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
&rdquo傔走報,某邸以為奇。
既入朝房,遇兩廣制軍某公。
蓋公時方入京陛見也。
頓憶劉事,因語之曰:&ldquo貴屬下某縣某司巡檢劉某&hellip&hellip&rdquo将舉其事以為笑,讵言至此,内忽叫起,遂不及竟其說,匆遽而入。
自此,某公亦未複與某邸遇,陛辭回任。
劉恰亦領憑到省,趨轅谒見。
公憶某邸在朝房語,優遇之。
問:&ldquo某王爺安好?餘出都時未及見也。
&rdquo劉唯唯。
到任未一年,即奉檄兼辦就近某厘局,獲資巨萬。
既而以事晉省,複谒制軍。
制軍謂:&ldquo汝職太小,盍過班?&rdquo劉亦唯唯。
旋捐升縣令,即曆署優缺。
不數年,疊捐疊保,居然臨司矣。
請咨引見,制軍備土儀及書,令赍呈某邸。
劉抵都引見事畢,即躬赍禮物,赴邸求見,而未備門者引進費。
門者呵之曰:&ldquo若欲求見,當于四鼓時來。
&rdquo劉亦唯唯。
果于四鼓往,則邸方乘輿将入值。
劉即輿前叩見,呈書禮。
邸颔之。
就輿中拆視制軍書,書中常語外,兼及劉某心地忠厚,才具優長,已薦保至道員雲雲。
蓋終以劉為邸之私人也。
某邸此時,已盡忘前事,亦不解制軍書中言,頗以為異。
沉吟自問曰:&ldquo劉某何人,而勞諄諄道及?&rdquo既入見,适某道缺出,上問誰堪勝任者。
某邸意一時無人,即舉劉對,竟被真除。
世之升官發财者,皆得之于機巧迎合,劉獨得之于樸願愚拙,不亦異乎?為此言者,特就一面言之耳。
不知劉之升官發财,雖得之于樸願愚拙,而其所以升官發财者,仍不出于機巧迎合。
蓋非某制軍之機巧迎合,劉必不升官發财也。
不過機捩啟于彼,而轉動發于此,人自不覺耳。
南海某生 光緒乙醜,南海某生入闱,一藝甫成,适為同号生某邀去,以疑義相質,談良久,始返舍。
搴簾欲入,見舍内一偉丈夫,俯首振筆,狀極得意,疑誤入他舍也。
卻步細認,良不誣。
就簾隙窺之,見其人面黧黑,颔圓而頂銳,張口似笑,口之巨幾占全面,唇上橫列一目,黝而深。
不覺大駭,驚極而叫,遂仆。
鄰舍聞聲,鹹來省視,救之蘇,自言所見。
科場果報之說,入人最深,衆鹹疑為冤鬼,不敢入舍相窺。
号軍啟簾,無所睹,衆遂散。
生逡巡入,見幾上三藝俱在,視己所作,被塗乙殆遍,不覺竊喜。
驚定後竟錄之,是科遂獲售。
榜發之日,生夢偉丈夫來曰:&ldquo姓石名才,字貞吉。
與若祖為文字交者幾三十年,後在闱中相失,終身不複見。
前日見汝,察為故人孫,故為成三藝,成汝之名。
餘被困闱中頗苦,今幸得出。
越三日,當以百錢至城隍廟相贖也。
&rdquo生夢中懾其貌,不敢多言,唯唯而已。
三日後往遊城隍廟,見冷攤上置一破硯,硯底仿佛有名,已為積泥所掩,洗而讀之,銘曰:&ldquo不作廊廟之柱,樂受文人之筆,守墨虛心,字曰貞吉。
&rdquo款識則其祖名也,大異之。
叩其值,僅索百錢。
遂購之歸,攜以返裡,呈于父,備述其事。
父曰:&ldquo是汝祖物也,寶之三十年,後忘于闱中,終身恒不樂。
今幸得璧返,且具靈異,佐汝成名,宜持以告廟。
&rdquo因納諸其祖木主龛中,歲時奉祀,至今不衰。
世傳神怪之事多矣,有僞造者,有寄托者。
談新之士,恒龁龁辯其為妄。
吾謂造言者固妄,緻辯者亦迂。
姑妄言之,姑妄聽之,有時或轉足以博一噱,似猶勝于枯坐無聊也。
烈鵝 先儒謂雁有夫婦之義,雌雄相偶,各匹其匹,不相淆亂。
雌者死,則雄為鳏,不更與他雌偶;雄者死,則雌為寡,更不與他雄偶。
是故先王制禮,婚姻有奠雁之儀雲。
雖然,雁之為雁,果如是否欤?吾非雁,不知雁之情,人雲亦雲而已。
粵中以雁難弋獲,故婚禮以鵝代焉,亦古之遺意也。
凡婚禮之鵝,必雌雄各一,女族受而畜之,鮮有殺之者。
某氏嫁女已十年,所畜鵝猶在,相呼,無殊鹂鲽。
一日大風雨,客至,無以為馔,主人命烹鵝,遂殺其雄,置地上,以俟湯镬。
雌者繞之悲鳴,追殺鵝者而啄之,逐之不去,撲之不懼;殺鵝者走避,則繞鳴于雄側如故。
俄而猝然倒地,喙吐綠汁,視之死矣。
剖而驗之,則肝裂膽碎矣。
異而白之主人,主人亦異之。
與客臨視,客曰:&ldquo是烈婦也,餘不忍食其肉。
&rdquo言于主人而雙瘗之。
觀于此,則雁之各偶其偶,而不相淆,說可信矣。
嗟夫!禽鳥之屬,尚有以義自處如此者。
吾獨慨夫世之人,有夫死而改适者,有數月而改适者,有數日而改适者,有不改适而醜聲四播者。
吾亦親見妻死之日,即央人作伐,圖再娶者。
嗚呼!夫婦道喪,人倫之始亡矣。
谥之曰&ldquo烈鵝&rdquo,以愧世人。
某酒樓 金陵某甲就上海,賃樓一楹,辟酒肆,覓蠅頭,借以自給而已。
越數年,市面衰落,肆将不支,又值歲暮,竭蹶摒當,無複可望,拟明日閉門休業矣。
是夕,一叟荷囊至,入座沽飲,命治馔,辄曰無矣,曆數品皆然。
叟曰:&ldquo夜未深,何以諸品皆罄?&rdquo曰:&ldquo實告君,明即休業,是以多不備也。
&rdquo曰:&ldquo吾屢飲于此,生涯頗不惡,何便休業?&rdquo曰:&ldquo主者資本既竭,雖生涯盛,又将奈何?&rdquo問:&ldquo主者誰?&rdquo曰:&ldquo某甲。
&rdquo叟即請見,謂之曰:&ldquo聞君明将休業,餘以為深可惜也。
苟非有萬不得已者,勿宜棄之。
&rdquo甲曰:&ldquo房稅積三月未償。
租界業主,有苛待居客之特權,積租三月而不償,彼即逐去居客而封其門,門内物,彼得據而有之,謂以抵租金也。
明即其期矣。
&rdquo叟曰:&ldquo三月之租,為數幾何?&rdquo曰:&ldquo六十金。
&rdquo曰:&ldquo苟有以償租金者,又将幾何而後可以繼此業?&rdquo曰:&ldquo是無定資,厚固佳,即不爾,數金數十金,皆足以支目前也。
&rdquo叟發囊出二百金畀之曰:&ldquo持此仍營汝業,毋中辍也。
&rdquo甲大驚喜,轉疑是夢。
叩叟姓氏,叟曰:&ldquo吾某姓,居某鄉。
家人以紡織為業,織績多則販于上海而售之。
歲凡再至,至則必飲于此,故聞子休業,而不能恝然也。
&rdquo甲謹志其姓氏裡居,買馔于别肆以享之。
叟醉飽去。
明即營業如故。
由是業驟盛,獲利倍蓰。
而經年叟不至。
甲懷金至其裡,将報之,遍訪無此人,大異之。
既返,與家人竊議,疑叟為狐仙,潔一室以奉之,朝夕禮拜為謹。
業亦大盛。
又十餘年,甲女得侍貴人。
貴人有房産于通衢,命甲遷其肆居之,免其租值,于是竟煌然大酒樓矣。
清遠健婦 幼時,家用一傭婦,清遠人。
言其鄉一健婦,自邑城返鄉,身懷數金。
一無賴涎之,懷刃相随,将尾之至野外,要而劫之也。
婦屢回顧,知其意,解所束帶,就澗邊濯之,提帶徑行。
無賴四顧無人,拔刀相向。
婦笑曰:&ldquo能勝老娘,便如所願。
&rdquo無賴揮刀下,婦揮帶迎之。
帶濕而軟,與刀相撞,彼端即就刀反卷數匝。
婦力拔之,無賴幾仆,刀堕地。
婦急拾刀在握,笑相向曰:&ldquo來!來!&rdquo無賴踉跄遁。
此不以勇勝,以智勝也。
禁鴉片遺事三則 道光間,林文忠公督粵,申鴉片之禁,以茶與外人易煙土,焚之。
此見諸奏案,舉國皆知者矣。
不知當時竟有因是以緻富者。
當焚煙土時,公親臨監視,至燼滅乃已,所以防盜竊也。
聚土而焚,外雖燃而中恐不得爇,則使人以竹杠翻覆挑撥之。
于是數十役夫,群杠并舉。
諸役相約:預去杠中竹節,挑撥時力故搗之,則土盡入竹杠中;一杠滿,複易一杠。
事後鴉片價驟昂,凡私售者,皆十倍取值,群役盡成富人。
桂林某翁,以末秩仕粵東,久賦閑,貧病交迫。
粵俗信鬼神,凡有小疾苦,恒于夜間炷香,燭于門外,喃喃禱祝。
翁家居粵久,染粵習,家人學為之。
香甫爇,忽二人舁一巨箱至,徑入門,止之不可,委地遂去。
發視之,煙土也,值盈萬,由此營運遂富。
蓋是時煙禁方厲,凡私相買賣者,必預約一暗号,以為受授之所。
此買者約以炷香門外為号,故緻送者誤投。
及既察為誤,以禁物故,不敢追求也。
某翁子為餘父執輩,以非盛德事,諱其姓氏,然近亦中落矣。
當煙禁最厲時,人尚多未戒盡者。
士子入場夾帶煙泡之法:有攜牙柄團扇,空其柄以内之者;有為夾底水煙管以藏之者;有以銅制煙盒,盒之底面皆嵌銅錢一枚,盒旁鑿作銅錢累疊紋,盒中亦作方管,自底透面,攜帶時以錢串貫之,狀如五六十文錢等者。
詭異之制不一。
扇柄、煙管,久不經見,惟此盒則尚有藏之者雲。
自重申煙禁以來,考驗官吏,号稱嚴厲,此等制造,又不知多翻幾許花樣也。
徐次舟觀察轶事 徐次舟觀察赓陛,初以縣令仕粵東,曆署繁劇,喜以察察為明,故士論或議其刻。
然其強項之氣,有足多者。
其攝南海縣時,值穆宗毅皇帝之喪,哀诏至,百官例赴萬壽宮哭臨。
時廣州将軍某,舉止跋扈,肩輿直入。
明日,觀察以丈許白布,大書&ldquo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rdquo,以竹竿挑之,素衣冠,執立于東華門外,若秉幡然。
将軍至,則揚于輿前,大呼:&ldquo請軍帥下馬!&rdquo将軍無奈,降輿步入。
又某都統于國恤日,鳴鑼出,為觀察所遇,執鳴鑼者返署,杖之數十,仍送歸都統府;别具禀牍,謂&ldquo倘律以大不敬當誅,姑念其無知細民,已薄懲之,仍請示辦法&rdquo雲雲。
都統無如何,反作函謝之。
一時同僚罔不咋舌。
又曾作函于某國領事,函中稱之曰&ldquo貴領事&rdquo。
領事複函,謂&ldquo本領事職位,等于貴國司道,貴國縣令之稱司道曰&lsquo大人&rsquo,則閣下緻函本領事,亦應稱&lsquo大人&rsquo&rdquo雲雲。
觀察以函緻駁之,略謂:&ldquo敝國縣令之稱司道為大人者,以其為司道也。
貴領事職位雖尊于敝國司道,而究非敝國司道。
且兩國交涉,系主客之誼;主客相交,無責人以稱謂之理。
且&lsquo大人&rsquo二字,亦何足為榮?敝國有一種書畫家,無論為輿台仆隸作書畫,皆稱之曰&lsquo仁兄大人&rsquo。
貴領事如必責我以大人相稱,則我即以此&lsquo大人&rsquo二字稱貴領事,恐貴領事轉滋不悅也。
&rdquo領事竟不能答。
相傳觀察署南海令時,某老婦失一豕,指控為某甲所盜。
甲稱冤,且曰:&ldquo凡盜豕
&rdquo傔走報,某邸以為奇。
既入朝房,遇兩廣制軍某公。
蓋公時方入京陛見也。
頓憶劉事,因語之曰:&ldquo貴屬下某縣某司巡檢劉某&hellip&hellip&rdquo将舉其事以為笑,讵言至此,内忽叫起,遂不及竟其說,匆遽而入。
自此,某公亦未複與某邸遇,陛辭回任。
劉恰亦領憑到省,趨轅谒見。
公憶某邸在朝房語,優遇之。
問:&ldquo某王爺安好?餘出都時未及見也。
&rdquo劉唯唯。
到任未一年,即奉檄兼辦就近某厘局,獲資巨萬。
既而以事晉省,複谒制軍。
制軍謂:&ldquo汝職太小,盍過班?&rdquo劉亦唯唯。
旋捐升縣令,即曆署優缺。
不數年,疊捐疊保,居然臨司矣。
請咨引見,制軍備土儀及書,令赍呈某邸。
劉抵都引見事畢,即躬赍禮物,赴邸求見,而未備門者引進費。
門者呵之曰:&ldquo若欲求見,當于四鼓時來。
&rdquo劉亦唯唯。
果于四鼓往,則邸方乘輿将入值。
劉即輿前叩見,呈書禮。
邸颔之。
就輿中拆視制軍書,書中常語外,兼及劉某心地忠厚,才具優長,已薦保至道員雲雲。
蓋終以劉為邸之私人也。
某邸此時,已盡忘前事,亦不解制軍書中言,頗以為異。
沉吟自問曰:&ldquo劉某何人,而勞諄諄道及?&rdquo既入見,适某道缺出,上問誰堪勝任者。
某邸意一時無人,即舉劉對,竟被真除。
世之升官發财者,皆得之于機巧迎合,劉獨得之于樸願愚拙,不亦異乎?為此言者,特就一面言之耳。
不知劉之升官發财,雖得之于樸願愚拙,而其所以升官發财者,仍不出于機巧迎合。
蓋非某制軍之機巧迎合,劉必不升官發财也。
不過機捩啟于彼,而轉動發于此,人自不覺耳。
南海某生 光緒乙醜,南海某生入闱,一藝甫成,适為同号生某邀去,以疑義相質,談良久,始返舍。
搴簾欲入,見舍内一偉丈夫,俯首振筆,狀極得意,疑誤入他舍也。
卻步細認,良不誣。
就簾隙窺之,見其人面黧黑,颔圓而頂銳,張口似笑,口之巨幾占全面,唇上橫列一目,黝而深。
不覺大駭,驚極而叫,遂仆。
鄰舍聞聲,鹹來省視,救之蘇,自言所見。
科場果報之說,入人最深,衆鹹疑為冤鬼,不敢入舍相窺。
号軍啟簾,無所睹,衆遂散。
生逡巡入,見幾上三藝俱在,視己所作,被塗乙殆遍,不覺竊喜。
驚定後竟錄之,是科遂獲售。
榜發之日,生夢偉丈夫來曰:&ldquo姓石名才,字貞吉。
與若祖為文字交者幾三十年,後在闱中相失,終身不複見。
前日見汝,察為故人孫,故為成三藝,成汝之名。
餘被困闱中頗苦,今幸得出。
越三日,當以百錢至城隍廟相贖也。
&rdquo生夢中懾其貌,不敢多言,唯唯而已。
三日後往遊城隍廟,見冷攤上置一破硯,硯底仿佛有名,已為積泥所掩,洗而讀之,銘曰:&ldquo不作廊廟之柱,樂受文人之筆,守墨虛心,字曰貞吉。
&rdquo款識則其祖名也,大異之。
叩其值,僅索百錢。
遂購之歸,攜以返裡,呈于父,備述其事。
父曰:&ldquo是汝祖物也,寶之三十年,後忘于闱中,終身恒不樂。
今幸得璧返,且具靈異,佐汝成名,宜持以告廟。
&rdquo因納諸其祖木主龛中,歲時奉祀,至今不衰。
世傳神怪之事多矣,有僞造者,有寄托者。
談新之士,恒龁龁辯其為妄。
吾謂造言者固妄,緻辯者亦迂。
姑妄言之,姑妄聽之,有時或轉足以博一噱,似猶勝于枯坐無聊也。
烈鵝 先儒謂雁有夫婦之義,雌雄相偶,各匹其匹,不相淆亂。
雌者死,則雄為鳏,不更與他雌偶;雄者死,則雌為寡,更不與他雄偶。
是故先王制禮,婚姻有奠雁之儀雲。
雖然,雁之為雁,果如是否欤?吾非雁,不知雁之情,人雲亦雲而已。
粵中以雁難弋獲,故婚禮以鵝代焉,亦古之遺意也。
凡婚禮之鵝,必雌雄各一,女族受而畜之,鮮有殺之者。
某氏嫁女已十年,所畜鵝猶在,相呼,無殊鹂鲽。
一日大風雨,客至,無以為馔,主人命烹鵝,遂殺其雄,置地上,以俟湯镬。
雌者繞之悲鳴,追殺鵝者而啄之,逐之不去,撲之不懼;殺鵝者走避,則繞鳴于雄側如故。
俄而猝然倒地,喙吐綠汁,視之死矣。
剖而驗之,則肝裂膽碎矣。
異而白之主人,主人亦異之。
與客臨視,客曰:&ldquo是烈婦也,餘不忍食其肉。
&rdquo言于主人而雙瘗之。
觀于此,則雁之各偶其偶,而不相淆,說可信矣。
嗟夫!禽鳥之屬,尚有以義自處如此者。
吾獨慨夫世之人,有夫死而改适者,有數月而改适者,有數日而改适者,有不改适而醜聲四播者。
吾亦親見妻死之日,即央人作伐,圖再娶者。
嗚呼!夫婦道喪,人倫之始亡矣。
谥之曰&ldquo烈鵝&rdquo,以愧世人。
某酒樓 金陵某甲就上海,賃樓一楹,辟酒肆,覓蠅頭,借以自給而已。
越數年,市面衰落,肆将不支,又值歲暮,竭蹶摒當,無複可望,拟明日閉門休業矣。
是夕,一叟荷囊至,入座沽飲,命治馔,辄曰無矣,曆數品皆然。
叟曰:&ldquo夜未深,何以諸品皆罄?&rdquo曰:&ldquo實告君,明即休業,是以多不備也。
&rdquo曰:&ldquo吾屢飲于此,生涯頗不惡,何便休業?&rdquo曰:&ldquo主者資本既竭,雖生涯盛,又将奈何?&rdquo問:&ldquo主者誰?&rdquo曰:&ldquo某甲。
&rdquo叟即請見,謂之曰:&ldquo聞君明将休業,餘以為深可惜也。
苟非有萬不得已者,勿宜棄之。
&rdquo甲曰:&ldquo房稅積三月未償。
租界業主,有苛待居客之特權,積租三月而不償,彼即逐去居客而封其門,門内物,彼得據而有之,謂以抵租金也。
明即其期矣。
&rdquo叟曰:&ldquo三月之租,為數幾何?&rdquo曰:&ldquo六十金。
&rdquo曰:&ldquo苟有以償租金者,又将幾何而後可以繼此業?&rdquo曰:&ldquo是無定資,厚固佳,即不爾,數金數十金,皆足以支目前也。
&rdquo叟發囊出二百金畀之曰:&ldquo持此仍營汝業,毋中辍也。
&rdquo甲大驚喜,轉疑是夢。
叩叟姓氏,叟曰:&ldquo吾某姓,居某鄉。
家人以紡織為業,織績多則販于上海而售之。
歲凡再至,至則必飲于此,故聞子休業,而不能恝然也。
&rdquo甲謹志其姓氏裡居,買馔于别肆以享之。
叟醉飽去。
明即營業如故。
由是業驟盛,獲利倍蓰。
而經年叟不至。
甲懷金至其裡,将報之,遍訪無此人,大異之。
既返,與家人竊議,疑叟為狐仙,潔一室以奉之,朝夕禮拜為謹。
業亦大盛。
又十餘年,甲女得侍貴人。
貴人有房産于通衢,命甲遷其肆居之,免其租值,于是竟煌然大酒樓矣。
清遠健婦 幼時,家用一傭婦,清遠人。
言其鄉一健婦,自邑城返鄉,身懷數金。
一無賴涎之,懷刃相随,将尾之至野外,要而劫之也。
婦屢回顧,知其意,解所束帶,就澗邊濯之,提帶徑行。
無賴四顧無人,拔刀相向。
婦笑曰:&ldquo能勝老娘,便如所願。
&rdquo無賴揮刀下,婦揮帶迎之。
帶濕而軟,與刀相撞,彼端即就刀反卷數匝。
婦力拔之,無賴幾仆,刀堕地。
婦急拾刀在握,笑相向曰:&ldquo來!來!&rdquo無賴踉跄遁。
此不以勇勝,以智勝也。
禁鴉片遺事三則 道光間,林文忠公督粵,申鴉片之禁,以茶與外人易煙土,焚之。
此見諸奏案,舉國皆知者矣。
不知當時竟有因是以緻富者。
當焚煙土時,公親臨監視,至燼滅乃已,所以防盜竊也。
聚土而焚,外雖燃而中恐不得爇,則使人以竹杠翻覆挑撥之。
于是數十役夫,群杠并舉。
諸役相約:預去杠中竹節,挑撥時力故搗之,則土盡入竹杠中;一杠滿,複易一杠。
事後鴉片價驟昂,凡私售者,皆十倍取值,群役盡成富人。
桂林某翁,以末秩仕粵東,久賦閑,貧病交迫。
粵俗信鬼神,凡有小疾苦,恒于夜間炷香,燭于門外,喃喃禱祝。
翁家居粵久,染粵習,家人學為之。
香甫爇,忽二人舁一巨箱至,徑入門,止之不可,委地遂去。
發視之,煙土也,值盈萬,由此營運遂富。
蓋是時煙禁方厲,凡私相買賣者,必預約一暗号,以為受授之所。
此買者約以炷香門外為号,故緻送者誤投。
及既察為誤,以禁物故,不敢追求也。
某翁子為餘父執輩,以非盛德事,諱其姓氏,然近亦中落矣。
當煙禁最厲時,人尚多未戒盡者。
士子入場夾帶煙泡之法:有攜牙柄團扇,空其柄以内之者;有為夾底水煙管以藏之者;有以銅制煙盒,盒之底面皆嵌銅錢一枚,盒旁鑿作銅錢累疊紋,盒中亦作方管,自底透面,攜帶時以錢串貫之,狀如五六十文錢等者。
詭異之制不一。
扇柄、煙管,久不經見,惟此盒則尚有藏之者雲。
自重申煙禁以來,考驗官吏,号稱嚴厲,此等制造,又不知多翻幾許花樣也。
徐次舟觀察轶事 徐次舟觀察赓陛,初以縣令仕粵東,曆署繁劇,喜以察察為明,故士論或議其刻。
然其強項之氣,有足多者。
其攝南海縣時,值穆宗毅皇帝之喪,哀诏至,百官例赴萬壽宮哭臨。
時廣州将軍某,舉止跋扈,肩輿直入。
明日,觀察以丈許白布,大書&ldquo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rdquo,以竹竿挑之,素衣冠,執立于東華門外,若秉幡然。
将軍至,則揚于輿前,大呼:&ldquo請軍帥下馬!&rdquo将軍無奈,降輿步入。
又某都統于國恤日,鳴鑼出,為觀察所遇,執鳴鑼者返署,杖之數十,仍送歸都統府;别具禀牍,謂&ldquo倘律以大不敬當誅,姑念其無知細民,已薄懲之,仍請示辦法&rdquo雲雲。
都統無如何,反作函謝之。
一時同僚罔不咋舌。
又曾作函于某國領事,函中稱之曰&ldquo貴領事&rdquo。
領事複函,謂&ldquo本領事職位,等于貴國司道,貴國縣令之稱司道曰&lsquo大人&rsquo,則閣下緻函本領事,亦應稱&lsquo大人&rsquo&rdquo雲雲。
觀察以函緻駁之,略謂:&ldquo敝國縣令之稱司道為大人者,以其為司道也。
貴領事職位雖尊于敝國司道,而究非敝國司道。
且兩國交涉,系主客之誼;主客相交,無責人以稱謂之理。
且&lsquo大人&rsquo二字,亦何足為榮?敝國有一種書畫家,無論為輿台仆隸作書畫,皆稱之曰&lsquo仁兄大人&rsquo。
貴領事如必責我以大人相稱,則我即以此&lsquo大人&rsquo二字稱貴領事,恐貴領事轉滋不悅也。
&rdquo領事竟不能答。
相傳觀察署南海令時,某老婦失一豕,指控為某甲所盜。
甲稱冤,且曰:&ldquo凡盜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