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國人民的心
關燈
小
中
大
你的親人?他隻有二十五歲。
他的短短的一生就這樣簡單,他死得也很簡單。
可是,我不能不思索個問題,為什麼我們的人民都這樣奮不顧身呢?自從出了個黃繼光,接着又是一個,又是一個。
于今呢,又出來第二個羅盛教了。
難道說奇怪嗎?這正是毛澤東教養出來的人民啊。
我去看了看那個小孩。
小孩叫趙元弘,住在龍潭嶺背後,村名是三龍裡。
爹原是勞動黨員,一九五〇年秋天敵人進攻朝鮮北半部時,把他爹抓去殺了。
後來他母親也炸死了,趙元弘便靠伯父收養着。
趙元弘拖着志願軍的大鞋,戴着志願軍的棉手套,見了我們一句話不說,用手套揉着眼,隻是抽抽搭搭哭。
他伯父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昨晚上難過得一夜沒睡好,臉色顯得很愁苦。
一見到我們,老人的下嘴唇直打顫顫,眼裡含着淚。
好半天擦了擦淚,指着小孩,顫着音說:&ldquo都是為這個孩子,一個志願軍死了,我永遠也忘不了!&rdquo 誰又能忘得了呢?朝鮮人民用最隆重的葬禮,把烈士的遺體葬到龍潭嶺上。
嶺下臨着龍潭池,史元厚就是在這兒把他的生命最後獻給了朝鮮人民。
朝鮮人民又把龍潭嶺改叫作&ldquo史元厚嶺&rdquo,龍潭池叫&ldquo史元厚池&rdquo。
千秋萬代,望見這片山,這片水,朝鮮的子孫就會想起這個人來。
史元厚是個戰士,臨下葬,朝天放了幾排槍,這是一個戰士應得的尊榮。
史元厚被埋葬了,但我知道,他那顆偉大的心卻依舊跳動着,跳動在千千萬萬中國人民的心坎裡。
好同志,我寫的不隻是你,我寫的正是中國人民的心。
木棉花 一到南國,情調便顯然不同了。
北方才是暮春,你在這兒卻可以聽見蟬、蛙,以及其他不知名的夏蟲在得意地吟鳴。
夜間,草叢和樹梢流動着的螢火更給你帶來不少夏天的消息。
然而這才不過是三月底。
白天,整個大地便成為可怕的蒸籠。
輕細的毂紗已經披上仕女高貴的軀體,而苦力們赤着脊梁,光着腳闆,在推,在拉,在掮,悶熱的汗臭常從他們周身粗糙的毛孔散發出來,這使過路的仕女們蹙緊眉,急急用灑滿法蘭西香水的手絹捂着她們的鼻子,要不然,她們準會暈過去! 警察依舊穿着春季厚重的制服,站在路心指揮着來來往往的腳踏車、車仔、汽車&hellip&hellip他們顯得很呆滞,機械地揮動着手臂,而當大氣中傳來尖銳的汽笛時,他們仍然是機械地在崗棚上挂起一面紅旗,看不出一點沖動的表情。
紅旗的顔色雖然含着流血的意義,但它低垂着頭,永遠被人很冷淡地待遇着。
街頭流着人潮;茶館裡叫嚣着食客;大旅館的西餐間開着風扇,富佬們惬意地吃着雪糕,他們對于警報比一般人更要淡漠十倍,因為像這樣大建築的屋頂上都有避彈網,他們的生命是絕對安全的。
不過今天的轟炸卻是特别厲害。
鎮定的市民也不能不暫時停止他們正在進行的動作,側起耳朵聽一聽。
飛機的翅翼粗狂地搏擊着沉郁的大氣,高射炮的聲音是急劇而響亮的,這同低啞而窒悶的炸彈畫成了截然不同的音符。
廣州市民對于空襲所以那樣不在意,當然是從經驗中生出寬大的膽量,而同時,每天空襲的次數如此頻繁,如果警報一來,市民便藏躲起來,那麼全市的脈搏都要整天地停息不動了。
其實,炸彈的破壞力也真是太渺小了! 空襲剛過,我便爬上越秀山的中山紀念塔,縱眺着煙瘴漠漠的整個廣州市,越秀山旁被炸的幾處地方,簡直是汪洋大海裡的幾點泡沫,多麼細小而可憐呵!但這就是日本帝國主義的實力! 廣九路被炸了,我當天去香港的計劃因而受到阻撓,這使我煩躁。
旅館的客廳很涼爽,電燈投下淺藍而柔和的光線,一個甯靜的黃昏。
坐在我對面的那位旅客十分健談。
他是浙江人,對于這邊的情形卻很熟悉。
他的嗓音高朗而圓潤,語氣也有動人的頓挫。
&ldquo我不能完全同意您的話:戰争可以消滅所有内部的腐化分子。
我能夠給您指出眼前最有力的反證&mdash&mdash請看粵漢鐵路!&rdquo他伸出右手的食指,在他的面門前一點,加強自己談話的語氣。
我明白他是誤會了我的話。
我不過是說這次民族自衛戰争很像一塊試金石,一個人品格的高低可以立刻辨析清楚;又像外科醫生的手術刀,可以加速割除潰爛的疽瘡。
然而假使醫生剛才操起刀子,還不曾施行完畢割治的手術,你就希望全身的疽瘡一齊即時痊愈,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實。
可是他的話已經擒住我的注意力,我焦急地要聽聽他所舉的反證,因而不願意打斷他的話頭。
&ldquo現在說起來,粵漢鐵路的國防性簡直太大了!&rdquo他似乎是在做文章,每個字都極費斟酌。
&ldquo它可以比作一個人的喉管,有了它,這個人才能呼吸,四肢才能活潑有力,才能還擊敵人的打擊!不過粵漢路并不是一條健全通暢的呼吸管,反而是在可怕地腐爛着&mdash&mdash我這兒所說的腐爛是指的營私舞弊!&rdquo &ldquo舞弊的方法很多,現在我們隻談&lsquo賣車皮&rsquo。
粵漢路于今正忙着軍運,商家的貨品堆積得像山,很不容易弄到車皮裝運。
其實車皮不是沒有,隻是少罷了。
于是商家為了搶先裝運自己的貨物便不惜對車站負責人行使賄賂。
車站方面一瞧這是筆好買賣,所以每輛車皮都被看成奇貨,哪家商店出的賄賂多就先給哪家運貨。
久而久之,&lsquo賣車皮&rsquo成了車站人員公開的&lsquo外快&rsquo,如果商店不花運動費,他的貨物便一輩子也運不走!&rdquo&ldquo誰得這些運動費呢?&rdquo &ldquo當然是車站職員大家分啦。
通同作弊,誰也不告發誰!&rdquo 他把兩手一張,憤憤地加添說: &ldquo你看,前線打得多急,後方還是烏煙瘴氣!戰争對于沒有人心的壞家夥似乎一點不起什麼作用!&rdquo 我并不懷疑他的話,但我不同意他悲觀的結論。
&ldquo一切都會慢慢地好起來!&rdquo我的信念是像南國盛開着的木棉花一樣的鮮明、美麗。
我掏出口袋裡珍藏着的一朵,這是我今天在越秀山上拾來的。
它紅得像是一團火。
第二天,廣九路通車了。
傍晚才開駛,白天恐怕遭受空襲。
旅客多得可以疊成山,堆成垛,如果車廂不堅牢,一定會被擠得粉碎。
他們大部分是難民,高等難民!他們有錢,要命,逃避現實,逃避戰争,然而在内地再沒有一寸平靜的土地了,哪兒是天堂? 香港,這個美麗的海島,暫時還是平靜的,因此便成為富人的桃花源了。
那兒有香,有色,有幸福,有享樂,而招引他們的最大的餅餌卻是大英帝國的旗子,那面有着中國舞台上花臉一樣斑斓紋理的旗幟! 旅客們剝着蜜柑,吃着牛肉幹,互相興奮地談笑着。
西裝男子翻開英文報紙,眼睛卻望着一些穿長衫的客人,似乎在說: &ldquo英文都不懂,你們配到香港嗎?&rdquo 一個讨厭的消息忽然傳開來。
車廂裡,千百隻嘴金頭蒼蠅似的嗡嗡着: &ldquo怎麼,還要換車嗎?&rdquo &ldquo在哪兒?&rdquo &ldquo石灘!&rdquo 火車開到石灘,已經是黑夜了。
這裡有一座橋昨天炸壞,還不曾修理完好。
廣州和九龍對開的火車必須停在橋的兩端,等兩方面的旅客互相換完車後,火車便各自駛回原站。
這是一段長長的路,旅客須得提着行囊,走過破損的橋梁,才能跳上對岸那輛火車。
夜很黑,雖然鐵道兩旁樹木上每隔一段距離便挂一盞燈,這并不能給予乘客多大的幫助。
我提着一隻小皮箱,擠在人群裡,腳下的碎石塊時時會把我絆一個踉跄。
人們争着向前搶,胸脯,脊背,大腿,胳膊,擠做一堆,攪成一團,反而半步也邁不動。
&ldquo下邊走,下邊走&hellip&hellip&rdquo 我随着一部分乘客沖下高起的路基,沿着一帶水邊向前奔走。
路是又黑又濘,随時都有跌進水塘的可能。
&ldquo上邊走,上邊走&hellip&hellip&rdquo 怎麼回事呀?原來已經來到木橋,于是大家又争着往上爬。
爬呀,爬呀,腳下一滑,連人帶行李滾下來,後邊的旅客也被打倒。
路基全是石塊砌成,石縫生着青草,濃重的夜露把草葉都濡濕了。
草露滑得像油,我摔了兩三跤,等到第二次爬上路基,大隊的旅客已經不見了。
落後的人們慌慌張張向前奔跑,害怕耽誤火車。
跑過木橋,追上大隊,我的襯衫早被汗水濕透。
忽而,這又是怎樣的一次沖鋒呵! 一團一團黑壓壓的東西塞滿每個車門,沒有頭,沒有腦。
孩子的哭聲,女人的尖叫,随着黑色的怪物一起翻滾。
隻一跳,我仿佛跌進急轉的漩渦,全身失去自主的能力,任憑人潮的振動而忽東忽西。
可是我抓住鐵欄了,蹬上梯級了,攀上火車了,終于擠進散布着汗臭的車廂。
我的眼前是一片模糊,揉揉眼,汗水已經滲入我的睫毛。
人們從過度的緊張跌入疲倦。
大家坐着,站着,肉貼着肉,誰都不說一句話。
而腳下,車輪飛快地碾動着,駛過石龍&hellip&hellip平湖&hellip&hellip粉嶺,奔向最終的目的地&mdash&mdash九龍。
&ldquo進入英國管地了!&rdquo誰在快意地舒一口氣。
許多張臉立時轉向車窗。
窗外是漆黑的原野,漆黑的天空,夜風吹送着潮濕的青草氣息飄進車廂,這裡暫時還是&ldquo自由&rdquo的天地。
抛在他們身後的是殘酷的戰争,醜惡的現實! 潼關之夜 經過整天勞頓的旅程,這是我第一次吃飯。
一碗湯面,夾雜着泥沙的湯裡加進多量的醬油,我的因饑餓而燒熱的腸胃舒暢地膨脹起來。
雖然小粒的沙石時時震動我的牙齒,我不曾埋怨堂倌一句。
&ldquo有炒飯嗎?來一碗雞蛋炒飯。
&rdquo第二個客人跨進來,身邊帶着一陣涼風,桌上煤油燈的火焰跳躍了兩三下。
他的腳步又輕又快,走向小飯館裡獨一無二的食桌前,坐在我的對面。
短時間,我們的目光交織成一條直線。
他年輕而健康的臉膛曾經給我留下一點新鮮的記憶。
就是今天下午,他身上穿的也是這件軍用的黃色棉大衣,頭上也是這頂垂着兩隻耳朵的灰色軍帽,不過背後還背着一個大包裹,對于他矮小的身材似乎過分沉重。
他坐在黃河渡船的舷闆上,前後左右擠滿人群。
旅客們十分嘈雜,但這不能夠淹沒一個嬰兒的啼哭聲。
嬰兒的母親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婦人,站在人堆裡,不停地用手拍着小孩,雖然明知道這不能止住孩子的哭聲。
&ldquo給他點奶吃就好了。
&rdquo有人這樣說着。
淚水沿着婦人瘦削的臉頰流下,滴到小孩的紅棉襖上。
她仿佛對自己申訴說: &ldquo哪有奶?大人都沒有吃的!&rdquo 他&mdash&mdash年輕的軍人&mdash&mdash站起來,把座位讓給抱嬰兒的婦人,又從衣袋裡摸出一塊幹硬的饅頭交給她,用類似女人的柔聲說: &ldquo孩子是餓了。
嚼點饅頭給他吃吧。
&rdquo 現在,當他同堂倌說話時,聲音仍然帶着女性的氣味,這和他矯健的舉動似乎不大調配。
我們這是第二次見面,但彼此全把臉埋在食器上,保持着靜默。
剛剛吃完面,隔壁客店送我來吃飯的茶房過來招呼我說: &ldquo警察來查店了,請您回去看看。
&rdquo 巡警盤問得很詳細。
他們從我的行李中檢出一本《中國分省新圖》和一些零碎的通訊稿,于是抱着絕大的懷疑,追詢我許多問題。
最後,我拿出八路軍的護照,他們才認為滿意。
退去時,一個警察搖擺着頭說: &ldquo對不起,越是你們知識分子漢奸越多!&rdquo 像是黃蜂的毒刺,這幾句話刺痛我的心。
不到一刻鐘光景,我聽見警察從對面房間走出來,皮鞋後跟撞擊在穿堂的磚地上所發的聲響,漸漸地消失下去。
誰在敲我的門? &ldquo請進。
&rdquo 闆門輕快地推開,那位青年軍人站在我的眼前。
一種熟悉的柔軟的話語滾動在我耳邊: &ldquo請别見怪,同志也
他的短短的一生就這樣簡單,他死得也很簡單。
可是,我不能不思索個問題,為什麼我們的人民都這樣奮不顧身呢?自從出了個黃繼光,接着又是一個,又是一個。
于今呢,又出來第二個羅盛教了。
難道說奇怪嗎?這正是毛澤東教養出來的人民啊。
我去看了看那個小孩。
小孩叫趙元弘,住在龍潭嶺背後,村名是三龍裡。
爹原是勞動黨員,一九五〇年秋天敵人進攻朝鮮北半部時,把他爹抓去殺了。
後來他母親也炸死了,趙元弘便靠伯父收養着。
趙元弘拖着志願軍的大鞋,戴着志願軍的棉手套,見了我們一句話不說,用手套揉着眼,隻是抽抽搭搭哭。
他伯父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昨晚上難過得一夜沒睡好,臉色顯得很愁苦。
一見到我們,老人的下嘴唇直打顫顫,眼裡含着淚。
好半天擦了擦淚,指着小孩,顫着音說:&ldquo都是為這個孩子,一個志願軍死了,我永遠也忘不了!&rdquo 誰又能忘得了呢?朝鮮人民用最隆重的葬禮,把烈士的遺體葬到龍潭嶺上。
嶺下臨着龍潭池,史元厚就是在這兒把他的生命最後獻給了朝鮮人民。
朝鮮人民又把龍潭嶺改叫作&ldquo史元厚嶺&rdquo,龍潭池叫&ldquo史元厚池&rdquo。
千秋萬代,望見這片山,這片水,朝鮮的子孫就會想起這個人來。
史元厚是個戰士,臨下葬,朝天放了幾排槍,這是一個戰士應得的尊榮。
史元厚被埋葬了,但我知道,他那顆偉大的心卻依舊跳動着,跳動在千千萬萬中國人民的心坎裡。
好同志,我寫的不隻是你,我寫的正是中國人民的心。
木棉花 一到南國,情調便顯然不同了。
北方才是暮春,你在這兒卻可以聽見蟬、蛙,以及其他不知名的夏蟲在得意地吟鳴。
夜間,草叢和樹梢流動着的螢火更給你帶來不少夏天的消息。
然而這才不過是三月底。
白天,整個大地便成為可怕的蒸籠。
輕細的毂紗已經披上仕女高貴的軀體,而苦力們赤着脊梁,光着腳闆,在推,在拉,在掮,悶熱的汗臭常從他們周身粗糙的毛孔散發出來,這使過路的仕女們蹙緊眉,急急用灑滿法蘭西香水的手絹捂着她們的鼻子,要不然,她們準會暈過去! 警察依舊穿着春季厚重的制服,站在路心指揮着來來往往的腳踏車、車仔、汽車&hellip&hellip他們顯得很呆滞,機械地揮動着手臂,而當大氣中傳來尖銳的汽笛時,他們仍然是機械地在崗棚上挂起一面紅旗,看不出一點沖動的表情。
紅旗的顔色雖然含着流血的意義,但它低垂着頭,永遠被人很冷淡地待遇着。
街頭流着人潮;茶館裡叫嚣着食客;大旅館的西餐間開着風扇,富佬們惬意地吃着雪糕,他們對于警報比一般人更要淡漠十倍,因為像這樣大建築的屋頂上都有避彈網,他們的生命是絕對安全的。
不過今天的轟炸卻是特别厲害。
鎮定的市民也不能不暫時停止他們正在進行的動作,側起耳朵聽一聽。
飛機的翅翼粗狂地搏擊着沉郁的大氣,高射炮的聲音是急劇而響亮的,這同低啞而窒悶的炸彈畫成了截然不同的音符。
廣州市民對于空襲所以那樣不在意,當然是從經驗中生出寬大的膽量,而同時,每天空襲的次數如此頻繁,如果警報一來,市民便藏躲起來,那麼全市的脈搏都要整天地停息不動了。
其實,炸彈的破壞力也真是太渺小了! 空襲剛過,我便爬上越秀山的中山紀念塔,縱眺着煙瘴漠漠的整個廣州市,越秀山旁被炸的幾處地方,簡直是汪洋大海裡的幾點泡沫,多麼細小而可憐呵!但這就是日本帝國主義的實力! 廣九路被炸了,我當天去香港的計劃因而受到阻撓,這使我煩躁。
旅館的客廳很涼爽,電燈投下淺藍而柔和的光線,一個甯靜的黃昏。
坐在我對面的那位旅客十分健談。
他是浙江人,對于這邊的情形卻很熟悉。
他的嗓音高朗而圓潤,語氣也有動人的頓挫。
&ldquo我不能完全同意您的話:戰争可以消滅所有内部的腐化分子。
我能夠給您指出眼前最有力的反證&mdash&mdash請看粵漢鐵路!&rdquo他伸出右手的食指,在他的面門前一點,加強自己談話的語氣。
我明白他是誤會了我的話。
我不過是說這次民族自衛戰争很像一塊試金石,一個人品格的高低可以立刻辨析清楚;又像外科醫生的手術刀,可以加速割除潰爛的疽瘡。
然而假使醫生剛才操起刀子,還不曾施行完畢割治的手術,你就希望全身的疽瘡一齊即時痊愈,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實。
可是他的話已經擒住我的注意力,我焦急地要聽聽他所舉的反證,因而不願意打斷他的話頭。
&ldquo現在說起來,粵漢鐵路的國防性簡直太大了!&rdquo他似乎是在做文章,每個字都極費斟酌。
&ldquo它可以比作一個人的喉管,有了它,這個人才能呼吸,四肢才能活潑有力,才能還擊敵人的打擊!不過粵漢路并不是一條健全通暢的呼吸管,反而是在可怕地腐爛着&mdash&mdash我這兒所說的腐爛是指的營私舞弊!&rdquo &ldquo舞弊的方法很多,現在我們隻談&lsquo賣車皮&rsquo。
粵漢路于今正忙着軍運,商家的貨品堆積得像山,很不容易弄到車皮裝運。
其實車皮不是沒有,隻是少罷了。
于是商家為了搶先裝運自己的貨物便不惜對車站負責人行使賄賂。
車站方面一瞧這是筆好買賣,所以每輛車皮都被看成奇貨,哪家商店出的賄賂多就先給哪家運貨。
久而久之,&lsquo賣車皮&rsquo成了車站人員公開的&lsquo外快&rsquo,如果商店不花運動費,他的貨物便一輩子也運不走!&rdquo&ldquo誰得這些運動費呢?&rdquo &ldquo當然是車站職員大家分啦。
通同作弊,誰也不告發誰!&rdquo 他把兩手一張,憤憤地加添說: &ldquo你看,前線打得多急,後方還是烏煙瘴氣!戰争對于沒有人心的壞家夥似乎一點不起什麼作用!&rdquo 我并不懷疑他的話,但我不同意他悲觀的結論。
&ldquo一切都會慢慢地好起來!&rdquo我的信念是像南國盛開着的木棉花一樣的鮮明、美麗。
我掏出口袋裡珍藏着的一朵,這是我今天在越秀山上拾來的。
它紅得像是一團火。
第二天,廣九路通車了。
傍晚才開駛,白天恐怕遭受空襲。
旅客多得可以疊成山,堆成垛,如果車廂不堅牢,一定會被擠得粉碎。
他們大部分是難民,高等難民!他們有錢,要命,逃避現實,逃避戰争,然而在内地再沒有一寸平靜的土地了,哪兒是天堂? 香港,這個美麗的海島,暫時還是平靜的,因此便成為富人的桃花源了。
那兒有香,有色,有幸福,有享樂,而招引他們的最大的餅餌卻是大英帝國的旗子,那面有着中國舞台上花臉一樣斑斓紋理的旗幟! 旅客們剝着蜜柑,吃着牛肉幹,互相興奮地談笑着。
西裝男子翻開英文報紙,眼睛卻望着一些穿長衫的客人,似乎在說: &ldquo英文都不懂,你們配到香港嗎?&rdquo 一個讨厭的消息忽然傳開來。
車廂裡,千百隻嘴金頭蒼蠅似的嗡嗡着: &ldquo怎麼,還要換車嗎?&rdquo &ldquo在哪兒?&rdquo &ldquo石灘!&rdquo 火車開到石灘,已經是黑夜了。
這裡有一座橋昨天炸壞,還不曾修理完好。
廣州和九龍對開的火車必須停在橋的兩端,等兩方面的旅客互相換完車後,火車便各自駛回原站。
這是一段長長的路,旅客須得提着行囊,走過破損的橋梁,才能跳上對岸那輛火車。
夜很黑,雖然鐵道兩旁樹木上每隔一段距離便挂一盞燈,這并不能給予乘客多大的幫助。
我提着一隻小皮箱,擠在人群裡,腳下的碎石塊時時會把我絆一個踉跄。
人們争着向前搶,胸脯,脊背,大腿,胳膊,擠做一堆,攪成一團,反而半步也邁不動。
&ldquo下邊走,下邊走&hellip&hellip&rdquo 我随着一部分乘客沖下高起的路基,沿着一帶水邊向前奔走。
路是又黑又濘,随時都有跌進水塘的可能。
&ldquo上邊走,上邊走&hellip&hellip&rdquo 怎麼回事呀?原來已經來到木橋,于是大家又争着往上爬。
爬呀,爬呀,腳下一滑,連人帶行李滾下來,後邊的旅客也被打倒。
路基全是石塊砌成,石縫生着青草,濃重的夜露把草葉都濡濕了。
草露滑得像油,我摔了兩三跤,等到第二次爬上路基,大隊的旅客已經不見了。
落後的人們慌慌張張向前奔跑,害怕耽誤火車。
跑過木橋,追上大隊,我的襯衫早被汗水濕透。
忽而,這又是怎樣的一次沖鋒呵! 一團一團黑壓壓的東西塞滿每個車門,沒有頭,沒有腦。
孩子的哭聲,女人的尖叫,随着黑色的怪物一起翻滾。
隻一跳,我仿佛跌進急轉的漩渦,全身失去自主的能力,任憑人潮的振動而忽東忽西。
可是我抓住鐵欄了,蹬上梯級了,攀上火車了,終于擠進散布着汗臭的車廂。
我的眼前是一片模糊,揉揉眼,汗水已經滲入我的睫毛。
人們從過度的緊張跌入疲倦。
大家坐着,站着,肉貼着肉,誰都不說一句話。
而腳下,車輪飛快地碾動着,駛過石龍&hellip&hellip平湖&hellip&hellip粉嶺,奔向最終的目的地&mdash&mdash九龍。
&ldquo進入英國管地了!&rdquo誰在快意地舒一口氣。
許多張臉立時轉向車窗。
窗外是漆黑的原野,漆黑的天空,夜風吹送着潮濕的青草氣息飄進車廂,這裡暫時還是&ldquo自由&rdquo的天地。
抛在他們身後的是殘酷的戰争,醜惡的現實! 潼關之夜 經過整天勞頓的旅程,這是我第一次吃飯。
一碗湯面,夾雜着泥沙的湯裡加進多量的醬油,我的因饑餓而燒熱的腸胃舒暢地膨脹起來。
雖然小粒的沙石時時震動我的牙齒,我不曾埋怨堂倌一句。
&ldquo有炒飯嗎?來一碗雞蛋炒飯。
&rdquo第二個客人跨進來,身邊帶着一陣涼風,桌上煤油燈的火焰跳躍了兩三下。
他的腳步又輕又快,走向小飯館裡獨一無二的食桌前,坐在我的對面。
短時間,我們的目光交織成一條直線。
他年輕而健康的臉膛曾經給我留下一點新鮮的記憶。
就是今天下午,他身上穿的也是這件軍用的黃色棉大衣,頭上也是這頂垂着兩隻耳朵的灰色軍帽,不過背後還背着一個大包裹,對于他矮小的身材似乎過分沉重。
他坐在黃河渡船的舷闆上,前後左右擠滿人群。
旅客們十分嘈雜,但這不能夠淹沒一個嬰兒的啼哭聲。
嬰兒的母親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婦人,站在人堆裡,不停地用手拍着小孩,雖然明知道這不能止住孩子的哭聲。
&ldquo給他點奶吃就好了。
&rdquo有人這樣說着。
淚水沿着婦人瘦削的臉頰流下,滴到小孩的紅棉襖上。
她仿佛對自己申訴說: &ldquo哪有奶?大人都沒有吃的!&rdquo 他&mdash&mdash年輕的軍人&mdash&mdash站起來,把座位讓給抱嬰兒的婦人,又從衣袋裡摸出一塊幹硬的饅頭交給她,用類似女人的柔聲說: &ldquo孩子是餓了。
嚼點饅頭給他吃吧。
&rdquo 現在,當他同堂倌說話時,聲音仍然帶着女性的氣味,這和他矯健的舉動似乎不大調配。
我們這是第二次見面,但彼此全把臉埋在食器上,保持着靜默。
剛剛吃完面,隔壁客店送我來吃飯的茶房過來招呼我說: &ldquo警察來查店了,請您回去看看。
&rdquo 巡警盤問得很詳細。
他們從我的行李中檢出一本《中國分省新圖》和一些零碎的通訊稿,于是抱着絕大的懷疑,追詢我許多問題。
最後,我拿出八路軍的護照,他們才認為滿意。
退去時,一個警察搖擺着頭說: &ldquo對不起,越是你們知識分子漢奸越多!&rdquo 像是黃蜂的毒刺,這幾句話刺痛我的心。
不到一刻鐘光景,我聽見警察從對面房間走出來,皮鞋後跟撞擊在穿堂的磚地上所發的聲響,漸漸地消失下去。
誰在敲我的門? &ldquo請進。
&rdquo 闆門輕快地推開,那位青年軍人站在我的眼前。
一種熟悉的柔軟的話語滾動在我耳邊: &ldquo請别見怪,同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