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國人民的心
關燈
小
中
大
是從八路軍前方來的嗎?&mdash&mdash我住在對面房間裡,警察問你的話,我全聽見了。
&rdquo 原來我們是同時離開前線,同時坐上同蒲路的窄軌火車,同時渡過黃河,現在更住到同一個客店裡,我們熱烈地握着手,五分鐘以後,便成了很熟的朋友。
&ldquo楊同志&hellip&hellip&rdquo &ldquo黃同志&hellip&hellip&rdquo 我們毫無拘束地嘩笑着。
我提議到路上散散步,他高聲叫道: &ldquo茶房,鎖門。
&rdquo 這家旅店坐落在潼關城外,接近隴海路車站。
雖然不過八點鐘,除去飯館和水果店外,馬路兩旁的店鋪已經早早關上門。
燈光從閘闆的隙縫洩露出來,仿佛一星一點的磷火。
潼關的城牆和城樓襯映在星空之下,畫出深黑色的輪廓,比較白天似乎更加突兀,雄偉。
我們橫穿過一條小巷,停留在黃河岸上。
河水在暗夜裡閃動着黑亮的波光,時時還有一點兩點潮濕的漁火浮動在水面上。
這其間,黃同志不停地哼着各種救亡歌曲。
他手裡拿着一隻電筒,四下照射着,忽然,我聽見他興奮地喊道: &ldquo喂,你看,這裡全是戰壕。
&rdquo 果然,顯示在白色電光下的是許多條挖掘得十分整齊的壕溝,蜿蜒在河岸上,一直伸入到無邊的黑暗裡。
&ldquo來,我們下去看看。
&rdquo他說着,敏捷地跳下去。
我跟随在他後面。
他把身子俯在戰壕邊上,電筒一扳,做了一個射擊的姿勢,繼而懊惱地咕哝着: &ldquo你不知道,楊同志,我們兩個從廣東跑到山西,本來都想加入遊擊隊,誰知八路軍隻準他加入,偏叫我到延安去學習。
&rdquo &ldquo他是誰?&rdquo我一點不明白他的話。
&ldquo我的丈夫呀!&rdquo &ldquo怎麼,你是位女同志?&rdquo意外的驚訝使我不自覺地把語音特别提高。
黃同志用電筒向我臉上一掃,也許我的表情太驚奇,遏制不住的笑聲從她的嘴裡迸發出來,仿佛黃河的浪花,四處飛濺着。
末了,她喘息着說: &ldquo算了吧,男女有什麼關系,值得這樣大驚小怪。
&rdquo &ldquo你們結婚多久了?&rdquo &ldquo兩年,還有一個男孩子&mdash&mdash&rdquo她突然靜默下來。
她的革命意志雖然堅強,但她的心始終有血有肉。
她一時沉入寂靜地回憶中,更用簡單的語音把我領進她那回憶的門限。
她的小孩剛剛一周歲,又白又胖。
她的熱情高揚在民族革命的怒潮裡,時時吸引她走向生死的戰場,然而小孩總在牽掣她。
她的丈夫幾次激勵她說: &ldquo勇敢點吧,你該做大衆的母親,不要做一個小孩的母親。
&rdquo 她當然是勇敢的。
因此,一天早晨,她同丈夫背着一點應用的衣物,帶着點錢,離開家庭。
抛在身後的是他們可愛的小孩和一封留給父母的信。
有時乘船,有時坐車,有時步行,他們跋涉在遙遠的旅途上,終于到達預定的目的地&mdash&mdash山西。
冷風夾着大片的雪花,飛舞在北方荒寒的大地上;居民潛伏在黃土小房裡,吃着粗糙的糧食,過着艱苦的生活。
可是他們呢,這一對生長在南國的夫婦!他們耐不住寒冷,睡不慣火炕,吃不下小米。
&ldquo動搖了嗎?&rdquo時常,他們彼此故意譏笑着。
然而,當他們看見前方的戰士們怎樣在吃苦,為了國家,為了民族,他們感到羞慚,感到渺小。
&ldquo我一定打遊擊去,決不後退!&rdquo丈夫堅決地說。
&ldquo我一定追随着你!&rdquo妻子也不曾動搖。
雖然她很勇敢,可是環境并不允許她。
她被分配到延安&ldquo抗大&rdquo去學習。
&ldquo去吧,革命不一定在前線。
&rdquo丈夫極力安慰她。
當天,黃同志就離開前線,恰巧同我走到一路。
&ldquo我真焦急,隻想立刻飛到延安。
&rdquo她張開兩臂,做一個飛翔的姿态,黑暗中,差一點打掉我的帽子。
談話愉快地進行着,沒有人留心到漸漸逼近的輕細的腳步聲。
突然,我的眼睛受到強烈電光的照射而感到暈眩,同時聽見有人在壕溝上罵道: &ldquo什麼人?滾上來!&rdquo 這意外地襲擊使我們暫時失去鎮靜,但不久就恢複了我們的神智。
我們爬出戰壕,黃同志亮一亮電筒,發覺對方是一位武裝的士兵,右手拿着手槍,左手是一隻正在放光的電筒。
&ldquo你們是什麼人?&rdquo士兵激怒地喝道。
但當他知道我們是來散步,而且驗過我們的護照,就十分客氣地說:&ldquo對不起。
我剛在城門口放哨,看見這邊一亮一亮的,當是有漢奸了。
&rdquo 他走開幾步,停住腳,又叮咛我們說: &ldquo近來這裡很嚴,同志們最好早早回客棧去。
&rdquo &hellip&hellip這是一個多麼富有傳奇意味的夜晚&mdash&mdash在潼關。
昨日的臨汾 雞叫了。
曙色像一片翠藍的湖水,流動在原野的盡頭。
從模糊的輪廓裡,我可以辨出遠處的村落、樹木、齒形的臨汾城牆&hellip&hellip下車時,本來計劃先找一家小店歇歇腳,可是敲過幾家店門,每一處都駐滿軍隊。
北方的早春又是那麼寒冷,我不願意滞留在陰晦而冰冷的車站裡,隻好決定進城,雖然時間是那樣早。
翻起大衣的領子,兩隻僵硬的手交插在袖口裡,我的思緒随着牛車的颠簸而波動着。
我感到煩躁,容易動怒&mdash&mdash這或許是由于牛車的行動過分遲緩,但從風陵渡到臨汾,火車的速度并不比牛車快許多。
我分析不清自己激動的情感,這種夏天暴風雨來臨以前一樣的窒息,卻使我沉默不住了。
我不耐煩地向車夫說: &ldquo城門能開嗎?&rdquo &ldquo差不多啦。
&rdquo車夫望一眼漸漸開朗的高空,轉過臉對着我打了一個呵欠。
我的心一跳,第一次注意到他可怕的面貌:一張麻臉,粗硬的胡須同鬓角的亂發糾纏到一起。
當我到山西前線來時,一位熟悉山西情形的朋友曾經警告我說: &ldquo你得小心點,路上可有散兵剝人的衣裳!&rdquo 車夫雖然不是散兵,他那一副獰惡的臉面卻不能不使我有所戒備,特别是現在&mdash&mdash日本強盜已經侵入介休,誇口說準備在二十天裡攻到風陵渡,進逼潼關天險。
而我一路上所見的我們後方的情景,竟是那麼紛亂。
許多富人都在逃跑,軍官的家屬更多。
這些太太們領着自己的兒女,攜帶着很多大包裹,由穿軍服的随從護送着。
在風陵渡口,我還遇到一個鄉下青年,背着簡單的行李,要搭火車到運城去。
他曾經對我歎息說: &ldquo鄉下不能住啦,軍隊裡拉人,隻好跑出來&hellip&hellip&rdquo 這一切,使我疑心自己跌進污濁的泥塘裡,見不到一滴清水。
現在,因為我在車站一帶踯躅了不短的時間,詢覓客店,同車的旅客早就零星散了。
曠野裡死沉沉的,沒有第二個行人,隻有我坐的這一輛牛車碾動在不平坦的大道上。
&ldquo臨汾炸得很厲害吧?&rdquo我随時都在注意車夫的舉動。
&ldquo沒有什麼,鬼子的飛機倒是常來。
&rdquo他揚一揚鞭子,抽了一下黃牛的臀部。
&ldquo鬼子來了你怕不怕?&rdquo &ldquo要怕,我就不當自衛隊了。
&rdquo他變得十分興奮,自動地同我攀談起來。
在别的村莊裡,弟兄兩個僅有一個參加自衛隊,但在他的村裡,車夫說每個男人都要武裝自己,隻要他的年齡是在十六歲到三十八歲之間。
自衛隊受着定期的訓練,明白這次戰争是我們生死存亡的關頭。
最近,因着前線吃緊,車夫對我說,他們村裡趕打了一百五十把大刀,預備砍鬼子的腦袋。
&ldquo你們沒有新式的槍嗎?&rdquo我不禁這樣問。
&ldquo鬼子會送來的!鬼子要是來,我們都躲到野地裡,等到黑夜摸進村子,把他們殺光,手槍盒子炮不有的是!&rdquo他說得那樣自信,每個字都像一塊鐵,有着極大的力量。
這使我感到羞慚,我以前竟會疑心他是個危險的人物! &ldquo山西還是活着的!&rdquo我默默地念着。
城門剛剛打開,經過守門士兵的幾句盤查,牛車趕進城裡,臨汾仍然在睡夢中呢。
醒了,一切都醒了。
臨汾的氣象竟是意想不到的活潑和緊張。
牆壁上随處張貼着警惕的标語。
從标語下,我知道這邊有少先隊、犧盟會等許多救亡的團體。
火藥的氣息已經可以嗅到,敵人的飛機幾次來抛炸彈,保衛祖國的戰士被急迫地運往火線&mdash&mdash然而民衆的精神和生活并不曾遭到何種侵擾。
商店大開着門,不寬闊的泥土築成的馬路上填塞着行人,熱鬧,緊迫。
行人當中,時時可以見到穿着灰軍裝的青年男女,那都是民族革命大學的學生,造成臨汾活潑氣象的主要動力。
這些革命青年們一邊在訓練自己,一邊在幹着救亡和鋤奸的工作。
臨汾的革命空氣固然濃厚,但漢奸的活動也确實可怕。
張慕陶是被捕了,可是小一點的漢奸仍然像是寄生在人體上的虱蟲,無恥地蠕動着。
朋友告訴我一件事實: 是舊曆元宵的夜晚,許多救亡團體利用百姓們積習難除的舊習慣,舉行一次提燈大會,遊行,喊口号,宣傳。
隊伍像是一條龍,遊走在夜的市街上,群衆的情緒,同揮舞着的火炬一樣的熾熱和明亮。
誰在放槍?啪啪&hellip&hellip 隊伍紊亂了,槍聲淹沒在人的吼叫聲裡: &ldquo打倒漢奸!&rdquo 因着混亂的狀态,漢奸并不曾捉住,一位糾察隊員卻被槍殺了。
這一次遊行雖然發生了不幸的變故,所得到的效果,反而特别大。
因為血的宣傳是比任何口号和演說都來得深刻動人!老百姓對于漢奸是那麼痛恨,時刻都在消滅他們。
因此,我曾經親身遇到一件有趣味的小事。
在一個村莊裡,由于鄉公所的領導,農民們有一次隆重地舉行春耕運動大會。
因為有事住在這個小村裡,而且想看看農民的集體活動,我也跑到鄉公所。
村裡的百姓大半全集攏來了:有駝背的老人,筋肉結實的壯年漢子,頑皮的小孩,以及穿着紅綠衣褲的婦女。
鑼鼓的鬧人聲響,從人堆裡傳出來,每個農民的臉上挂着興奮的色彩。
鄉公所的牆邊擺滿了三角形的大旗,紅的,藍的,紫的&hellip&hellip孩子們在繞着旗杆互相追逐。
我在人叢裡擠了一會兒,走到鄉公所辦公室的窗外,那兒曬着許多橢圓形的藍色小牌,上面用白粉寫着:&ldquo抗日軍人家屬光榮&rdquo。
這當兒,一位穿着黃布制服的中年男子從房裡走出來,含着笑向我打個招呼,而且回答我的問話說: &ldquo我們村裡已經有二百多人打鬼子去了,誰家有當兵的,就在他們門上釘一塊&mdash&mdash先生是哪一部的?&rdquo &ldquo我住在八路軍政治部。
春耕大會幾時開呢?&rdquo &ldquo人到齊了,現在就要遊行,下半天才開會演戲。
&rdquo他的眼睛不住地打量我的服裝,那并不是八路軍一律穿的灰色軍服,而是一套鬼子穿的什麼玩意兒。
&ldquo好的,午後我來參加你們的大會。
&rdquo我向他點點頭,在農民們惶惑的目光下走出鄉公所。
剛走了不遠的路,後邊有人把我叫住: &ldquo同志,請等一等。
&rdquo 來人左臂上绾的一塊白布徽章,明白地告訴我他是八路軍的人員。
他一開口就說: &ldquo請别生氣,鄉下人看見您奇怪,恐怕你是&hellip&hellip&rdquo &ldquo&mdash&mdash我是漢奸?&rdquo &ldquo哈哈,當然不是。
不過他們心細,所以找我同你談談。
&rdquo 我把身邊帶的證明書給他看過,彼此笑着走開。
&rdquo 原來我們是同時離開前線,同時坐上同蒲路的窄軌火車,同時渡過黃河,現在更住到同一個客店裡,我們熱烈地握着手,五分鐘以後,便成了很熟的朋友。
&ldquo楊同志&hellip&hellip&rdquo &ldquo黃同志&hellip&hellip&rdquo 我們毫無拘束地嘩笑着。
我提議到路上散散步,他高聲叫道: &ldquo茶房,鎖門。
&rdquo 這家旅店坐落在潼關城外,接近隴海路車站。
雖然不過八點鐘,除去飯館和水果店外,馬路兩旁的店鋪已經早早關上門。
燈光從閘闆的隙縫洩露出來,仿佛一星一點的磷火。
潼關的城牆和城樓襯映在星空之下,畫出深黑色的輪廓,比較白天似乎更加突兀,雄偉。
我們橫穿過一條小巷,停留在黃河岸上。
河水在暗夜裡閃動着黑亮的波光,時時還有一點兩點潮濕的漁火浮動在水面上。
這其間,黃同志不停地哼着各種救亡歌曲。
他手裡拿着一隻電筒,四下照射着,忽然,我聽見他興奮地喊道: &ldquo喂,你看,這裡全是戰壕。
&rdquo 果然,顯示在白色電光下的是許多條挖掘得十分整齊的壕溝,蜿蜒在河岸上,一直伸入到無邊的黑暗裡。
&ldquo來,我們下去看看。
&rdquo他說着,敏捷地跳下去。
我跟随在他後面。
他把身子俯在戰壕邊上,電筒一扳,做了一個射擊的姿勢,繼而懊惱地咕哝着: &ldquo你不知道,楊同志,我們兩個從廣東跑到山西,本來都想加入遊擊隊,誰知八路軍隻準他加入,偏叫我到延安去學習。
&rdquo &ldquo他是誰?&rdquo我一點不明白他的話。
&ldquo我的丈夫呀!&rdquo &ldquo怎麼,你是位女同志?&rdquo意外的驚訝使我不自覺地把語音特别提高。
黃同志用電筒向我臉上一掃,也許我的表情太驚奇,遏制不住的笑聲從她的嘴裡迸發出來,仿佛黃河的浪花,四處飛濺着。
末了,她喘息着說: &ldquo算了吧,男女有什麼關系,值得這樣大驚小怪。
&rdquo &ldquo你們結婚多久了?&rdquo &ldquo兩年,還有一個男孩子&mdash&mdash&rdquo她突然靜默下來。
她的革命意志雖然堅強,但她的心始終有血有肉。
她一時沉入寂靜地回憶中,更用簡單的語音把我領進她那回憶的門限。
她的小孩剛剛一周歲,又白又胖。
她的熱情高揚在民族革命的怒潮裡,時時吸引她走向生死的戰場,然而小孩總在牽掣她。
她的丈夫幾次激勵她說: &ldquo勇敢點吧,你該做大衆的母親,不要做一個小孩的母親。
&rdquo 她當然是勇敢的。
因此,一天早晨,她同丈夫背着一點應用的衣物,帶着點錢,離開家庭。
抛在身後的是他們可愛的小孩和一封留給父母的信。
有時乘船,有時坐車,有時步行,他們跋涉在遙遠的旅途上,終于到達預定的目的地&mdash&mdash山西。
冷風夾着大片的雪花,飛舞在北方荒寒的大地上;居民潛伏在黃土小房裡,吃着粗糙的糧食,過着艱苦的生活。
可是他們呢,這一對生長在南國的夫婦!他們耐不住寒冷,睡不慣火炕,吃不下小米。
&ldquo動搖了嗎?&rdquo時常,他們彼此故意譏笑着。
然而,當他們看見前方的戰士們怎樣在吃苦,為了國家,為了民族,他們感到羞慚,感到渺小。
&ldquo我一定打遊擊去,決不後退!&rdquo丈夫堅決地說。
&ldquo我一定追随着你!&rdquo妻子也不曾動搖。
雖然她很勇敢,可是環境并不允許她。
她被分配到延安&ldquo抗大&rdquo去學習。
&ldquo去吧,革命不一定在前線。
&rdquo丈夫極力安慰她。
當天,黃同志就離開前線,恰巧同我走到一路。
&ldquo我真焦急,隻想立刻飛到延安。
&rdquo她張開兩臂,做一個飛翔的姿态,黑暗中,差一點打掉我的帽子。
談話愉快地進行着,沒有人留心到漸漸逼近的輕細的腳步聲。
突然,我的眼睛受到強烈電光的照射而感到暈眩,同時聽見有人在壕溝上罵道: &ldquo什麼人?滾上來!&rdquo 這意外地襲擊使我們暫時失去鎮靜,但不久就恢複了我們的神智。
我們爬出戰壕,黃同志亮一亮電筒,發覺對方是一位武裝的士兵,右手拿着手槍,左手是一隻正在放光的電筒。
&ldquo你們是什麼人?&rdquo士兵激怒地喝道。
但當他知道我們是來散步,而且驗過我們的護照,就十分客氣地說:&ldquo對不起。
我剛在城門口放哨,看見這邊一亮一亮的,當是有漢奸了。
&rdquo 他走開幾步,停住腳,又叮咛我們說: &ldquo近來這裡很嚴,同志們最好早早回客棧去。
&rdquo &hellip&hellip這是一個多麼富有傳奇意味的夜晚&mdash&mdash在潼關。
昨日的臨汾 雞叫了。
曙色像一片翠藍的湖水,流動在原野的盡頭。
從模糊的輪廓裡,我可以辨出遠處的村落、樹木、齒形的臨汾城牆&hellip&hellip下車時,本來計劃先找一家小店歇歇腳,可是敲過幾家店門,每一處都駐滿軍隊。
北方的早春又是那麼寒冷,我不願意滞留在陰晦而冰冷的車站裡,隻好決定進城,雖然時間是那樣早。
翻起大衣的領子,兩隻僵硬的手交插在袖口裡,我的思緒随着牛車的颠簸而波動着。
我感到煩躁,容易動怒&mdash&mdash這或許是由于牛車的行動過分遲緩,但從風陵渡到臨汾,火車的速度并不比牛車快許多。
我分析不清自己激動的情感,這種夏天暴風雨來臨以前一樣的窒息,卻使我沉默不住了。
我不耐煩地向車夫說: &ldquo城門能開嗎?&rdquo &ldquo差不多啦。
&rdquo車夫望一眼漸漸開朗的高空,轉過臉對着我打了一個呵欠。
我的心一跳,第一次注意到他可怕的面貌:一張麻臉,粗硬的胡須同鬓角的亂發糾纏到一起。
當我到山西前線來時,一位熟悉山西情形的朋友曾經警告我說: &ldquo你得小心點,路上可有散兵剝人的衣裳!&rdquo 車夫雖然不是散兵,他那一副獰惡的臉面卻不能不使我有所戒備,特别是現在&mdash&mdash日本強盜已經侵入介休,誇口說準備在二十天裡攻到風陵渡,進逼潼關天險。
而我一路上所見的我們後方的情景,竟是那麼紛亂。
許多富人都在逃跑,軍官的家屬更多。
這些太太們領着自己的兒女,攜帶着很多大包裹,由穿軍服的随從護送着。
在風陵渡口,我還遇到一個鄉下青年,背着簡單的行李,要搭火車到運城去。
他曾經對我歎息說: &ldquo鄉下不能住啦,軍隊裡拉人,隻好跑出來&hellip&hellip&rdquo 這一切,使我疑心自己跌進污濁的泥塘裡,見不到一滴清水。
現在,因為我在車站一帶踯躅了不短的時間,詢覓客店,同車的旅客早就零星散了。
曠野裡死沉沉的,沒有第二個行人,隻有我坐的這一輛牛車碾動在不平坦的大道上。
&ldquo臨汾炸得很厲害吧?&rdquo我随時都在注意車夫的舉動。
&ldquo沒有什麼,鬼子的飛機倒是常來。
&rdquo他揚一揚鞭子,抽了一下黃牛的臀部。
&ldquo鬼子來了你怕不怕?&rdquo &ldquo要怕,我就不當自衛隊了。
&rdquo他變得十分興奮,自動地同我攀談起來。
在别的村莊裡,弟兄兩個僅有一個參加自衛隊,但在他的村裡,車夫說每個男人都要武裝自己,隻要他的年齡是在十六歲到三十八歲之間。
自衛隊受着定期的訓練,明白這次戰争是我們生死存亡的關頭。
最近,因着前線吃緊,車夫對我說,他們村裡趕打了一百五十把大刀,預備砍鬼子的腦袋。
&ldquo你們沒有新式的槍嗎?&rdquo我不禁這樣問。
&ldquo鬼子會送來的!鬼子要是來,我們都躲到野地裡,等到黑夜摸進村子,把他們殺光,手槍盒子炮不有的是!&rdquo他說得那樣自信,每個字都像一塊鐵,有着極大的力量。
這使我感到羞慚,我以前竟會疑心他是個危險的人物! &ldquo山西還是活着的!&rdquo我默默地念着。
城門剛剛打開,經過守門士兵的幾句盤查,牛車趕進城裡,臨汾仍然在睡夢中呢。
醒了,一切都醒了。
臨汾的氣象竟是意想不到的活潑和緊張。
牆壁上随處張貼着警惕的标語。
從标語下,我知道這邊有少先隊、犧盟會等許多救亡的團體。
火藥的氣息已經可以嗅到,敵人的飛機幾次來抛炸彈,保衛祖國的戰士被急迫地運往火線&mdash&mdash然而民衆的精神和生活并不曾遭到何種侵擾。
商店大開着門,不寬闊的泥土築成的馬路上填塞着行人,熱鬧,緊迫。
行人當中,時時可以見到穿着灰軍裝的青年男女,那都是民族革命大學的學生,造成臨汾活潑氣象的主要動力。
這些革命青年們一邊在訓練自己,一邊在幹着救亡和鋤奸的工作。
臨汾的革命空氣固然濃厚,但漢奸的活動也确實可怕。
張慕陶是被捕了,可是小一點的漢奸仍然像是寄生在人體上的虱蟲,無恥地蠕動着。
朋友告訴我一件事實: 是舊曆元宵的夜晚,許多救亡團體利用百姓們積習難除的舊習慣,舉行一次提燈大會,遊行,喊口号,宣傳。
隊伍像是一條龍,遊走在夜的市街上,群衆的情緒,同揮舞着的火炬一樣的熾熱和明亮。
誰在放槍?啪啪&hellip&hellip 隊伍紊亂了,槍聲淹沒在人的吼叫聲裡: &ldquo打倒漢奸!&rdquo 因着混亂的狀态,漢奸并不曾捉住,一位糾察隊員卻被槍殺了。
這一次遊行雖然發生了不幸的變故,所得到的效果,反而特别大。
因為血的宣傳是比任何口号和演說都來得深刻動人!老百姓對于漢奸是那麼痛恨,時刻都在消滅他們。
因此,我曾經親身遇到一件有趣味的小事。
在一個村莊裡,由于鄉公所的領導,農民們有一次隆重地舉行春耕運動大會。
因為有事住在這個小村裡,而且想看看農民的集體活動,我也跑到鄉公所。
村裡的百姓大半全集攏來了:有駝背的老人,筋肉結實的壯年漢子,頑皮的小孩,以及穿着紅綠衣褲的婦女。
鑼鼓的鬧人聲響,從人堆裡傳出來,每個農民的臉上挂着興奮的色彩。
鄉公所的牆邊擺滿了三角形的大旗,紅的,藍的,紫的&hellip&hellip孩子們在繞着旗杆互相追逐。
我在人叢裡擠了一會兒,走到鄉公所辦公室的窗外,那兒曬着許多橢圓形的藍色小牌,上面用白粉寫着:&ldquo抗日軍人家屬光榮&rdquo。
這當兒,一位穿着黃布制服的中年男子從房裡走出來,含着笑向我打個招呼,而且回答我的問話說: &ldquo我們村裡已經有二百多人打鬼子去了,誰家有當兵的,就在他們門上釘一塊&mdash&mdash先生是哪一部的?&rdquo &ldquo我住在八路軍政治部。
春耕大會幾時開呢?&rdquo &ldquo人到齊了,現在就要遊行,下半天才開會演戲。
&rdquo他的眼睛不住地打量我的服裝,那并不是八路軍一律穿的灰色軍服,而是一套鬼子穿的什麼玩意兒。
&ldquo好的,午後我來參加你們的大會。
&rdquo我向他點點頭,在農民們惶惑的目光下走出鄉公所。
剛走了不遠的路,後邊有人把我叫住: &ldquo同志,請等一等。
&rdquo 來人左臂上绾的一塊白布徽章,明白地告訴我他是八路軍的人員。
他一開口就說: &ldquo請别生氣,鄉下人看見您奇怪,恐怕你是&hellip&hellip&rdquo &ldquo&mdash&mdash我是漢奸?&rdquo &ldquo哈哈,當然不是。
不過他們心細,所以找我同你談談。
&rdquo 我把身邊帶的證明書給他看過,彼此笑着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