是幾頁,當中有許多迂回曲折,後來在最料不到的地方突然一轉,繞過一條捷徑,而回到開頭所讨論的問題來,好像一個人爬過一道圍籬回家去,使他同行的伴侶驚奇不已一樣。
啊,我多麼喜歡爬過後門的籬笆,繞着小路回家啊!至少我的同伴會承認我對于回家的道路和周遭的鄉野是熟識的&hellip&hellip可是我不敢這樣做。
我并不獨出心裁。
我在這裡所表現的觀念早已由東西許多思想家再三思想過,表現過了;我由東方借來的真理,在那邊都算是陳舊平常的真理。
雖然如此,它們卻是我的觀念;它們已經變成我的生命的一部分。
如果它們在我的生命裡生了根,那是因為它們能在我的思想 上表現一些獨出心裁的東西;我第一次碰到它們時,我的心思便本能地表示同意了。
我喜歡它們,因為它們乃是思想,而不是因為表現這些思想者是什麼重要的人物。
老實說,我在讀書和寫作的時候,是繞着小路走的。
我所援引的作家有許多是默默無聞的,有許多也許會使中國文學教授大惑不解。
我所援引的如果有些是名人,我隻在我直覺的認可之下接受他們的觀念,而不是因為這些作家是著名的。
我有一種習慣,就是去購買一些冷僻無聞的舊書的便宜版本,看看可以在這些書裡發現什麼東西。
如果文學教授們知道我的思想的源流,他們一定會對這麼一個俗物表示惶駭。
可是在一個灰燼罐裡拾到一粒小珍珠,是比在珠寶店窗内看見一粒大珍珠更快活的。
我的思想并不深刻,所讀的書也不廣博。
一個人所讀的書如果太廣博,便不知道是為是,非為非了。
我沒有讀過洛克(Locke),休谟(Hume),或柏克立(Berkeley)(洛克,十七世紀英國哲學家;休谟,十七世紀蘇格蘭哲學家;柏克立,十七世紀愛爾蘭哲學家。
)的著作,也沒有念過大學的哲學課程。
由專門技術上說來,我所用的方法和我所受的訓練都是錯誤的,因為我不讀哲學,而隻直接拿人生當課本讀,這是不依傳統的哲學研究方法&mdash錯誤的方法。
我的理論根據有些是,我家裡所雇用的老媽子黃媽,她具有培養中國良好女人的一切思想;一個滿口咒罵的話的蘇州船娘;一個上海街車的賣票員;我的廚子的老婆;動物園裡一隻小獅子;紐約中央公園一隻松鼠;一個說過一句好話的船上膳務員;一個在某報天文欄上寫文章的記者(已經死了十多年了);箱子裡所收藏的報紙;以及任何一個不消滅我們的人生好奇意識的作家,或任何一個不消滅他自己的人生好奇意識的作家&hellip&hellip我怎麼能夠枚舉得完呢?,我因為這樣缺乏學院式的哲學訓練,所以比較不怕寫一本哲學的書。
為了這個緣故,一切看起來似乎比較清楚,比較容易;這在正統哲學家的眼中,不知是不是一種補償。
我頗為懷疑。
我知道一定有人會埋怨我所用的詞字還不夠長,埋怨我把東西弄得太容易了解,最後又埋怨我缺少謹慎,埋怨我在哲學的聖殿裡沒有低聲下氣地說話,沒有用矜持的步伐輕輕地走着,沒有露着一種應有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