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紀事
關燈
小
中
大
漫山遍野,彌望皆白。
一株樹一個帽子,真像蛋糕上的白糖霜。
天卻冷得厲害。
大家縮着脖子,迎着撲面而來、尖利得像刀一樣的北風前進。
兩個鐘頭到了城裡,一個個用眼色表示一句&ldquo再見&rdquo然後各走各的。
他們都有家可歸,我呢?我是來做客的。
歡然道故,自中午到黃昏,品嘗了朋友窖藏的佳釀,繼之以一宿好睡,就完全抵消了那段辛苦的旅程。
第二天,朋友帶我去逛街,由東到西一長條,古舊黝黑的建築物,鱗次栉比,敵意地對峙着。
路中一座崇宏的城隍廟,廟前廣場是菜市,魚肉菜果中間,點綴着幾個賣春聯的攤子。
主婦和攤販各用自己可能喊得高的聲音,争論着相差微不足道的價錢。
快被送到廚裡去的雞鴨,似乎也不甘寂寞,或者是在對命運抗議,叽叽呱呱亂叫着。
這一切音響加起來,就是歲暮交響曲一個最主要的樂章。
我們踩着泥濘的石闆路,從擁擠的人群中穿過。
離城隍廟不遠,有一家很大的茶樓,我那朋友朱孔嘉站住腳說: &ldquo你要領略小城鎮的風味,不可不到這種茶樓裡來。
&rdquo 說着,他領我上樓,樓闆有微微的彈性&mdash&mdash或許是我敏感。
中間有十幾張方桌,水漬淋漓,但多半無人,四周沿壁擺着竹制靠椅,沒有一張不是暗紅的。
我們坐定不久,走過來一個人向孔嘉招呼: &ldquo朱先生,怎麼今天還有空來喝茶?&rdquo &ldquo啊,金生哥,是你!&rdquo我站起來說。
&ldquo怎麼?&rdquo孔嘉看着我和金生,&ldquo你們認識?&rdquo &ldquo前天才認識。
金生哥是個很熱心的好朋友。
&rdquo &ldquo不敢當,不敢當。
&rdquo他有點受寵若驚的神氣,搓着手說,&ldquo真的,我還沒有請教您貴姓?&rdquo &ldquo木易楊。
&rdquo我拖過一張方杌,說,&ldquo金生哥,一塊兒坐。
&rdquo &ldquo楊先生,您就管叫我金生好了,您是朱二爺的朋友&hellip&hellip&rdquo 我了解他的意思,在那重禮法的小城中,孔嘉與金生的身份不同,因此不便跟我稱兄道弟。
但是孔嘉倒并沒有将他自己與金生隔離開來,親熱地閑談着。
談來談去,又提到了雙槍李。
&ldquo他給逮住了,您還不知道?&rdquo &ldquo真的?逮住他倒不容易呢。
&rdquo &ldquo是啊!也怪他自己不好。
&rdquo金生好像不勝怅惘惋惜地說道,&ldquo有道是&lsquo偷風不偷月,偷雨不偷雪&rsquo,這小子大概是過年過不去還是怎麼的,敢于在下雪天做案子,這才讓警察局撿了個大便宜。
&rdquo &ldquo這一來警察局長該升官了。
&rdquo孔嘉說。
&ldquo可是他也害了警察局。
以前那個袁局長就是為他丢的差使。
&rdquo 說到這裡,有人來找金生,等他一走,我們也就離開茶樓。
轉眼過了年,我幫着孔嘉整理詩稿,很少出來。
一直到燈節,忽然,金生帶着方之春來看我,寒暄了幾句。
方之春掏出兩個請帖,請我吃飯,附帶請孔嘉作陪。
此外還請了劉骥和金生,事實上他們才是主客,因為這完全是為了酬謝那晚照料他的孩子的緣故。
辭謝了半天,卻不過方之春的誠意和金生的勸詞,我隻好先答應下來,臨時再作道理,孔嘉則不置可否。
然後談到他的孩子,我說: &ldquo令郎完全好了?&rdquo &ldquo謝謝,好了。
&rdquo方之春接着說,&ldquo早就有點兒燒,我跟内人年紀太輕,都不懂,差一點兒給耽誤了。
也真虧劉先生和您幾位,真是哪兒遇不見好人!隻就是,&rdquo他皺着眉,&ldquo那晚上買藥送藥的那兩位,沒有辦法讓我跟他們道個謝、喝杯酒,表表我的心。
&rdquo &ldquo對了,要論功勞,真得數那兩位第一。
&rdquo 方之春和金生不斷地歌頌那兩人,使我深受感動,覺得小城裡的人物,實在淳樸得可愛,厚道得可敬,因此對方之春的邀請,決定不必臨時再看,準定赴約。
宴會是第三天中午,地點在方之春父親開的那家廣利百貨店。
到了那天,原來不準備赴約的孔嘉,臨時也決定陪我去。
因為雙槍李經省保安司令部批複準予就地槍決,定在那天下午執行,事先遊街,孔嘉想去看個熱鬧。
到了廣利,方之春招待我們到住家的樓上。
點心糖果堆了一桌子,方之春的父母和他的妻子先後來道謝,慚愧得我幾乎坐不住。
接着,來了劉骥,又找來了老三和那個替方之春挑過行李包的旅伴。
就是金生還沒有來。
自然,少不了又是談雙槍李。
說他被捕的經過,言人言殊,甚至自己前後矛盾。
最後談得沒有什麼可談了,金
一株樹一個帽子,真像蛋糕上的白糖霜。
天卻冷得厲害。
大家縮着脖子,迎着撲面而來、尖利得像刀一樣的北風前進。
兩個鐘頭到了城裡,一個個用眼色表示一句&ldquo再見&rdquo然後各走各的。
他們都有家可歸,我呢?我是來做客的。
歡然道故,自中午到黃昏,品嘗了朋友窖藏的佳釀,繼之以一宿好睡,就完全抵消了那段辛苦的旅程。
第二天,朋友帶我去逛街,由東到西一長條,古舊黝黑的建築物,鱗次栉比,敵意地對峙着。
路中一座崇宏的城隍廟,廟前廣場是菜市,魚肉菜果中間,點綴着幾個賣春聯的攤子。
主婦和攤販各用自己可能喊得高的聲音,争論着相差微不足道的價錢。
快被送到廚裡去的雞鴨,似乎也不甘寂寞,或者是在對命運抗議,叽叽呱呱亂叫着。
這一切音響加起來,就是歲暮交響曲一個最主要的樂章。
我們踩着泥濘的石闆路,從擁擠的人群中穿過。
離城隍廟不遠,有一家很大的茶樓,我那朋友朱孔嘉站住腳說: &ldquo你要領略小城鎮的風味,不可不到這種茶樓裡來。
&rdquo 說着,他領我上樓,樓闆有微微的彈性&mdash&mdash或許是我敏感。
中間有十幾張方桌,水漬淋漓,但多半無人,四周沿壁擺着竹制靠椅,沒有一張不是暗紅的。
我們坐定不久,走過來一個人向孔嘉招呼: &ldquo朱先生,怎麼今天還有空來喝茶?&rdquo &ldquo啊,金生哥,是你!&rdquo我站起來說。
&ldquo怎麼?&rdquo孔嘉看着我和金生,&ldquo你們認識?&rdquo &ldquo前天才認識。
金生哥是個很熱心的好朋友。
&rdquo &ldquo不敢當,不敢當。
&rdquo他有點受寵若驚的神氣,搓着手說,&ldquo真的,我還沒有請教您貴姓?&rdquo &ldquo木易楊。
&rdquo我拖過一張方杌,說,&ldquo金生哥,一塊兒坐。
&rdquo &ldquo楊先生,您就管叫我金生好了,您是朱二爺的朋友&hellip&hellip&rdquo 我了解他的意思,在那重禮法的小城中,孔嘉與金生的身份不同,因此不便跟我稱兄道弟。
但是孔嘉倒并沒有将他自己與金生隔離開來,親熱地閑談着。
談來談去,又提到了雙槍李。
&ldquo他給逮住了,您還不知道?&rdquo &ldquo真的?逮住他倒不容易呢。
&rdquo &ldquo是啊!也怪他自己不好。
&rdquo金生好像不勝怅惘惋惜地說道,&ldquo有道是&lsquo偷風不偷月,偷雨不偷雪&rsquo,這小子大概是過年過不去還是怎麼的,敢于在下雪天做案子,這才讓警察局撿了個大便宜。
&rdquo &ldquo這一來警察局長該升官了。
&rdquo孔嘉說。
&ldquo可是他也害了警察局。
以前那個袁局長就是為他丢的差使。
&rdquo 說到這裡,有人來找金生,等他一走,我們也就離開茶樓。
轉眼過了年,我幫着孔嘉整理詩稿,很少出來。
一直到燈節,忽然,金生帶着方之春來看我,寒暄了幾句。
方之春掏出兩個請帖,請我吃飯,附帶請孔嘉作陪。
此外還請了劉骥和金生,事實上他們才是主客,因為這完全是為了酬謝那晚照料他的孩子的緣故。
辭謝了半天,卻不過方之春的誠意和金生的勸詞,我隻好先答應下來,臨時再作道理,孔嘉則不置可否。
然後談到他的孩子,我說: &ldquo令郎完全好了?&rdquo &ldquo謝謝,好了。
&rdquo方之春接着說,&ldquo早就有點兒燒,我跟内人年紀太輕,都不懂,差一點兒給耽誤了。
也真虧劉先生和您幾位,真是哪兒遇不見好人!隻就是,&rdquo他皺着眉,&ldquo那晚上買藥送藥的那兩位,沒有辦法讓我跟他們道個謝、喝杯酒,表表我的心。
&rdquo &ldquo對了,要論功勞,真得數那兩位第一。
&rdquo 方之春和金生不斷地歌頌那兩人,使我深受感動,覺得小城裡的人物,實在淳樸得可愛,厚道得可敬,因此對方之春的邀請,決定不必臨時再看,準定赴約。
宴會是第三天中午,地點在方之春父親開的那家廣利百貨店。
到了那天,原來不準備赴約的孔嘉,臨時也決定陪我去。
因為雙槍李經省保安司令部批複準予就地槍決,定在那天下午執行,事先遊街,孔嘉想去看個熱鬧。
到了廣利,方之春招待我們到住家的樓上。
點心糖果堆了一桌子,方之春的父母和他的妻子先後來道謝,慚愧得我幾乎坐不住。
接着,來了劉骥,又找來了老三和那個替方之春挑過行李包的旅伴。
就是金生還沒有來。
自然,少不了又是談雙槍李。
說他被捕的經過,言人言殊,甚至自己前後矛盾。
最後談得沒有什麼可談了,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