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水而能神。
相傳事張王,張王所至,塑之祠下,今封為威濟侯雲。
」 廬山天池峰絕高,曼殊室利菩薩道場也,夜夜有聖燈來供之。
楷禅登山,夜見一燈自淮山飛來,須臾變而為七,七變而為四十九,又為百千萬億不可說,彌山偏谷,已乃聯比相屬有,如繡者、數珠者、華蓋者、香爐者。
一官人号木強诋之曰:「此妖耳!不然則木石光焰能飛集吾手,乃信其神言!」未脫口,一燈飛來左肱上,紅焰赫然而不熱。
摘取之,封置香奁中。
明日啟視,止木葉一片耳。
淮山蓋四祖、五祖道場,亦夜有燈垂塔前松楸上。
天池燈間亦飛渡江供之。
予叩之友禅人,其說不異。
嗣清禅師,上饒人,水菴一糙之子。
知見明白,叢林歸重。
平生無貴賤,皆平揖之。
不蓄衣囊,不食常住,不侑客食,不過中食,不衣羅纨,不與人談世谛。
當諸老向盡,獨荷擔大法。
安參政帥湖南,迎緻大沩山。
舊主者積錢七百萬,清盡散之遊僧及近山窮民。
知事僧群谏師。
曰:「斂之于彼,歸之于彼,奚為不可?佛法中,僧乃當蓄财耶?」有夢覺堂者,安公鄉人,自蜀來見,幕客及子侄交譽之。
安公不勝衆論,使覺來為代。
師出寓邸舍,覺遣侍者以狀邀飯。
師書其尾,曰:「已非沩山僧,不吃沩山飯。
不過兩旬馀,嶽州卻相見。
」不盈月,副寺與勤舊僧争忿,蹴其脅,立死行者殺火工,斷其首而逸。
覺以累入獄。
時安公已去,漕使攝郡事,素惡覺,不待獄,竟編置于嶽陽,如師言。
其他預記者甚衆。
師不自神也,年八十馀,順世于育王,設利如金色珠,彌滿林谷,異香經月不散。
寶慶丁亥七月十一夜四更,大風起西南,雨如注,屋瓦皆飛。
一時頃,風從東北回射,天地震搖,平地水長數尺,百年之木發拔無遺,民居不以高下毀八九,死于水中者不可勝計,岸浒屍如積。
是年,既無年,餓死者益多。
明年春,大疫,比屋相枕籍。
嘉興、平江、安吉三郡尢甚,被其毒,戶減十五六。
烹魚者,率從腹中得人指發。
群從往平江買鯉于市,剖之,得人耳,猶懸金璫。
富民子見流民餓婦粗白晳,持粟數鬥畀其夫而納之,食以粥兩日而後能視。
夜見天神,叱之曰:「此婦當殍死,奈何強食之?不速遣女,贻汝家禍!」富子不忍。
翌日,神複見,怒曰:「弗去,将并疫矣!」俄而婦病亟,屏之出門即死。
魯鋒制幹以事如杭都,晝卧客舍,回視壁有罅騞然開。
闖而視之,人居也。
塈朱戶美婦褰簾出,與客語如素識,以真珠花畀之,曰:「持此歸,謹藏之,他時相遇合,徵此為信。
」魯愕然,複視壁無纖隙,花故在手,乃一旱蓮草,已枯萎矣。
還家即病,病中視草複為珠花。
病急,猶不忍釋手,遂殂。
将魯垂死而妄見耶?抑有奇鬼攝之?惜無人問其所遇詳究者。
霅城之南諸野寺千金無為最雄盛,有房,居僧幾二百人,良田千馀頃。
相傳王衍舍宅。
馀嘗為諸僧言:「王衍,琅琊人,乃今沂州,去霅數千裡。
衍平生曆官,亦不到江南,不應有宅于此。
且衍亡晉而毀節于趙王,使其人尚在,乃義士所唾。
真猶不足貴,況必不然,無妄攀援,贻識者笑。
」群僧多不悅馀之言。
戊子冬,毀于大火雨中。
烈焰自浴室起,瞬息灰燼,尺木不存。
先是,有人夢入寺,見兩庑皆大鬼,深目巨喙,甲而豹襜,各執其物如有所伺;老僧金襴僧伽梨自殿飛空去,鬼皆合掌加額,一神紅袍金冠從外來,丱女持绛幡從其後,神以鞭指呼,群鬼繞寺而旋;或牽赤騾至,神乘以行,鬼噪而從之,其人寤猶在耳也。
凡星居僧無有持戒律。
愈富則愈造惡業。
蓋聖僧去之,神乃加爇焉。
裡有屠牛者,以賤得牛,喜甚。
醉,歸卧,使婦飼牛。
牛仰視曰:「欲殺我當亟殺,何以食為?」婦驚而屠至,以牛言告屠。
即牛而默然,怒婦,绐而批其頰。
婦複往罵牛,曰:「坐汝故而被笞,汝适言而今默,何也?」牛曰:「吾汝翁也,坐屠牛故,為牛以受屠。
吾兒業于是,婦與孫食焉。
聞吾言或能廢屠,是我奪吾兒及婦孫食焉,故甯死不言!」婦曰:「若然,何為為我言?」曰:「使汝知必報耳
相傳事張王,張王所至,塑之祠下,今封為威濟侯雲。
」 廬山天池峰絕高,曼殊室利菩薩道場也,夜夜有聖燈來供之。
楷禅登山,夜見一燈自淮山飛來,須臾變而為七,七變而為四十九,又為百千萬億不可說,彌山偏谷,已乃聯比相屬有,如繡者、數珠者、華蓋者、香爐者。
一官人号木強诋之曰:「此妖耳!不然則木石光焰能飛集吾手,乃信其神言!」未脫口,一燈飛來左肱上,紅焰赫然而不熱。
摘取之,封置香奁中。
明日啟視,止木葉一片耳。
淮山蓋四祖、五祖道場,亦夜有燈垂塔前松楸上。
天池燈間亦飛渡江供之。
予叩之友禅人,其說不異。
嗣清禅師,上饒人,水菴一糙之子。
知見明白,叢林歸重。
平生無貴賤,皆平揖之。
不蓄衣囊,不食常住,不侑客食,不過中食,不衣羅纨,不與人談世谛。
當諸老向盡,獨荷擔大法。
安參政帥湖南,迎緻大沩山。
舊主者積錢七百萬,清盡散之遊僧及近山窮民。
知事僧群谏師。
曰:「斂之于彼,歸之于彼,奚為不可?佛法中,僧乃當蓄财耶?」有夢覺堂者,安公鄉人,自蜀來見,幕客及子侄交譽之。
安公不勝衆論,使覺來為代。
師出寓邸舍,覺遣侍者以狀邀飯。
師書其尾,曰:「已非沩山僧,不吃沩山飯。
不過兩旬馀,嶽州卻相見。
」不盈月,副寺與勤舊僧争忿,蹴其脅,立死行者殺火工,斷其首而逸。
覺以累入獄。
時安公已去,漕使攝郡事,素惡覺,不待獄,竟編置于嶽陽,如師言。
其他預記者甚衆。
師不自神也,年八十馀,順世于育王,設利如金色珠,彌滿林谷,異香經月不散。
寶慶丁亥七月十一夜四更,大風起西南,雨如注,屋瓦皆飛。
一時頃,風從東北回射,天地震搖,平地水長數尺,百年之木發拔無遺,民居不以高下毀八九,死于水中者不可勝計,岸浒屍如積。
是年,既無年,餓死者益多。
明年春,大疫,比屋相枕籍。
嘉興、平江、安吉三郡尢甚,被其毒,戶減十五六。
烹魚者,率從腹中得人指發。
群從往平江買鯉于市,剖之,得人耳,猶懸金璫。
富民子見流民餓婦粗白晳,持粟數鬥畀其夫而納之,食以粥兩日而後能視。
夜見天神,叱之曰:「此婦當殍死,奈何強食之?不速遣女,贻汝家禍!」富子不忍。
翌日,神複見,怒曰:「弗去,将并疫矣!」俄而婦病亟,屏之出門即死。
魯鋒制幹以事如杭都,晝卧客舍,回視壁有罅騞然開。
闖而視之,人居也。
塈朱戶美婦褰簾出,與客語如素識,以真珠花畀之,曰:「持此歸,謹藏之,他時相遇合,徵此為信。
」魯愕然,複視壁無纖隙,花故在手,乃一旱蓮草,已枯萎矣。
還家即病,病中視草複為珠花。
病急,猶不忍釋手,遂殂。
将魯垂死而妄見耶?抑有奇鬼攝之?惜無人問其所遇詳究者。
霅城之南諸野寺千金無為最雄盛,有房,居僧幾二百人,良田千馀頃。
相傳王衍舍宅。
馀嘗為諸僧言:「王衍,琅琊人,乃今沂州,去霅數千裡。
衍平生曆官,亦不到江南,不應有宅于此。
且衍亡晉而毀節于趙王,使其人尚在,乃義士所唾。
真猶不足貴,況必不然,無妄攀援,贻識者笑。
」群僧多不悅馀之言。
戊子冬,毀于大火雨中。
烈焰自浴室起,瞬息灰燼,尺木不存。
先是,有人夢入寺,見兩庑皆大鬼,深目巨喙,甲而豹襜,各執其物如有所伺;老僧金襴僧伽梨自殿飛空去,鬼皆合掌加額,一神紅袍金冠從外來,丱女持绛幡從其後,神以鞭指呼,群鬼繞寺而旋;或牽赤騾至,神乘以行,鬼噪而從之,其人寤猶在耳也。
凡星居僧無有持戒律。
愈富則愈造惡業。
蓋聖僧去之,神乃加爇焉。
裡有屠牛者,以賤得牛,喜甚。
醉,歸卧,使婦飼牛。
牛仰視曰:「欲殺我當亟殺,何以食為?」婦驚而屠至,以牛言告屠。
即牛而默然,怒婦,绐而批其頰。
婦複往罵牛,曰:「坐汝故而被笞,汝适言而今默,何也?」牛曰:「吾汝翁也,坐屠牛故,為牛以受屠。
吾兒業于是,婦與孫食焉。
聞吾言或能廢屠,是我奪吾兒及婦孫食焉,故甯死不言!」婦曰:「若然,何為為我言?」曰:「使汝知必報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