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在東漢的成語
關燈
小
中
大
珑,跳起舞來,靈巧得像燕子飛似的,就得了個外号叫&ldquo飛燕&rdquo。
趙飛燕已經夠叫漢成帝入迷的了,哪知道趙飛燕還有個妹妹呢!後宮裡有個女官是趙飛燕的親戚,她為了讨漢成帝的好,就把趙飛燕的妹妹趙合德推薦了一番,說得漢成帝心裡直癢癢,他立刻派人去接她。
趙合德裝腔作勢地不肯動身。
她說必須有姐姐的命令,否則就是死也不進宮。
漢成帝向趙飛燕起了誓許了願,總算得到了她的同意,把趙合德接到宮裡來。
&ldquo環肥燕瘦&rdquo之&ldquo環肥&rdquo &ldquo環肥&rdquo指的是唐玄宗時期的寵妃楊玉環,唐朝時期以胖為美。
楊貴妃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其音樂才華在曆代後妃中鮮見,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作《長恨歌》一詩,叙述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
相傳,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為王昭君、楊玉環、西施和貂蟬。
漢成帝愛上了趙家姐妹,廢了原來的皇後,立趙飛燕為皇後,趙合德為昭儀,隻比皇後差一級。
谏大夫劉輔上書反對,漢成帝把他下了監獄。
後來大臣們聯名求情,才免了劉輔的死罪。
趙飛燕做了皇後,趙合德做了昭儀,一個住在中宮,一個住在昭陽宮。
盡管這幾年來,水災、旱災已經鬧得各地的老百姓沒法活下去,不說别的,光是餓死在道路上的屍首就得用百萬來計算,可是皇帝馬房裡天天喂糧食的馬就有一萬匹。
漢成帝有的是金銀财寶,他把趙合德住的昭陽宮重新修葺。
一般的雕梁畫棟不必說了,門檻全是銅的,還包上黃金,台階是用白玉砌成的,牆壁上還嵌着玉璧、珍珠、翡翠什麼的。
漢成帝什麼都稱心如意,可就是沒有兒女。
趙飛燕姐兒倆膽子挺大,居然偷偷地養了幾個男寵,漢成帝也老瞞着她們偷偷溜出宮去跟别的女子來往。
光祿大夫劉向實在看不過去,又不敢得罪皇上,他就借題發揮,寫了一本叫《列女傳》的書。
書中譴責不守婦道的女子,贊揚賢德的女子。
他把書獻給漢成帝,漢成帝看了,大大地稱贊了一番,可就是不願意改變他的行為,也不去過問趙皇後和趙昭儀的行動。
趙昭儀對待宮女非常殘酷。
有一位姓曹的宮女生了一個兒子,漢成帝心裡喜歡,可是不敢告訴趙家姊妹。
他特地派了六個宮女去伺候曹氏娘兒倆。
沒想到這件事被趙昭儀知道了,她假傳皇上的命令,把她們娘兒倆和那六個宮女全都殺了。
又有一個許美人,也生了一個兒子。
漢成帝這會兒老老實實地告訴了趙合德。
趙合德哭得死去活來,一定要自殺,漢成帝好歹把她勸住了。
她要瞧一瞧嬰兒,漢成帝叫宮女把嬰兒放在葦子編成的箱子裡,偷偷地跟趙合德兩個人看了一會兒。
看完趙合德吩咐宮女把嬰兒送回去,那個嬰兒就被活埋了。
漢成帝把朝廷大權交給了外戚王家,一直就這麼荒淫無度地鬧着。
公元前7年三月的一天,他在趙昭儀的宮裡過夜。
第二天,趙昭儀已經起來了,漢成帝剛穿上一隻襪子,突然倒在床上,不能再說話。
趙昭儀慌忙派人去請禦醫,可是已經晚了,這一下子宮裡上上下下都慌亂起來。
皇太後王政君、皇後趙飛燕趕來,摸了摸漢成帝,冷冰冰的,人已經死了。
漢成帝去世的消息傳到外面,大臣們和長安的老百姓議論紛紛,都說皇上是被趙合德害死的。
皇太後下了一道诏書,吩咐大司馬王莽和禦史、丞相、廷尉查問皇上突然死去的原因。
趙合德覺得自己做了不少缺德事,審問下來,也是一死,她就召集了貼身伺候她的丫鬟們,給了她們不少賞賜,囑咐她們不可說出她以往的過錯,自己喝了毒藥死了。
漢成帝做了二十六年皇帝,因酒色過度,死的時候才四十五歲。
太子劉欣即位,就是漢哀帝,尊皇太後王政君為太皇太後,皇後趙飛燕為皇太後。
漢哀帝也像漢成帝一樣,沉迷于酒色,隻做了六年皇帝,才二十六歲就死了。
漢哀帝也沒有兒子。
接連兩個皇帝沒有後嗣。
論起血統來,最親的是漢元帝的孫子,中山王劉興的兒子劉箕子。
大司馬王莽和太皇太後王政君就派車騎将軍王舜拿着符節到中山去迎接劉箕子。
劉箕子到長安以前,朝廷上連個主持朝政的人都沒有。
太皇太後已經七十多歲了,國家大事就全由大司馬王莽做主。
王莽把皇太後趙飛燕廢做平民,罰去守陵。
過了一個多月,趙飛燕就自殺了。
環肥燕瘦 蘇轼《孫莘老求墨妙亭詩》中記載:&ldquo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
短長肥瘦各有态,玉環飛燕誰敢憎。
&rdquo &ldquo環&rdquo指的是唐玄宗的貴妃楊玉環,體态豐滿;&ldquo燕&rdquo指的是漢成帝的皇後趙飛燕,體态苗條輕盈。
後人用&ldquo環肥燕瘦&rdquo形容女子形态不同,各有風韻。
也比喻藝術作品風格不同,各有所長。
鸱目虎吻 太皇太後王政君是大司馬王莽的姑姑,漢哀帝去世後,朝政由王莽主持。
太皇太後對他非常滿意,老給他獎賞,每次王莽都推辭,甚至于流着眼淚趴在地上連連磕頭,一定要姑姑收回賞賜,他才肯起來。
後來,九歲的劉箕子即位,就是漢平帝。
漢平帝太小,太皇太後王政君替他臨朝,朝政依然由大司馬王莽主持。
王莽掌握了大權,已經能夠号令天下,可是他還擔心自己的地位不夠鞏固。
他想,要是邊疆以外的部族也能夠像朝廷上的大臣那樣順服,該多麼好哇!這時,正巧有一位外國的使者到長安來送禮,那位使者說,南方的越裳氏願意跟漢朝結交,特地獻上一隻珍貴的白色山鳥。
據說周公旦輔助成王的時候,越裳氏也向周朝送過一隻白色的山鳥。
那麼,漢朝的王莽不就是周朝的周公旦嗎? 大臣們商議了以後,一緻請太皇太後加封王莽,又因為他是安定漢朝的大功臣,大夥兒建議稱他為&ldquo安漢公&rdquo。
太皇太後一一照準。
王莽連忙告病假,堅決推辭封号和封地。
他上了個奏章,說:&ldquo就算我有點功勞,那也不是我一個人,一定要加封的話,請封給幾位有功的大臣。
&rdquo太皇太後又是一一照準,然後下了诏書,召王莽上朝受封。
王莽還是躺在床上不肯起來。
大臣們一面聯名請求太皇太後一定要封王莽,一面都去勸他上朝。
太皇太後就又下了一道诏書,封王莽為太傅,尊為安漢公,加封兩萬八千戶。
王莽勉強接受了封号,堅決退還了封地。
第二年,中原發生了旱災和蝗災,公家征糧收稅逼得很緊,全國又騷動起來了。
為了緩和百姓對朝廷的憤恨,王莽向太皇太後建議節約糧食和布帛。
為了表示對百姓的關心,王莽一家先吃起了素,他一下子拿出一百萬錢、三十頃地交給大司農當作救濟災民的費用。
他這麼一帶頭,貴族、大臣們也隻好紛紛拿出土地和房子來。
漢平帝十二歲了,王莽請太皇太後給漢平帝選個姑娘,太皇太後同意了。
她下了一道诏書,叫幾個負責的大臣去辦這件事。
沒幾天工夫,大臣們把推薦的姑娘列了名冊呈上來。
王莽拿來一看,名單上除了自己的女兒以外,别的姑娘還有幾十個。
他就拿着名冊去見太皇太後,對她說:&ldquo我自己沒有德行,我女兒也沒有才貌。
再說,這名冊裡倒有一半是咱們王家一族的女子,這就太不妥當了,請先把我女兒的名字勾去吧!&rdquo 太皇太後認為王莽不願意讓外戚的女兒做皇後,這倒是個好主意。
她就又下了一道诏書:&ldquo王家的女子不得入選。
&rdquo這道诏書一下去,滿朝文武都為王莽的女兒抱不平。
他們一齊懇求太皇太後立安漢公的女兒為皇後。
上書推薦王莽女兒的,每天有一千多起,太皇太後就很大方地選了王莽的女兒。
王莽自然又是推讓一番,太皇太後和大臣們怎麼也不依,他就隻好同意了。
太皇太後給漢平帝定了親,準備明年給他完婚。
王莽做事這麼面面俱到,對内對外都有一套辦法,可是背地裡還有人說他虛僞,他自己的大兒子王宇首先就不贊成他。
王宇最不滿意的一件事,是他父親不讓漢平帝的母親衛姬到宮裡去。
王莽恐怕漢平帝母親一家将來獨霸朝廷,就叫她留在中山,不準到京都來。
衛姬隻有這麼一個兒子,年紀又小,就上書給王莽,要求到宮裡去照顧自己的兒子,王莽始終不答應。
王宇害怕将來漢平帝長大了會怨恨王家,就跟他老師吳章、大舅子呂寬暗地裡商量着怎麼樣去勸告他父親。
吳章撓着頭皮想了一會兒,說:&ldquo你現在去勸告安漢公,他一定不聽。
聽說他相信鬼神,你不如把豬羊狗血盛在桶裡,到了晚上偷偷地把這些污血潑在他的大門上,讓他起疑。
他起了疑,準會來問我。
那時候,我就借着這個因由勸他去迎接衛後。
&rdquo王宇和呂寬都認為這是個好辦法。
王宇就托呂寬小心去辦。
呂寬照着計劃,把豬羊狗血潑在王家的大門上。
想不到看門的一聞到血腥氣,趕緊出來一看,正瞧見呂寬往旁邊逃去。
看門的當時就向王莽報告。
王莽先把呂寬抓來,追問下去,才知道主使人竟是自己的兒子。
王莽把王宇、呂寬、吳章他們下了監獄。
再拷問下去,原來王宇那一黨除了吳章、呂寬以外,還有以前的司隸鮑宣和衛後一家的人。
王莽就逼着兒子王宇自殺,又把吳章腰斬,鮑宣等好幾百人都處了死刑。
大臣甄邯向太皇太後報告,說王莽大義滅親,應當受到表揚。
王政君就下了一道诏書,把王莽表揚了一番。
轉過年,十三歲的小皇帝愣頭磕腦地成了親,王莽的女兒被立為皇後。
王莽做了國丈,大赦天下。
太皇太後以下,不論貴族、大臣、地方官吏、學者,大多都說王莽好,認為他的功德隻有古代的伊尹和周公才能夠相比。
這樣的功臣自然應當加封。
太皇太後要把新野的土地兩萬五千六百頃賞給他,王莽又堅決推辭了。
王莽派了王恽(yùn)等八個大臣帶着随從分頭到各地方去觀察風土人情。
他們把王莽不肯接受新野土地的事情到處宣揚。
中小地主和農民對于豪強兼并土地,都恨透了,一聽到王莽連兩三百萬畝的土地都不要,都說他真是個了不起的好人。
王莽越是不肯受封,越有人要太皇太後封他。
朝廷上的大臣,地方上的官吏,甚至于有些平民,都紛紛上書要求加封安漢公。
前後上書的一共有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
諸侯、王公、列侯、宗室還到太皇太後面前磕頭,說:&ldquo要是不快點拿最高的榮譽賜給安漢公,天下的人都不答應了。
&rdquo他們一定要太皇太後把九種最高的賞賜給安漢公。
那九種賞賜是: 1.最講究的車馬; 2.像王袍那樣的衣服; 3.樂器; 4.朱紅色的門戶; 5.有屋檐的台階; 6.三百名衛兵; 7.先斬後奏的刀斧; 8.表示征伐的弓箭; 9.祭祀用的香酒。
太皇太後就把這九種最尊貴的賞賜賞給王莽。
王莽推辭了一番後,隻好接受了。
他想把自己當作周公,正好皇族裡有個叫劉慶的人上書給太皇太後,說:&ldquo周成王小的時候,朝政全由周公代理;現在皇上還很年輕,應當請安漢公執行天子的職權。
&rdquo太皇太後叫大臣們去商議。
大臣們都說:&ldquo應當照劉慶的話去做。
&rdquo王莽就真像周公那樣做了漢平帝的代理人。
這還不算,王莽派出去觀察風土人情的人回來了。
他們帶回來各種各樣歌頌王莽的文字,一共有三萬多字。
據說這些都是從老百姓那裡采集來的歌謠,王莽的威望就更高了。
當年十二月&ldquo臘日&rdquo,大臣們歡聚一堂,給漢平帝上壽。
王莽按照當時的儀式,親自獻上一杯椒酒。
漢平帝接過來喝了。
想不到第二天宮裡傳出話來,說漢平帝病了。
第三天,漢平帝病得更厲害。
又過了六天,漢平帝死了。
因為漢平帝是喝了王莽獻給他的那杯椒酒以後害病死的,反對王莽的人就說王莽在那杯椒酒裡下了毒藥。
漢平帝死的時候才十四歲,當然沒有兒子。
就是漢元帝也絕了後,要挑一個歲數小的繼承人,隻好從漢宣帝的曾孫方面去找了。
可是繼承的人據說還得比漢平帝晚一輩的才行。
王莽就挑選了漢宣帝的一個玄孫叫劉嬰的,他才兩歲,挺合适。
大臣當中沒有人反對,而且又有人建議:&ldquo應當請安漢公執行天子的職權。
&rdquo 這時,長安有個叫謝嚣的大官報告說,武功縣令在挖井的時候,發現了一塊白石,上面刻着這麼幾個字:&ldquo告安漢公莽為皇帝。
&rdquo 太皇太後知道了,說:&ldquo這種話不能信!&rdquo安陽侯王舜說:&ldquo請安漢公代理一下,才能夠安定天下。
&rdquo太皇太後就下了一道诏書,叫安漢公像從前周公那樣代替天子臨朝。
大臣們上書太皇太後,說是為了便于統治天下,安漢公應當有個更合适的稱呼,在祭祀宗廟的時候,最好稱為&ldquo假皇帝&rdquo(假,是代理的意思),老百姓和臣下就稱他為&ldquo攝皇帝&rdquo,太皇太後同意了。
一轉眼,就是新年了,換了個新年号,叫居攝元年。
到了三月,王莽立漢宣帝的玄孫劉嬰為皇太子,又叫孺子,尊皇後(王莽的女兒)為皇太後。
漢高祖打下來的天下眼看着就要落到了王莽手裡。
傳國玉玺 傳國玉玺,是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上面刻有&ldquo受命于天,既壽永昌&rdquo八個字。
後來成為秦、漢、魏、西晉、前趙、東晉、宋、南齊、梁、陳、隋、唐、後梁、後唐曆代正統皇帝的證憑。
王莽篡漢時,玉玺被王政君摔壞,雖然日後王莽命工匠用黃金補上缺角,卻仍能看出摔碎的痕迹。
傳國玉玺在後唐末帝李從珂自焚時失蹤,至今杳無蹤影,令人歎息。
滿朝文武百官都想做開國元勳,王莽也覺得假皇帝管不了天下,還不如痛痛快快地做個真皇帝。
當時就有一批湊熱鬧的人,紛紛報告說什麼&ldquo王莽是真命天子&rdquo的書也發現了,&ldquo漢高祖讓位給王莽&rdquo的銅箱也在高帝廟裡發現了。
一生以謙讓出名的王莽,這會兒可不再客氣了,他把漢朝改為新朝,自己稱為新皇帝。
因為孺子嬰還沒即位,皇帝的大印還由太皇太後掌管着,王莽就派王舜去向她要。
太皇太後王政君到了這個時候好像又向着劉家了,她罵着說:&ldquo你們一家好幾代都受了皇恩,得了富貴。
可是你們不知道報恩,辜負了漢朝的托付,趁着孤兒沒有依靠,篡奪皇位。
這種忘恩負義的人,豬狗不如。
你們既然受了符命,做了新皇帝,就該自己去做個玉玺。
我這一個是亡國的、不吉祥的玉玺,還要它做什麼?我是漢家的老寡婦,就快死了,我還要把這個玉玺帶到棺材裡去哪!&rdquo她一邊罵着,一邊哭個不停。
王舜對太皇太後說:&ldquo事情已經到了這步田地,我們做臣下的也無話可說。
安漢公要這顆玉玺,您也不能不給他。
&rdquo太皇太後拿出玉玺來,往地下使勁一摔,&ldquo砰&rdquo的一聲,那個玉玺摔壞了一隻角。
王舜把那個缺了一隻角的玉玺獻給王莽,王莽叫工匠用金子補上。
公元9年正月,王莽把漢朝改為&ldquo新&rdquo朝,自稱&ldquo新皇帝&rdquo,他廢孺子嬰為定安公。
王政君腸子都悔青了,大罵王莽篡位,可是她有什麼法子呢?西漢從漢高祖到漢平帝一共十二個皇帝,二百一十四年的天下,到這兒就亡了。
鸱目虎吻 出自《後漢書·王莽傳》:&ldquo莽所謂鸱目虎吻豺狼之聲者也,故能食人,亦當為人所食。
&rdquo西漢時期,鸱目虎吻的王莽處心積慮,沽名釣譽,撫育亡兄的兒子,衣不解帶地伺候生病的伯父,博得&ldquo孝&rdquo的美名,被伯父推薦給孝元太後和皇帝。
後來他成為大司馬并稱帝後,變得兇相畢露,大開殺戒。
鸱,鹞鷹,一種猛禽;吻,嘴唇。
&ldquo鸱目虎吻&rdquo的意思是像鹞鷹一樣的眼睛,像虎一樣的嘴唇。
形容人的相貌兇狠。
綠林好漢 王莽做了皇帝,一心要把漢朝的制度按照古代的辦法改一改,可是姓王的奪取了姓劉的天下,自己的地位能不能鞏固還是問題,複古的做法違反曆史的發展和人民的要求,更引起了人家的反對。
王莽的一大變動是禁止買賣土地和奴婢。
按理說,這種改革是符合農民和奴婢的要求的,可是王莽改天下田為&ldquo王田&rdquo,隻是用強制的辦法把全國的土地歸皇帝一人所有;改奴婢為私屬不得買賣,并不是釋放奴婢,而是把奴婢沒收為官奴,可見他并不主張廢除蓄奴制,隻是把私人可以買賣的奴婢改為官家所有的奴婢罷了。
王莽一下子把土地改為王田,再交給農民去耕種,農民沒有農具,沒有本錢,原來的貴族、豪富、地主也暗地裡想方設法破壞生産,再加上這幾年來連年發生雹災、蝗災、水災和旱災,折騰下來,農業生産反倒不如以前了。
王莽還想顯示下自己新朝的威力,他就強制招募了三十萬人馬去攻打匈奴。
既然打仗,就得向老百姓征軍糧和牲畜。
誰要是懈怠一步,動不動就處以死刑或沒收為官奴。
老百姓實在沒法活,隻好起來反抗。
西北邊境五原、代郡一帶的老百姓因為接近匈奴,負擔重。
他們首先起義。
接着,東方和南方也都有大批的農民起來反抗官兵。
公元17年,南方荊州鬧饑荒,野菜都被吃光了。
有人在野外挖到一種野荸荠,消息一傳開,老百姓都去了那裡挖野荸荠。
人多荸荠少,老百姓互相争奪,甚至大打出手。
新市有兩個很有名望的人,一個叫王匡,一個叫王鳳。
他們給大家調解,大夥兒都服他倆,公推他倆為首領。
于是,一下子就有好幾百人跟着王匡、王鳳去找活路,一支農民起義軍就這麼起來了。
王匡和王鳳他們占領了荊州的一個山頭,叫綠林山,就拿綠林山為根據地,攻占鄰近的鄉村,不到幾個月工夫,這支南方起義軍就有了七八千人。
後世的人就稱他們為&ldquo綠林好漢&rdquo。
農民起義的消息傳到了長安,王莽召集大臣們商量。
大臣們說:&ldquo這些盜賊死到臨頭,皇上不必費心。
發大軍去剿滅他們,不就完了嗎?&rdquo左将軍公孫祿反對說:&ldquo朝廷怎麼能發兵去打老百姓呢?有些貪官污吏不顧老百姓的死活,任意加重捐稅,隻要皇上嚴懲這些貪官污吏,再派賢臣去安撫百姓,派使者去同匈奴講和,國内就能安定下來。
&rdquo 王莽從沒聽到過這種頂撞他的話,這叫他怎麼受得了?他叫衛士們把公孫祿轟出去。
接着,他又下了命令,吩咐荊州長官去剿滅綠林。
荊州長官不敢怠慢,當時就召集了兩萬人馬去打綠林軍。
綠林軍的首領王匡、王鳳立刻帶領弟兄們迎了上去,把官兵打死了好幾千,還奪了許多兵器和糧草。
荊州長官帶了殘兵敗将拼命地往北逃跑。
綠林軍趁機打下了兩座城,搬了一些糧食回去了。
他們回到綠林山,又有不少百姓加入進來,綠林軍的人數增加到了五萬多。
農民起義的那些口号 陳勝吳廣起義:王侯将相甯有種乎? 綠林赤眉起義:劉氏複起,李氏複輔。
黃巾起義: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元末紅巾軍起義:明王出世,莫道石人一隻眼,此物一出天下反。
明末李自成起義軍口号: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太平天國起義: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
想不到第二年,綠林山發生了疫病,五萬多人死了将近一半。
其餘的人隻好離開綠林山,分頭去占領别的地盤。
其中一路占領了南陽,稱為&ldquo新市兵”一路占領了南郡,稱為&ldquo下江兵”還有一路占領了平林,稱為&ldquo平林兵&rdquo。
這三路統稱為&ldquo綠林軍&rdquo,綠林軍越來越強大了。
平林有個漢室的貴族子弟,叫劉玄。
王莽篡位以後,他隐姓埋名藏了起來。
這會兒,他聽說綠林軍起來反抗官府了,就投奔了綠林的&ldquo平林兵&rdquo,還當了一名首領。
東方的琅琊郡海曲縣有個公差,叫呂育,因為沒按命令去毒打沒錢付捐稅的窮人,縣令把他辦成死罪殺害了。
呂育的死激起了公憤,呂媽媽挺有魄力,她召集了一百多個窮苦的農民起來替她兒子報仇,大夥兒進攻縣城,殺了那個縣令。
官府派兵鎮壓,她又帶着手下人到了黃海上的一個小島上,瞅準機會就上岸打擊官府,打開糧倉。
等到官兵趕到的時候,他們早就下海了。
呂媽媽的名氣越來越大,沒多久,跟着她的就有了一萬多人。
第二年,莒縣又出現了一支農民起義軍,首領名叫樊崇。
莒縣官兵多,樊崇他們打不進去,就以泰山為根據地,在青州和徐州之間來回打擊官府、搶糧救災。
不到一年工夫,各地投奔樊崇的就有了一萬多人。
後來,呂媽媽害病死了,她手下的一萬多人都歸附了樊崇。
同時,樊崇的兩個同鄉也率領着幾萬人加入了樊崇的東方起義軍。
三路人馬合在一起,聲勢越來越大。
公元21年,王莽派大将景尚率領一隊官兵去剿滅樊崇的東方起義軍。
起義軍在跟官兵的接觸中才學會了打仗,沒想到,他們竟然打了個大勝仗,還把大将景尚也殺了。
王莽大發雷霆,馬上派太師和更始将軍率領着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去圍剿樊崇的起義軍,樊崇準備跟官兵大戰一場。
他恐怕自己的人馬跟王莽的人馬混淆,就叫他的部下都在眉毛上塗上紅顔色作為記号,因此,東方起義軍就得了個外号叫&ldquo赤眉&rdquo。
赤眉軍很守紀律。
他們立了兩條公約:第一條,殺害老百姓的定死罪;第二條,打傷老百姓的受責罰。
因此,老百姓并不害怕赤眉。
相反,太師和更始将軍的官兵到處奸淫擄掠,無惡不作,老百姓都說:&ldquo甯可碰到赤眉,不要碰到太師;碰到太師已經糟糕,碰到更始性命難保。
&rdquo 太師和更始将軍的軍隊隻知道搶劫擄掠,不願意替王莽賣命打仗;赤眉兵不怕死,紀律又好,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他們的力量就比官兵的力量大了。
剛開始的時候,更始将軍還打了一回勝仗,以後就越打越不像話。
他們在成昌大戰一場,太師親自上陣,想着能一下子消滅對手,可他做夢也沒想到這夥塗着紅眉毛的莊稼人還真敢跟他對敵。
他不願意拿性命去拼,赤眉軍卻拼着命攻上來了。
突然,太師大腿上被樊崇紮了一槍,捧着腦袋逃了回去。
更始将軍好不容易殺出重圍,又碰上了另外一支農民軍,末了,死在亂軍之中。
十萬官兵,逃了太師,死了大将,沒有個發号施令的将官,亂哄哄地散了一大半,有一部分幹脆投降了赤眉軍。
這一仗,赤眉軍越戰越勇,已經發展到十多萬人。
一邊是兵荒馬亂,一邊是處處鬧饑荒,關東甚至有不少人都餓死了。
逃荒的、逃難的男女老少,聽說關中有糧食,一批一批地都往關中擁過去。
守關的沒法攔阻,慌忙向王莽報告,說進關的難民有幾十萬。
王莽急得臉膛兒發黑,隻好下令開倉放糧,還派了官吏去救濟災民。
沒想到這些官吏層層克扣,成千上萬的難民被餓死在路上。
王莽聽說連長安城裡天天都有人餓死,他就把那個管理長安市政的官員叫來,問他難民的情況。
那位官員早就想好了怎麼去應付王莽,他說:&ldquo這些人大部分都是流氓,并不是真正的難民。
&rdquo他特意拿了些菜館子裡出賣的小米飯和肉羹給王莽看,對他說:&ldquo這些人吃得這麼好,怎麼能是難民呢?&rdquo 王莽看到的都是底下的人布置好了的,他就認為所謂的關東饑荒,難民進關,都是輕事重報罷了。
他這才放了心,派使者分頭去催荊州長官和太師加緊剿滅綠林軍和赤眉軍。
綠林軍在荊州、赤眉軍在東海打敗了王莽的兩路大軍,其他地方起義的農民聽到了這個消息,更加活躍起來。
單是黃河北岸,就有大小起義軍幾十路。
可這些起義軍彼此并沒有聯絡,都自己單打獨鬥,雖然人數不少,卻成不了什麼氣候。
綠林好漢 出自《後漢書·劉玄傳》:&ldquo王莽末,南方饑馑,人庶群入野澤,掘凫茈而食之,更相侵奪。
&hellip&hellip于是諸亡命馬武、王常、成丹等往從之;共攻離鄉聚,臧于綠林中,數月間至七八千人。
&rdquo &ldquo綠林&rdquo,綠林山,在今湖北大洪山一帶。
西漢末年的綠林起義以此為據點,所以稱為&ldquo綠林起義&rdquo。
後來,人們稱除暴安良、殺富濟貧的英雄為綠林好漢。
齊心協力 綠林和赤眉造反的時候,一些沒落的漢朝貴族和豪強趁着機會,也都野心勃勃地混在農民起義軍的隊伍裡搶奪地盤。
其中有家漢朝的遠房宗室也在南陽舂陵(舂chōng)縣發動起來了。
南陽舂陵縣住着哥兒倆&mdash&mdash劉(yǎn)和劉秀,按輩分,這哥兒倆是漢高祖的九世孫。
劉和劉秀一直痛恨王莽的篡位,老想着恢複漢朝的天下。
大哥劉性情剛烈,慷慨仗義,喜歡結交天下豪傑;弟弟劉秀生性謹慎,态度沉着,他長大後進了太學,拜了老師,結交了一些名人。
從太學回來後,他做起了糧食買賣,成了一個大商人。
有一天,劉秀在賣谷子的時候,遇見了兩位朋友,他們說:&ldquo王莽眼看不行了,你們哥兒倆那麼能幹,又是漢族宗室,何不趁機招兵買馬,奪取天下,恢複漢室呢?&rdquo劉秀一聽,正合自己心意。
于是他馬上約了劉,分頭到附近的各縣區發動親戚朋友一同起兵。
劉和劉秀隻召集了南陽的七八千人,成不了大事。
正好綠林軍的新市兵和平林兵到了南陽。
劉就派人去見綠林軍的兩位首領,勸他們共同行動,一起去進攻長聚。
兩位首領同意了。
三路大軍首戰告捷,打下了長聚。
他們沿路得了不少财物,士兵們因為搶奪财物差點動了手,劉秀就勸說自己的士兵們把财物都讓給别人。
平林兵和新市兵們樂壞了,他們都願意跟着南陽兵繼續去進攻棘陽,接着,棘陽也被打下來了。
劉打算繼續去攻打宛縣,沒想到他們半路遭遇了王莽的兩位大将甄阜和梁丘賜的大軍。
劉他們都是步兵,連刀槍都很少,根本沒法抵抗。
三支軍隊打了敗仗,隻好退到棘陽。
甄阜和梁丘賜不肯罷休,他們放出話來,不打勝仗絕不回頭。
新市兵和平林兵的兩個首領來見劉和劉秀,說:&ldquo甄阜和梁丘賜有十萬兵馬,叫咱們如何抵抗啊?不如扔了棘陽,暫時退了吧!&rdquo劉心裡着急,正在這時,他聽說綠林軍的下江兵已經到了附近,劉抓住機會,馬上親自去見下江兵的首領。
下江兵的首領王常出來跟劉相見。
劉勸他将兩路人馬聯合起來抵抗王莽。
王常挺痛快地說:&ldquo王莽暴虐,大失民心。
我願意做你們的助手。
&rdquo劉說:&ldquo如果大功告成,我劉家絕不會獨享富貴。
&rdquo劉當時就跟王常訂了盟約。
從那時起,農民起義軍和劉、劉秀的南陽兵就徹底混合在一起了。
王常帶着下江兵趕到棘陽,跟南陽兵、新市兵、平林兵合在一起,準備跟甄阜和梁丘賜大幹一場。
劉同各路将士訂立了盟約,大擺酒席,休整三天。
到了除夕那天,劉提出他的作戰計劃,大夥兒都同意。
他們決定先去襲擊蘭鄉,斬斷敵人的糧草。
把守蘭鄉的官兵沒想到會遭襲,他們正大吃大喝地過除夕呢!将士們都喝了酒,睡得死死的,突然遭到攻擊,逃命都來不及,哪裡還抵抗得了?四路人馬殺散了蘭鄉的士兵,把甄阜、梁丘賜留在那兒的所有辎重全都搬到了棘陽。
來不及搬走的,放一把火,全都燒了。
這場大勝仗大大鼓舞了起義軍的士氣。
第二天,他們又去進攻沘水(沘bǐ)。
沘水那邊的甄阜、梁丘賜聽說丢了蘭鄉,辎重還被奪了去,已經慌了神,想不到起義軍這麼快,已經到了跟前,大夥兒隻好手忙腳亂地抵擋一陣。
士兵們死的死,逃的逃,敗得很慘,連大将甄阜和梁丘賜也都被殺了。
王莽派另一路的軍隊去救,正好碰上了劉的大軍,這支援軍也打了敗仗。
就這樣,四路人馬齊心協力,打敗了王莽的大軍。
四支軍隊合起來已經有了十多萬人了,将士們都認為必須得有個最高的首領,才能夠統一号令。
四路人馬的首領們提出了一個口号,叫&ldquo人心思漢&rdquo。
他們說必須要立個劉家的人才符合人們的願望。
可是軍隊裡姓劉的人多着哪,立哪一個好呢?南陽的舂陵軍和下江的王常主張立劉。
可是新市和平林的将士們不同意,他們怕劉太嚴厲,反把他們管住了,主張立沒有實權的劉玄。
劉還想反對,可是自己兵力不夠。
就這樣,立了劉玄為皇帝。
公元23年二月,舉行了皇帝劉玄的即位儀式。
改元為&ldquo更始&rdquo,大赦天下。
劉被更始将軍劉玄封為&ldquo大司徒&rdquo,劉秀被封為&ldquo太常偏将軍&rdquo。
從那時起,綠林起義軍稱為漢軍,漢軍的大權掌握在新市、平林将士們的手裡,這讓南陽的劉家軍很失望。
更始皇帝劉玄派王常和劉秀去進攻昆陽,派劉去圍攻宛縣。
很快昆陽就被打下來了。
王莽聽說漢軍立劉玄為皇帝,又打下了昆陽,急得坐立不安。
他派心腹司徒王尋和司空王邑去征調各地的兵馬,号稱一百萬,浩浩蕩蕩地直奔昆陽。
把守昆陽的漢軍士兵站在城門上往外一望,滿眼全是王莽的軍隊,有的人害怕了,準備散夥逃走。
這時,劉秀跟大夥說:&ldquo在這緊要關頭,必須頂住,咱們兵少糧少,全靠齊心協力。
大丈夫千萬不能滅自己的志氣。
&rdquo将士們這才安定下來,願意聽他的指揮。
劉秀請将士隻守不戰,自己帶人騎上快馬,連夜往定陵和郾城去搬救兵。
這時候,劉已經把宛縣打下來了。
可劉秀還不知道,他到了定陵和郾城,讓那裡的将士放棄那兩座城,一同去打昆陽。
将士們一聽,好多人不願意,劉秀就對他們說:&ldquo咱們到昆陽打敗了敵人,就可以立大功,成大事。
要是被敵人打敗,可是連命都保不住啦!大丈夫做事,得站得高,看得遠才行。
&rdquo為了鼓舞士氣,他故意說:&ldquo宛縣已經打下來了,大司徒的大軍很快就到了,你們還怕什麼呢?&rdquo将士們這才信心百倍,放棄了定陵和郾城,跟着劉秀直奔昆陽。
劉秀自己帶着步兵和騎兵一千多人做先鋒,在城外離王莽大軍四五裡的地方布置了陣勢。
劉秀騎着馬,走在最前頭,他見敵軍過來,突然沖上去,一連殺了好幾個敵兵。
将士們見了,勇氣倍增,一股腦殺了上去。
漢兵一個抵得上敵兵十個。
王尋、王邑的兵接連後退,漢軍趕上來,殺了上千人。
劉秀帶着敢死隊殺過去,專打中軍大營,敵軍很快亂了隊伍。
王莽的隊伍是從各地臨時征調來的,将士們各守各的陣營,互不相救。
漢兵越打越有勁兒,王尋想要帶兵往前沖,被漢兵圍住,結果了他的性命。
王邑見王尋被殺,慌了,急忙逃跑。
城裡的漢軍見城外打赢了,馬上開了城門打出來。
兩面夾擊,喊聲震天動地。
王莽的将士聽說主将被殺,副将逃了,全都慌了神,亂奔亂跑,自相踐踏,沿路一百裡到處都是倒地的屍首。
漢軍趁機一陣猛追。
王莽的大軍被攆到河裡,淹死了一萬多人。
剩下的各地征調來的兵将也都四散逃跑了。
昆陽大戰消滅了王莽的主力,劉、劉秀哥兒倆的名聲大了起來,更始皇帝對他倆不放心,便找了個借口,說劉的心腹劉稷對自己出言不遜,一同殺了劉稷與劉。
劉秀聽說哥哥被殺,痛哭了一場。
哭完他擦幹眼淚去見劉玄,表明了自己的忠心。
有人問起昆陽大戰的事情,他說:&ldquo這全是皇上的洪福和将士們的功勞,我隻不過是跟着大夥沾光罷了。
&rdquo他也不給哥哥戴孝,仍舊有說有笑,像個沒事人一樣。
劉玄反倒過意不去了,他拜劉秀為破虜大将軍,封為武信侯。
劉秀韬光養晦 哥哥劉被更始所殺,這對劉秀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打擊,但是劉秀能強忍悲痛,越發謙遜,悲憤不形于色,正是彰顯出了劉秀的韬光養晦、隐忍負重。
為了不被更始帝猜忌,他急忙去謝罪;他對大哥劉部将不私下接觸。
雖然昆陽之功首推劉秀,但他不表昆陽之功,并且表示兄長犯上,自己也有過錯,前去請罪。
更始帝見劉秀如此謙恭,反而有些自愧,畢竟劉秀兩兄弟立有大功,因而劉秀不但未獲罪,反而被封武信侯。
齊心協力 據《後漢書·王常傳》記載:&ldquo于是諸部齊心同力,銳氣益壯,遂俱進,破殺甄阜、梁丘賜。
&rdquo王莽的殘暴統治引起綠林、赤眉等大型農民起義。
劉秀兄弟加入綠林軍,聯合下江軍王常、成丹、張卬(yǎng),齊心同力,銳不可當,沒幾天就殲滅了王莽的精銳甄阜和梁丘賜的軍隊。
心,思想;協,共同。
&ldquo齊心協力&rdquo指思想一緻,共同努力。
反水不收後悔無邊 昆陽大戰之後,王莽失勢被殺。
王莽的新朝被推翻了,更始帝劉玄在各地的人馬互不相讓,都說自己的功勞大,都想獨掌大權。
他們互相攻打,各搶各的地盤,害得老百姓叫苦連天。
當時王莽的新朝雖然覆滅,但是河北各州郡都在持觀望态度,尚未歸附更始政權。
而赤眉軍在山東發展迅速,聲勢日益壯大,此外還有&ldquo河北三王&rdquo、銅馬、隗嚣、公孫述等割據勢力。
劉玄想要派人安撫河北的各路兵馬,就把這個差事交給了劉秀。
這時,有個叫鄧禹的太學生來找劉秀,說樂意幫助他平定天下,鄧禹對劉秀說:&ldquo劉玄庸庸碌碌,自己沒有主張,他手底下的将士貪圖眼前的富貴,沒有遠大的志向。
你不如自己搜羅人才,争取民心,創立高祖的事業。
&
趙飛燕已經夠叫漢成帝入迷的了,哪知道趙飛燕還有個妹妹呢!後宮裡有個女官是趙飛燕的親戚,她為了讨漢成帝的好,就把趙飛燕的妹妹趙合德推薦了一番,說得漢成帝心裡直癢癢,他立刻派人去接她。
趙合德裝腔作勢地不肯動身。
她說必須有姐姐的命令,否則就是死也不進宮。
漢成帝向趙飛燕起了誓許了願,總算得到了她的同意,把趙合德接到宮裡來。
&ldquo環肥燕瘦&rdquo之&ldquo環肥&rdquo &ldquo環肥&rdquo指的是唐玄宗時期的寵妃楊玉環,唐朝時期以胖為美。
楊貴妃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其音樂才華在曆代後妃中鮮見,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作《長恨歌》一詩,叙述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
相傳,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為王昭君、楊玉環、西施和貂蟬。
漢成帝愛上了趙家姐妹,廢了原來的皇後,立趙飛燕為皇後,趙合德為昭儀,隻比皇後差一級。
谏大夫劉輔上書反對,漢成帝把他下了監獄。
後來大臣們聯名求情,才免了劉輔的死罪。
趙飛燕做了皇後,趙合德做了昭儀,一個住在中宮,一個住在昭陽宮。
盡管這幾年來,水災、旱災已經鬧得各地的老百姓沒法活下去,不說别的,光是餓死在道路上的屍首就得用百萬來計算,可是皇帝馬房裡天天喂糧食的馬就有一萬匹。
漢成帝有的是金銀财寶,他把趙合德住的昭陽宮重新修葺。
一般的雕梁畫棟不必說了,門檻全是銅的,還包上黃金,台階是用白玉砌成的,牆壁上還嵌着玉璧、珍珠、翡翠什麼的。
漢成帝什麼都稱心如意,可就是沒有兒女。
趙飛燕姐兒倆膽子挺大,居然偷偷地養了幾個男寵,漢成帝也老瞞着她們偷偷溜出宮去跟别的女子來往。
光祿大夫劉向實在看不過去,又不敢得罪皇上,他就借題發揮,寫了一本叫《列女傳》的書。
書中譴責不守婦道的女子,贊揚賢德的女子。
他把書獻給漢成帝,漢成帝看了,大大地稱贊了一番,可就是不願意改變他的行為,也不去過問趙皇後和趙昭儀的行動。
趙昭儀對待宮女非常殘酷。
有一位姓曹的宮女生了一個兒子,漢成帝心裡喜歡,可是不敢告訴趙家姊妹。
他特地派了六個宮女去伺候曹氏娘兒倆。
沒想到這件事被趙昭儀知道了,她假傳皇上的命令,把她們娘兒倆和那六個宮女全都殺了。
又有一個許美人,也生了一個兒子。
漢成帝這會兒老老實實地告訴了趙合德。
趙合德哭得死去活來,一定要自殺,漢成帝好歹把她勸住了。
她要瞧一瞧嬰兒,漢成帝叫宮女把嬰兒放在葦子編成的箱子裡,偷偷地跟趙合德兩個人看了一會兒。
看完趙合德吩咐宮女把嬰兒送回去,那個嬰兒就被活埋了。
漢成帝把朝廷大權交給了外戚王家,一直就這麼荒淫無度地鬧着。
公元前7年三月的一天,他在趙昭儀的宮裡過夜。
第二天,趙昭儀已經起來了,漢成帝剛穿上一隻襪子,突然倒在床上,不能再說話。
趙昭儀慌忙派人去請禦醫,可是已經晚了,這一下子宮裡上上下下都慌亂起來。
皇太後王政君、皇後趙飛燕趕來,摸了摸漢成帝,冷冰冰的,人已經死了。
漢成帝去世的消息傳到外面,大臣們和長安的老百姓議論紛紛,都說皇上是被趙合德害死的。
皇太後下了一道诏書,吩咐大司馬王莽和禦史、丞相、廷尉查問皇上突然死去的原因。
趙合德覺得自己做了不少缺德事,審問下來,也是一死,她就召集了貼身伺候她的丫鬟們,給了她們不少賞賜,囑咐她們不可說出她以往的過錯,自己喝了毒藥死了。
漢成帝做了二十六年皇帝,因酒色過度,死的時候才四十五歲。
太子劉欣即位,就是漢哀帝,尊皇太後王政君為太皇太後,皇後趙飛燕為皇太後。
漢哀帝也像漢成帝一樣,沉迷于酒色,隻做了六年皇帝,才二十六歲就死了。
漢哀帝也沒有兒子。
接連兩個皇帝沒有後嗣。
論起血統來,最親的是漢元帝的孫子,中山王劉興的兒子劉箕子。
大司馬王莽和太皇太後王政君就派車騎将軍王舜拿着符節到中山去迎接劉箕子。
劉箕子到長安以前,朝廷上連個主持朝政的人都沒有。
太皇太後已經七十多歲了,國家大事就全由大司馬王莽做主。
王莽把皇太後趙飛燕廢做平民,罰去守陵。
過了一個多月,趙飛燕就自殺了。
環肥燕瘦 蘇轼《孫莘老求墨妙亭詩》中記載:&ldquo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
短長肥瘦各有态,玉環飛燕誰敢憎。
&rdquo &ldquo環&rdquo指的是唐玄宗的貴妃楊玉環,體态豐滿;&ldquo燕&rdquo指的是漢成帝的皇後趙飛燕,體态苗條輕盈。
後人用&ldquo環肥燕瘦&rdquo形容女子形态不同,各有風韻。
也比喻藝術作品風格不同,各有所長。
鸱目虎吻 太皇太後王政君是大司馬王莽的姑姑,漢哀帝去世後,朝政由王莽主持。
太皇太後對他非常滿意,老給他獎賞,每次王莽都推辭,甚至于流着眼淚趴在地上連連磕頭,一定要姑姑收回賞賜,他才肯起來。
後來,九歲的劉箕子即位,就是漢平帝。
漢平帝太小,太皇太後王政君替他臨朝,朝政依然由大司馬王莽主持。
王莽掌握了大權,已經能夠号令天下,可是他還擔心自己的地位不夠鞏固。
他想,要是邊疆以外的部族也能夠像朝廷上的大臣那樣順服,該多麼好哇!這時,正巧有一位外國的使者到長安來送禮,那位使者說,南方的越裳氏願意跟漢朝結交,特地獻上一隻珍貴的白色山鳥。
據說周公旦輔助成王的時候,越裳氏也向周朝送過一隻白色的山鳥。
那麼,漢朝的王莽不就是周朝的周公旦嗎? 大臣們商議了以後,一緻請太皇太後加封王莽,又因為他是安定漢朝的大功臣,大夥兒建議稱他為&ldquo安漢公&rdquo。
太皇太後一一照準。
王莽連忙告病假,堅決推辭封号和封地。
他上了個奏章,說:&ldquo就算我有點功勞,那也不是我一個人,一定要加封的話,請封給幾位有功的大臣。
&rdquo太皇太後又是一一照準,然後下了诏書,召王莽上朝受封。
王莽還是躺在床上不肯起來。
大臣們一面聯名請求太皇太後一定要封王莽,一面都去勸他上朝。
太皇太後就又下了一道诏書,封王莽為太傅,尊為安漢公,加封兩萬八千戶。
王莽勉強接受了封号,堅決退還了封地。
第二年,中原發生了旱災和蝗災,公家征糧收稅逼得很緊,全國又騷動起來了。
為了緩和百姓對朝廷的憤恨,王莽向太皇太後建議節約糧食和布帛。
為了表示對百姓的關心,王莽一家先吃起了素,他一下子拿出一百萬錢、三十頃地交給大司農當作救濟災民的費用。
他這麼一帶頭,貴族、大臣們也隻好紛紛拿出土地和房子來。
漢平帝十二歲了,王莽請太皇太後給漢平帝選個姑娘,太皇太後同意了。
她下了一道诏書,叫幾個負責的大臣去辦這件事。
沒幾天工夫,大臣們把推薦的姑娘列了名冊呈上來。
王莽拿來一看,名單上除了自己的女兒以外,别的姑娘還有幾十個。
他就拿着名冊去見太皇太後,對她說:&ldquo我自己沒有德行,我女兒也沒有才貌。
再說,這名冊裡倒有一半是咱們王家一族的女子,這就太不妥當了,請先把我女兒的名字勾去吧!&rdquo 太皇太後認為王莽不願意讓外戚的女兒做皇後,這倒是個好主意。
她就又下了一道诏書:&ldquo王家的女子不得入選。
&rdquo這道诏書一下去,滿朝文武都為王莽的女兒抱不平。
他們一齊懇求太皇太後立安漢公的女兒為皇後。
上書推薦王莽女兒的,每天有一千多起,太皇太後就很大方地選了王莽的女兒。
王莽自然又是推讓一番,太皇太後和大臣們怎麼也不依,他就隻好同意了。
太皇太後給漢平帝定了親,準備明年給他完婚。
王莽做事這麼面面俱到,對内對外都有一套辦法,可是背地裡還有人說他虛僞,他自己的大兒子王宇首先就不贊成他。
王宇最不滿意的一件事,是他父親不讓漢平帝的母親衛姬到宮裡去。
王莽恐怕漢平帝母親一家将來獨霸朝廷,就叫她留在中山,不準到京都來。
衛姬隻有這麼一個兒子,年紀又小,就上書給王莽,要求到宮裡去照顧自己的兒子,王莽始終不答應。
王宇害怕将來漢平帝長大了會怨恨王家,就跟他老師吳章、大舅子呂寬暗地裡商量着怎麼樣去勸告他父親。
吳章撓着頭皮想了一會兒,說:&ldquo你現在去勸告安漢公,他一定不聽。
聽說他相信鬼神,你不如把豬羊狗血盛在桶裡,到了晚上偷偷地把這些污血潑在他的大門上,讓他起疑。
他起了疑,準會來問我。
那時候,我就借着這個因由勸他去迎接衛後。
&rdquo王宇和呂寬都認為這是個好辦法。
王宇就托呂寬小心去辦。
呂寬照着計劃,把豬羊狗血潑在王家的大門上。
想不到看門的一聞到血腥氣,趕緊出來一看,正瞧見呂寬往旁邊逃去。
看門的當時就向王莽報告。
王莽先把呂寬抓來,追問下去,才知道主使人竟是自己的兒子。
王莽把王宇、呂寬、吳章他們下了監獄。
再拷問下去,原來王宇那一黨除了吳章、呂寬以外,還有以前的司隸鮑宣和衛後一家的人。
王莽就逼着兒子王宇自殺,又把吳章腰斬,鮑宣等好幾百人都處了死刑。
大臣甄邯向太皇太後報告,說王莽大義滅親,應當受到表揚。
王政君就下了一道诏書,把王莽表揚了一番。
轉過年,十三歲的小皇帝愣頭磕腦地成了親,王莽的女兒被立為皇後。
王莽做了國丈,大赦天下。
太皇太後以下,不論貴族、大臣、地方官吏、學者,大多都說王莽好,認為他的功德隻有古代的伊尹和周公才能夠相比。
這樣的功臣自然應當加封。
太皇太後要把新野的土地兩萬五千六百頃賞給他,王莽又堅決推辭了。
王莽派了王恽(yùn)等八個大臣帶着随從分頭到各地方去觀察風土人情。
他們把王莽不肯接受新野土地的事情到處宣揚。
中小地主和農民對于豪強兼并土地,都恨透了,一聽到王莽連兩三百萬畝的土地都不要,都說他真是個了不起的好人。
王莽越是不肯受封,越有人要太皇太後封他。
朝廷上的大臣,地方上的官吏,甚至于有些平民,都紛紛上書要求加封安漢公。
前後上書的一共有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
諸侯、王公、列侯、宗室還到太皇太後面前磕頭,說:&ldquo要是不快點拿最高的榮譽賜給安漢公,天下的人都不答應了。
&rdquo他們一定要太皇太後把九種最高的賞賜給安漢公。
那九種賞賜是: 1.最講究的車馬; 2.像王袍那樣的衣服; 3.樂器; 4.朱紅色的門戶; 5.有屋檐的台階; 6.三百名衛兵; 7.先斬後奏的刀斧; 8.表示征伐的弓箭; 9.祭祀用的香酒。
太皇太後就把這九種最尊貴的賞賜賞給王莽。
王莽推辭了一番後,隻好接受了。
他想把自己當作周公,正好皇族裡有個叫劉慶的人上書給太皇太後,說:&ldquo周成王小的時候,朝政全由周公代理;現在皇上還很年輕,應當請安漢公執行天子的職權。
&rdquo太皇太後叫大臣們去商議。
大臣們都說:&ldquo應當照劉慶的話去做。
&rdquo王莽就真像周公那樣做了漢平帝的代理人。
這還不算,王莽派出去觀察風土人情的人回來了。
他們帶回來各種各樣歌頌王莽的文字,一共有三萬多字。
據說這些都是從老百姓那裡采集來的歌謠,王莽的威望就更高了。
當年十二月&ldquo臘日&rdquo,大臣們歡聚一堂,給漢平帝上壽。
王莽按照當時的儀式,親自獻上一杯椒酒。
漢平帝接過來喝了。
想不到第二天宮裡傳出話來,說漢平帝病了。
第三天,漢平帝病得更厲害。
又過了六天,漢平帝死了。
因為漢平帝是喝了王莽獻給他的那杯椒酒以後害病死的,反對王莽的人就說王莽在那杯椒酒裡下了毒藥。
漢平帝死的時候才十四歲,當然沒有兒子。
就是漢元帝也絕了後,要挑一個歲數小的繼承人,隻好從漢宣帝的曾孫方面去找了。
可是繼承的人據說還得比漢平帝晚一輩的才行。
王莽就挑選了漢宣帝的一個玄孫叫劉嬰的,他才兩歲,挺合适。
大臣當中沒有人反對,而且又有人建議:&ldquo應當請安漢公執行天子的職權。
&rdquo 這時,長安有個叫謝嚣的大官報告說,武功縣令在挖井的時候,發現了一塊白石,上面刻着這麼幾個字:&ldquo告安漢公莽為皇帝。
&rdquo 太皇太後知道了,說:&ldquo這種話不能信!&rdquo安陽侯王舜說:&ldquo請安漢公代理一下,才能夠安定天下。
&rdquo太皇太後就下了一道诏書,叫安漢公像從前周公那樣代替天子臨朝。
大臣們上書太皇太後,說是為了便于統治天下,安漢公應當有個更合适的稱呼,在祭祀宗廟的時候,最好稱為&ldquo假皇帝&rdquo(假,是代理的意思),老百姓和臣下就稱他為&ldquo攝皇帝&rdquo,太皇太後同意了。
一轉眼,就是新年了,換了個新年号,叫居攝元年。
到了三月,王莽立漢宣帝的玄孫劉嬰為皇太子,又叫孺子,尊皇後(王莽的女兒)為皇太後。
漢高祖打下來的天下眼看着就要落到了王莽手裡。
傳國玉玺 傳國玉玺,是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上面刻有&ldquo受命于天,既壽永昌&rdquo八個字。
後來成為秦、漢、魏、西晉、前趙、東晉、宋、南齊、梁、陳、隋、唐、後梁、後唐曆代正統皇帝的證憑。
王莽篡漢時,玉玺被王政君摔壞,雖然日後王莽命工匠用黃金補上缺角,卻仍能看出摔碎的痕迹。
傳國玉玺在後唐末帝李從珂自焚時失蹤,至今杳無蹤影,令人歎息。
滿朝文武百官都想做開國元勳,王莽也覺得假皇帝管不了天下,還不如痛痛快快地做個真皇帝。
當時就有一批湊熱鬧的人,紛紛報告說什麼&ldquo王莽是真命天子&rdquo的書也發現了,&ldquo漢高祖讓位給王莽&rdquo的銅箱也在高帝廟裡發現了。
一生以謙讓出名的王莽,這會兒可不再客氣了,他把漢朝改為新朝,自己稱為新皇帝。
因為孺子嬰還沒即位,皇帝的大印還由太皇太後掌管着,王莽就派王舜去向她要。
太皇太後王政君到了這個時候好像又向着劉家了,她罵着說:&ldquo你們一家好幾代都受了皇恩,得了富貴。
可是你們不知道報恩,辜負了漢朝的托付,趁着孤兒沒有依靠,篡奪皇位。
這種忘恩負義的人,豬狗不如。
你們既然受了符命,做了新皇帝,就該自己去做個玉玺。
我這一個是亡國的、不吉祥的玉玺,還要它做什麼?我是漢家的老寡婦,就快死了,我還要把這個玉玺帶到棺材裡去哪!&rdquo她一邊罵着,一邊哭個不停。
王舜對太皇太後說:&ldquo事情已經到了這步田地,我們做臣下的也無話可說。
安漢公要這顆玉玺,您也不能不給他。
&rdquo太皇太後拿出玉玺來,往地下使勁一摔,&ldquo砰&rdquo的一聲,那個玉玺摔壞了一隻角。
王舜把那個缺了一隻角的玉玺獻給王莽,王莽叫工匠用金子補上。
公元9年正月,王莽把漢朝改為&ldquo新&rdquo朝,自稱&ldquo新皇帝&rdquo,他廢孺子嬰為定安公。
王政君腸子都悔青了,大罵王莽篡位,可是她有什麼法子呢?西漢從漢高祖到漢平帝一共十二個皇帝,二百一十四年的天下,到這兒就亡了。
鸱目虎吻 出自《後漢書·王莽傳》:&ldquo莽所謂鸱目虎吻豺狼之聲者也,故能食人,亦當為人所食。
&rdquo西漢時期,鸱目虎吻的王莽處心積慮,沽名釣譽,撫育亡兄的兒子,衣不解帶地伺候生病的伯父,博得&ldquo孝&rdquo的美名,被伯父推薦給孝元太後和皇帝。
後來他成為大司馬并稱帝後,變得兇相畢露,大開殺戒。
鸱,鹞鷹,一種猛禽;吻,嘴唇。
&ldquo鸱目虎吻&rdquo的意思是像鹞鷹一樣的眼睛,像虎一樣的嘴唇。
形容人的相貌兇狠。
綠林好漢 王莽做了皇帝,一心要把漢朝的制度按照古代的辦法改一改,可是姓王的奪取了姓劉的天下,自己的地位能不能鞏固還是問題,複古的做法違反曆史的發展和人民的要求,更引起了人家的反對。
王莽的一大變動是禁止買賣土地和奴婢。
按理說,這種改革是符合農民和奴婢的要求的,可是王莽改天下田為&ldquo王田&rdquo,隻是用強制的辦法把全國的土地歸皇帝一人所有;改奴婢為私屬不得買賣,并不是釋放奴婢,而是把奴婢沒收為官奴,可見他并不主張廢除蓄奴制,隻是把私人可以買賣的奴婢改為官家所有的奴婢罷了。
王莽一下子把土地改為王田,再交給農民去耕種,農民沒有農具,沒有本錢,原來的貴族、豪富、地主也暗地裡想方設法破壞生産,再加上這幾年來連年發生雹災、蝗災、水災和旱災,折騰下來,農業生産反倒不如以前了。
王莽還想顯示下自己新朝的威力,他就強制招募了三十萬人馬去攻打匈奴。
既然打仗,就得向老百姓征軍糧和牲畜。
誰要是懈怠一步,動不動就處以死刑或沒收為官奴。
老百姓實在沒法活,隻好起來反抗。
西北邊境五原、代郡一帶的老百姓因為接近匈奴,負擔重。
他們首先起義。
接着,東方和南方也都有大批的農民起來反抗官兵。
公元17年,南方荊州鬧饑荒,野菜都被吃光了。
有人在野外挖到一種野荸荠,消息一傳開,老百姓都去了那裡挖野荸荠。
人多荸荠少,老百姓互相争奪,甚至大打出手。
新市有兩個很有名望的人,一個叫王匡,一個叫王鳳。
他們給大家調解,大夥兒都服他倆,公推他倆為首領。
于是,一下子就有好幾百人跟着王匡、王鳳去找活路,一支農民起義軍就這麼起來了。
王匡和王鳳他們占領了荊州的一個山頭,叫綠林山,就拿綠林山為根據地,攻占鄰近的鄉村,不到幾個月工夫,這支南方起義軍就有了七八千人。
後世的人就稱他們為&ldquo綠林好漢&rdquo。
農民起義的消息傳到了長安,王莽召集大臣們商量。
大臣們說:&ldquo這些盜賊死到臨頭,皇上不必費心。
發大軍去剿滅他們,不就完了嗎?&rdquo左将軍公孫祿反對說:&ldquo朝廷怎麼能發兵去打老百姓呢?有些貪官污吏不顧老百姓的死活,任意加重捐稅,隻要皇上嚴懲這些貪官污吏,再派賢臣去安撫百姓,派使者去同匈奴講和,國内就能安定下來。
&rdquo 王莽從沒聽到過這種頂撞他的話,這叫他怎麼受得了?他叫衛士們把公孫祿轟出去。
接着,他又下了命令,吩咐荊州長官去剿滅綠林。
荊州長官不敢怠慢,當時就召集了兩萬人馬去打綠林軍。
綠林軍的首領王匡、王鳳立刻帶領弟兄們迎了上去,把官兵打死了好幾千,還奪了許多兵器和糧草。
荊州長官帶了殘兵敗将拼命地往北逃跑。
綠林軍趁機打下了兩座城,搬了一些糧食回去了。
他們回到綠林山,又有不少百姓加入進來,綠林軍的人數增加到了五萬多。
農民起義的那些口号 陳勝吳廣起義:王侯将相甯有種乎? 綠林赤眉起義:劉氏複起,李氏複輔。
黃巾起義: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元末紅巾軍起義:明王出世,莫道石人一隻眼,此物一出天下反。
明末李自成起義軍口号: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太平天國起義: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
想不到第二年,綠林山發生了疫病,五萬多人死了将近一半。
其餘的人隻好離開綠林山,分頭去占領别的地盤。
其中一路占領了南陽,稱為&ldquo新市兵”一路占領了南郡,稱為&ldquo下江兵”還有一路占領了平林,稱為&ldquo平林兵&rdquo。
這三路統稱為&ldquo綠林軍&rdquo,綠林軍越來越強大了。
平林有個漢室的貴族子弟,叫劉玄。
王莽篡位以後,他隐姓埋名藏了起來。
這會兒,他聽說綠林軍起來反抗官府了,就投奔了綠林的&ldquo平林兵&rdquo,還當了一名首領。
東方的琅琊郡海曲縣有個公差,叫呂育,因為沒按命令去毒打沒錢付捐稅的窮人,縣令把他辦成死罪殺害了。
呂育的死激起了公憤,呂媽媽挺有魄力,她召集了一百多個窮苦的農民起來替她兒子報仇,大夥兒進攻縣城,殺了那個縣令。
官府派兵鎮壓,她又帶着手下人到了黃海上的一個小島上,瞅準機會就上岸打擊官府,打開糧倉。
等到官兵趕到的時候,他們早就下海了。
呂媽媽的名氣越來越大,沒多久,跟着她的就有了一萬多人。
第二年,莒縣又出現了一支農民起義軍,首領名叫樊崇。
莒縣官兵多,樊崇他們打不進去,就以泰山為根據地,在青州和徐州之間來回打擊官府、搶糧救災。
不到一年工夫,各地投奔樊崇的就有了一萬多人。
後來,呂媽媽害病死了,她手下的一萬多人都歸附了樊崇。
同時,樊崇的兩個同鄉也率領着幾萬人加入了樊崇的東方起義軍。
三路人馬合在一起,聲勢越來越大。
公元21年,王莽派大将景尚率領一隊官兵去剿滅樊崇的東方起義軍。
起義軍在跟官兵的接觸中才學會了打仗,沒想到,他們竟然打了個大勝仗,還把大将景尚也殺了。
王莽大發雷霆,馬上派太師和更始将軍率領着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去圍剿樊崇的起義軍,樊崇準備跟官兵大戰一場。
他恐怕自己的人馬跟王莽的人馬混淆,就叫他的部下都在眉毛上塗上紅顔色作為記号,因此,東方起義軍就得了個外号叫&ldquo赤眉&rdquo。
赤眉軍很守紀律。
他們立了兩條公約:第一條,殺害老百姓的定死罪;第二條,打傷老百姓的受責罰。
因此,老百姓并不害怕赤眉。
相反,太師和更始将軍的官兵到處奸淫擄掠,無惡不作,老百姓都說:&ldquo甯可碰到赤眉,不要碰到太師;碰到太師已經糟糕,碰到更始性命難保。
&rdquo 太師和更始将軍的軍隊隻知道搶劫擄掠,不願意替王莽賣命打仗;赤眉兵不怕死,紀律又好,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他們的力量就比官兵的力量大了。
剛開始的時候,更始将軍還打了一回勝仗,以後就越打越不像話。
他們在成昌大戰一場,太師親自上陣,想着能一下子消滅對手,可他做夢也沒想到這夥塗着紅眉毛的莊稼人還真敢跟他對敵。
他不願意拿性命去拼,赤眉軍卻拼着命攻上來了。
突然,太師大腿上被樊崇紮了一槍,捧着腦袋逃了回去。
更始将軍好不容易殺出重圍,又碰上了另外一支農民軍,末了,死在亂軍之中。
十萬官兵,逃了太師,死了大将,沒有個發号施令的将官,亂哄哄地散了一大半,有一部分幹脆投降了赤眉軍。
這一仗,赤眉軍越戰越勇,已經發展到十多萬人。
一邊是兵荒馬亂,一邊是處處鬧饑荒,關東甚至有不少人都餓死了。
逃荒的、逃難的男女老少,聽說關中有糧食,一批一批地都往關中擁過去。
守關的沒法攔阻,慌忙向王莽報告,說進關的難民有幾十萬。
王莽急得臉膛兒發黑,隻好下令開倉放糧,還派了官吏去救濟災民。
沒想到這些官吏層層克扣,成千上萬的難民被餓死在路上。
王莽聽說連長安城裡天天都有人餓死,他就把那個管理長安市政的官員叫來,問他難民的情況。
那位官員早就想好了怎麼去應付王莽,他說:&ldquo這些人大部分都是流氓,并不是真正的難民。
&rdquo他特意拿了些菜館子裡出賣的小米飯和肉羹給王莽看,對他說:&ldquo這些人吃得這麼好,怎麼能是難民呢?&rdquo 王莽看到的都是底下的人布置好了的,他就認為所謂的關東饑荒,難民進關,都是輕事重報罷了。
他這才放了心,派使者分頭去催荊州長官和太師加緊剿滅綠林軍和赤眉軍。
綠林軍在荊州、赤眉軍在東海打敗了王莽的兩路大軍,其他地方起義的農民聽到了這個消息,更加活躍起來。
單是黃河北岸,就有大小起義軍幾十路。
可這些起義軍彼此并沒有聯絡,都自己單打獨鬥,雖然人數不少,卻成不了什麼氣候。
綠林好漢 出自《後漢書·劉玄傳》:&ldquo王莽末,南方饑馑,人庶群入野澤,掘凫茈而食之,更相侵奪。
&hellip&hellip于是諸亡命馬武、王常、成丹等往從之;共攻離鄉聚,臧于綠林中,數月間至七八千人。
&rdquo &ldquo綠林&rdquo,綠林山,在今湖北大洪山一帶。
西漢末年的綠林起義以此為據點,所以稱為&ldquo綠林起義&rdquo。
後來,人們稱除暴安良、殺富濟貧的英雄為綠林好漢。
齊心協力 綠林和赤眉造反的時候,一些沒落的漢朝貴族和豪強趁着機會,也都野心勃勃地混在農民起義軍的隊伍裡搶奪地盤。
其中有家漢朝的遠房宗室也在南陽舂陵(舂chōng)縣發動起來了。
南陽舂陵縣住着哥兒倆&mdash&mdash劉(yǎn)和劉秀,按輩分,這哥兒倆是漢高祖的九世孫。
劉和劉秀一直痛恨王莽的篡位,老想着恢複漢朝的天下。
大哥劉性情剛烈,慷慨仗義,喜歡結交天下豪傑;弟弟劉秀生性謹慎,态度沉着,他長大後進了太學,拜了老師,結交了一些名人。
從太學回來後,他做起了糧食買賣,成了一個大商人。
有一天,劉秀在賣谷子的時候,遇見了兩位朋友,他們說:&ldquo王莽眼看不行了,你們哥兒倆那麼能幹,又是漢族宗室,何不趁機招兵買馬,奪取天下,恢複漢室呢?&rdquo劉秀一聽,正合自己心意。
于是他馬上約了劉,分頭到附近的各縣區發動親戚朋友一同起兵。
劉和劉秀隻召集了南陽的七八千人,成不了大事。
正好綠林軍的新市兵和平林兵到了南陽。
劉就派人去見綠林軍的兩位首領,勸他們共同行動,一起去進攻長聚。
兩位首領同意了。
三路大軍首戰告捷,打下了長聚。
他們沿路得了不少财物,士兵們因為搶奪财物差點動了手,劉秀就勸說自己的士兵們把财物都讓給别人。
平林兵和新市兵們樂壞了,他們都願意跟着南陽兵繼續去進攻棘陽,接着,棘陽也被打下來了。
劉打算繼續去攻打宛縣,沒想到他們半路遭遇了王莽的兩位大将甄阜和梁丘賜的大軍。
劉他們都是步兵,連刀槍都很少,根本沒法抵抗。
三支軍隊打了敗仗,隻好退到棘陽。
甄阜和梁丘賜不肯罷休,他們放出話來,不打勝仗絕不回頭。
新市兵和平林兵的兩個首領來見劉和劉秀,說:&ldquo甄阜和梁丘賜有十萬兵馬,叫咱們如何抵抗啊?不如扔了棘陽,暫時退了吧!&rdquo劉心裡着急,正在這時,他聽說綠林軍的下江兵已經到了附近,劉抓住機會,馬上親自去見下江兵的首領。
下江兵的首領王常出來跟劉相見。
劉勸他将兩路人馬聯合起來抵抗王莽。
王常挺痛快地說:&ldquo王莽暴虐,大失民心。
我願意做你們的助手。
&rdquo劉說:&ldquo如果大功告成,我劉家絕不會獨享富貴。
&rdquo劉當時就跟王常訂了盟約。
從那時起,農民起義軍和劉、劉秀的南陽兵就徹底混合在一起了。
王常帶着下江兵趕到棘陽,跟南陽兵、新市兵、平林兵合在一起,準備跟甄阜和梁丘賜大幹一場。
劉同各路将士訂立了盟約,大擺酒席,休整三天。
到了除夕那天,劉提出他的作戰計劃,大夥兒都同意。
他們決定先去襲擊蘭鄉,斬斷敵人的糧草。
把守蘭鄉的官兵沒想到會遭襲,他們正大吃大喝地過除夕呢!将士們都喝了酒,睡得死死的,突然遭到攻擊,逃命都來不及,哪裡還抵抗得了?四路人馬殺散了蘭鄉的士兵,把甄阜、梁丘賜留在那兒的所有辎重全都搬到了棘陽。
來不及搬走的,放一把火,全都燒了。
這場大勝仗大大鼓舞了起義軍的士氣。
第二天,他們又去進攻沘水(沘bǐ)。
沘水那邊的甄阜、梁丘賜聽說丢了蘭鄉,辎重還被奪了去,已經慌了神,想不到起義軍這麼快,已經到了跟前,大夥兒隻好手忙腳亂地抵擋一陣。
士兵們死的死,逃的逃,敗得很慘,連大将甄阜和梁丘賜也都被殺了。
王莽派另一路的軍隊去救,正好碰上了劉的大軍,這支援軍也打了敗仗。
就這樣,四路人馬齊心協力,打敗了王莽的大軍。
四支軍隊合起來已經有了十多萬人了,将士們都認為必須得有個最高的首領,才能夠統一号令。
四路人馬的首領們提出了一個口号,叫&ldquo人心思漢&rdquo。
他們說必須要立個劉家的人才符合人們的願望。
可是軍隊裡姓劉的人多着哪,立哪一個好呢?南陽的舂陵軍和下江的王常主張立劉。
可是新市和平林的将士們不同意,他們怕劉太嚴厲,反把他們管住了,主張立沒有實權的劉玄。
劉還想反對,可是自己兵力不夠。
就這樣,立了劉玄為皇帝。
公元23年二月,舉行了皇帝劉玄的即位儀式。
改元為&ldquo更始&rdquo,大赦天下。
劉被更始将軍劉玄封為&ldquo大司徒&rdquo,劉秀被封為&ldquo太常偏将軍&rdquo。
從那時起,綠林起義軍稱為漢軍,漢軍的大權掌握在新市、平林将士們的手裡,這讓南陽的劉家軍很失望。
更始皇帝劉玄派王常和劉秀去進攻昆陽,派劉去圍攻宛縣。
很快昆陽就被打下來了。
王莽聽說漢軍立劉玄為皇帝,又打下了昆陽,急得坐立不安。
他派心腹司徒王尋和司空王邑去征調各地的兵馬,号稱一百萬,浩浩蕩蕩地直奔昆陽。
把守昆陽的漢軍士兵站在城門上往外一望,滿眼全是王莽的軍隊,有的人害怕了,準備散夥逃走。
這時,劉秀跟大夥說:&ldquo在這緊要關頭,必須頂住,咱們兵少糧少,全靠齊心協力。
大丈夫千萬不能滅自己的志氣。
&rdquo将士們這才安定下來,願意聽他的指揮。
劉秀請将士隻守不戰,自己帶人騎上快馬,連夜往定陵和郾城去搬救兵。
這時候,劉已經把宛縣打下來了。
可劉秀還不知道,他到了定陵和郾城,讓那裡的将士放棄那兩座城,一同去打昆陽。
将士們一聽,好多人不願意,劉秀就對他們說:&ldquo咱們到昆陽打敗了敵人,就可以立大功,成大事。
要是被敵人打敗,可是連命都保不住啦!大丈夫做事,得站得高,看得遠才行。
&rdquo為了鼓舞士氣,他故意說:&ldquo宛縣已經打下來了,大司徒的大軍很快就到了,你們還怕什麼呢?&rdquo将士們這才信心百倍,放棄了定陵和郾城,跟着劉秀直奔昆陽。
劉秀自己帶着步兵和騎兵一千多人做先鋒,在城外離王莽大軍四五裡的地方布置了陣勢。
劉秀騎着馬,走在最前頭,他見敵軍過來,突然沖上去,一連殺了好幾個敵兵。
将士們見了,勇氣倍增,一股腦殺了上去。
漢兵一個抵得上敵兵十個。
王尋、王邑的兵接連後退,漢軍趕上來,殺了上千人。
劉秀帶着敢死隊殺過去,專打中軍大營,敵軍很快亂了隊伍。
王莽的隊伍是從各地臨時征調來的,将士們各守各的陣營,互不相救。
漢兵越打越有勁兒,王尋想要帶兵往前沖,被漢兵圍住,結果了他的性命。
王邑見王尋被殺,慌了,急忙逃跑。
城裡的漢軍見城外打赢了,馬上開了城門打出來。
兩面夾擊,喊聲震天動地。
王莽的将士聽說主将被殺,副将逃了,全都慌了神,亂奔亂跑,自相踐踏,沿路一百裡到處都是倒地的屍首。
漢軍趁機一陣猛追。
王莽的大軍被攆到河裡,淹死了一萬多人。
剩下的各地征調來的兵将也都四散逃跑了。
昆陽大戰消滅了王莽的主力,劉、劉秀哥兒倆的名聲大了起來,更始皇帝對他倆不放心,便找了個借口,說劉的心腹劉稷對自己出言不遜,一同殺了劉稷與劉。
劉秀聽說哥哥被殺,痛哭了一場。
哭完他擦幹眼淚去見劉玄,表明了自己的忠心。
有人問起昆陽大戰的事情,他說:&ldquo這全是皇上的洪福和将士們的功勞,我隻不過是跟着大夥沾光罷了。
&rdquo他也不給哥哥戴孝,仍舊有說有笑,像個沒事人一樣。
劉玄反倒過意不去了,他拜劉秀為破虜大将軍,封為武信侯。
劉秀韬光養晦 哥哥劉被更始所殺,這對劉秀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打擊,但是劉秀能強忍悲痛,越發謙遜,悲憤不形于色,正是彰顯出了劉秀的韬光養晦、隐忍負重。
為了不被更始帝猜忌,他急忙去謝罪;他對大哥劉部将不私下接觸。
雖然昆陽之功首推劉秀,但他不表昆陽之功,并且表示兄長犯上,自己也有過錯,前去請罪。
更始帝見劉秀如此謙恭,反而有些自愧,畢竟劉秀兩兄弟立有大功,因而劉秀不但未獲罪,反而被封武信侯。
齊心協力 據《後漢書·王常傳》記載:&ldquo于是諸部齊心同力,銳氣益壯,遂俱進,破殺甄阜、梁丘賜。
&rdquo王莽的殘暴統治引起綠林、赤眉等大型農民起義。
劉秀兄弟加入綠林軍,聯合下江軍王常、成丹、張卬(yǎng),齊心同力,銳不可當,沒幾天就殲滅了王莽的精銳甄阜和梁丘賜的軍隊。
心,思想;協,共同。
&ldquo齊心協力&rdquo指思想一緻,共同努力。
反水不收後悔無邊 昆陽大戰之後,王莽失勢被殺。
王莽的新朝被推翻了,更始帝劉玄在各地的人馬互不相讓,都說自己的功勞大,都想獨掌大權。
他們互相攻打,各搶各的地盤,害得老百姓叫苦連天。
當時王莽的新朝雖然覆滅,但是河北各州郡都在持觀望态度,尚未歸附更始政權。
而赤眉軍在山東發展迅速,聲勢日益壯大,此外還有&ldquo河北三王&rdquo、銅馬、隗嚣、公孫述等割據勢力。
劉玄想要派人安撫河北的各路兵馬,就把這個差事交給了劉秀。
這時,有個叫鄧禹的太學生來找劉秀,說樂意幫助他平定天下,鄧禹對劉秀說:&ldquo劉玄庸庸碌碌,自己沒有主張,他手底下的将士貪圖眼前的富貴,沒有遠大的志向。
你不如自己搜羅人才,争取民心,創立高祖的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