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長壽的肥鵝肝
關燈
小
中
大
見他生氣或者傷心。
他對于某些現代的新玩意不太喜歡,甚至有點讨厭,比如說轟隆轟隆響個不停的摩托車。
但是對另外一些卻尤其鐘愛,比如說他的那台大電視,這樣,他在看過時的美國肥皂劇時,就可以放縱一下自己的弱點。
他九十多歲去世的時候心無旁骛,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
村裡的人在他的葬禮上都動了感情。
在普羅旺斯,還有很多像他這樣的人。
你常常可以看到他們步履輕快,然而卻很謹慎地走進咖啡館裡,找個座位坐下,悠然自得地呷上幾口鵝鴨葡萄酒或者幾口茴香開胃酒。
也可以看到他們像一排和藹可親的鹞栖息在村子裡戰争紀念碑旁的木凳子上,指節粗大的雙手緊緊握住拐杖的手柄。
或者搬幾把椅子,躲坐在大門外的樹蔭裡,注視着車來人往的大街,任何事情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
按照今天的标準來看,這些老人們有過苦日子,風餐露宿,整日勞作,兀兀窮年,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而所收獲的糧食卻僅夠維持生存,不好的年頭,甚至顆粒無收。
許多與我們近在咫尺的東西,對他們來說卻是遙遠而陌生。
他們沒滑過雪,沒到加勒比海過過冬,沒打過高爾夫球、網球,沒有第二所房子,也不是每三年就換一部新車,我們今天所津津樂道的好生活,他們都未曾擁有過。
但是,你看他們,生氣勃勃,怡然自得,幸福無比,并且顯然,沒有什麼能夠将他們打倒。
像他們這樣的人實在太多了,似乎都可以以隊數以行計。
每次看到他們,我都忍不住想問問他們到底有什麼長壽的秘決。
但是十有八九,他們唯一的回答隻是聳聳肩而已,所以我隻好自己來尋找一個并不可靠的結論了。
他們這一代人似乎沒有受到現代焦慮的折磨,也許這恰恰是他們的一生都在同大自然打交道,而不是與某個脾氣暴躁、反複無常的老闆打交道的原因罷。
雖然這個大自然——時不時地來點風暴、森林大火,或者莊稼疾病一一像個雇主一樣,既不可靠,也不寬容。
但至少它沒有人性的惡毒、辦公室裡的勾心鬥角,也沒有什麼不良的嗜好。
遇到壞年頭,大家共同分擔大自然的失望與詛咒,同舟共濟,冷暖自知,因為除了期盼來年有個好收成外,的确沒有什麼可以做的。
與大自然共事(或者說争鬥)使人學會達觀淡泊,寵辱不驚,甚至在滿心埋怨時,也不忘樂上一樂。
和農民們一起生活過的人都會知道,他們在談論不幸時的樂趣,即使是他們自己的不幸。
他們就像面對痛苦竊笑的保險代理商一樣環。
根據固定的、可預測的時節規律來生活,也會有一些讓人放心的東西,比如,知道春天和初夏是繁忙。
喧鬧的季節,冬天則帶來緩慢且寂靜的時光。
這樣的生活方式,很可能會将那些極不耐心而且雄心勃勃的公司經理們早早地趕進墳墓。
然而,對于這裡的老人們來說,卻全然不同。
我有個朋友,也同我一樣,從浩瀚如海的廣告業務中逃離出來。
幾年前,他搬到了呂貝隆,以釀酒為生。
他現在開着突突亂跳的拖拉機去上班,而不是像從前那樣,有着閃閃發光的小轎車,并且配有專職司機。
現在,他面臨的問題不再是那些暴躁、挑剔的顧客,而是天氣的好壞和在收獲季節到處遊逛偷摘葡萄的流民。
他已經學會了在沒有被法國人稱為“浩浩蕩蕩的秘書和私人助手的長龍裝飾陣”的情況下工作,并且已經很難記得起上一次打領帶是什麼時候的事了。
他工作的時間很長,比他在巴黎的時候幹的時間要長得多,掙的錢也沒有那時多,但他感覺非常好,吃得香,睡得着,對自己的工作感到由衷的自豪。
他在本質上同那些含饴弄孫、盡享天倫之樂的老人們一樣,都是一個知足常樂的人。
也許,有那麼一天,他也會加入到曾經被他叫作“在咖啡館裡混日子的活古董”的人群中去。
然而,重要的是,他的生活開始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維持着萬劫不衰的活力,而這是成熟的老年所必備的一個要素。
研究科學的人(雖然大多數時間都是在那裡坐着的)告訴我們,人體隻有運用起來才能強健。
當閑置不用的時候,肌肉就會萎縮,這個或那個系統的器官就會比經常進行鍛煉的人衰竭得早。
在城市裡,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體育館。
而在更為原始、更為樸素的農村生活中,為了生存所必須的農村體操,則是田間勞作。
彎下腰去修剪修剪枝條,伸直身子去堆好一袋袋的化肥,砍砍柴,清理清理溝渠,堆一堆木料,所有這些僅僅是沒有趣味、枯燥乏味的雜活,但卻是極好的鍛煉。
你要是幹上一天這樣的活計,身上準會累得要死,肌肉全部僵硬,還會生出一排又一排的水瘡。
再幹上一個月,情況卻開始發生變化,你會覺得身輕體健,跨步欲飛,腰帶也明顯地松了。
這樣幹上一輩子,奇迹就會出現了,這是生命的奇迹。
即使是在毫無生機的冬季,冬眠的快樂也時常被打獵一類的操練所打斷。
可惜的
他對于某些現代的新玩意不太喜歡,甚至有點讨厭,比如說轟隆轟隆響個不停的摩托車。
但是對另外一些卻尤其鐘愛,比如說他的那台大電視,這樣,他在看過時的美國肥皂劇時,就可以放縱一下自己的弱點。
他九十多歲去世的時候心無旁骛,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
村裡的人在他的葬禮上都動了感情。
在普羅旺斯,還有很多像他這樣的人。
你常常可以看到他們步履輕快,然而卻很謹慎地走進咖啡館裡,找個座位坐下,悠然自得地呷上幾口鵝鴨葡萄酒或者幾口茴香開胃酒。
也可以看到他們像一排和藹可親的鹞栖息在村子裡戰争紀念碑旁的木凳子上,指節粗大的雙手緊緊握住拐杖的手柄。
或者搬幾把椅子,躲坐在大門外的樹蔭裡,注視着車來人往的大街,任何事情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
按照今天的标準來看,這些老人們有過苦日子,風餐露宿,整日勞作,兀兀窮年,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而所收獲的糧食卻僅夠維持生存,不好的年頭,甚至顆粒無收。
許多與我們近在咫尺的東西,對他們來說卻是遙遠而陌生。
他們沒滑過雪,沒到加勒比海過過冬,沒打過高爾夫球、網球,沒有第二所房子,也不是每三年就換一部新車,我們今天所津津樂道的好生活,他們都未曾擁有過。
但是,你看他們,生氣勃勃,怡然自得,幸福無比,并且顯然,沒有什麼能夠将他們打倒。
像他們這樣的人實在太多了,似乎都可以以隊數以行計。
每次看到他們,我都忍不住想問問他們到底有什麼長壽的秘決。
但是十有八九,他們唯一的回答隻是聳聳肩而已,所以我隻好自己來尋找一個并不可靠的結論了。
他們這一代人似乎沒有受到現代焦慮的折磨,也許這恰恰是他們的一生都在同大自然打交道,而不是與某個脾氣暴躁、反複無常的老闆打交道的原因罷。
雖然這個大自然——時不時地來點風暴、森林大火,或者莊稼疾病一一像個雇主一樣,既不可靠,也不寬容。
但至少它沒有人性的惡毒、辦公室裡的勾心鬥角,也沒有什麼不良的嗜好。
遇到壞年頭,大家共同分擔大自然的失望與詛咒,同舟共濟,冷暖自知,因為除了期盼來年有個好收成外,的确沒有什麼可以做的。
與大自然共事(或者說争鬥)使人學會達觀淡泊,寵辱不驚,甚至在滿心埋怨時,也不忘樂上一樂。
和農民們一起生活過的人都會知道,他們在談論不幸時的樂趣,即使是他們自己的不幸。
他們就像面對痛苦竊笑的保險代理商一樣環。
根據固定的、可預測的時節規律來生活,也會有一些讓人放心的東西,比如,知道春天和初夏是繁忙。
喧鬧的季節,冬天則帶來緩慢且寂靜的時光。
這樣的生活方式,很可能會将那些極不耐心而且雄心勃勃的公司經理們早早地趕進墳墓。
然而,對于這裡的老人們來說,卻全然不同。
我有個朋友,也同我一樣,從浩瀚如海的廣告業務中逃離出來。
幾年前,他搬到了呂貝隆,以釀酒為生。
他現在開着突突亂跳的拖拉機去上班,而不是像從前那樣,有着閃閃發光的小轎車,并且配有專職司機。
現在,他面臨的問題不再是那些暴躁、挑剔的顧客,而是天氣的好壞和在收獲季節到處遊逛偷摘葡萄的流民。
他已經學會了在沒有被法國人稱為“浩浩蕩蕩的秘書和私人助手的長龍裝飾陣”的情況下工作,并且已經很難記得起上一次打領帶是什麼時候的事了。
他工作的時間很長,比他在巴黎的時候幹的時間要長得多,掙的錢也沒有那時多,但他感覺非常好,吃得香,睡得着,對自己的工作感到由衷的自豪。
他在本質上同那些含饴弄孫、盡享天倫之樂的老人們一樣,都是一個知足常樂的人。
也許,有那麼一天,他也會加入到曾經被他叫作“在咖啡館裡混日子的活古董”的人群中去。
然而,重要的是,他的生活開始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維持着萬劫不衰的活力,而這是成熟的老年所必備的一個要素。
研究科學的人(雖然大多數時間都是在那裡坐着的)告訴我們,人體隻有運用起來才能強健。
當閑置不用的時候,肌肉就會萎縮,這個或那個系統的器官就會比經常進行鍛煉的人衰竭得早。
在城市裡,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體育館。
而在更為原始、更為樸素的農村生活中,為了生存所必須的農村體操,則是田間勞作。
彎下腰去修剪修剪枝條,伸直身子去堆好一袋袋的化肥,砍砍柴,清理清理溝渠,堆一堆木料,所有這些僅僅是沒有趣味、枯燥乏味的雜活,但卻是極好的鍛煉。
你要是幹上一天這樣的活計,身上準會累得要死,肌肉全部僵硬,還會生出一排又一排的水瘡。
再幹上一個月,情況卻開始發生變化,你會覺得身輕體健,跨步欲飛,腰帶也明顯地松了。
這樣幹上一輩子,奇迹就會出現了,這是生命的奇迹。
即使是在毫無生機的冬季,冬眠的快樂也時常被打獵一類的操練所打斷。
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