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臨别贈言
關燈
小
中
大
(注:此為林語堂1936年應賽珍珠邀請舉家赴美國時在旅途上(橫濱舟次)所寫下的篇章。
發表于1936年9月16日的《宇宙風》第25期。
) 朋友送别,勸我把去國雜感寫出來,寄回發表。
我認為這是有意義的,不過題目太大了。
為今日中國之民,離今日中國之境,應當有多少感想齊攢心頭?不過虱多不癢,債多不愁,千緒萬端,何從講起?言簡意赅,亦難完作。
隻是題目雖大,也有許多不便講與不容講的。
周作人先生所謂第一句話不許說,第二第三句話說也無用(劄中語)。
我們可說的還是關于文學思想的方面。
在國家最危急之際,不許人講政治,使人民與政府共同自由讨論國事,自然益增加吾心中之害怕,認為這是取亡之兆。
因為一個國絕不是政府所單獨救得起來的。
救國責任既應使政府與人民共負之,要人民共負救國之責,便須與人民共謀救亡之策。
處于今日二十世紀世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老話,總是不适用,不然何必普及教育。
今日二十世紀之人,不使知之,便由也不大情願。
今日救國之方策何在,民知之否,不知也,而欲其在沉沉默默之中保存救國之興奮,戛戛乎其難矣。
事至今日,大家豈複有什麼意見,誰能負起救亡大策,誰便是我們的領袖;誰不能負這責任而誤國,誰便須滾蛋。
此後今日之中國是存是亡之責,與其政府獨負,不如與民共負,後來國家榮盛,才能與民同樂而不一人獨樂。
除去直接叛變政府推翻政府之論調外,言論應該開放些,自由些,民權應當尊重些。
這也是我不談政治而終于談政治之一句贈言。
(一)文學&mdash&mdash提倡幽默,本不必大驚小怪,然偏有驚之怪之者。
不過平心而論,有因幽默而驚疑怪詫之人,便可證明幽默确有一部分人尚未懂得,而有提倡之必要。
幽默為文學之一要素,與悲壯、激昂等同為中外名著所共有,隻要眼光稍新的人,沒有不承認的。
中國幽默文學是否稍有可觀,成敗自不必以眼前論之,但根本上反對幽默,或謂因為幽默尚未成功,大家遂免努力,總難免中道統遺毒之嫌。
由道統遺毒之深,更使人不得不感覺須趕速作破壞工作,揭穿虛僞的嚴肅文體,而易以較誠懇、較自然、較近情、較親切的文風。
我是贊成誠懇而反對嚴肅的。
主張嚴肅之人,大概在家做父親,也不肯和兒子說兩句笑話。
在誠懇、親切、自然、近情的文風中,幽默必不期然而至,猶如改訓話為談心,幽默也必不期然而至。
中國文章向來是訓話式的,非談心式的,所以其虛僞定然與要人訓話相同。
所以若謂提倡幽默有什麼意義,倒不是叫文人個個學寫幾篇幽默文,而是叫文人在普通行文中化闆重為輕松,變鋪張為親切,使中國散文從此較近情,較誠實而已。
提倡性靈,純然是文學創作心理上及技巧上問題,除非有人在文學創作理論上,敢言作家桎梏性靈,專學格套,或模仿古人,抄襲依傍,便可為文,本來不會引起什麼争辯。
我們今日白話已得文體之解放,卻未挖到近代散文之泉源,所以看來雖是那麼的新,想後仍是那麼的舊。
西方近代文學,無疑地以言志抒情程度之增加為特色,與古典文學區别。
所謂近代散文泉源即在作者之思感比較得盡量而無顧忌地發揮出來。
再推而廣之,不論時代古今,凡著作中個人思感主張偏見愈發揮的,愈與近代散文接近,個人思感愈貧乏的,愈不成文學。
即以此可為古今文學之衡量。
所以孔子到黃河平常一個感慨&ldquo美哉水!&hellip&hellip丘之不濟此也命夫!&
發表于1936年9月16日的《宇宙風》第25期。
) 朋友送别,勸我把去國雜感寫出來,寄回發表。
我認為這是有意義的,不過題目太大了。
為今日中國之民,離今日中國之境,應當有多少感想齊攢心頭?不過虱多不癢,債多不愁,千緒萬端,何從講起?言簡意赅,亦難完作。
隻是題目雖大,也有許多不便講與不容講的。
周作人先生所謂第一句話不許說,第二第三句話說也無用(劄中語)。
我們可說的還是關于文學思想的方面。
在國家最危急之際,不許人講政治,使人民與政府共同自由讨論國事,自然益增加吾心中之害怕,認為這是取亡之兆。
因為一個國絕不是政府所單獨救得起來的。
救國責任既應使政府與人民共負之,要人民共負救國之責,便須與人民共謀救亡之策。
處于今日二十世紀世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老話,總是不适用,不然何必普及教育。
今日二十世紀之人,不使知之,便由也不大情願。
今日救國之方策何在,民知之否,不知也,而欲其在沉沉默默之中保存救國之興奮,戛戛乎其難矣。
事至今日,大家豈複有什麼意見,誰能負起救亡大策,誰便是我們的領袖;誰不能負這責任而誤國,誰便須滾蛋。
此後今日之中國是存是亡之責,與其政府獨負,不如與民共負,後來國家榮盛,才能與民同樂而不一人獨樂。
除去直接叛變政府推翻政府之論調外,言論應該開放些,自由些,民權應當尊重些。
這也是我不談政治而終于談政治之一句贈言。
(一)文學&mdash&mdash提倡幽默,本不必大驚小怪,然偏有驚之怪之者。
不過平心而論,有因幽默而驚疑怪詫之人,便可證明幽默确有一部分人尚未懂得,而有提倡之必要。
幽默為文學之一要素,與悲壯、激昂等同為中外名著所共有,隻要眼光稍新的人,沒有不承認的。
中國幽默文學是否稍有可觀,成敗自不必以眼前論之,但根本上反對幽默,或謂因為幽默尚未成功,大家遂免努力,總難免中道統遺毒之嫌。
由道統遺毒之深,更使人不得不感覺須趕速作破壞工作,揭穿虛僞的嚴肅文體,而易以較誠懇、較自然、較近情、較親切的文風。
我是贊成誠懇而反對嚴肅的。
主張嚴肅之人,大概在家做父親,也不肯和兒子說兩句笑話。
在誠懇、親切、自然、近情的文風中,幽默必不期然而至,猶如改訓話為談心,幽默也必不期然而至。
中國文章向來是訓話式的,非談心式的,所以其虛僞定然與要人訓話相同。
所以若謂提倡幽默有什麼意義,倒不是叫文人個個學寫幾篇幽默文,而是叫文人在普通行文中化闆重為輕松,變鋪張為親切,使中國散文從此較近情,較誠實而已。
提倡性靈,純然是文學創作心理上及技巧上問題,除非有人在文學創作理論上,敢言作家桎梏性靈,專學格套,或模仿古人,抄襲依傍,便可為文,本來不會引起什麼争辯。
我們今日白話已得文體之解放,卻未挖到近代散文之泉源,所以看來雖是那麼的新,想後仍是那麼的舊。
西方近代文學,無疑地以言志抒情程度之增加為特色,與古典文學區别。
所謂近代散文泉源即在作者之思感比較得盡量而無顧忌地發揮出來。
再推而廣之,不論時代古今,凡著作中個人思感主張偏見愈發揮的,愈與近代散文接近,個人思感愈貧乏的,愈不成文學。
即以此可為古今文學之衡量。
所以孔子到黃河平常一個感慨&ldquo美哉水!&hellip&hellip丘之不濟此也命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