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中國人與日本人

關燈
個教授後來終于要撤回這句話。

    這樣的思想簡直是中國人所難以想象的。

     這一點便解釋日本這一個民族的團結力。

    日本是一個比較有秩序,比較有紀律的民族,這一點是毫無疑間的。

    要是對一個中國人說起團結的利益和紀律的美德,他便要掩口竊笑了。

     你不能使一個曠達的個人成為一個優秀的公民。

    照現在的世界那樣地組成,民族間的沖突這樣劇烈,說不定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一些頭等愛國者,總比較有一些過着合理生活的明理的個人更好呢。

    中國人最後說不定會跟這種見解适應。

    可是他們這樣做,隻是對于這個他們不幸生于那裡的世界的一種讓步罷了。

    你必須費許多唇舌才能使中國人相信民族偉大的美點。

    你可以叫他觀看一場熱鬧的遊行,或是觀看一隊令人生畏的艦隊,他會承認這是美麗可觀的。

    有一隊艦隊來看,那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所以我認為日本人很适合變成一個好戰的法西斯民族,像機械一般地動作,中國人卻很不适合。

    困難的一點便是中國人的個人太會思想了,你決不能把一些會思想的個人,構成一個法西斯的民族,用着&ldquo鵝步&rdquo走路。

    人類用&ldquo鵝步&rdquo走路,總是沒有意思的。

     我以為思想統治在日本簡直是多餘的,因為一切日本人無論如何都是同樣思想的。

     這一點便說明了我所說的中國人的較大的明理精神,廣博的觀念,較大的民主思想以及和平主義是什麼意思了。

    中國人究竟推翻了他們最後的一個皇朝,可是日本的皇帝顯然要永遠繼續下去。

    至少,它在理論上已經繼續了差不多二千年了,一直回溯到太陽女神的時代。

     要輕視現代的日本是不中用的。

    日本的突然飛黃騰達,成為一個世界上強國,并非一件偶然的事情。

    民族團結力,紀律,組織的能力,改作的(也可以稱為模仿的)能力,勇武精神,以及強大的勞作能力&mdash&mdash這些都是重要的特點。

    要顯示出日本具有真正的民族力量,更切當的也許是指出她每年出版的書籍超過美國和英國,隻遜于俄國和德國。

     可是,由于缺乏&ldquo明理的精神&rdquo,缺乏圓熟,機敏,以及自由批判精神的緣故,現代日本卻也有她的危機。

    日本已經用&ldquo鵝步&rdquo步伐走上各民族的前列,可是踏步時也用&ldquo鵝步&rdquo,未免太疲乏了,永遠地用&ldquo鵝步&rdquo步伐而不稍用思想是危險的。

     日本無疑已經達到前列。

    我認為她達到這個地位,純粹是由于性格的力量,可是沒有什麼思想。

    明治天皇的維新,便是用&ldquo鵝步&rdquo的步伐,使日本變成一個現代國家,當你把現代的、工業的、科學的,以及軍事的利器,放進那些短小的富于團結性,并且已經有了一個封建社會現成的勇武,忠誠,民族性精神,等等特點的島國人民的手裡時,會發生怎樣的事情,這便是一個顯明的例子。

     日本把西洋的文化整個吞咽下去,它的軍國主義,它的資本主義,它的民族主義,以及它的權力的信仰,把它加在一個封建社會上面,沒有時間替自己思想。

    這一來,給她的文化一種機械的,缺乏幽默的,不近情的特點。

    這種機械的,缺乏幽默的特點,可以從日本稅關人員和替察那種令人讨厭,愛好規律,以及極度嚴肅的态度,從軍人的虛榮夢想,以及從&lsquo日本高于一切&rdquo式的對世界(包括大不列颠)的外交挑戰的傲慢态度看到。

     我想這種傲慢态度一定時常使西園寺公以及幾個老年的政治家感到頭痛。

    由于她的完全而不和諧的傲慢聲調和态度,日本使自己投入一個國際孤立的地位,然後把法西斯的德國拉來做同盟者,連她自己也感到驚異。

    這樣便證明了我所說日本人缺乏機智這一點。

    純然信仰權力是不會有結果的。

     我很抱歉地說,日本甚至連&ldquo武士道&rdquo這種可敬的精神也喪失了。

    我希望日本人會有更大的機智,而不至于要求中國人去壓制那種由日本自己的行動所引起的完全自然的反日情感,并且有更大的機智,而不至于派遣戰艦和轟炸機去消滅反日情感。

    日本人完全是抱了誠意希望消滅反日情感這一件事是毫無疑問的,他們的認真态度,使這件事顯得很悲慘。

    他們沒有明白,有些東西即使用轟炸機也不能消滅的。

    他們跟反日情感鬥争時,不啻跟自然的動力和反動力鬥争,跟自然鬥争是愚蠢的。

    甚至大炮也不能跟自然鬥争。

     所以,結果是日本在中國所成就的正跟她所要做的相反。

    日本人性格上的最不愉快的一面,不幸在近日的日本支配着。

    而且在政治上握了權力&mdash&mdash日本人性格的這一面是由軍人代表了。

    日本的進步主義分子當然看到這種&ldquo跨在虎背&rdquo,趾高氣揚,向着毀滅前進的愚蠢,而更安穩的結果也許會由較溫和的方法而獲得成功。

     中日兩國的接近,必需日本政府的内部發生變化,文治派領袖能約束軍人,才可以想象到。

    這一點不成功,即使世界上最佳的戰争機構也不能把日本從自然的動力和反動力拯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