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
關燈
小
中
大
冰封雪理的日子
我們訂了一份《普羅旺斯日報》。
第一版通常刊登本地足球賽的成績啦,地方小政客不着邊際的談話啦,扣人心弦的超級市場搶劫案啦(搶案發生在卡維隆Cavaillon,此城素有“普羅旺斯的芝加哥”之稱)。
有時候.還會有關飛車黨飄車緻死的驚心動魄的描述。
二月初的一天,尋常新聞全都消失不見,頭版頭條與體育、犯罪、政治等一概無關。
“雪封普羅旺斯!”标題赫然醒目,字裡行間隐藏着一分喜悅。
天氣反常,各種意外事故時有發生,雪埋汽車,母子受困一夜安然無恙;老人凍僵,幸得鄰居助人為樂伸出援助之手;登山人迷路,直升機将他們從凡圖山救出;郵差克服難關,遞送電費通知單;白頭翁舊事重提——上一次大雪成災可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
讀者似乎可以想見寫稿的記者如何挖空心思,努力在文章裡多加幾個驚歎号的樣子。
節日般熱鬧的新聞旁邊還附了兩張照片。
其一是尼斯蔚藍海岸的散步街,人行道上棕桐樹覆滿雪花,像一列白羽織成的巨傘。
其二是在馬賽,一個穿着肥大衣裳的人,用繩子拖着帶滑輪的暖氣機在雪地裡走,活像拉一條甯死不屈的狗散步。
沒有鄉村雪景的照片,原因是鄉村道路不通,鏟雪機具隻有300公裡以北的裡昂才有。
習慣在灼熱的柏油馬路上駕車奔馳的普羅旺斯人,既便是身為勇猛的新聞記者,也不敢冒冰上跌跤的危險,而甯肯待在家裡或隔壁的小酒館裡。
不管怎麼說,冰封雪埋的日子不會太久。
這是氣候偏差,像老天爺不小心打了個嗝,卻給準備出門沖冒風寒的人有了借口,在咖啡裡多加一匙奶精,或是喝一杯濃烈的酒,壯壯膽氣。
冬日轶事 我們的山谷,在一月的寒冷中沉寂聊落,眼下,冰雪覆蓋更增添了一層寂靜,整個地區仿佛與世隔絕。
陰郁美麗的盧貝隆山被我們獨占,雪地上偶然印着松鼠和兔子的足迹,毫不猶豫地穿越山徑。
除我們之外,再沒有人類的足迹。
上個月還經常見到的獵人,現在也深居簡出,不再武裝起來與大自然搏鬥。
我們曾以為聽到槍聲,卻原來是樹枝不堪雪壓而折斷的聲音。
除此之外便全然寂靜——馬索後來形容,靜得連老鼠放屁都聽得到。
我們家的附近,積雪厚達膝蓋,風吹雪翻成波浪。
出門步行往梅納村(Menerbes)買一條面包得花兩個小時,途中見不到一輛移動的汽車。
蓋滿白雪的汽車綿羊般乖乖地停在路旁。
這片宛如聖誕卡印出來的風景感染了居民,他們興沖沖地試着在光滑的街道上行走,腳步錯亂,個個像醉漢溜冰。
太陽出來了,市政府派出清潔隊,拿掃把清理通往幾個重要據點——肉店、面包店、雜貨店和咖啡館的道路。
村裡人三五成群,互祝以堅忍不拔的精神度過災難。
一個腳踩滑雪闆的人從市政廳方向出現,與除他之外唯一擁有輔助運輸工具——一輛古老雪橇——的人撞個正着。
可惜《普羅旺斯日報》的那位記者不在場,否則他可能會寫下這樣的标題: “車禍新聞:兩車夫因大雪而相撞” 而且他可以坐在溫暖舒适的咖啡館裡觀看整個事情的經過。
狗兒們很快适應了雪,像小熊似地鑽進雪堆,染白了身子出來,大踏步躍過田野。
它們還學會了滑冰。
我們的遊泳池,幾天以前我還打算清洗好準備早春一到就試遊,現在結滿藍綠色的冰。
此景誘惑着狗兒們,先放兩隻前爪上去看看,接着是小心翼翼的第三隻,終于最後一隻也跟上來了。
它會在上面呆立幾秒——想來,頭一天還能喝的東西,第二天卻變成可以站立其上的東西,這事情豈不值得稍加思索?不一會兒,尾巴便開始興奮地打轉,滑冰技術大有長進。
我總覺得狗的身體是根據四輪轉動的汽車原理設計的,每一隻腳都有同等的推進力,但力量最大的還是後腳;冰上滑動的狗,前半身可能打算直線前進,後半身卻完全失去控制,尾部左搖右晃,有時候幾乎要翻車。
我們像是被放逐到景色如畫的冰海上漂流,極目四望,令人眼花緣亂。
在白天,一切都很愉快;我們散步。
到很遠很遠的地方;我們砍柴時,吃豐盛的午餐,絲毫不覺得冷。
但到了晚上,雖然烤着火,穿着毛衣,吃更豐盛的晚餐,寒意卻從腳下的石闆和四周的石牆滲出,凍麻了腳趾、凍僵了肌肉。
我們常常9點鐘就上床,而清晨坐在早餐桌上,一呼吸便是一小團霧氣。
如果曼尼古酉的理論正确,這世界比以前平坦了,那麼以後的冬天都會是這麼冷。
我們不能再假裝自己住在亞熱帶,要向暖氣的誘惑投降了。
我打電話給曼尼古西先生,他憂心沖忡地問起我的水管狀況,我告訴他,水管好好地挂在那兒。
“那我就放心了,”他說:“因為現在氣溫零下5℃,開車很危險,而我已經58歲了,還是待在家裡的好。
”旋即他又說:“我在家裡吹木蕭呢。
”每天吹木蕭,讓他的手指保持敏捷,也可忘卻管道工作的煩惱困頓。
他開始大談巴赫、亨德爾等作曲家,我費了好大勁兒才把他的思緒誘到我們需要暖氣這個世俗的問題上。
最後我們商議,等馬路上的雪一掃幹淨,我就上他家去一趟。
他家裡存有各式各樣的暖氣設備——用瓦斯的、用油的、最近更進了一種新式太陽能暖氣闆,全可以展示給我看,還可以見見他的妻,一位出色的女高音。
看來,我要在衆多暖氣機和水龍頭環境下,欣賞一場音樂會了。
石桌印象 這幾天天氣仿佛轉暖,我們立刻聯想到夏天,計劃把有圍牆的後院改建成露天茶座。
院子的一頭原有一隻烤肉爐和一個吧台,所缺的隻是一張堅固耐用的大桌子。
我們站在15公分厚的積雪中,想象着八月裡在這裡吃午餐的情景;桌子應有一公尺半見方,才坐得下8個古銅色肌膚的赤足漢子,放得下大盤大碗的沙拉、餡餅夾乳酪、橄榄油烘面包,還有一瓶一瓶的冰鎮葡萄酒。
北風呼
第一版通常刊登本地足球賽的成績啦,地方小政客不着邊際的談話啦,扣人心弦的超級市場搶劫案啦(搶案發生在卡維隆Cavaillon,此城素有“普羅旺斯的芝加哥”之稱)。
有時候.還會有關飛車黨飄車緻死的驚心動魄的描述。
二月初的一天,尋常新聞全都消失不見,頭版頭條與體育、犯罪、政治等一概無關。
“雪封普羅旺斯!”标題赫然醒目,字裡行間隐藏着一分喜悅。
天氣反常,各種意外事故時有發生,雪埋汽車,母子受困一夜安然無恙;老人凍僵,幸得鄰居助人為樂伸出援助之手;登山人迷路,直升機将他們從凡圖山救出;郵差克服難關,遞送電費通知單;白頭翁舊事重提——上一次大雪成災可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
讀者似乎可以想見寫稿的記者如何挖空心思,努力在文章裡多加幾個驚歎号的樣子。
節日般熱鬧的新聞旁邊還附了兩張照片。
其一是尼斯蔚藍海岸的散步街,人行道上棕桐樹覆滿雪花,像一列白羽織成的巨傘。
其二是在馬賽,一個穿着肥大衣裳的人,用繩子拖着帶滑輪的暖氣機在雪地裡走,活像拉一條甯死不屈的狗散步。
沒有鄉村雪景的照片,原因是鄉村道路不通,鏟雪機具隻有300公裡以北的裡昂才有。
習慣在灼熱的柏油馬路上駕車奔馳的普羅旺斯人,既便是身為勇猛的新聞記者,也不敢冒冰上跌跤的危險,而甯肯待在家裡或隔壁的小酒館裡。
不管怎麼說,冰封雪埋的日子不會太久。
這是氣候偏差,像老天爺不小心打了個嗝,卻給準備出門沖冒風寒的人有了借口,在咖啡裡多加一匙奶精,或是喝一杯濃烈的酒,壯壯膽氣。
冬日轶事 我們的山谷,在一月的寒冷中沉寂聊落,眼下,冰雪覆蓋更增添了一層寂靜,整個地區仿佛與世隔絕。
陰郁美麗的盧貝隆山被我們獨占,雪地上偶然印着松鼠和兔子的足迹,毫不猶豫地穿越山徑。
除我們之外,再沒有人類的足迹。
上個月還經常見到的獵人,現在也深居簡出,不再武裝起來與大自然搏鬥。
我們曾以為聽到槍聲,卻原來是樹枝不堪雪壓而折斷的聲音。
除此之外便全然寂靜——馬索後來形容,靜得連老鼠放屁都聽得到。
我們家的附近,積雪厚達膝蓋,風吹雪翻成波浪。
出門步行往梅納村(Menerbes)買一條面包得花兩個小時,途中見不到一輛移動的汽車。
蓋滿白雪的汽車綿羊般乖乖地停在路旁。
這片宛如聖誕卡印出來的風景感染了居民,他們興沖沖地試着在光滑的街道上行走,腳步錯亂,個個像醉漢溜冰。
太陽出來了,市政府派出清潔隊,拿掃把清理通往幾個重要據點——肉店、面包店、雜貨店和咖啡館的道路。
村裡人三五成群,互祝以堅忍不拔的精神度過災難。
一個腳踩滑雪闆的人從市政廳方向出現,與除他之外唯一擁有輔助運輸工具——一輛古老雪橇——的人撞個正着。
可惜《普羅旺斯日報》的那位記者不在場,否則他可能會寫下這樣的标題: “車禍新聞:兩車夫因大雪而相撞” 而且他可以坐在溫暖舒适的咖啡館裡觀看整個事情的經過。
狗兒們很快适應了雪,像小熊似地鑽進雪堆,染白了身子出來,大踏步躍過田野。
它們還學會了滑冰。
我們的遊泳池,幾天以前我還打算清洗好準備早春一到就試遊,現在結滿藍綠色的冰。
此景誘惑着狗兒們,先放兩隻前爪上去看看,接着是小心翼翼的第三隻,終于最後一隻也跟上來了。
它會在上面呆立幾秒——想來,頭一天還能喝的東西,第二天卻變成可以站立其上的東西,這事情豈不值得稍加思索?不一會兒,尾巴便開始興奮地打轉,滑冰技術大有長進。
我總覺得狗的身體是根據四輪轉動的汽車原理設計的,每一隻腳都有同等的推進力,但力量最大的還是後腳;冰上滑動的狗,前半身可能打算直線前進,後半身卻完全失去控制,尾部左搖右晃,有時候幾乎要翻車。
我們像是被放逐到景色如畫的冰海上漂流,極目四望,令人眼花緣亂。
在白天,一切都很愉快;我們散步。
到很遠很遠的地方;我們砍柴時,吃豐盛的午餐,絲毫不覺得冷。
但到了晚上,雖然烤着火,穿着毛衣,吃更豐盛的晚餐,寒意卻從腳下的石闆和四周的石牆滲出,凍麻了腳趾、凍僵了肌肉。
我們常常9點鐘就上床,而清晨坐在早餐桌上,一呼吸便是一小團霧氣。
如果曼尼古酉的理論正确,這世界比以前平坦了,那麼以後的冬天都會是這麼冷。
我們不能再假裝自己住在亞熱帶,要向暖氣的誘惑投降了。
我打電話給曼尼古西先生,他憂心沖忡地問起我的水管狀況,我告訴他,水管好好地挂在那兒。
“那我就放心了,”他說:“因為現在氣溫零下5℃,開車很危險,而我已經58歲了,還是待在家裡的好。
”旋即他又說:“我在家裡吹木蕭呢。
”每天吹木蕭,讓他的手指保持敏捷,也可忘卻管道工作的煩惱困頓。
他開始大談巴赫、亨德爾等作曲家,我費了好大勁兒才把他的思緒誘到我們需要暖氣這個世俗的問題上。
最後我們商議,等馬路上的雪一掃幹淨,我就上他家去一趟。
他家裡存有各式各樣的暖氣設備——用瓦斯的、用油的、最近更進了一種新式太陽能暖氣闆,全可以展示給我看,還可以見見他的妻,一位出色的女高音。
看來,我要在衆多暖氣機和水龍頭環境下,欣賞一場音樂會了。
石桌印象 這幾天天氣仿佛轉暖,我們立刻聯想到夏天,計劃把有圍牆的後院改建成露天茶座。
院子的一頭原有一隻烤肉爐和一個吧台,所缺的隻是一張堅固耐用的大桌子。
我們站在15公分厚的積雪中,想象着八月裡在這裡吃午餐的情景;桌子應有一公尺半見方,才坐得下8個古銅色肌膚的赤足漢子,放得下大盤大碗的沙拉、餡餅夾乳酪、橄榄油烘面包,還有一瓶一瓶的冰鎮葡萄酒。
北風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