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菠蘿園裡的生命泉
關燈
小
中
大
海盜們橫行霸道了。
葛伯勒含有深意地說:&ldquo不幸的是西方海盜橫行霸道的日子,并沒完全過去。
我們祖國的人民,今天不是照樣戴着奴隸的鐐铐嗎?&rdquo 這提醒我想到昨天在他家裡碰見的事情。
昨天下午我去看他。
他的住處藏在一片可可樹的濃蔭裡,滿清靜的。
幾個青年人正坐在廊下,聚精會神地編寫什麼宣傳品。
廊角裡堆着幾捆印刷品,散發着一股新鮮的油墨味。
葛伯勒恰好在屋裡跟人談話,見我來了,忙着招呼我,卻不給我介紹那位朋友。
這是一個生得俊美的青年,長着一頭好看的鬈發,上身穿着件火紅色襯衫,不知幾度濕透了汗,襯衫上處處是一圈一圈的汗漬。
他歪着身子半躺在一張藤椅裡,繃着臉,神情顯得有點緊張。
我覺察出他們正在讨論什麼嚴重的事情,坐一會兒想要告辭。
葛伯勒按住我說:&ldquo慌什麼,多談談嘛。
今年夏天我們有位同志參加過和平與裁軍大會,回來還談起你呢。
&rdquo 我又問道:&ldquo也談起會議吧?&rdquo 葛伯勒沉吟着,慢慢說:&ldquo談是談起過。
說實話,誰不想望和平啊,我也想望。
請想想,我們離鄉背井,流亡在異國他鄉,會不渴望着和平生活麼?我有時夜間做夢,夢見回到自己的家鄉,見到自己的親人,歡喜得心都發顫。
趕一醒,是個夢,難受得透不出氣。
唉!唉!幾時我才能回到祖國,回到親人的懷裡,嘗到一點和平的滋味呢?&mdash&mdash但是我們要的和平絕不是帝國主義手指縫裡掉下來的和平,更不是奴隸的和平!&rdquo 紅衣青年聽到這裡,從一旁冷冷地說:&ldquo别談這些了。
&rdquo 葛伯勒就說:&ldquo應該談什麼呢,你該告訴中國同志。
&rdquo 紅衣青年并不開口,站起身在屋裡走來走去,血氣旺得很,渾身帶得股非洲的泥土氣息。
我暗暗猜測着他的出身來曆。
終于還是葛伯勒開口說:&ldquo我們這位同志昨天晚間剛從國内趕來,過分激動,你别見怪。
近些日子,葡萄牙殖民軍又在我們家鄉進行大逮捕了,見到可疑的人就開槍,死傷不少。
我們一位同志不幸被包圍在屋裡。
他跟殖民軍整整打了一天,子彈快完了,就把最後一顆子彈送進自己的心髒裡去。
敵人砍掉他的頭,挖出他的心,把他的屍體丢到十字路口,不許埋。
隔不兩天,烈士的兄弟收到一塊帶字的破布,這是烈士臨死前蘸着血寫的。
他寫的是:&lsquo命你拿去,自由的靈魂卻是我的!&rsquo是誰把烈士的絕筆轉給他兄弟,不知道。
但在殖民軍裡,顯然有我們的朋友。
這就是我們人民的志氣:我們甯肯站着死,不肯跪着生;甯肯為獨立而犧牲,也不肯貪圖一時的和平而苟且偷安。
沒有獨立,談得上什麼和平!&rdquo 葛伯勒的話好像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到此一下子煞住。
屋裡一時變得異常悶熱,悶得要死。
窗外的可可樹上飛來一隻叫不出名的鳥兒,張開喉嚨唱起來,唱得那麼婉轉,那麼嬌滴滴的,簡直唱出一片清平氣象。
紅衣青年兩手叉着腰,面向着窗外,忽然大聲說:&ldquo葡萄牙人拿着美國武器,天天向我們射擊,不起來鬥争,我們能有什麼活路?我們決不肯俯首帖耳,乖乖地當綿羊&hellip&hellip&rdquo 我不禁說:&ldquo你們不是羊,你們是非洲獅子。
&rdquo就從皮包裡拿出一幅中國織錦,上面繡着一頭雄獅,立在山峰上,背後襯着一輪紅日。
我接着又說:&ldquo隻是這幅小畫,不能充分表示出中國人民對你們敬愛的心。
&rdquo 紅衣青年幾步沖過來,緊緊抓住我的手說:&ldquo謝謝你。
我哥哥常告訴我,東方有一個偉大的國家,是我們最忠實的朋友。
可惜他從來還沒見過一個中國人。
&rdquo 我便說:&ldquo那就煩你把這幅雄獅轉送給你哥哥吧。
&rdquo 紅衣青年的手微微一顫說:&ldquo好,我一定把這幅畫,跟他的血書保存在一起。
&rdquo 我一聽,禁不住一把摟住紅衣青年,久久不放。
我極想多知道些葡屬幾内亞人民鬥争的事迹,便和葛伯勒約好,第二天晚間他來看我,長談一番。
現在葛伯勒緊挨我坐着,黑亮的臉色映着月光,顯得分外剛毅。
他面對的生活是殘酷的,卻有興趣談詩,談文學,胸襟闊朗得很。
有這樣胸襟的人,敵人是無法扼殺他的思想靈魂的。
大西洋正漲夜潮,潮水滾滾而來,卷起一片震撼天地的吼聲。
葛伯勒點起支煙,緩緩地談起他祖國的曆史,他祖國的命運,他祖國人民風起雲湧的鬥争。
&hellip&hellip他的話音落進洶湧的潮聲裡,一時辨不清是葛伯勒在說話,還是晚潮在吼&hellip&hellip 生命泉 這次閱曆不算新奇,卻也另有風趣。
那時我正在坦噶尼喀的山城莫希參加一次盛會,可巧另有些人在當地開别的會,一打聽,叫個什麼野獸生活會。
參加會的大半是歐洲紳士,他們的皮鞋後跟好像特别硬,走起路來,踏得旅館的地闆咯噔咯噔響,好威風。
有人說,他們的會是讨論保護野獸的方法;也有人說,他們都是對歐洲現實社會痛心疾首的有心人,到此要研究一番大自然界原始純真的野生活,想作為借鑒,也許能使歐洲的社會返璞歸真,不至于黴爛透頂。
究竟讨論什麼,說實話,也實在不值得多去操心。
這些紳士卻引起我們幾個朋友對野獸的興趣。
有一天早餐桌上,一位阿拉伯朋友想出個主意,要去逛逛當地著名的民族公園。
在非洲莽莽蒼蒼的山林地帶,野獸數不清數。
好事者劃出些地區,禁止打獵,隻準坐了車去玩,這去處就叫民族公園。
我在亞洲也見過,隻不知非洲的又是怎樣的風情。
昨兒晚間新落了場雨,今早晨還半陰着,怪涼爽的,正好出遊。
朋友們興緻都很高,我也極想去看看野獸,隻是這周圍不止一處這類地方,該到哪兒去呢?好在司機是本地人,由他去吧,帶到哪兒算哪兒。
一路上穿過綠得像海的原野,人煙稀稀落落的,盡是非洲風光,不去細記。
迎面蓦然立起一塊牌子,寫着&ldquo肯尼亞&rdquo。
一轉眼間,司機早駕着車子沖過邊境。
我驚問道:&ldquo怎麼到了肯尼亞?&rdquo 司機漠然笑道:&ldquo本來要到肯尼亞嘛,領你去看生命泉。
我們經常從坦噶尼喀到肯尼亞,來來往往不用護照。
&rdquo 生命泉,多新鮮的名字,看看準有意思。
車子三繞兩繞,不知怎麼繞到一個叫&ldquo查峨&rdquo的民族公園去,方位在肯尼亞南端,土色赤紅赤紅的,一眼是望不見邊的野草雜樹,不見人煙。
幾千年,幾萬年,幾十萬年前,或許就是這個樣兒吧?荒野裡偶爾能看見一種樹,樹枝上密密麻麻挂滿果實。
那不是果實,都是鳥巢。
這種鳥非洲人叫作黑頭織鳥,織的巢像口袋一樣,挂在樹枝上。
最多見的樹是一種叫&ldquo奇漠魯魯&rdquo的,又細又瘦,小葉兒,滿是針刺,卻最對大象和長頸鹿的胃口。
那邊剛好有一群長頸鹿,脖子挺着,小腦袋差不多跟樹梢一般齊,悠閑自在地圍着樹挑揀針葉吃。
一隻鳥落到一頭長頸鹿的角上,撲着灰翅膀,振着頭上的紅纓,咕咕咕自言自語着,那長頸鹿也不理它。
看見斑馬了,好幾十匹,渾身是黑白相間的條紋,肥墩墩的,俊得很,也機靈得很,用懷疑的眼光望了我們一會兒,轉眼都藏進樹林裡去。
我也曾問人:能不能養熟了,備上鞍子騎。
說不行。
有人試過,騎兩步它就卧倒,滿地打滾,可會捉弄人呢。
遠處樹叢裡現出另一匹斑馬的影子,大得出奇,沖着我們直奔過來。
原來是一部專為人看野獸用的高座汽車,車身畫着斑馬的花紋,是捉弄野獸的。
接着出現的有神氣蠻橫的犀牛,鬼鬼祟祟的麝貓,俏皮的羚羊,怯生生的角馬,還有一搖一擺邁着八字步兒的鴕鳥等等。
這許多野生動物雜居一起,熙熙攘攘,和和睦睦的,活現出一派升平景象。
那位阿拉伯朋友看得出神,笑着說:&ldquo這兒倒真像和平世界呢!&rdquo 正贊賞着,草叢裡閃出一堆白骨,不遠又是一堆,又是一堆。
&hellip&hellip我正自奇怪,司機說,這多半是斑馬,叫獅子吃了,剩下的殘骸。
那情景,竟使我想起&ldquo沙場白骨纏草根&rdquo的古句。
我就笑着說:&ldquo看來這兒還是有壓迫,有侵略,有戰争的根源。
&rdquo 一路說說笑笑,不覺來到一片老樹林子前。
石頭上坐着個青年人,閃動着兩隻大眼,默默地望着我們。
從他那身黃咔叽布制服上,猜得出他是個守衛。
我走下車問道:&ldquo好兄弟,這是什麼地方?&rdquo 那守衛懈懈怠怠地說:&ldquo生命泉。
&rdquo便做個手勢,叫我們跟他走。
我們跟他穿過一片灌木叢,來到一個木闆搭的小草樓下,他又做手勢叫我們上去。
我上了草樓,眼睛一亮,下面呈現出好大一池子水,清得不染半點灰塵,可以直望到底。
但我看不出究竟有什麼異樣的特色,值得跑這麼遠來看。
守衛覺察出我的疑惑神情,擠上來,用兩隻手捧着嘴叫:&ldquo&hellip&hellip喽喽喽&hellip&hellip&rdquo隻見遠遠的池子那邊的水面上湧出十幾隻怪獸,鼓着隆起的大眼,噴着水,慢慢遊來。
河馬呀。
于是我們也學守衛那樣,叫着,喚着,那群河馬便都從水面探出龐大笨重的身子,也朝我們呣呣地叫,答應着我們。
我問守衛道:&ldquo是不是因為水裡有河馬,才叫生命泉?&rdquo 守衛說:&ldquo也許是,我不知道。
不過靠這泉水活命的,并不止河馬。
每年雨季過後,九月間,草黃了,淺水幹了,泉水周圍集合着大大小小的野獸,獅子、象,什麼都有,都來飲水。
&rdquo我又問道:&ldquo可是今天怎麼不見獅子?&rdquo 守衛說:&ldquo你來的不對時候。
獅子頂喜歡幹燥,夜晚愛睡在幹爽的草地上。
昨兒晚間剛下了雨,獅子都到山上去了。
&rdquo 我對這守衛發生了興趣。
他的表面好像冷淡,骨子裡是又殷勤,又善良。
就問他道:&ldquo你是哪一族人?&rdquo 守衛答道:&ldquo吉庫尤。
&rdquo &ldquo這一帶是吉庫尤區嗎?&rdquo 他點點頭。
我的精神不覺一振。
誰都記得,當一九五二年肯尼亞人民拿起長矛短斧,高喊着&ldquo烏呼噜&rdquo,挺身而起,跟白種統治者做着生死肉搏時,那場烈火騰騰的&ldquo茅茅&rdquo起義正是吉庫尤族人首先發起的。
起義的地點在肯尼亞首府内羅畢附近,這場烈火卻燒遍各地。
誰敢說在生命泉上,不曾有起義的勇士捧起泉水,潤濕他燒焦的喉嚨,重新唱起烏呼噜之歌呢? 我覺得,在起義戰士們的内心深處,也積存着一灣生命的泉水,永遠不會枯的。
巴厘的火焰 &mdash&mdash詩島雜憶 火山 凡是到過印度尼西亞巴厘島的人,不能不承認,這島子确實有股迷惑人的力量。
究竟從哪兒來的魔力,看法就不一緻了。
西方的遊客好獵奇,看見家家戶戶的庭院裡都有着寶塔似的神龛,處處豎立着怪眼圓睜的濕娃石像,于是對巴厘印度教抱着奇特的趣味,叫巴厘是&ldquo魔鬼之島&rdquo。
也有更多的人沉醉到别具風格的巴厘舞蹈和音樂裡,被精美的巴厘木雕弄得眼花缭亂,忍不住從心裡發出贊歎,叫巴厘是&ldquo詩島&rdquo,是&ldquo天堂島&rdquo。
我自己呢,使我夢魂難忘的卻是人,是性格熾熱的巴厘人。
寫到這兒,我的心微微顫抖,從心底湧出一些聰俊的影子:有舞态輕盈的少女,有神采飛揚的少年樂師,有剛強英俊的戰士,有端莊敦厚的長者。
&hellip&hellip他們的身份閱曆也許極不相同,但從他們的眼神裡,從他們跳動的胸口裡,我卻看見了一點極其相同的東西。
這是一股潛伏着的火焰,暗地裡滾動飛舞,時刻都會噴發。
我仿佛看見了
葛伯勒含有深意地說:&ldquo不幸的是西方海盜橫行霸道的日子,并沒完全過去。
我們祖國的人民,今天不是照樣戴着奴隸的鐐铐嗎?&rdquo 這提醒我想到昨天在他家裡碰見的事情。
昨天下午我去看他。
他的住處藏在一片可可樹的濃蔭裡,滿清靜的。
幾個青年人正坐在廊下,聚精會神地編寫什麼宣傳品。
廊角裡堆着幾捆印刷品,散發着一股新鮮的油墨味。
葛伯勒恰好在屋裡跟人談話,見我來了,忙着招呼我,卻不給我介紹那位朋友。
這是一個生得俊美的青年,長着一頭好看的鬈發,上身穿着件火紅色襯衫,不知幾度濕透了汗,襯衫上處處是一圈一圈的汗漬。
他歪着身子半躺在一張藤椅裡,繃着臉,神情顯得有點緊張。
我覺察出他們正在讨論什麼嚴重的事情,坐一會兒想要告辭。
葛伯勒按住我說:&ldquo慌什麼,多談談嘛。
今年夏天我們有位同志參加過和平與裁軍大會,回來還談起你呢。
&rdquo 我又問道:&ldquo也談起會議吧?&rdquo 葛伯勒沉吟着,慢慢說:&ldquo談是談起過。
說實話,誰不想望和平啊,我也想望。
請想想,我們離鄉背井,流亡在異國他鄉,會不渴望着和平生活麼?我有時夜間做夢,夢見回到自己的家鄉,見到自己的親人,歡喜得心都發顫。
趕一醒,是個夢,難受得透不出氣。
唉!唉!幾時我才能回到祖國,回到親人的懷裡,嘗到一點和平的滋味呢?&mdash&mdash但是我們要的和平絕不是帝國主義手指縫裡掉下來的和平,更不是奴隸的和平!&rdquo 紅衣青年聽到這裡,從一旁冷冷地說:&ldquo别談這些了。
&rdquo 葛伯勒就說:&ldquo應該談什麼呢,你該告訴中國同志。
&rdquo 紅衣青年并不開口,站起身在屋裡走來走去,血氣旺得很,渾身帶得股非洲的泥土氣息。
我暗暗猜測着他的出身來曆。
終于還是葛伯勒開口說:&ldquo我們這位同志昨天晚間剛從國内趕來,過分激動,你别見怪。
近些日子,葡萄牙殖民軍又在我們家鄉進行大逮捕了,見到可疑的人就開槍,死傷不少。
我們一位同志不幸被包圍在屋裡。
他跟殖民軍整整打了一天,子彈快完了,就把最後一顆子彈送進自己的心髒裡去。
敵人砍掉他的頭,挖出他的心,把他的屍體丢到十字路口,不許埋。
隔不兩天,烈士的兄弟收到一塊帶字的破布,這是烈士臨死前蘸着血寫的。
他寫的是:&lsquo命你拿去,自由的靈魂卻是我的!&rsquo是誰把烈士的絕筆轉給他兄弟,不知道。
但在殖民軍裡,顯然有我們的朋友。
這就是我們人民的志氣:我們甯肯站着死,不肯跪着生;甯肯為獨立而犧牲,也不肯貪圖一時的和平而苟且偷安。
沒有獨立,談得上什麼和平!&rdquo 葛伯勒的話好像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到此一下子煞住。
屋裡一時變得異常悶熱,悶得要死。
窗外的可可樹上飛來一隻叫不出名的鳥兒,張開喉嚨唱起來,唱得那麼婉轉,那麼嬌滴滴的,簡直唱出一片清平氣象。
紅衣青年兩手叉着腰,面向着窗外,忽然大聲說:&ldquo葡萄牙人拿着美國武器,天天向我們射擊,不起來鬥争,我們能有什麼活路?我們決不肯俯首帖耳,乖乖地當綿羊&hellip&hellip&rdquo 我不禁說:&ldquo你們不是羊,你們是非洲獅子。
&rdquo就從皮包裡拿出一幅中國織錦,上面繡着一頭雄獅,立在山峰上,背後襯着一輪紅日。
我接着又說:&ldquo隻是這幅小畫,不能充分表示出中國人民對你們敬愛的心。
&rdquo 紅衣青年幾步沖過來,緊緊抓住我的手說:&ldquo謝謝你。
我哥哥常告訴我,東方有一個偉大的國家,是我們最忠實的朋友。
可惜他從來還沒見過一個中國人。
&rdquo 我便說:&ldquo那就煩你把這幅雄獅轉送給你哥哥吧。
&rdquo 紅衣青年的手微微一顫說:&ldquo好,我一定把這幅畫,跟他的血書保存在一起。
&rdquo 我一聽,禁不住一把摟住紅衣青年,久久不放。
我極想多知道些葡屬幾内亞人民鬥争的事迹,便和葛伯勒約好,第二天晚間他來看我,長談一番。
現在葛伯勒緊挨我坐着,黑亮的臉色映着月光,顯得分外剛毅。
他面對的生活是殘酷的,卻有興趣談詩,談文學,胸襟闊朗得很。
有這樣胸襟的人,敵人是無法扼殺他的思想靈魂的。
大西洋正漲夜潮,潮水滾滾而來,卷起一片震撼天地的吼聲。
葛伯勒點起支煙,緩緩地談起他祖國的曆史,他祖國的命運,他祖國人民風起雲湧的鬥争。
&hellip&hellip他的話音落進洶湧的潮聲裡,一時辨不清是葛伯勒在說話,還是晚潮在吼&hellip&hellip 生命泉 這次閱曆不算新奇,卻也另有風趣。
那時我正在坦噶尼喀的山城莫希參加一次盛會,可巧另有些人在當地開别的會,一打聽,叫個什麼野獸生活會。
參加會的大半是歐洲紳士,他們的皮鞋後跟好像特别硬,走起路來,踏得旅館的地闆咯噔咯噔響,好威風。
有人說,他們的會是讨論保護野獸的方法;也有人說,他們都是對歐洲現實社會痛心疾首的有心人,到此要研究一番大自然界原始純真的野生活,想作為借鑒,也許能使歐洲的社會返璞歸真,不至于黴爛透頂。
究竟讨論什麼,說實話,也實在不值得多去操心。
這些紳士卻引起我們幾個朋友對野獸的興趣。
有一天早餐桌上,一位阿拉伯朋友想出個主意,要去逛逛當地著名的民族公園。
在非洲莽莽蒼蒼的山林地帶,野獸數不清數。
好事者劃出些地區,禁止打獵,隻準坐了車去玩,這去處就叫民族公園。
我在亞洲也見過,隻不知非洲的又是怎樣的風情。
昨兒晚間新落了場雨,今早晨還半陰着,怪涼爽的,正好出遊。
朋友們興緻都很高,我也極想去看看野獸,隻是這周圍不止一處這類地方,該到哪兒去呢?好在司機是本地人,由他去吧,帶到哪兒算哪兒。
一路上穿過綠得像海的原野,人煙稀稀落落的,盡是非洲風光,不去細記。
迎面蓦然立起一塊牌子,寫着&ldquo肯尼亞&rdquo。
一轉眼間,司機早駕着車子沖過邊境。
我驚問道:&ldquo怎麼到了肯尼亞?&rdquo 司機漠然笑道:&ldquo本來要到肯尼亞嘛,領你去看生命泉。
我們經常從坦噶尼喀到肯尼亞,來來往往不用護照。
&rdquo 生命泉,多新鮮的名字,看看準有意思。
車子三繞兩繞,不知怎麼繞到一個叫&ldquo查峨&rdquo的民族公園去,方位在肯尼亞南端,土色赤紅赤紅的,一眼是望不見邊的野草雜樹,不見人煙。
幾千年,幾萬年,幾十萬年前,或許就是這個樣兒吧?荒野裡偶爾能看見一種樹,樹枝上密密麻麻挂滿果實。
那不是果實,都是鳥巢。
這種鳥非洲人叫作黑頭織鳥,織的巢像口袋一樣,挂在樹枝上。
最多見的樹是一種叫&ldquo奇漠魯魯&rdquo的,又細又瘦,小葉兒,滿是針刺,卻最對大象和長頸鹿的胃口。
那邊剛好有一群長頸鹿,脖子挺着,小腦袋差不多跟樹梢一般齊,悠閑自在地圍着樹挑揀針葉吃。
一隻鳥落到一頭長頸鹿的角上,撲着灰翅膀,振着頭上的紅纓,咕咕咕自言自語着,那長頸鹿也不理它。
看見斑馬了,好幾十匹,渾身是黑白相間的條紋,肥墩墩的,俊得很,也機靈得很,用懷疑的眼光望了我們一會兒,轉眼都藏進樹林裡去。
我也曾問人:能不能養熟了,備上鞍子騎。
說不行。
有人試過,騎兩步它就卧倒,滿地打滾,可會捉弄人呢。
遠處樹叢裡現出另一匹斑馬的影子,大得出奇,沖着我們直奔過來。
原來是一部專為人看野獸用的高座汽車,車身畫着斑馬的花紋,是捉弄野獸的。
接着出現的有神氣蠻橫的犀牛,鬼鬼祟祟的麝貓,俏皮的羚羊,怯生生的角馬,還有一搖一擺邁着八字步兒的鴕鳥等等。
這許多野生動物雜居一起,熙熙攘攘,和和睦睦的,活現出一派升平景象。
那位阿拉伯朋友看得出神,笑着說:&ldquo這兒倒真像和平世界呢!&rdquo 正贊賞着,草叢裡閃出一堆白骨,不遠又是一堆,又是一堆。
&hellip&hellip我正自奇怪,司機說,這多半是斑馬,叫獅子吃了,剩下的殘骸。
那情景,竟使我想起&ldquo沙場白骨纏草根&rdquo的古句。
我就笑着說:&ldquo看來這兒還是有壓迫,有侵略,有戰争的根源。
&rdquo 一路說說笑笑,不覺來到一片老樹林子前。
石頭上坐着個青年人,閃動着兩隻大眼,默默地望着我們。
從他那身黃咔叽布制服上,猜得出他是個守衛。
我走下車問道:&ldquo好兄弟,這是什麼地方?&rdquo 那守衛懈懈怠怠地說:&ldquo生命泉。
&rdquo便做個手勢,叫我們跟他走。
我們跟他穿過一片灌木叢,來到一個木闆搭的小草樓下,他又做手勢叫我們上去。
我上了草樓,眼睛一亮,下面呈現出好大一池子水,清得不染半點灰塵,可以直望到底。
但我看不出究竟有什麼異樣的特色,值得跑這麼遠來看。
守衛覺察出我的疑惑神情,擠上來,用兩隻手捧着嘴叫:&ldquo&hellip&hellip喽喽喽&hellip&hellip&rdquo隻見遠遠的池子那邊的水面上湧出十幾隻怪獸,鼓着隆起的大眼,噴着水,慢慢遊來。
河馬呀。
于是我們也學守衛那樣,叫着,喚着,那群河馬便都從水面探出龐大笨重的身子,也朝我們呣呣地叫,答應着我們。
我問守衛道:&ldquo是不是因為水裡有河馬,才叫生命泉?&rdquo 守衛說:&ldquo也許是,我不知道。
不過靠這泉水活命的,并不止河馬。
每年雨季過後,九月間,草黃了,淺水幹了,泉水周圍集合着大大小小的野獸,獅子、象,什麼都有,都來飲水。
&rdquo我又問道:&ldquo可是今天怎麼不見獅子?&rdquo 守衛說:&ldquo你來的不對時候。
獅子頂喜歡幹燥,夜晚愛睡在幹爽的草地上。
昨兒晚間剛下了雨,獅子都到山上去了。
&rdquo 我對這守衛發生了興趣。
他的表面好像冷淡,骨子裡是又殷勤,又善良。
就問他道:&ldquo你是哪一族人?&rdquo 守衛答道:&ldquo吉庫尤。
&rdquo &ldquo這一帶是吉庫尤區嗎?&rdquo 他點點頭。
我的精神不覺一振。
誰都記得,當一九五二年肯尼亞人民拿起長矛短斧,高喊着&ldquo烏呼噜&rdquo,挺身而起,跟白種統治者做着生死肉搏時,那場烈火騰騰的&ldquo茅茅&rdquo起義正是吉庫尤族人首先發起的。
起義的地點在肯尼亞首府内羅畢附近,這場烈火卻燒遍各地。
誰敢說在生命泉上,不曾有起義的勇士捧起泉水,潤濕他燒焦的喉嚨,重新唱起烏呼噜之歌呢? 我覺得,在起義戰士們的内心深處,也積存着一灣生命的泉水,永遠不會枯的。
巴厘的火焰 &mdash&mdash詩島雜憶 火山 凡是到過印度尼西亞巴厘島的人,不能不承認,這島子确實有股迷惑人的力量。
究竟從哪兒來的魔力,看法就不一緻了。
西方的遊客好獵奇,看見家家戶戶的庭院裡都有着寶塔似的神龛,處處豎立着怪眼圓睜的濕娃石像,于是對巴厘印度教抱着奇特的趣味,叫巴厘是&ldquo魔鬼之島&rdquo。
也有更多的人沉醉到别具風格的巴厘舞蹈和音樂裡,被精美的巴厘木雕弄得眼花缭亂,忍不住從心裡發出贊歎,叫巴厘是&ldquo詩島&rdquo,是&ldquo天堂島&rdquo。
我自己呢,使我夢魂難忘的卻是人,是性格熾熱的巴厘人。
寫到這兒,我的心微微顫抖,從心底湧出一些聰俊的影子:有舞态輕盈的少女,有神采飛揚的少年樂師,有剛強英俊的戰士,有端莊敦厚的長者。
&hellip&hellip他們的身份閱曆也許極不相同,但從他們的眼神裡,從他們跳動的胸口裡,我卻看見了一點極其相同的東西。
這是一股潛伏着的火焰,暗地裡滾動飛舞,時刻都會噴發。
我仿佛看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