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印度情思與金字塔夜月
關燈
小
中
大
畫山繡水
自從唐人寫了一句&ldquo桂林山水甲天下&rdquo的詩,多有人把它當作品評山水的論斷。
殊不知原詩隻是為了烘襯桂林山水的妙處,并非要褒貶天下山水。
本來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風緻,桂林山水那種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絕世少有的。
尤其是從桂林到陽朔,一百六十裡漓江水路,滿眼畫山繡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傑作。
瞧瞧那漓水,碧綠碧綠的,綠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
再瞧瞧那沿江攢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卻又那樣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邊飲水,有的像天馬騰空欲飛,随着你的想象,可以變幻成各種各樣神奇的物件。
這種奇景,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詩人畫師,想要用詩句、用彩筆描繪出來,到底誰又能描繪得出那山水的精髓?憑着我一支鈍筆,更無法替山水傳神,原諒我不在這方面多費筆墨。
有點東西卻特别觸動我的心靈。
我也算遊曆過不少名山大川,從來卻沒見過一座山,這樣凝結着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沒有過一條水,這樣泛濫着勞動人民的智慧想象。
隻有桂林山水。
如果你不嫌煩,且請閉上眼,随我從桂林到陽朔去神遊一番,看個究竟。
最好是坐一隻竹篷小船,正是順水,船穩,艙裡又明亮,一路山光水色,緊圍着你。
假使你的眼福好,趕上天氣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滿江就會畫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暈乎乎的,使人恍惚沉進最恬靜的夢境裡去。
這種夢境往往要被頑皮的魚鷹攪破的。
江面上不斷漂着靈巧的小竹筏子,老漁翁戴着尖頂竹笠,安閑地倚着魚簍抽煙。
竹筏子的梢上停着幾隻魚鷹,神氣有點遲鈍,忽然間會變得異常機靈,抖着翅膀撲進水裡去,山影一時都攪碎了。
一轉眼,魚鷹又浮出水面,長嘴裡咬着條銀色細鱗的鲢子魚,咕嘟地吞下去。
這時漁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魚鷹,一捏它的長脖子,那魚便吐進竹簍裡去。
你也許會想:魚鷹真乖,竟不把魚吞進肚子裡去。
不是不吞,是它脖子上套了個環兒,吞不下去。
可是你千萬不能一味貪看這類有趣的事兒,怠慢了眼前的船家。
他們才是漓江上生活的寶庫。
那船家或許是位手腳健壯的壯族婦女,或許是位兩鬓花白的老人。
不管是誰,心胸裡都貯藏着無數迷人的故事,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隻要戳個小洞,就要噴濺出來。
你不妨這樣問一句:&ldquo這一帶的山真絕啊,都有個名兒沒有?&rdquo那船家準會說:&ldquo怎麼沒有?每個名兒還都有來曆呢。
&rdquo 這以後,橫豎是下水船,比較消閑,熱心腸的船家必然會指點着江山,一路告訴你那些山的來曆:什麼象鼻山、鬥雞山、磨米山、螺蛳山&hellip&hellip大半是由山的形狀得到名字。
譬如磨米山頭有塊岩石,一看就是個勤勞的婦女歪着身子在磨米,十分逼真。
有的山不但象形,還流傳着色彩極濃的神話故事。
迎面來了另一座怪山,臨江是極陡的懸崖,船家說那叫父子岩。
懸崖上不見近似人的形象,為什麼叫父子岩,就難懂了。
你耐心點,且聽船家說吧。
船家輕輕搖着橹,會告訴你說:古時候有父子二人,姓龍,手藝巧,最會造船,造的船裝得多,走起來跟箭一樣快。
不料叫圩子上一個萬員外看中了,死逼着龍家父子連夜替他趕造一條大船,準備把當地糧米都搜括起來,到合浦去換珠子,好獻給皇帝買官做。
糧米運空了,豈不要鬧饑荒,餓死人嗎?龍家父子不肯幹,藏到這兒的岩洞裡,又缺吃的,最後餓死了。
父子岩就這樣得了名,到如今大家還記得他們的義氣&hellip&hellip前面再走一段水路,下幾個險灘,快到寡婆橋了,也有個故事&hellip&hellip 究竟從哪年哪代傳下來這麼多故事,誰也說不清。
反正都說早年有這樣個善心的老婆婆,多年守寡,靠着種地打草鞋,一輩子積攢幾個錢。
她見來往行人從江邊過,山路險,艱難得很,便拿出錢,請人貼着江邊修一座橋。
修着修着,一發山水,沖垮了,幾年也修不成。
可巧歌仙劉三姐路過這兒,敬重寡婆婆心地善良,就親自參加砌橋,一面唱歌,唱得人們忘記疲乏,一鼓氣把橋修起來。
劉三姐展開歌扇,扇了幾扇,那橋一眨眼變成石頭的,永久也不壞。
&hellip&hellip前邊那不就是寡婆橋?你看臨江拱起一道石岩,下頭排着幾個岩洞,乍一看,真像橋呢。
岩上長滿綠盈盈的桉樹、杉樹、鳳尾竹,清風一吹,蕭蕭飒飒的,想是劉三姐留下的袅袅歌聲吧? 船到這兒,漸漸接近陽朔境界,江上的景色越發奇麗。
兩岸都是懸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裡去,像蓮花,像海棠葉兒,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騎鶴,樂手吹箫&hellip&hellip說不定你忘記自己是在漓江上了呢!覺得自己好像走進一座極珍貴的美術館,到處陳列着精美無比的石頭雕刻。
可不是嘛,右首山頂那塊石頭,簡直是個妙手雕成的石人,穿着長袍,正在側着頭往北瞭望。
下邊有個婦人,背着娃娃,叫作望夫石。
不待你問,船家又該對你說了:早年鬧災荒,有一對夫婦帶着小孩,背着點米,往桂林逃荒。
逃到這裡,米完了,孩子餓得哭,哭得夫婦心裡像刀絞似的。
丈夫便爬上山頂,想瞭望瞭望桂林還有多遠,妻子又從下邊望着丈夫。
剛巧在這一刻,一家人都死了,化成石頭。
這是個神話,卻又是多麼痛苦的事實。
江山再美,誰知道曾經灑過多少勞動人民斑斑點點的血淚。
假如你聽見船家談起媳婦娘(新娘)岩的事情,你更能懂得我的意思。
媳婦娘岩是陽朔境内風景絕妙的一處,雜亂的岩石當中藏着個洞,黑黝黝的,洞裡是一潭深水。
船家指點着山岩,往往歎息着說:&ldquo多可憐的媳婦娘啊!正當好年齡,長得又俊,已經把終身許給自己心愛的情郎了,誰料想一家大财主仗勢欺人,強逼着要娶她。
那姑娘坐在花轎裡,思前想後,趕走到岩石跟前,她叫花轎停下,要到岩石當中去拜神。
一去,就跳到岩洞裡了。
&rdquo到這兒,你興許會說:&ldquo這都是以往的舊事了,現在生活變了樣兒,山也應該改改名兒,别盡說這類陰慘慘的故事才好。
&rdquo 為什麼要改名兒呢?就讓這極美的江山,永久刻下千百年來我們人民艱難苦恨的生活吧,這是值得引起我們深思的。
今後呢,人民在嶄新的生活裡,一定會随着桂林山水千奇百怪的形态,展開他們豐富的想象,創造出新的神話,新的故事。
你等着聽吧。
埃及燈 我從火一樣燃燒着的遊行隊伍裡走出來,渾身發燥,胸口跳得厲害。
迎面起了風,一陣落葉撲到我的身上。
我仰起頭一望:街道兩旁的樹木都黃了,太陽光一映,顯出一片透明的金色&mdash&mdash多美啊,北京的初冬。
剛才在埃及大使館前的情景還牢牢鑄在我的心上。
人,怎麼說好呢,真像是山,像是海,一眼望不見邊。
隻望見飛舞的紙旗,隻聽見激昂的喊聲。
有一處揚起歌聲,到處立時騰起慷慨的壯歌,于是人們擁抱着,滿臉流着縱橫的熱淚。
我懂得這種眼淚,這是埃及人民英勇地反抗英法侵略的行動所激起的中國人民最高貴的感情。
懷着這種感情,我們什麼都願意拿出來,什麼都願意做,隻要為的是埃及人民的自由。
走回家來,累是有點累,我的感情裡還是翻騰着狂風暴雨,不知不覺走到玻璃書櫥前,目不轉睛地望着裡面擺的一盞小燈。
這盞燈是平平常常的鐵皮做的,半尺來高,四面鼓起來,鑲着玻璃,玻璃上塗着紅綠顔色。
燈是靈巧、好看,可是過去也無非像别的小紀念品一樣,我愛惜它,但也并不特别愛惜它。
看見燈,我的腦子裡常常要閃出個人影來。
事情相隔有好幾年了,那時候我到羅馬尼亞去參加一個國際性的大會,碰見了許多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的賓客,都住在一家大旅館裡。
有一天晚飯後,我在客廳裡閑坐,望着壁上挂的喀爾巴阡山風景畫,一位臉色淡黑的人走到我跟前,拿指頭一點我問:&ldquo中國?&rdquo 我笑着站起來,沒等開口,又有好幾位陌生的朋友圍上來,當中有位婦女特别惹眼。
她約莫三十歲左右,高身段,戴着墨鏡,耳朵上搖着兩隻金色大耳環,怪好看的。
臉色淡黑的人說:&ldquo允許我介紹一下吧,這是我們埃及的代表,非常著名的舞蹈家。
&rdquo那女舞蹈家握住我的手,忽然說,&ldquo你等一等&rdquo,一轉身上樓去了。
去了不久又回來,手裡拿着頂像我們維吾爾族戴的那樣漂亮的小帽,中指上挂着盞小玻璃燈。
她把小帽替我戴到頭上,左右端量着說:&ldquo簡直像我們埃及人一樣好看呢。
&rdquo接着又把那盞燈遞給了我。
我細細看着那盞精巧的小燈,想起《天方夜譚》裡的故事,不覺笑着說:&ldquo也許這就是&lsquo神燈&rsquo吧?&rdquo 那女舞蹈家挺開朗地笑起來:&ldquo這是埃及燈,不是神燈。
你插上枝燭,夜晚點着,可以照着亮走遍全埃及,不會迷路。
&rdquo 我說:&ldquo好,好,有了這盞燈,我該可以照着亮走遍全中國了。
&rdquo 女舞蹈家緊搖着大耳環說:&ldquo用不着,你們的路已經是亮的了&mdash&mdash慢着,你能送我點東西嗎?&rdquo 我尋思送她點什麼禮物好,女舞蹈家接着又說:&ldquo我想要的也隻是眼前的東西,最好能給我點中國煙。
你們的煙實在香,抽着,能夠引人深思,想到很遠很遠的将來。
&rdquo 偏偏我帶的煙并不多,好歹搜尋出一小鐵盒,想送她,可是不知怎的,一連幾天,我在餐廳找她,在客廳等她,總不見她那健美的身影。
到後來,大會結束,各方面來的客人開始紛紛走了,那盒煙還白白帶在我的身邊,送不出去。
我有點惆怅:看樣子她早離開這裡,回到她那古老而迷人的祖國去了。
那個國家,當時在我的心目中,仿佛到處是詩,是情愛,是說不完的奇妙的故事。
那天中午,我從畫館看畫回來,看見旅館門前停着輛汽車,侍者正往車上裝行李。
一進門,兩隻金色的大耳環恰巧迎面搖過來。
我又驚又喜,迎上去說:&ldquo啊!你還沒走啊。
&rdquo 女舞蹈家說:&ldquo我這就要走了。
這幾天,我身體不大舒服,也沒向你告别。
&rdquo 她的臉色果然有點蒼白,說話的聲調懶懶的。
我問她得的什麼病,她淡淡地一笑,用開玩笑的口氣說:&ldquo也許是思鄉病吧,誰知道呢。
&rdquo 我急忙說:&ldquo請你等一等&rdquo,便跑上樓去,
殊不知原詩隻是為了烘襯桂林山水的妙處,并非要褒貶天下山水。
本來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風緻,桂林山水那種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絕世少有的。
尤其是從桂林到陽朔,一百六十裡漓江水路,滿眼畫山繡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傑作。
瞧瞧那漓水,碧綠碧綠的,綠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
再瞧瞧那沿江攢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卻又那樣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邊飲水,有的像天馬騰空欲飛,随着你的想象,可以變幻成各種各樣神奇的物件。
這種奇景,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詩人畫師,想要用詩句、用彩筆描繪出來,到底誰又能描繪得出那山水的精髓?憑着我一支鈍筆,更無法替山水傳神,原諒我不在這方面多費筆墨。
有點東西卻特别觸動我的心靈。
我也算遊曆過不少名山大川,從來卻沒見過一座山,這樣凝結着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沒有過一條水,這樣泛濫着勞動人民的智慧想象。
隻有桂林山水。
如果你不嫌煩,且請閉上眼,随我從桂林到陽朔去神遊一番,看個究竟。
最好是坐一隻竹篷小船,正是順水,船穩,艙裡又明亮,一路山光水色,緊圍着你。
假使你的眼福好,趕上天氣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滿江就會畫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暈乎乎的,使人恍惚沉進最恬靜的夢境裡去。
這種夢境往往要被頑皮的魚鷹攪破的。
江面上不斷漂着靈巧的小竹筏子,老漁翁戴着尖頂竹笠,安閑地倚着魚簍抽煙。
竹筏子的梢上停着幾隻魚鷹,神氣有點遲鈍,忽然間會變得異常機靈,抖着翅膀撲進水裡去,山影一時都攪碎了。
一轉眼,魚鷹又浮出水面,長嘴裡咬着條銀色細鱗的鲢子魚,咕嘟地吞下去。
這時漁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魚鷹,一捏它的長脖子,那魚便吐進竹簍裡去。
你也許會想:魚鷹真乖,竟不把魚吞進肚子裡去。
不是不吞,是它脖子上套了個環兒,吞不下去。
可是你千萬不能一味貪看這類有趣的事兒,怠慢了眼前的船家。
他們才是漓江上生活的寶庫。
那船家或許是位手腳健壯的壯族婦女,或許是位兩鬓花白的老人。
不管是誰,心胸裡都貯藏着無數迷人的故事,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隻要戳個小洞,就要噴濺出來。
你不妨這樣問一句:&ldquo這一帶的山真絕啊,都有個名兒沒有?&rdquo那船家準會說:&ldquo怎麼沒有?每個名兒還都有來曆呢。
&rdquo 這以後,橫豎是下水船,比較消閑,熱心腸的船家必然會指點着江山,一路告訴你那些山的來曆:什麼象鼻山、鬥雞山、磨米山、螺蛳山&hellip&hellip大半是由山的形狀得到名字。
譬如磨米山頭有塊岩石,一看就是個勤勞的婦女歪着身子在磨米,十分逼真。
有的山不但象形,還流傳着色彩極濃的神話故事。
迎面來了另一座怪山,臨江是極陡的懸崖,船家說那叫父子岩。
懸崖上不見近似人的形象,為什麼叫父子岩,就難懂了。
你耐心點,且聽船家說吧。
船家輕輕搖着橹,會告訴你說:古時候有父子二人,姓龍,手藝巧,最會造船,造的船裝得多,走起來跟箭一樣快。
不料叫圩子上一個萬員外看中了,死逼着龍家父子連夜替他趕造一條大船,準備把當地糧米都搜括起來,到合浦去換珠子,好獻給皇帝買官做。
糧米運空了,豈不要鬧饑荒,餓死人嗎?龍家父子不肯幹,藏到這兒的岩洞裡,又缺吃的,最後餓死了。
父子岩就這樣得了名,到如今大家還記得他們的義氣&hellip&hellip前面再走一段水路,下幾個險灘,快到寡婆橋了,也有個故事&hellip&hellip 究竟從哪年哪代傳下來這麼多故事,誰也說不清。
反正都說早年有這樣個善心的老婆婆,多年守寡,靠着種地打草鞋,一輩子積攢幾個錢。
她見來往行人從江邊過,山路險,艱難得很,便拿出錢,請人貼着江邊修一座橋。
修着修着,一發山水,沖垮了,幾年也修不成。
可巧歌仙劉三姐路過這兒,敬重寡婆婆心地善良,就親自參加砌橋,一面唱歌,唱得人們忘記疲乏,一鼓氣把橋修起來。
劉三姐展開歌扇,扇了幾扇,那橋一眨眼變成石頭的,永久也不壞。
&hellip&hellip前邊那不就是寡婆橋?你看臨江拱起一道石岩,下頭排着幾個岩洞,乍一看,真像橋呢。
岩上長滿綠盈盈的桉樹、杉樹、鳳尾竹,清風一吹,蕭蕭飒飒的,想是劉三姐留下的袅袅歌聲吧? 船到這兒,漸漸接近陽朔境界,江上的景色越發奇麗。
兩岸都是懸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裡去,像蓮花,像海棠葉兒,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騎鶴,樂手吹箫&hellip&hellip說不定你忘記自己是在漓江上了呢!覺得自己好像走進一座極珍貴的美術館,到處陳列着精美無比的石頭雕刻。
可不是嘛,右首山頂那塊石頭,簡直是個妙手雕成的石人,穿着長袍,正在側着頭往北瞭望。
下邊有個婦人,背着娃娃,叫作望夫石。
不待你問,船家又該對你說了:早年鬧災荒,有一對夫婦帶着小孩,背着點米,往桂林逃荒。
逃到這裡,米完了,孩子餓得哭,哭得夫婦心裡像刀絞似的。
丈夫便爬上山頂,想瞭望瞭望桂林還有多遠,妻子又從下邊望着丈夫。
剛巧在這一刻,一家人都死了,化成石頭。
這是個神話,卻又是多麼痛苦的事實。
江山再美,誰知道曾經灑過多少勞動人民斑斑點點的血淚。
假如你聽見船家談起媳婦娘(新娘)岩的事情,你更能懂得我的意思。
媳婦娘岩是陽朔境内風景絕妙的一處,雜亂的岩石當中藏着個洞,黑黝黝的,洞裡是一潭深水。
船家指點着山岩,往往歎息着說:&ldquo多可憐的媳婦娘啊!正當好年齡,長得又俊,已經把終身許給自己心愛的情郎了,誰料想一家大财主仗勢欺人,強逼着要娶她。
那姑娘坐在花轎裡,思前想後,趕走到岩石跟前,她叫花轎停下,要到岩石當中去拜神。
一去,就跳到岩洞裡了。
&rdquo到這兒,你興許會說:&ldquo這都是以往的舊事了,現在生活變了樣兒,山也應該改改名兒,别盡說這類陰慘慘的故事才好。
&rdquo 為什麼要改名兒呢?就讓這極美的江山,永久刻下千百年來我們人民艱難苦恨的生活吧,這是值得引起我們深思的。
今後呢,人民在嶄新的生活裡,一定會随着桂林山水千奇百怪的形态,展開他們豐富的想象,創造出新的神話,新的故事。
你等着聽吧。
埃及燈 我從火一樣燃燒着的遊行隊伍裡走出來,渾身發燥,胸口跳得厲害。
迎面起了風,一陣落葉撲到我的身上。
我仰起頭一望:街道兩旁的樹木都黃了,太陽光一映,顯出一片透明的金色&mdash&mdash多美啊,北京的初冬。
剛才在埃及大使館前的情景還牢牢鑄在我的心上。
人,怎麼說好呢,真像是山,像是海,一眼望不見邊。
隻望見飛舞的紙旗,隻聽見激昂的喊聲。
有一處揚起歌聲,到處立時騰起慷慨的壯歌,于是人們擁抱着,滿臉流着縱橫的熱淚。
我懂得這種眼淚,這是埃及人民英勇地反抗英法侵略的行動所激起的中國人民最高貴的感情。
懷着這種感情,我們什麼都願意拿出來,什麼都願意做,隻要為的是埃及人民的自由。
走回家來,累是有點累,我的感情裡還是翻騰着狂風暴雨,不知不覺走到玻璃書櫥前,目不轉睛地望着裡面擺的一盞小燈。
這盞燈是平平常常的鐵皮做的,半尺來高,四面鼓起來,鑲着玻璃,玻璃上塗着紅綠顔色。
燈是靈巧、好看,可是過去也無非像别的小紀念品一樣,我愛惜它,但也并不特别愛惜它。
看見燈,我的腦子裡常常要閃出個人影來。
事情相隔有好幾年了,那時候我到羅馬尼亞去參加一個國際性的大會,碰見了許多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的賓客,都住在一家大旅館裡。
有一天晚飯後,我在客廳裡閑坐,望着壁上挂的喀爾巴阡山風景畫,一位臉色淡黑的人走到我跟前,拿指頭一點我問:&ldquo中國?&rdquo 我笑着站起來,沒等開口,又有好幾位陌生的朋友圍上來,當中有位婦女特别惹眼。
她約莫三十歲左右,高身段,戴着墨鏡,耳朵上搖着兩隻金色大耳環,怪好看的。
臉色淡黑的人說:&ldquo允許我介紹一下吧,這是我們埃及的代表,非常著名的舞蹈家。
&rdquo那女舞蹈家握住我的手,忽然說,&ldquo你等一等&rdquo,一轉身上樓去了。
去了不久又回來,手裡拿着頂像我們維吾爾族戴的那樣漂亮的小帽,中指上挂着盞小玻璃燈。
她把小帽替我戴到頭上,左右端量着說:&ldquo簡直像我們埃及人一樣好看呢。
&rdquo接着又把那盞燈遞給了我。
我細細看着那盞精巧的小燈,想起《天方夜譚》裡的故事,不覺笑着說:&ldquo也許這就是&lsquo神燈&rsquo吧?&rdquo 那女舞蹈家挺開朗地笑起來:&ldquo這是埃及燈,不是神燈。
你插上枝燭,夜晚點着,可以照着亮走遍全埃及,不會迷路。
&rdquo 我說:&ldquo好,好,有了這盞燈,我該可以照着亮走遍全中國了。
&rdquo 女舞蹈家緊搖着大耳環說:&ldquo用不着,你們的路已經是亮的了&mdash&mdash慢着,你能送我點東西嗎?&rdquo 我尋思送她點什麼禮物好,女舞蹈家接着又說:&ldquo我想要的也隻是眼前的東西,最好能給我點中國煙。
你們的煙實在香,抽着,能夠引人深思,想到很遠很遠的将來。
&rdquo 偏偏我帶的煙并不多,好歹搜尋出一小鐵盒,想送她,可是不知怎的,一連幾天,我在餐廳找她,在客廳等她,總不見她那健美的身影。
到後來,大會結束,各方面來的客人開始紛紛走了,那盒煙還白白帶在我的身邊,送不出去。
我有點惆怅:看樣子她早離開這裡,回到她那古老而迷人的祖國去了。
那個國家,當時在我的心目中,仿佛到處是詩,是情愛,是說不完的奇妙的故事。
那天中午,我從畫館看畫回來,看見旅館門前停着輛汽車,侍者正往車上裝行李。
一進門,兩隻金色的大耳環恰巧迎面搖過來。
我又驚又喜,迎上去說:&ldquo啊!你還沒走啊。
&rdquo 女舞蹈家說:&ldquo我這就要走了。
這幾天,我身體不大舒服,也沒向你告别。
&rdquo 她的臉色果然有點蒼白,說話的聲調懶懶的。
我問她得的什麼病,她淡淡地一笑,用開玩笑的口氣說:&ldquo也許是思鄉病吧,誰知道呢。
&rdquo 我急忙說:&ldquo請你等一等&rdquo,便跑上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