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臨别贈言
關燈
小
中
大
rdquo比&ldquo再斯可矣&rdquo較有文學價值,而&ldquo再斯可矣&rdquo又比&ldquo為政以德&rdquo較有文學價值,因為三思常人所贊成,孔子獨反對之,到底是孔子比較有個人之思感。
我們此後重評中國古人寫作,也隻好以此為标準。
總而言之,今日散文形體解放而精神拘束,名詞改易而暗中仍在模仿,去國外之精神自由尚遠。
性靈二字雖是舊詞,卻能指出此解放之路,故以着重性靈為一切文學解放基本之論。
有人反對這種解放,那是道統未除,流毒未盡。
性靈也好,幽默也好,都是叫人在舉筆行文之際較近情而已。
兩者在西洋文學,都是老生常談,極尋常道理。
今日提倡之難,三十年後人見之,當引為奇談。
但是我仍相信此為中國散文演化必經之路。
(二)思想&mdash&mdash中國今日舉國若狂,或守株狂,或激烈狂,或誇大狂,或憂郁狂,看來看去都不像大國風度,早失了心氣和平事理通達的中國文化精神。
更可慮的,是失了自信力。
這都不是好現象,但也都因國事日非,人心危急所緻,又因新舊交彙,青黃不接所緻。
總而言之,亂世之音而已。
思想我想是不健全的,整個而論,思想之健全,總不緻如此亂嚷亂喊,稍有自信,也不緻如此。
拿這種态度來對付非常局面,如何了得。
于此不能不提出這思想通達心氣和平的老話來說。
孟子言智仁勇三者為天下之達德,能達斯能勇。
對付非常時期,誠然非堅毅不可,但堅毅既非暴虎馮河之勇,尤不是隔河觀人暴虎,唱唱兩聲&ldquo堅毅&rdquo完事。
勇字必由智字得來,古代儒家之勇毅,莫非由理明心通,而能遇事泰然。
中國人必由曆史之回顧,對自己文化精神所在,有深切的認識,然後對中國之将來始有自信。
由自信始有勇毅樂觀。
号為&ldquo革命&rdquo、&ldquo前進&rdquo之徒,惴惴岌岌,怕人家說他落伍,一味抹殺中國舊文學,否認中國祖宗,我認為隻是弱者之裝腔;而軍閥貪官開口仁義,閉口道德,一味複古,也隻是黯者之醜态。
在這種各走極端,無理的急進與無理的複古,都已各暴露中國文化精神理明心通态度之遺失。
無論維新與複古,這樣的國是不能存在的。
中國文化精神别的不講,寬大是有的。
以前林琴南、辜鴻銘、胡适之、陳獨秀同在北大講學,因此今人歎北京大學之偉大,便隻是這個寬大自由道理。
中國古代稱頌政治之清明,也是常說&ldquo政簡刑輕&rdquo,使人人得安居樂業,也便是自由寬大之意。
大國風度是如此的。
中國要大家活下去,還得來這種寬大的精神硁硁小人就是小人不寬大之意。
無論哪一黨派要負起救國責任,當留此寬大二字,否則一時炙手可熱,日久必無成就。
關于思想,更有一端為我所最愁慮者,就是統制思想。
不要以為德國俄國實行統制思想的愚民政策,我們便應該趕時髦也來統制思想。
統制思想之禍莫甚于八股,而依我的定義,凡統制思想都可名之為八股。
八股驅天下士人而置之籠中,流毒千餘年(包括一切科學),吾人痛恨之,故打倒之。
今幸生于千餘年之後,聞得思想自由解放真道之後,複欲以新八股自繭繭人,真可謂見道不明信道不笃了。
統制思想政策行後,其效果亦必同于舊八股,一國思想由清一色而刻闆,由刻闆而沉寂,由沉寂而死亡。
在這普遍的沉寂中,自有讀書幹祿之徒,為讨政治飯碗,受你籠絡,亦自有一二甯舍富貴不肯幹祿之書生終籠絡不來也。
我們此後重評中國古人寫作,也隻好以此為标準。
總而言之,今日散文形體解放而精神拘束,名詞改易而暗中仍在模仿,去國外之精神自由尚遠。
性靈二字雖是舊詞,卻能指出此解放之路,故以着重性靈為一切文學解放基本之論。
有人反對這種解放,那是道統未除,流毒未盡。
性靈也好,幽默也好,都是叫人在舉筆行文之際較近情而已。
兩者在西洋文學,都是老生常談,極尋常道理。
今日提倡之難,三十年後人見之,當引為奇談。
但是我仍相信此為中國散文演化必經之路。
(二)思想&mdash&mdash中國今日舉國若狂,或守株狂,或激烈狂,或誇大狂,或憂郁狂,看來看去都不像大國風度,早失了心氣和平事理通達的中國文化精神。
更可慮的,是失了自信力。
這都不是好現象,但也都因國事日非,人心危急所緻,又因新舊交彙,青黃不接所緻。
總而言之,亂世之音而已。
思想我想是不健全的,整個而論,思想之健全,總不緻如此亂嚷亂喊,稍有自信,也不緻如此。
拿這種态度來對付非常局面,如何了得。
于此不能不提出這思想通達心氣和平的老話來說。
孟子言智仁勇三者為天下之達德,能達斯能勇。
對付非常時期,誠然非堅毅不可,但堅毅既非暴虎馮河之勇,尤不是隔河觀人暴虎,唱唱兩聲&ldquo堅毅&rdquo完事。
勇字必由智字得來,古代儒家之勇毅,莫非由理明心通,而能遇事泰然。
中國人必由曆史之回顧,對自己文化精神所在,有深切的認識,然後對中國之将來始有自信。
由自信始有勇毅樂觀。
号為&ldquo革命&rdquo、&ldquo前進&rdquo之徒,惴惴岌岌,怕人家說他落伍,一味抹殺中國舊文學,否認中國祖宗,我認為隻是弱者之裝腔;而軍閥貪官開口仁義,閉口道德,一味複古,也隻是黯者之醜态。
在這種各走極端,無理的急進與無理的複古,都已各暴露中國文化精神理明心通态度之遺失。
無論維新與複古,這樣的國是不能存在的。
中國文化精神别的不講,寬大是有的。
以前林琴南、辜鴻銘、胡适之、陳獨秀同在北大講學,因此今人歎北京大學之偉大,便隻是這個寬大自由道理。
中國古代稱頌政治之清明,也是常說&ldquo政簡刑輕&rdquo,使人人得安居樂業,也便是自由寬大之意。
大國風度是如此的。
中國要大家活下去,還得來這種寬大的精神硁硁小人就是小人不寬大之意。
無論哪一黨派要負起救國責任,當留此寬大二字,否則一時炙手可熱,日久必無成就。
關于思想,更有一端為我所最愁慮者,就是統制思想。
不要以為德國俄國實行統制思想的愚民政策,我們便應該趕時髦也來統制思想。
統制思想之禍莫甚于八股,而依我的定義,凡統制思想都可名之為八股。
八股驅天下士人而置之籠中,流毒千餘年(包括一切科學),吾人痛恨之,故打倒之。
今幸生于千餘年之後,聞得思想自由解放真道之後,複欲以新八股自繭繭人,真可謂見道不明信道不笃了。
統制思想政策行後,其效果亦必同于舊八股,一國思想由清一色而刻闆,由刻闆而沉寂,由沉寂而死亡。
在這普遍的沉寂中,自有讀書幹祿之徒,為讨政治飯碗,受你籠絡,亦自有一二甯舍富貴不肯幹祿之書生終籠絡不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