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菠蘿園裡的生命泉

關燈
滅了,半點聲息不許有。

    就在一百多步遠的地方,一片樹木亂搖亂晃,接着,一棵樹唿喳地倒下去,露出一頭大象,扇着耳朵,卷起倒下那樹的嫩葉,慢吞吞地咀嚼着。

    這種樹叫&ldquo狄柯爾&rdquo,類似棕榈,象最愛吃,有時幹脆把樹拱倒,逍遙自在地飽餐一頓。

    那象吃得好香,什麼都忘了。

    我看得發呆,也什麼都忘了,連自己也忘了,仿佛這正是上古的洪荒時代,人類還不存在,眼前隻是一片荒涼原始的大自然。

     大象吃得心滿意足,打了個響鼻,慢吞吞地邁進更深的森林裡去。

    我們這才清醒過來,悄悄開動車,三轉兩轉,來到一條陰沉沉的河邊。

     皮雅達薩說:&ldquo下車玩玩吧。

    這裡下車不要緊,可以松口氣。

    &rdquo 這條河名叫猛尼克,河對岸更荒野,獸類更多,人是絕對不許過去的。

    河水又渾又急,兩岸長滿盤根錯節的古樹,把那條河遮得冷森森的。

    猴子藏在樹葉裡怪聲大叫,好像故意吓唬人。

    蓦然間會有一枝冷箭嗖地從你頭頂飛過去,卻又看不清是從什麼地方射來,射到什麼地方去了。

     皮雅達薩仰起臉說:&ldquo這是飛鼠&mdash&mdash調皮的小物件。

    &rdquo 河邊的老樹身上刻滿許多英美人的名字,有的還是上一個世紀的。

    我就問道:&ldquo這地方建立有多少年了?&rdquo 羅特納眨了眨眼答道:&ldquo一百多年了,還是英國占領錫蘭後建立的呢。

    &rdquo 我忍不住說:&ldquo哎!殖民主義者真會尋歡作樂,把一片人迹不到的大森林劃作&lsquo公園&rsquo,虧他們想得出。

    &rdquo 羅特納的右眼眉梢輕輕一揚說:&ldquo這哪裡是什麼人迹不到的大森林!古時候,這是我們民族很重要的後方。

    從古以來,我們常常受外來民族的侵略,抗抵不住,就退到這一帶大森林裡,集合人馬,重新武裝,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再反攻,收複自己的國土。

    曆史上已經多次這樣了。

    你今天早晨不是路過一座古城麼?那是我們古代&lsquo穆葛麻&rsquo王朝首府的遺址,足有兩千年的曆史,一邊面臨印度洋,一邊是森林,當年敵人是奈何我們不得的。

    &rdquo 我噢了一聲說:&ldquo他們把這一帶劃作&lsquo公園&rsquo,當年一定還駐紮着軍隊,是不是防止你們民族利用這一帶重新複興?&rdquo 羅特納機敏地一笑說:&ldquo他們從來不這樣講。

    隻講:應該愛護野獸,禁止打獵,給予野獸自由。

    這是人道主義的表現。

    野獸有了自由,錫蘭人卻失去自由。

    不信你看&mdash&mdash&rdquo說着他指了指老向導後脖頸子的傷疤,繼續說:&ldquo他就差一點變成犧牲品。

    &rdquo我問道:&ldquo是刀砍的嗎?&rdquo 老皮雅達薩摸着脖子說:&ldquo不是,是叫野獸咬的。

    也不是在這裡。

    我到這裡來當向導,還是獨立以後。

    早些年,我家裡有一小塊地,種點莊稼。

    英國人開辟茶園,硬要收買去。

    我不依,照樣下地播種。

    他們就放出狼狗,撲到我背上,咬住我的脖子。

    英國人站在地高頭冷笑着問:&lsquo你讓不讓出地來?不讓,咬斷你的脖子。

    &rsquo那種暗無天日的年月,又有什麼理好講?地到底叫人奪去,從此我就四處流落&hellip&hellip&rdquo 羅特納冷冷地說:&ldquo你聽,這就是他們的文明。

    對野獸,他們講人道主義;對人,幹的卻淨是獸道主義。

    &rdquo 太陽移到當空,叢莽裡悶熱得很。

    近處有一片草澤地,落下大群的野鶴,有的紅頭紅腿,有的黑頭黑腿,一齊用長嘴在水草裡亂搗,搗的青蛙或者小魚騰空跳出水草,正好叫野鶴一口接住吞下去。

     羅特納看看手表說:&ldquo野鶴都吃午餐了,我們也該出去吃飯啦。

    &rdquo大家便坐上車,開出&ldquo公園&rdquo,别了老向導,奔着那座古城馳去。

    前後在野獸世界轉了五個小時,我的神智弄得有點奇怪,看見耕地的水牛,疑心是野牛,看見農家門口卧着的狗,也當是豺狗&mdash&mdash仿佛什麼都是野的。

    對面開來一輛汽車,裡頭坐着幾個軍人,放肆地高聲談笑,一聽就知道是美國人。

    奇怪,我也覺得他們都是野獸。

     羅特納鋒利地一笑說:&ldquo你這種錯覺,對野獸未免不敬。

    野獸你不惹它,可不一定傷人啊。

    &rdquo 菠蘿園 莽莽蒼蒼的西非洲大陸又擺在我的眼前。

    我覺得這不是大陸,簡直是個望不見頭腳的巨人,黑凜凜的,橫躺在大西洋邊上。

    瞧那肥壯的黑土,不就是巨人渾身疙疙瘩瘩的怪肉?那綠森森的密林叢莽就是渾身的毛發,而那縱橫的急流大河正是一些隆起的血管,裡面流着掀騰翻滾的熱血。

    誰知道在那漆黑發亮的皮膚下,潛藏着多麼旺盛的生命。

    我已經三到西非,這是第二次到幾内亞了。

    我卻不能完全認出幾内亞的面目來。

    非洲巨人正在成長,每時每刻都在往高裡拔,往壯裡長,改變着自己的形景神态。

    幾内亞自然也在展翅飛騰,長得越發雄健了。

    可惜我沒有那種手筆,能把幾内亞整個嶄新的面貌勾畫出來。

    勾幾筆淡墨側影也許還可以。

    現在試試看。

     離科納克裡五十公裡左右有座城鎮叫高雅,圍着城鎮多是高大的芒果樹,葉子密得不透縫,熱風一吹,好像一片翻騰起伏的綠雲。

    芒果正熟,一顆一顆,金黃鮮美,熟透了自落下來,不小心能打傷人。

    我們到高雅卻不是來看芒果,是來看菠蘿園的。

    從高雅橫插出去,眼前展開一片荒野無邊的棕榈林,間雜着各種叫不出名兒的野樹,看樣子,還很少有人類的手觸動過的痕迹。

    偶然間也會在棕榈樹下露出一個黑蘑菇似的圓頂小草屋,當地蘇蘇語叫作&ldquo塞海邦赫&rdquo,是很适合熱帶氣候的房屋,住在裡邊,多毒的太陽,多大的暴雨,也不怎麼覺得。

    漸漸進入山地,棕榈林忽然間一刀斬斷,我們的車子突出森林的重圍,來到一片豁朗開闊的盆地,一眼望不到頭。

    這景象,着實使我一愣。

     一輛吉普車剛巧對面開來,一下子煞住,有人揚了揚手高聲說:&ldquo歡迎啊,中國朋友。

    &rdquo接着跳下車來。

     這是個不滿三十歲的人,戴着頂淺褐色絲絨小帽,昂着頭,模樣兒很精幹,也很自信。

    他叫董卡拉,是菠蘿園的主任,特意來迎我們的。

     董卡拉伸手朝前面指着說:&ldquo請看看吧,這就是我們的菠蘿園,是我們自己用雙手開辟出來的。

    如果兩年前你到這裡來啊&hellip&hellip&rdquo 這裡原是險惡荒野的叢莽,不見人煙,盤踞着猴子一類的野獸。

    一九六〇年七月起,來了一批人,又來了一批人&hellip&hellip使用着斧子、鐮刀等類簡單的工具,動手開辟森林。

    他們砍倒棕榈,斬斷荊棘,燒毀野林,翻掘着黑紅色的肥土。

    荊棘刺破他們的手腳,滴着血水;烈日燒焦他們的皮肉,流着汗水。

    血汗滲進土裡,終于培養出今天來。

     今天啊,請看看吧,一馬平川,足有幾百公頃新開墾出來的土地,栽滿千叢萬叢肥壯的菠蘿。

    菠蘿叢裡,處處閃動着大紅大紫的人影,在做什麼呢? 都是工人,多半是男的,也有女的,一律喜歡穿顔色濃豔的衣裳。

    他們背着中國造的噴霧器,前身系着條粗麻布圍裙,穿插在葉子尖得像劍的菠蘿棵子裡,挨着棵往菠蘿心裡注進一種灰藥水。

     董卡拉解釋說:&ldquo這是催花。

    一灌藥,花兒開得快,結果也結得早。

    &rdquo 慚愧得很,我還從來沒見過菠蘿花呢。

    很想看看。

    董卡拉合攏兩手比了比,比得有繡球花那麼大,說花色是黃的,一會兒指給我看。

    可是轉來轉去,始終不見一朵花。

    我想:剛催花,也許還不到花期。

     其實菠蘿并沒有十分固定的花期。

    這邊催花,另一處卻在收成。

    我們來到一片棕榈樹下,樹蔭裡堆着小山似的鮮菠蘿,金煌煌的,好一股噴鼻子的香味。

    近處田野裡飄着彩色的衣衫,閃着月牙般的鐮刀,不少人正在收割果實。

     一個穿着火紅襯衫的青年削好一個菠蘿,硬塞到我手裡,笑着說:&ldquo好吧,好朋友,你嘗嘗有多甜。

    要知道,這是我們頭一次的收成啊。

    &rdquo 那菠蘿又大又鮮,咬一口,真甜,濃汁順着我的嘴角往下淌。

    我笑,圍着我的工人笑得更甜。

    請想想,前年開辟,去年栽種,經曆過多少艱難勞苦,今年終于結了果,還是頭一批果實。

    他們怎能不樂?我吃着菠蘿,分享到他們心裡的甜味,自然也樂。

     不知怎的,我卻覺得這許多青年不是在收成,是在催花,像那些背着噴霧器的人一樣在催花。

    不僅這樣。

    我走到一座小型水庫前,許多人正在修壩蓄水,準備幹旱時澆灌菠蘿。

    我覺得,他們也是在催花。

    我又走到正在修建當中的工人城,看着工人砌磚,我又想起那些催花的人。

    我走得更遠,望見另一些人在繼續開墾荒地,擴大菠蘿田。

    地裡燒着砍倒的棕榈斷木,冒着帶點辣味的青煙。

    這煙,好像也在催花。

    難道不是這樣麼?這許許多多人,以及幾内亞整個人民,他們艱苦奮鬥,辛勤勞動,豈不都是催花使者,正在催動自己的祖國開出更豔的花,結出更鮮的果。

     菠蘿園四周是山。

    有一座山峰十分峭拔,跟刀削的一樣,叫&ldquo鋼鋼山&rdquo。

    據說很古很古以前,幾内亞人民的祖先剛從内地來到大西洋沿岸時,一個叫&ldquo鋼鋼狄&rdquo的勇士首先爬上這山的頂峰,因此山便得了名。

    勇敢的祖先便有勇敢的子孫。

    今天在幾内亞,誰能數得清究竟有多少&ldquo鋼鋼狄&rdquo,胸懷壯志,正從四面八方攀登頂峰呢。

     晚潮急 一場熱帶的豪雨剛過,洶洶湧湧的大西洋霎時灑滿千萬點金星,雲破處,卻見一輪明月高懸當頭。

    雨季到了尾聲,正是非洲十月的夜晚。

    海風襲來,沿岸的椰子樹抖着大葉子,發出一片蕭蕭瑟瑟的沙聲。

    論風景,這一帶美到極點,尤其是眼前那座島嶼,半遮半掩在波光月影裡,周身披滿羽毛也似的雜樹,翠盈盈的,蒙着層怪神秘的色彩。

     靠岸不遠泊着一條遠洋輪船,船上的燈火亮堂堂的,斷斷續續飄來狂熱的搖擺舞曲。

    這使我想起梅裡美的小說《塔曼戈》,沒準兒這條船就是&ldquo希望号&rdquo呢,新駛進幾内亞灣,前來販運奴隸。

    我恍恍惚惚聽見一陣沉重的腳步聲,我的眼前幻出一長串赤身露體的黑人,戴着鐐铐,被人強把他們跟自己的家庭骨肉撕開,趕往不可知的命運裡去。

     一陣敲門聲把我從幻夢裡驚醒。

    來的是葛伯勒先生,是我今晚上專程等候的客人。

    葛伯勒是個很矜持的人,留着一部連鬓胡須,兩隻沉思的大眼顯得十分誠懇。

    他性情比較沉靜,可是一握手,一笑,特别是那閃耀的眼神,處處透露出他内心裡那股烈焰騰騰的熱情。

    我跟他相識已經好幾年。

    他身上有時濕透非洲的熱雨,有時挂着寒帶的霜雪,有時又滿披亞洲的風塵,四處奔波,從來不見他露出一絲半點疲倦的神色。

    他有祖國,卻不能明着回到他的祖國去。

    他的祖國是所謂葡屬幾内亞。

    他竭盡精力,奔走呼号,在國内發動起生死的鬥争。

    他就是這鬥争的首領之一。

     葛伯勒見我屋裡暗沉沉的,問道:&ldquo燈壞了嗎?&rdquo 我說:&ldquo沒壞。

    一開燈,我怕把先來的客人趕走了。

    你看滿屋的月色多好,把它趕走豈不可惜?&rdquo 葛伯勒動手把椅子搬到露台的月色裡,坐下,一邊含笑說:&ldquo你倒有詩人的氣質,也許你正沉到詩境裡去了吧?&rdquo 我笑笑說:&ldquo不是詩境,是沉到一篇小說的境界裡去,我正想象着早年非洲的痛苦。

    &rdquo 葛伯勒說:&ldquo你眼前還擺着另一部小說,知不知道?你該看過英國斯蒂文森的小說《金銀島》吧,那金銀島不在别處,就是那兒。

    &rdquo說着他指了指眼前那煙月籠罩着的島子。

     這倒是件新鮮事兒。

    想不到那絕美的島子,竟是斯蒂文森描寫的西方惡棍兇漢争财奪命的地方。

    這也可見當年殖民主義者怎樣把大好非洲,整個浸到血污裡去。

    幸好今天的金銀島,再不容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