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六剃頭
關燈
小
中
大
rdquo鄧升平道:&ldquo若是多年的懸案,并沒人從新控告,法院裡還辦不辦呢?&rdquo在下說:&ldquo沒人從新控告,無論什麼懸案,是不會辦的,你老人家何以忽然問這話呢?&rdquo鄧升平搖頭道:&ldquo随意問着玩的,并沒有什麼意思。
&rdquo在下心裡犯疑,口裡卻不好再問。
鄧升平擡頭向窗外望一望說道:&ldquo這裡面的人都睡盡了麼?&rdquo在下說:&ldquo早已睡盡了。
&rdquo鄧升平随将座位移近些,說道:&ldquo此次承先生的情,接我到這裡來,霎霎眼就已打擾十來日了。
此時會還不曾開,也沒有用得着我的所在,我在這裡無功受祿,心裡甚是不安。
先生教我去請吳六爹,我又不能将他請來,更覺得對不住先生。
不過我不能請吳六爹到這裡來,也有個原因在内。
不是我欺瞞先生,不肯早将原因說出,實因恐怕說出來,這裡人多口雜,傳出去不是當耍的事。
先生剛才既說從前的懸案,此刻已一概不辦了,而且這十來日和先生朝夕在一塊談論,知道先生是個君子人,不妨把請不來的原因說給先生聽。
說到吳六爹本人,他一生不曾做過半點非分的事,遠近的人,沒有不知道他是個好人的。
他所怕的,一則是怕他師傅的案子連累到他身上;二則因在二十多年以前,得罪了一個小痞子,那小痞子懷恨出門尋師,想學好了武藝,回來報仇。
隻是至今沒有回來,我們都說必是死在外面了,吳六爹終不放心,至今尚是時刻提防,唯恐被人暗算。
&rdquo 在下問道:&ldquo他老人家的師傅是誰,犯的是什麼案子?他老人家本人既不犯法,為什麼怕受連累?&rdquo鄧升平歎道:&ldquo若是本人犯了法,又怎麼可以謂之連累呢?連累原是沒有道理可講的,常有一面不相識的人犯了案都受了拖連的,何況師徒呢?吳六爹的師傅,真姓名叫什麼,連吳六爹自己都不知道,也不知道究竟是哪一省的人。
吳六爹親口對我說,他遇他師傅的時候,年紀才十五歲。
那時他家住在長沙東鄉青山鋪附近,他家裡略有些兒田産,父親哥子都是安分種田的人。
隻因他小時生得聰明,體質不大強實,他父親不想教他種田,打算送他到鄉村蒙館裡,讀幾年書開開眼,再送到省裡學生意。
那時離他家二三裡路遠近,有一處蒙館,蒙師姓匡,名叫午亭,教了十多個本地方的蒙童。
地方上人都說匡先生會教書,學費又收得輕,若是赤貧人家的子弟,一個錢學費不要,還貼學生的紙墨筆硯。
吳六爹的父親就把吳六爹送到這位匡先生館裡讀書,每日早去晚歸,讀了半年。
&ldquo匡先生非常歡喜吳六爹,說他是絕頂的聰明,禀賦極厚,将來可望造成一個人物,就隻生像不好,恐怕沒有多大的福澤。
他那時的年紀很輕,聽了匡先生這番獎勵的話,讀書越加發奮了。
平日是在家跟着家裡人吃了早飯,才走向蒙館裡去讀書的;自受了匡先生獎勵之後,早起不待飯好,隻胡亂吃點兒昨夜餘下來的飯,就急匆匆地進學堂。
每早到學堂裡讀了好一會兒書,同學的才來。
&ldquo這日是三月間天氣,吳六爹一早進學堂,剛要走到學堂的時候,天色本是清明的,陡然烏黑起來,快要下雨的樣子。
他恐怕落濕身上的衣服,忙忙地向學堂裡跑。
跑近學堂,隻見匡先生正在門外草坪裡,一手将陷了半截在土裡的破石臼提了起來,很慌急地端進屋裡去了。
那破石臼陷在土裡,也不知已有多少時日了。
吳六爹曾見匡先生親手将臼窩裡的泥沙掃除幹淨,趁有太陽的時候,把幹菜放在臼窩裡烘曬,這時忽見匡先生把石臼端到屋裡去,不由得有些覺得奇怪,也慌忙趕進去,看有什麼用處。
&ldquo趕到跟前一看,原來臼窩裡承滿了米,正要開口問原因,匡先生已笑着說道:&lsquo落了幾天的梅雨,米都上了黴,估料今日的天是會晴的,一早就把米倒在這臼裡,想曬去些黴氣,想不到天色陡然變了,來不及慢慢地搬,隻得連臼端進來。
幸喜是這麼端的快,你瞧不是傾盆大雨麼?&rsquo吳六爹心想:&lsquo這石臼不是很笨重的東西嗎?承了一臼米,又陷了半截在土裡,怎麼先生一隻手能端進屋裡來呢?&rsquo當下遂向匡先生問道:&lsquo去年我家買了一個新石臼,還沒有這個石臼大,我大哥、二哥兩個人用車子推了回來,兩人都累出一身大汗,到家的時候,四個人才擡下車。
他們都是氣力很大的人,尚且是那麼吃力,先生是
&rdquo在下心裡犯疑,口裡卻不好再問。
鄧升平擡頭向窗外望一望說道:&ldquo這裡面的人都睡盡了麼?&rdquo在下說:&ldquo早已睡盡了。
&rdquo鄧升平随将座位移近些,說道:&ldquo此次承先生的情,接我到這裡來,霎霎眼就已打擾十來日了。
此時會還不曾開,也沒有用得着我的所在,我在這裡無功受祿,心裡甚是不安。
先生教我去請吳六爹,我又不能将他請來,更覺得對不住先生。
不過我不能請吳六爹到這裡來,也有個原因在内。
不是我欺瞞先生,不肯早将原因說出,實因恐怕說出來,這裡人多口雜,傳出去不是當耍的事。
先生剛才既說從前的懸案,此刻已一概不辦了,而且這十來日和先生朝夕在一塊談論,知道先生是個君子人,不妨把請不來的原因說給先生聽。
說到吳六爹本人,他一生不曾做過半點非分的事,遠近的人,沒有不知道他是個好人的。
他所怕的,一則是怕他師傅的案子連累到他身上;二則因在二十多年以前,得罪了一個小痞子,那小痞子懷恨出門尋師,想學好了武藝,回來報仇。
隻是至今沒有回來,我們都說必是死在外面了,吳六爹終不放心,至今尚是時刻提防,唯恐被人暗算。
&rdquo 在下問道:&ldquo他老人家的師傅是誰,犯的是什麼案子?他老人家本人既不犯法,為什麼怕受連累?&rdquo鄧升平歎道:&ldquo若是本人犯了法,又怎麼可以謂之連累呢?連累原是沒有道理可講的,常有一面不相識的人犯了案都受了拖連的,何況師徒呢?吳六爹的師傅,真姓名叫什麼,連吳六爹自己都不知道,也不知道究竟是哪一省的人。
吳六爹親口對我說,他遇他師傅的時候,年紀才十五歲。
那時他家住在長沙東鄉青山鋪附近,他家裡略有些兒田産,父親哥子都是安分種田的人。
隻因他小時生得聰明,體質不大強實,他父親不想教他種田,打算送他到鄉村蒙館裡,讀幾年書開開眼,再送到省裡學生意。
那時離他家二三裡路遠近,有一處蒙館,蒙師姓匡,名叫午亭,教了十多個本地方的蒙童。
地方上人都說匡先生會教書,學費又收得輕,若是赤貧人家的子弟,一個錢學費不要,還貼學生的紙墨筆硯。
吳六爹的父親就把吳六爹送到這位匡先生館裡讀書,每日早去晚歸,讀了半年。
&ldquo匡先生非常歡喜吳六爹,說他是絕頂的聰明,禀賦極厚,将來可望造成一個人物,就隻生像不好,恐怕沒有多大的福澤。
他那時的年紀很輕,聽了匡先生這番獎勵的話,讀書越加發奮了。
平日是在家跟着家裡人吃了早飯,才走向蒙館裡去讀書的;自受了匡先生獎勵之後,早起不待飯好,隻胡亂吃點兒昨夜餘下來的飯,就急匆匆地進學堂。
每早到學堂裡讀了好一會兒書,同學的才來。
&ldquo這日是三月間天氣,吳六爹一早進學堂,剛要走到學堂的時候,天色本是清明的,陡然烏黑起來,快要下雨的樣子。
他恐怕落濕身上的衣服,忙忙地向學堂裡跑。
跑近學堂,隻見匡先生正在門外草坪裡,一手将陷了半截在土裡的破石臼提了起來,很慌急地端進屋裡去了。
那破石臼陷在土裡,也不知已有多少時日了。
吳六爹曾見匡先生親手将臼窩裡的泥沙掃除幹淨,趁有太陽的時候,把幹菜放在臼窩裡烘曬,這時忽見匡先生把石臼端到屋裡去,不由得有些覺得奇怪,也慌忙趕進去,看有什麼用處。
&ldquo趕到跟前一看,原來臼窩裡承滿了米,正要開口問原因,匡先生已笑着說道:&lsquo落了幾天的梅雨,米都上了黴,估料今日的天是會晴的,一早就把米倒在這臼裡,想曬去些黴氣,想不到天色陡然變了,來不及慢慢地搬,隻得連臼端進來。
幸喜是這麼端的快,你瞧不是傾盆大雨麼?&rsquo吳六爹心想:&lsquo這石臼不是很笨重的東西嗎?承了一臼米,又陷了半截在土裡,怎麼先生一隻手能端進屋裡來呢?&rsquo當下遂向匡先生問道:&lsquo去年我家買了一個新石臼,還沒有這個石臼大,我大哥、二哥兩個人用車子推了回來,兩人都累出一身大汗,到家的時候,四個人才擡下車。
他們都是氣力很大的人,尚且是那麼吃力,先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