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戰國的成語
關燈
小
中
大
祁奚之舉
晉國的中軍尉是個七十多歲的老大爺,叫祁奚(qíxī)。
他看到晉國的軍隊強大了,自己又這麼老了,就向晉悼公要求,讓他告老。
晉悼公同意了,可又問他:&ldquo誰接替您最合适呢?&rdquo祁奚說:&ldquo要依我說呀,解狐最合适。
&rdquo晉悼公好像吓了一跳似的說:&ldquo哦?您說他嗎?聽說解狐跟您有仇,您怎麼反倒推薦他?&rdquo祁奚說:&ldquo主公問我誰最合适,又不是問我誰是我的仇人。
&rdquo晉悼公點了點頭,就下了命令,召解狐上朝。
沒想到解狐害着病,還沒拜官就死了。
晉悼公歎息了一會兒,又問祁奚:&ldquo解狐以外,還有誰最合适?&rdquo祁奚說:&ldquo除了解狐,要數祁午了。
&rdquo晉悼公張大了嘴和眼睛,挺納悶地說:&ldquo祁午不是您的兒子嗎?&rdquo祁奚說:&ldquo是呀,主公問我誰最合适,又不是問我誰是我的兒子。
&rdquo晉悼公從心坎裡稱贊祁奚,就拜祁午為中軍尉。
春秋時期的人才選拔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人才選拔的主要制度是&ldquo世卿世官&rdquo制。
意思就是在有血緣關系的家族裡,或立過功勳的家族裡通過推薦等形式選拔人才,這些家族也就世世代代都做官了。
祁奚向晉悼公推薦人才,就屬于這種制度。
&ldquo人才鄉選&rdquo和&ldquo鄉長舉薦&rdquo是人才選拔的補充手段,但這樣選拔上來的人才主要做一些不太緊要的小官。
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況是&ldquo人才引進&rdquo,有一些從别的國家逃來的,或者是名聲很大的&ldquo隐士&rdquo&ldquo名士&rdquo,也是國君起用的目标。
這些人往往德才兼備,耿介忠直。
剛巧中軍尉的副手羊舌職(羊舌,姓)死了。
晉悼公又對祁奚說:&ldquo您再推薦一個副手吧。
&rdquo祁奚說:&ldquo羊舌大夫的兒子就很不錯。
&rdquo晉悼公就叫羊舌赤做祁午的副手。
大臣們全都很欽佩祁老先生,說他推薦仇人不是為了奉承,推薦自己的兒子不是因為自私,推薦自己手下的人不是為了拉攏私人,像他這樣的大臣真可稱為大公無私了。
祁奚之舉 這個故事在《左傳·襄公三年》《國語·晉語七》《史記·晉世家》中都有記載。
舉,是舉薦的意思。
晉國中軍的營長祁奚要退休了,為晉悼公舉薦新的人才。
他先後舉薦了和自己有私人恩怨的解狐和自己的兒子祁午。
這說明他為國家舉薦人才的标準是德行和才幹,而不是個人情感,十分大公無私。
後來,當看到有人推薦有才幹的人不避親仇、不計較個人得失時,大家就會用&ldquo祁奚之舉&rdquo這個成語來形容他的行為。
畫影圖形 楚平王一見本國的人安居樂業,屬國的諸侯都服他,就荒唐起來了。
楚平王的朝廷裡有個頂會拍馬屁的人叫費無極,他把楚平王哄得特别高興,可是太子建不喜歡這種人,常常在他父親跟前數落費無極。
費無極呢,當然也在楚平王跟前給太子建使壞。
兩個人就這麼成了冤家對頭。
有一天,楚平王打發費無極上秦國去給太子建迎接新娘子孟赢。
孟赢長得十分好看,楚平王就想把她弄到自己宮裡,費無極就有了一個壞主意:&ldquo新娘子的丫頭裡有一個長得還不錯,我已經跟她商量好,叫她冒充孟赢,嫁給太子,把真的孟赢留給大王,您瞧好不好?&rdquo楚平王一聽,眉開眼笑地對費無極說:&ldquo真有你的!好好去辦吧。
&rdquo 楚平王偷偷地娶了太子建的媳婦兒,費無極怕被太子建發覺,對他不利,就請楚平王派太子建上城父去把守邊疆,又叫伍奢和奮揚去幫助他,對他們說:&ldquo好好伺候太子。
&rdquo他們去了之後,楚平王就把孟赢立為夫人,把原來的夫人,就是太子建的母親蔡姬送回蔡國去了。
轉過年來,孟赢養了個兒子,就是公子珍。
楚平王覺得自己上了歲數,加上孟赢天天皺着眉頭,他就想讨她的喜歡,答應她立公子珍為太子。
費無極是楚平王肚子裡的蛔蟲,楚平王的心思他哪兒有不知道的道理。
他對楚平王說:&ldquo聽說太子跟伍奢在城父操練兵馬,暗中結交齊國跟晉國。
他們這麼下去,不光對公子珍不利,怕是連大王也會有麻煩呢!&rdquo楚平王說:&ldquo我先把太子廢了,好不好?&rdquo費無極說:&ldquo太子有的是兵馬,還有他師傅伍奢幫着他。
大王要是把他廢了,他準得發兵打來。
我想不如先把伍奢叫來,再打發人去弄死太子,這是頂省事的了。
&rdquo楚平王依了費無極的話,叫伍奢回來。
伍奢見了楚平王還沒開口,楚平王就問他:&ldquo太子建打算造反,你知道嗎?&rdquo伍奢一聽這話,先生了氣。
他說:&ldquo大王奪了他的媳婦兒,已經不對了。
怎麼又聽了小人的壞話,胡猜疑起來了呢?&rdquo費無極撅起了尖下巴,插嘴說:&ldquo伍奢罵大王娶了兒媳婦,這不明擺着跟太子一條藤嗎?要是大王不把他殺了,他們準得來謀害大王。
&rdquo伍奢正想開口罵費無極,早就給武士們推到監獄裡去了。
楚平王說:&ldquo叫誰去處治太子呢?&rdquo費無極說:&ldquo奮揚還在城父,這件事就交給他辦吧。
&rdquo楚平王打發人去囑咐奮揚,說:&ldquo你殺了太子就有重賞。
要是你走漏消息,把他放了,就有死罪!&rdquo接着又叫押在監裡的伍奢親筆寫信給他倆兒子伍尚和伍員。
伍奢沒法,隻好照着費無極的意思寫道:&ldquo我得罪了大王,被押在監裡。
現在大王看在咱們上輩祖宗的功勞上,準備免我一死。
你們弟兄倆見了這封信,趕緊回來給大王謝恩。
要不然,大王也許又要治我的罪。
&rdquo 楚平王辦了這兩件事,天天等着消息。
待了幾天,隻見奮揚坐着囚車來見楚平王,對他說:&ldquo太子建和公子勝(太子建的兒子)已經跑到别的國去了。
&rdquo楚平王一聽,當時就火兒了。
他說:&ldquo我挺嚴密地叫你去殺他,誰把他們放了?&rdquo奮揚說:&ldquo當然是我喽!&rdquo楚平王火兒更大了,說:&ldquo你知道不知道放走他就是死罪?&rdquo奮揚說:&ldquo要不,我也不坐囚車回來了。
當初大王囑咐我好好伺候太子,我為了要好好伺候太子,才把他放了!再說,太子并沒有造反的行為,連造反的意思都沒有。
大王哪兒能把他殺了呢?現在我救了大王的兒子,又救了大王的孫子,我就是死了,也甘心。
&rdquo楚平王聽了這話,就說:&ldquo算了吧!難為你這一份兒忠心,回去好好把守城父去吧!&rdquo 那個替伍奢送信的人帶着伍尚回來了,費無極把伍尚和伍奢關在一起。
伍奢瞧見伍尚一個人回來,心裡頭又是高興又是難受。
他說:&ldquo我知道員兒是不會回來的。
可是打這兒楚國就不能有太平的日子了。
&rdquo伍尚說:&ldquo我們早就料到那封信是大王逼着父親寫的,可是我情願跟着父親一塊兒死。
兄弟說,他要留着這條命給咱們報仇,他已經跑了。
&rdquo 楚平王叫費無極押着伍奢和伍尚上了法場。
伍尚罵費無極,說:&ldquo你這個誘惑君王、殺害忠良、禍國殃民的奸賊,看你作威作福,能夠享受幾天富貴!&rdquo伍奢攔住他,說:&ldquo别這麼罵人。
忠臣奸臣自有公論,咱們何必計較呢。
我隻擔心員兒。
要是他回來報仇,不是要連累楚國的老百姓嗎?&rdquo說着就抻着脖子,不再開口了。
費無極把他們爺兒倆殺了,場外的老百姓都暗暗地流淚。
費無極對楚平王說:&ldquo伍員這小子雖然跑了,但一時跑不了多遠。
咱們應當趕緊派人追去。
伍奢臨死的時候不是說怕他回來報仇嗎?這小子準得回來報仇,咱們非把他拿住不可。
&rdquo楚平王一面打發人去追伍員,一面又出了一道命令,說:&ldquo有人拿住伍員的,賞糧食五萬石(dàn),封他為大夫。
要是收留他的,全家都有死罪。
&rdquo楚平王叫畫像的人畫了伍子胥(胥xū,就是伍員)的像,挂在各關口,囑咐各地方的官員仔細盤問來往行人。
這麼畫影圖形捉拿逃犯,伍子胥就是長了翅膀,也飛不了啦。
石 讀作dàn,是古代的容量單位,主要用來計量糧食、稻谷、粟等。
在古代,1石等于10鬥,1鬥等于10升。
這裡的鬥和升指的都是古代的計量單位。
春秋時期各個國家的計量标準是不一樣的,秦漢時期的1石糧食大概有27斤左右。
畫影圖形 這個成語在元代施惠的《幽閣記》裡出現過,明代的《東周列國志》裡,講到伍子胥逃跑這一段時,也用到了這個成語,&ldquo平王悉從其計。
畫影圖形,訪拿伍員,各關隘十分緊急&rdquo。
影,是圖像的意思。
形,是容貌的意思。
古代還沒有照相技術,通緝犯人時,就把他的樣子畫出來,張貼到各處來懸賞捉捕。
據說,伍子胥的這張畫像可以算是中國最早的通緝令呢。
現在的通緝令上用的是照片,這可比畫的好辨認多了。
風吹草動 伍子胥(xū)從楚國跑出來,一心想往吳國去。
後來聽說太子建已經逃到宋國,他就往宋國去。
到了半路上,隻見前頭來了一隊車馬,吓得他連忙躲在樹林子裡,偷偷地瞧着。
趕到一輛大車過來,細細一瞧,原來是他的好朋友申包胥。
伍子胥這麼躲躲閃閃地又要藏起來又不藏起來,已經給申包胥瞧見了,就問他:&ldquo你怎麼跑到這兒來了?&rdquo伍子胥擦着眼淚,把一家子遭難的經過哭着說了一遍。
末了,他說:&ldquo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我要上别國去借兵征伐楚國,活活地咬昏君的肉,剝奸臣的皮,才能夠解恨!&rdquo申包胥勸他,說:&ldquo君王雖然無道,畢竟是君王,你們一家子輩輩忠良,何必跟他結仇呢?我勸你還是忍着點兒吧。
&rdquo伍子胥說:&ldquo君王無道,誰都可以殺他。
再說我還有父兄的大仇呢!要是我不能把楚國滅了,我情願不再做人!&rdquo申包胥反對說:&ldquo湯武起義,殺了桀纣(jiézhòu),是為了衆人除害,并非為了私仇!這點,你得分清楚。
再說,你的仇人隻是楚王和費無極,楚國人可并沒得罪你!你怎麼要滅父母之邦呢?&rdquo 申包胥的話說得挺有道理,可是怎麼說伍子胥也聽不進去,一心要替父兄報仇。
他挺堅決地說:&ldquo我可管不了這些個,我非把楚國滅了不可!&rdquo申包胥自以為有理地說:&ldquo我要是勸你去報仇,那我就是不忠;不讓你去報仇,又害得你不孝。
為了保全咱們朋友的義氣,我不把你的事向人洩露就是了。
不過你如果真滅了楚國,我一定要盡我的力量把它恢複過來。
&rdquo兩個朋友就這麼分手了。
伍子胥到了宋國,見着了太子建,兩個人抱頭大哭,各人說了各人的冤屈。
這時候,可巧宋國起了内亂,伍子胥對太子建說:&ldquo咱們可不能再在這兒待着了。
&rdquo他們就偷偷地上了鄭國。
鄭定公就把太子建收留下了。
太子建和伍子胥每回見了鄭定公,總是哭着說他們的冤屈。
鄭定公說:&ldquo鄭是個小國,雖說我同情你們,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哇!我看你們還是跟晉侯商量商量去吧!&rdquo 太子建覺得鄭伯說的倒是實話,就自己上晉國去見晉頃公。
晉頃公款待太子建,叫他住在公館裡,接着召集大臣們商量辦法。
那天,荀寅(xúnyín)出了個主意,說:&ldquo鄭國反複無常,咱們不如把它滅了。
現在鄭國收留着楚太子,鄭伯準得信任他。
咱們背地裡跟楚太子約好,叫他去收買勇士,在鄭國作為内應,咱們從外頭打進去,就能夠把鄭國滅了。
然後把鄭國封給楚太子,再跟他一塊兒去滅楚國。
這是以敵攻敵的高招兒。
&rdquo晉頃公和大臣們全都贊成荀寅的計策。
當時就把這個意思告訴了太子建。
太子建滿口答應,高高興興地回去了。
太子建見了伍子胥,把晉國的計策說了一遍。
伍子胥反對說:&ldquo這哪兒成啊!人家好心好意地收留咱們,咱們怎麼能忘恩負義地去害人家?再說,這種行動一點兒把握沒有。
請别胡思亂想了。
&rdquo太子建急着想要得到君位,哪兒肯聽伍子胥的話。
當時就糊裡糊塗地敷衍(fūyǎn)了幾句。
背地裡收買勇士,勾結鄭伯左右的人,又叫他們再去勾結别人。
有一天,鄭定公請太子建上後花園去喝酒。
太子建到了那邊,就見那些受過他好處的人,有二十來個都綁在那兒。
太子建一見不對頭,剛想要跑,早給武士們拿住了。
鄭定公罵着他,說:&ldquo我好心好意地收留了你,你怎麼倒跟晉國勾結起來要謀害我?&rdquo太子建還想抵賴,可是綁在那兒的二十來人早已招認了。
他隻得低下頭,自認倒黴。
鄭定公把他連那二十來個人都殺了。
伍子胥在公館裡老是不放心太子的行動,天天打發人暗中跟着他。
這天,他得到太子被殺的消息,立刻就帶着太子建的兒子公子勝逃出鄭國。
伍子胥帶着公子勝,白天躲起來,夜裡逃跑,慌慌張張地到了陳國。
陳是楚國的屬國,他們當然不好露面,隻好藏藏躲躲,又往東跑。
隻要能夠偷過了昭關,就能夠照直上吳國去了。
那昭關是兩座山當中的一個關口,平常也有官兵守着。
楚平王和費無極料着伍子胥準上吳國去,特地派了大将薳越(薳wěi)帶着軍隊等在那兒,關口上挂着伍子胥的畫像。
伍子胥不知道,他想帶着小孩子公子勝偷出關口。
他們到了曆陽山,離昭關不太遠了,伍子胥正想歇會兒喘喘氣,忽然出來了一個老頭兒,張嘴就說:&ldquo伍将軍上哪兒去?&rdquo吓得伍子胥差點兒蹦起來,連忙回答說:&ldquo老先生别認錯了人,我不姓伍!&rdquo那個老頭兒笑嘻嘻地說:&ldquo真人面前别說假話啦!我是東臯(gāo)公,一輩子給人治病,在這兒多少也有點兒小名望。
人家得了病,眼瞧着快要死了,我還想盡方法去救他。
你又沒有病,好好的一個男子漢,我哪兒能害死你呢?&rdquo伍子胥說:&ldquo老先生有什麼指教?您的話我可不大明白。
&rdquo東臯公說:&ldquo還是大前天呢,昭關上的薳将軍有點兒不舒服,叫我去看病,我在關口上瞧見您的畫像。
今天一見你,就認出來了。
你這麼跑過去,不是自投羅網嗎?我就住在這山背後,你還是跟我來吧!&rdquo伍子胥瞧那位老先生挺厚道,隻好跟着他走了。
東臯公領着他們進了一個竹園子,他請伍子胥坐在上手裡,伍子胥指着公子勝,說:&ldquo這位是我的小主人,楚王的孫子。
我哪兒敢坐上位?&rdquo東臯公就請公子勝坐在上手裡,自己和伍子胥坐在下手裡。
伍子胥把楚平王調換兒媳婦,殺害伍奢、伍尚,轟走太子建,太子建死在鄭國,這些經過都說了一遍。
東臯公歎息了一會兒,勸解他,說:&ldquo這兒沒有人來往,将軍可以放心住下,等到我有了辦法,再送你們君臣過關。
&rdquo伍子胥千恩萬謝地直給他磕頭。
東臯公天天款待着伍子胥,一連過了七八天,可沒提起過關的事。
伍子胥哀求着說:&ldquo我有大仇在身,天天像滾油煎似的難受,待了一個時辰就像過了一年。
萬望老先生可憐可憐我!&rdquo東臯公說:&ldquo我正在找幫手呢!等我找着了幫手,就送你們過關。
&rdquo伍子胥隻得再住下去。
他又怕日子一多,也許會走漏消息。
要闖出去,又怕給薳越拿住。
真是進退兩難,愁得他一連幾夜睡不着覺。
古代座次安排 古代的宅院一般前面是堂,後面是屋。
在堂中,坐北朝南是上座,坐南朝北為下座。
在屋中,一般坐北朝南的是上房,東西是廂房。
上房東西寬而南北窄。
因此坐西朝東為上手,坐北朝南次之,坐南朝北再次之,坐東朝西為最末。
一般來說,客人都坐在西邊上手的位置,所以有&ldquo西賓&rdquo的說法;主人都坐在東面下手的位置,所以叫&ldquo東家&rdquo。
而在餐桌上,一般坐北朝南的位置是留給地位最高或輩分最長的人坐的。
過了幾天,東臯公帶着一個朋友,叫皇甫讷(nè)的,回來了。
他一見伍子胥就吓了一跳,說:&ldquo你變了樣兒了,病了嗎?臉龐清瘦多了。
哎呀,頭發、胡子也白了!&rdquo伍子胥向他要了一塊鏡子,拿過來一照,就大哭起來,說:&ldquo天哪!我的大仇還沒報,怎麼已經老了!&rdquo東臯公一邊叫他安靜點,一邊把皇甫讷介紹給他,又對他說:&ldquo頭發、胡子是你愁白的!這倒好,人家不容易認出你來。
&rdquo接着他們就商量過關的法子。
第二天,天還沒亮,他們就準備動身。
把守昭關的薳越吩咐士兵們細細盤問過關的人,還要把他們照着畫像一個個地對照,才放他們過去。
那一天,士兵們瞧見有人慌裡慌張地過來,已經疑惑他是個逃犯了。
細這麼一瞧,果然是伍子胥。
他們就把他逮住,拉到薳越跟前。
薳越一見,就說:&ldquo伍子胥,你想瞞得過我嗎?&rdquo就把伍子胥綁了起來,準備押到郢都(郢yǐng)去。
士兵們因為拿住了伍子胥,立了大功,亂哄哄地非常高興。
這時候過關的人也多了。
老百姓也都要瞧一瞧那個久聞大名的逃犯。
待了一會兒,東臯公來見薳越,說:&ldquo聽說将軍把伍子胥逮住了,我老頭子特地來道喜。
&rdquo薳越說:&ldquo士兵們拿住一個人,臉龐倒是真像,可是口音不對。
&rdquo東臯公說:&ldquo讓我對對畫像,就看出來了。
&rdquo薳越叫士兵把他拉出來。
那個伍子胥一見東臯公就嚷起來,說:&ldquo你怎麼到這時候才來?害得我莫名其妙地受着欺負!&rdquo東臯公笑着對薳越說:&ldquo将軍拿錯了人啦。
他是我的朋友皇甫讷,跟我約好在關前見面,一塊兒出去玩兒。
怎麼把他逮了來呢?&rdquo薳越連忙賠不是,說:&ldquo士兵們認錯了,請别見怪!&rdquo東臯公說:&ldquo将軍為朝廷捉拿逃犯,我怎麼敢怪您呢?&rdquo薳越放了皇甫讷,又叫士兵們重新留神查問過關的人。
士兵們那一團高興變成了一場空,嘟嘟囔囔地說:&ldquo早就有好些人出關了。
也許真的伍子胥混在裡頭呢。
&rdquo薳越一聽,着起急來,立刻打發一隊兵馬追下去。
士兵們的話倒真說着了。
伍子胥趁着他們拿住皇甫讷正在亂哄哄的當兒,混出了昭關,急忙地跑下去。
走了幾個時辰,一瞧前頭有一條大江,攔住去路。
正在無法可想的時候,後頭飛起一片塵土,好像千軍萬馬追了上來的樣子。
他抱起公子勝慌忙順着江邊跑下去,找到有葦子的地方藏起來。
四面一瞧,瞧見一個打魚的老頭兒,劃着一隻小船過來。
伍子胥急忙嚷着說:&ldquo老大爺,請把我們渡過江去!&rdquo那個老頭兒就把小船劃過來。
伍子胥跟公子勝上了小船。
不到半個時辰船到了對岸,他們這才放了心。
到了這時候,那個打魚的老頭兒才開口說:&ldquo将軍想必就是伍子胥了?您的畫像挂在關口,我也見過幾回。
聽說楚王把您父兄殺了,這兒的人都替您擔心。
今兒個我把您渡過來,我也放心了。
&rdquo伍子胥感激萬分,就說:&ldquo難得老大爺一片好心,救了我這受難的人。
将來我伍子胥要是有點兒出息,都是您老人家的恩典。
&rdquo說着他就摘下身邊的寶劍,交給他,說:&ldquo這把寶劍是先王賜給我祖父的。
我隻有這麼點兒禮物送給您,好歹表一表我的心意。
&rdquo那個老頭兒笑着說:&ldquo楚王畫影圖形,下了重賞要逮您。
我不要五萬石的賞,也不要大夫的爵位,怎麼倒貪圖您這寶劍哪!再說,這把寶劍對我沒有什麼用處,對您可是少不了的。
&rdquo伍子胥大大地受了感動,問他,說:&ldquo請問老大爺尊姓大名?叫我以後也好報恩。
&rdquo沒想到這句話反倒叫老頭兒不高興了。
他指着伍子胥,說:&ldquo我為了體貼您的一番孝心,才把您渡過來。
您倒開口閉口說&lsquo将來要報恩&rsquo,真太沒有大丈夫的氣派了!&rdquo伍子胥連忙賠罪,說:&ldquo您當然不要酬勞,可是我怎麼能忘了您呢?您把姓名告訴我,也可以讓我記住。
&rdquo那老頭兒說:&ldquo我是個打魚的,要是咱們還有相逢的機會,那時候,我叫您&lsquo蘆中人&rsquo,您叫我&lsquo漁丈人&rsquo,不是一樣的嗎?&rdquo伍子胥隻得收了寶劍,拜謝了一番,走了。
後來,伍子胥滅掉了楚國,卻打聽不着當時的楚王的下落,很不痛快。
他聽說楚國的相國囊瓦(囊náng)跑到鄭國去,一想,楚王也許跟囊瓦在一塊兒。
再說,鄭國殺了太子建,這個仇也得報。
這麼着,他帶領着兵馬一直向鄭國進攻。
鄭國得着這個消息,可就慌了神了。
全國上下沒有不埋怨囊瓦的,逼得囊瓦走投無路,隻好自殺。
鄭定公把囊瓦的屍首獻給伍子胥,還說楚王确實沒上鄭國來過。
伍子胥還是不依不饒,非要把鄭國滅了不可。
鄭國的大臣們都主張發動全國的人跟吳軍拼個你死我活。
鄭定公說:&ldquo拿鄭國的兵力來說,哪兒能跟楚國比呢?楚國都給他打敗了,别說咱們這個小國了。
&rdquo鄭定公下了一道命令,說:&ldquo誰能夠叫伍子胥退兵,就有重賞。
&rdquo可是誰有這樣的本事呢?命令出了三天,看命令的人倒不少,就是沒有一個應征的。
到了第四天頭上,有個打魚的小夥子來見鄭定公。
他說,他有辦法叫伍子胥退兵。
鄭定公問他得要多少兵車。
他說:&ldquo不用兵車,也不用糧草,光憑這個劃船的槳就能夠把好幾萬的兵馬打回去。
&rdquo誰信他這個話呢?可是大夥兒沒有法子,隻得讓他去試試看。
那個打魚的胳肢窩裡夾着一根槳,上吳國兵營裡去見伍子胥,一邊唱着歌,一邊敲着那根槳打着拍子。
他唱着: 蘆中人,蘆中人, 渡過江,誰的恩? 寶劍上,七星文; 還給你,帶在身。
你今天,得意了, 可記得,漁丈人? 伍子胥一聽,吓了一跳,連忙跑下來,問他:&ldquo你是誰呀?&rdquo他說:&ldquo您沒瞧見我手裡拿着的玩意兒嗎?我爸爸全靠這根槳過日子,當初也全靠這根槳救了您的命。
&rdquo伍子胥這才想起了蘆花渡口逃難的情形和那個打魚的老大爺的恩德,不由得掉下眼淚來,就問他:&ldquo你怎麼會上這兒來呢?&rdquo他說:&ldquo我們打魚的向來沒有一定的地方。
這回又因為打仗,才到了這兒。
國君下了個命令,說,誰要能夠請将軍退兵,就重賞誰。
不知道将軍能不能看我死去的父親的情面,饒了鄭國?&rdquo伍子胥挺感激地說:&ldquo我能夠有這麼一天,全都是你父親的恩德。
我哪兒能把他忘了呢?&rdquo當時他就下令退兵。
那個打魚的歡天喜地地去報告鄭定公。
這一下子,全鄭國的人都把他當作大救星。
鄭定公封給他不少土地。
鄭國人差不多全叫他&ldquo漁大夫&rdquo。
風吹草動 這個成語出現在《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裡,&ldquo偷蹤竊道,飲氣吞聲,風吹草動,即便藏形&rdquo。
微風輕輕一吹,草就晃動。
伍子胥被畫影圖形地追捕,在帶着公子勝逃難的過程中,躲躲藏藏,稍有一點兒動靜,就害怕得不得了。
他這樣擔驚受怕,心裡面裝着滿滿的憂慮,竟然把頭發都給愁白了。
後來,大家就用這個成語來形容細微的動靜或變故。
同病相憐 費無極不知道費了多少心計,好容易才得到楚平王的信任,滿想着等到老令尹囊瓦(囊náng)一死,準能夠提升他當令尹。
哪兒知道囊瓦還沒死呢,楚平王倒死在頭裡了。
繼位的楚昭王信任伯郤宛(郤xì)。
這一來,他老瞧着伯郤宛是他的對頭,總想使個花招去了他。
有一天,他對囊瓦說:&ldquo伯郤宛想請您吃飯,托我探聽探聽您的意思,不知道您能不能賞臉?&rdquo囊瓦說:&ldquo他請客,我怎麼能不去呢?&rdquo費無極又去跟伯郤宛說:&ldquo令尹跟我說,他想上您這兒來吃頓飯,不知道您請不請客?&rdquo伯郤宛說:&ldquo隻要令尹瞧得起我,賞臉上我家來,我哪兒能不請?明天我就請他。
&rdquo費無極問他:&ldquo令尹真要是上您這兒來,您送他點兒什麼禮物呢?&rdquo伯郤宛倒沒想到這一層,就問費無極:&ldquo不知道令尹喜歡什麼?&rdquo費無極說:&ldquo您還不知道嗎?他頂喜愛上等的盔甲和吳國的寶劍。
您上回打了勝仗,大王把從吳國拿來的東西給了您好些個,這裡頭不是就有上等的盔甲和寶劍嗎?明天吃飯的時候,您就拿出幾件好的來,讓令尹自個兒挑一兩樣喜愛的,他準得高興。
我這是為您,您可别忘了我這份好心好意!&rdquo伯郤宛千恩萬謝地送了他出去。
春秋戰國時期的武器 諸侯之間大大小小的摩擦與紛争,讓春秋戰國時期的武器鑄造工藝得到發展,武器的種類有刀、劍、矛、钺、戟等16種,主要是用青銅鑄造的。
越國的劍和吳國的戈做得好,在各個國家之間最有名氣了。
那時候的人都喜歡随身佩劍,不僅可以防身,還顯得很帥氣,很有身份。
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鑄造工藝十分精湛,現代出土的青銅劍,曆經兩千多年仍然能保存完好,有的劍身上還鑲嵌着寶石,雕刻着花紋。
利用現代技術都不一定能鑄造出這麼好的劍呢。
第二天,伯郤宛預備了上等的酒席,還把楚王賞給他的東西都擺上,然後才托費無極去請囊瓦。
囊瓦剛要動身,費無極趕緊攔着他,說:&ldquo令尹!您就這個樣兒去嗎?俗話說&lsquo人心隔肚皮&rsquo,您知道他請客是好意還是歹意?我先瞧一瞧去,再來請您過去。
&rdquo囊瓦隻得又坐下了,叫費無極先去查看查看。
待了一會兒,費無極連呼帶喘地跑進來。
緩了口氣,才說:&ldquo差一點兒害了令尹!我跑到伯郤宛家門口一瞧,裡邊擺着好些個盔甲和兵器。
幸虧您沒去,不然準上了他的當,遭了他的毒手!&rdquo囊瓦說:&ldquo我跟他往日無冤,近日無仇,他幹嗎要害我?真叫我納悶兒。
&rdquo 費無極仰着尖下巴颏兒,說:&ldquo令尹真是個好人!他近來在大王面前得了寵,有點兒自高自大,就要一步登天,想做令尹。
聽說他還跟吳國勾搭上了。
上回咱們跟吳國打仗,不是打了勝仗了嗎?正在這個時候,吳王被刺,國内大亂,将士們都想趁勢打進吳國去。
沒想到伯郤宛說,&lsquo人家國裡有喪事,不能夠再打人家&rsquo。
您想想!吳國還不是趁着咱們辦喪事就來打咱們的嗎?怪不得有人說他勾結了吳國。
我雖說不敢十分相信,可是這也不能一點兒不留神。
&rdquo囊瓦聽了這一番話,心裡也有點兒半信半疑。
他就背地裡打發幾個心腹再去探看探看。
囊瓦的心腹回來報告,說:&ldquo屋子裡真有埋伏。
犄角旮旯裡都藏着穿着盔甲拿着家夥的人。
&rdquo囊瓦一聽,當時差點兒氣炸了肺,也沒顧上吃飯,立刻就去找大将鄢将師(鄢yān),把這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
那個鄢将師和費無極是一個鼻孔出氣的,他趁着囊瓦在氣頭上,來個火上澆油。
囊瓦就一邊去禀報楚昭王,一邊打發鄢将師帶着士兵先把
他看到晉國的軍隊強大了,自己又這麼老了,就向晉悼公要求,讓他告老。
晉悼公同意了,可又問他:&ldquo誰接替您最合适呢?&rdquo祁奚說:&ldquo要依我說呀,解狐最合适。
&rdquo晉悼公好像吓了一跳似的說:&ldquo哦?您說他嗎?聽說解狐跟您有仇,您怎麼反倒推薦他?&rdquo祁奚說:&ldquo主公問我誰最合适,又不是問我誰是我的仇人。
&rdquo晉悼公點了點頭,就下了命令,召解狐上朝。
沒想到解狐害着病,還沒拜官就死了。
晉悼公歎息了一會兒,又問祁奚:&ldquo解狐以外,還有誰最合适?&rdquo祁奚說:&ldquo除了解狐,要數祁午了。
&rdquo晉悼公張大了嘴和眼睛,挺納悶地說:&ldquo祁午不是您的兒子嗎?&rdquo祁奚說:&ldquo是呀,主公問我誰最合适,又不是問我誰是我的兒子。
&rdquo晉悼公從心坎裡稱贊祁奚,就拜祁午為中軍尉。
春秋時期的人才選拔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人才選拔的主要制度是&ldquo世卿世官&rdquo制。
意思就是在有血緣關系的家族裡,或立過功勳的家族裡通過推薦等形式選拔人才,這些家族也就世世代代都做官了。
祁奚向晉悼公推薦人才,就屬于這種制度。
&ldquo人才鄉選&rdquo和&ldquo鄉長舉薦&rdquo是人才選拔的補充手段,但這樣選拔上來的人才主要做一些不太緊要的小官。
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況是&ldquo人才引進&rdquo,有一些從别的國家逃來的,或者是名聲很大的&ldquo隐士&rdquo&ldquo名士&rdquo,也是國君起用的目标。
這些人往往德才兼備,耿介忠直。
剛巧中軍尉的副手羊舌職(羊舌,姓)死了。
晉悼公又對祁奚說:&ldquo您再推薦一個副手吧。
&rdquo祁奚說:&ldquo羊舌大夫的兒子就很不錯。
&rdquo晉悼公就叫羊舌赤做祁午的副手。
大臣們全都很欽佩祁老先生,說他推薦仇人不是為了奉承,推薦自己的兒子不是因為自私,推薦自己手下的人不是為了拉攏私人,像他這樣的大臣真可稱為大公無私了。
祁奚之舉 這個故事在《左傳·襄公三年》《國語·晉語七》《史記·晉世家》中都有記載。
舉,是舉薦的意思。
晉國中軍的營長祁奚要退休了,為晉悼公舉薦新的人才。
他先後舉薦了和自己有私人恩怨的解狐和自己的兒子祁午。
這說明他為國家舉薦人才的标準是德行和才幹,而不是個人情感,十分大公無私。
後來,當看到有人推薦有才幹的人不避親仇、不計較個人得失時,大家就會用&ldquo祁奚之舉&rdquo這個成語來形容他的行為。
畫影圖形 楚平王一見本國的人安居樂業,屬國的諸侯都服他,就荒唐起來了。
楚平王的朝廷裡有個頂會拍馬屁的人叫費無極,他把楚平王哄得特别高興,可是太子建不喜歡這種人,常常在他父親跟前數落費無極。
費無極呢,當然也在楚平王跟前給太子建使壞。
兩個人就這麼成了冤家對頭。
有一天,楚平王打發費無極上秦國去給太子建迎接新娘子孟赢。
孟赢長得十分好看,楚平王就想把她弄到自己宮裡,費無極就有了一個壞主意:&ldquo新娘子的丫頭裡有一個長得還不錯,我已經跟她商量好,叫她冒充孟赢,嫁給太子,把真的孟赢留給大王,您瞧好不好?&rdquo楚平王一聽,眉開眼笑地對費無極說:&ldquo真有你的!好好去辦吧。
&rdquo 楚平王偷偷地娶了太子建的媳婦兒,費無極怕被太子建發覺,對他不利,就請楚平王派太子建上城父去把守邊疆,又叫伍奢和奮揚去幫助他,對他們說:&ldquo好好伺候太子。
&rdquo他們去了之後,楚平王就把孟赢立為夫人,把原來的夫人,就是太子建的母親蔡姬送回蔡國去了。
轉過年來,孟赢養了個兒子,就是公子珍。
楚平王覺得自己上了歲數,加上孟赢天天皺着眉頭,他就想讨她的喜歡,答應她立公子珍為太子。
費無極是楚平王肚子裡的蛔蟲,楚平王的心思他哪兒有不知道的道理。
他對楚平王說:&ldquo聽說太子跟伍奢在城父操練兵馬,暗中結交齊國跟晉國。
他們這麼下去,不光對公子珍不利,怕是連大王也會有麻煩呢!&rdquo楚平王說:&ldquo我先把太子廢了,好不好?&rdquo費無極說:&ldquo太子有的是兵馬,還有他師傅伍奢幫着他。
大王要是把他廢了,他準得發兵打來。
我想不如先把伍奢叫來,再打發人去弄死太子,這是頂省事的了。
&rdquo楚平王依了費無極的話,叫伍奢回來。
伍奢見了楚平王還沒開口,楚平王就問他:&ldquo太子建打算造反,你知道嗎?&rdquo伍奢一聽這話,先生了氣。
他說:&ldquo大王奪了他的媳婦兒,已經不對了。
怎麼又聽了小人的壞話,胡猜疑起來了呢?&rdquo費無極撅起了尖下巴,插嘴說:&ldquo伍奢罵大王娶了兒媳婦,這不明擺着跟太子一條藤嗎?要是大王不把他殺了,他們準得來謀害大王。
&rdquo伍奢正想開口罵費無極,早就給武士們推到監獄裡去了。
楚平王說:&ldquo叫誰去處治太子呢?&rdquo費無極說:&ldquo奮揚還在城父,這件事就交給他辦吧。
&rdquo楚平王打發人去囑咐奮揚,說:&ldquo你殺了太子就有重賞。
要是你走漏消息,把他放了,就有死罪!&rdquo接着又叫押在監裡的伍奢親筆寫信給他倆兒子伍尚和伍員。
伍奢沒法,隻好照着費無極的意思寫道:&ldquo我得罪了大王,被押在監裡。
現在大王看在咱們上輩祖宗的功勞上,準備免我一死。
你們弟兄倆見了這封信,趕緊回來給大王謝恩。
要不然,大王也許又要治我的罪。
&rdquo 楚平王辦了這兩件事,天天等着消息。
待了幾天,隻見奮揚坐着囚車來見楚平王,對他說:&ldquo太子建和公子勝(太子建的兒子)已經跑到别的國去了。
&rdquo楚平王一聽,當時就火兒了。
他說:&ldquo我挺嚴密地叫你去殺他,誰把他們放了?&rdquo奮揚說:&ldquo當然是我喽!&rdquo楚平王火兒更大了,說:&ldquo你知道不知道放走他就是死罪?&rdquo奮揚說:&ldquo要不,我也不坐囚車回來了。
當初大王囑咐我好好伺候太子,我為了要好好伺候太子,才把他放了!再說,太子并沒有造反的行為,連造反的意思都沒有。
大王哪兒能把他殺了呢?現在我救了大王的兒子,又救了大王的孫子,我就是死了,也甘心。
&rdquo楚平王聽了這話,就說:&ldquo算了吧!難為你這一份兒忠心,回去好好把守城父去吧!&rdquo 那個替伍奢送信的人帶着伍尚回來了,費無極把伍尚和伍奢關在一起。
伍奢瞧見伍尚一個人回來,心裡頭又是高興又是難受。
他說:&ldquo我知道員兒是不會回來的。
可是打這兒楚國就不能有太平的日子了。
&rdquo伍尚說:&ldquo我們早就料到那封信是大王逼着父親寫的,可是我情願跟着父親一塊兒死。
兄弟說,他要留着這條命給咱們報仇,他已經跑了。
&rdquo 楚平王叫費無極押着伍奢和伍尚上了法場。
伍尚罵費無極,說:&ldquo你這個誘惑君王、殺害忠良、禍國殃民的奸賊,看你作威作福,能夠享受幾天富貴!&rdquo伍奢攔住他,說:&ldquo别這麼罵人。
忠臣奸臣自有公論,咱們何必計較呢。
我隻擔心員兒。
要是他回來報仇,不是要連累楚國的老百姓嗎?&rdquo說着就抻着脖子,不再開口了。
費無極把他們爺兒倆殺了,場外的老百姓都暗暗地流淚。
費無極對楚平王說:&ldquo伍員這小子雖然跑了,但一時跑不了多遠。
咱們應當趕緊派人追去。
伍奢臨死的時候不是說怕他回來報仇嗎?這小子準得回來報仇,咱們非把他拿住不可。
&rdquo楚平王一面打發人去追伍員,一面又出了一道命令,說:&ldquo有人拿住伍員的,賞糧食五萬石(dàn),封他為大夫。
要是收留他的,全家都有死罪。
&rdquo楚平王叫畫像的人畫了伍子胥(胥xū,就是伍員)的像,挂在各關口,囑咐各地方的官員仔細盤問來往行人。
這麼畫影圖形捉拿逃犯,伍子胥就是長了翅膀,也飛不了啦。
石 讀作dàn,是古代的容量單位,主要用來計量糧食、稻谷、粟等。
在古代,1石等于10鬥,1鬥等于10升。
這裡的鬥和升指的都是古代的計量單位。
春秋時期各個國家的計量标準是不一樣的,秦漢時期的1石糧食大概有27斤左右。
畫影圖形 這個成語在元代施惠的《幽閣記》裡出現過,明代的《東周列國志》裡,講到伍子胥逃跑這一段時,也用到了這個成語,&ldquo平王悉從其計。
畫影圖形,訪拿伍員,各關隘十分緊急&rdquo。
影,是圖像的意思。
形,是容貌的意思。
古代還沒有照相技術,通緝犯人時,就把他的樣子畫出來,張貼到各處來懸賞捉捕。
據說,伍子胥的這張畫像可以算是中國最早的通緝令呢。
現在的通緝令上用的是照片,這可比畫的好辨認多了。
風吹草動 伍子胥(xū)從楚國跑出來,一心想往吳國去。
後來聽說太子建已經逃到宋國,他就往宋國去。
到了半路上,隻見前頭來了一隊車馬,吓得他連忙躲在樹林子裡,偷偷地瞧着。
趕到一輛大車過來,細細一瞧,原來是他的好朋友申包胥。
伍子胥這麼躲躲閃閃地又要藏起來又不藏起來,已經給申包胥瞧見了,就問他:&ldquo你怎麼跑到這兒來了?&rdquo伍子胥擦着眼淚,把一家子遭難的經過哭着說了一遍。
末了,他說:&ldquo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我要上别國去借兵征伐楚國,活活地咬昏君的肉,剝奸臣的皮,才能夠解恨!&rdquo申包胥勸他,說:&ldquo君王雖然無道,畢竟是君王,你們一家子輩輩忠良,何必跟他結仇呢?我勸你還是忍着點兒吧。
&rdquo伍子胥說:&ldquo君王無道,誰都可以殺他。
再說我還有父兄的大仇呢!要是我不能把楚國滅了,我情願不再做人!&rdquo申包胥反對說:&ldquo湯武起義,殺了桀纣(jiézhòu),是為了衆人除害,并非為了私仇!這點,你得分清楚。
再說,你的仇人隻是楚王和費無極,楚國人可并沒得罪你!你怎麼要滅父母之邦呢?&rdquo 申包胥的話說得挺有道理,可是怎麼說伍子胥也聽不進去,一心要替父兄報仇。
他挺堅決地說:&ldquo我可管不了這些個,我非把楚國滅了不可!&rdquo申包胥自以為有理地說:&ldquo我要是勸你去報仇,那我就是不忠;不讓你去報仇,又害得你不孝。
為了保全咱們朋友的義氣,我不把你的事向人洩露就是了。
不過你如果真滅了楚國,我一定要盡我的力量把它恢複過來。
&rdquo兩個朋友就這麼分手了。
伍子胥到了宋國,見着了太子建,兩個人抱頭大哭,各人說了各人的冤屈。
這時候,可巧宋國起了内亂,伍子胥對太子建說:&ldquo咱們可不能再在這兒待着了。
&rdquo他們就偷偷地上了鄭國。
鄭定公就把太子建收留下了。
太子建和伍子胥每回見了鄭定公,總是哭着說他們的冤屈。
鄭定公說:&ldquo鄭是個小國,雖說我同情你們,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哇!我看你們還是跟晉侯商量商量去吧!&rdquo 太子建覺得鄭伯說的倒是實話,就自己上晉國去見晉頃公。
晉頃公款待太子建,叫他住在公館裡,接着召集大臣們商量辦法。
那天,荀寅(xúnyín)出了個主意,說:&ldquo鄭國反複無常,咱們不如把它滅了。
現在鄭國收留着楚太子,鄭伯準得信任他。
咱們背地裡跟楚太子約好,叫他去收買勇士,在鄭國作為内應,咱們從外頭打進去,就能夠把鄭國滅了。
然後把鄭國封給楚太子,再跟他一塊兒去滅楚國。
這是以敵攻敵的高招兒。
&rdquo晉頃公和大臣們全都贊成荀寅的計策。
當時就把這個意思告訴了太子建。
太子建滿口答應,高高興興地回去了。
太子建見了伍子胥,把晉國的計策說了一遍。
伍子胥反對說:&ldquo這哪兒成啊!人家好心好意地收留咱們,咱們怎麼能忘恩負義地去害人家?再說,這種行動一點兒把握沒有。
請别胡思亂想了。
&rdquo太子建急着想要得到君位,哪兒肯聽伍子胥的話。
當時就糊裡糊塗地敷衍(fūyǎn)了幾句。
背地裡收買勇士,勾結鄭伯左右的人,又叫他們再去勾結别人。
有一天,鄭定公請太子建上後花園去喝酒。
太子建到了那邊,就見那些受過他好處的人,有二十來個都綁在那兒。
太子建一見不對頭,剛想要跑,早給武士們拿住了。
鄭定公罵着他,說:&ldquo我好心好意地收留了你,你怎麼倒跟晉國勾結起來要謀害我?&rdquo太子建還想抵賴,可是綁在那兒的二十來人早已招認了。
他隻得低下頭,自認倒黴。
鄭定公把他連那二十來個人都殺了。
伍子胥在公館裡老是不放心太子的行動,天天打發人暗中跟着他。
這天,他得到太子被殺的消息,立刻就帶着太子建的兒子公子勝逃出鄭國。
伍子胥帶着公子勝,白天躲起來,夜裡逃跑,慌慌張張地到了陳國。
陳是楚國的屬國,他們當然不好露面,隻好藏藏躲躲,又往東跑。
隻要能夠偷過了昭關,就能夠照直上吳國去了。
那昭關是兩座山當中的一個關口,平常也有官兵守着。
楚平王和費無極料着伍子胥準上吳國去,特地派了大将薳越(薳wěi)帶着軍隊等在那兒,關口上挂着伍子胥的畫像。
伍子胥不知道,他想帶着小孩子公子勝偷出關口。
他們到了曆陽山,離昭關不太遠了,伍子胥正想歇會兒喘喘氣,忽然出來了一個老頭兒,張嘴就說:&ldquo伍将軍上哪兒去?&rdquo吓得伍子胥差點兒蹦起來,連忙回答說:&ldquo老先生别認錯了人,我不姓伍!&rdquo那個老頭兒笑嘻嘻地說:&ldquo真人面前别說假話啦!我是東臯(gāo)公,一輩子給人治病,在這兒多少也有點兒小名望。
人家得了病,眼瞧着快要死了,我還想盡方法去救他。
你又沒有病,好好的一個男子漢,我哪兒能害死你呢?&rdquo伍子胥說:&ldquo老先生有什麼指教?您的話我可不大明白。
&rdquo東臯公說:&ldquo還是大前天呢,昭關上的薳将軍有點兒不舒服,叫我去看病,我在關口上瞧見您的畫像。
今天一見你,就認出來了。
你這麼跑過去,不是自投羅網嗎?我就住在這山背後,你還是跟我來吧!&rdquo伍子胥瞧那位老先生挺厚道,隻好跟着他走了。
東臯公領着他們進了一個竹園子,他請伍子胥坐在上手裡,伍子胥指着公子勝,說:&ldquo這位是我的小主人,楚王的孫子。
我哪兒敢坐上位?&rdquo東臯公就請公子勝坐在上手裡,自己和伍子胥坐在下手裡。
伍子胥把楚平王調換兒媳婦,殺害伍奢、伍尚,轟走太子建,太子建死在鄭國,這些經過都說了一遍。
東臯公歎息了一會兒,勸解他,說:&ldquo這兒沒有人來往,将軍可以放心住下,等到我有了辦法,再送你們君臣過關。
&rdquo伍子胥千恩萬謝地直給他磕頭。
東臯公天天款待着伍子胥,一連過了七八天,可沒提起過關的事。
伍子胥哀求着說:&ldquo我有大仇在身,天天像滾油煎似的難受,待了一個時辰就像過了一年。
萬望老先生可憐可憐我!&rdquo東臯公說:&ldquo我正在找幫手呢!等我找着了幫手,就送你們過關。
&rdquo伍子胥隻得再住下去。
他又怕日子一多,也許會走漏消息。
要闖出去,又怕給薳越拿住。
真是進退兩難,愁得他一連幾夜睡不着覺。
古代座次安排 古代的宅院一般前面是堂,後面是屋。
在堂中,坐北朝南是上座,坐南朝北為下座。
在屋中,一般坐北朝南的是上房,東西是廂房。
上房東西寬而南北窄。
因此坐西朝東為上手,坐北朝南次之,坐南朝北再次之,坐東朝西為最末。
一般來說,客人都坐在西邊上手的位置,所以有&ldquo西賓&rdquo的說法;主人都坐在東面下手的位置,所以叫&ldquo東家&rdquo。
而在餐桌上,一般坐北朝南的位置是留給地位最高或輩分最長的人坐的。
過了幾天,東臯公帶着一個朋友,叫皇甫讷(nè)的,回來了。
他一見伍子胥就吓了一跳,說:&ldquo你變了樣兒了,病了嗎?臉龐清瘦多了。
哎呀,頭發、胡子也白了!&rdquo伍子胥向他要了一塊鏡子,拿過來一照,就大哭起來,說:&ldquo天哪!我的大仇還沒報,怎麼已經老了!&rdquo東臯公一邊叫他安靜點,一邊把皇甫讷介紹給他,又對他說:&ldquo頭發、胡子是你愁白的!這倒好,人家不容易認出你來。
&rdquo接着他們就商量過關的法子。
第二天,天還沒亮,他們就準備動身。
把守昭關的薳越吩咐士兵們細細盤問過關的人,還要把他們照着畫像一個個地對照,才放他們過去。
那一天,士兵們瞧見有人慌裡慌張地過來,已經疑惑他是個逃犯了。
細這麼一瞧,果然是伍子胥。
他們就把他逮住,拉到薳越跟前。
薳越一見,就說:&ldquo伍子胥,你想瞞得過我嗎?&rdquo就把伍子胥綁了起來,準備押到郢都(郢yǐng)去。
士兵們因為拿住了伍子胥,立了大功,亂哄哄地非常高興。
這時候過關的人也多了。
老百姓也都要瞧一瞧那個久聞大名的逃犯。
待了一會兒,東臯公來見薳越,說:&ldquo聽說将軍把伍子胥逮住了,我老頭子特地來道喜。
&rdquo薳越說:&ldquo士兵們拿住一個人,臉龐倒是真像,可是口音不對。
&rdquo東臯公說:&ldquo讓我對對畫像,就看出來了。
&rdquo薳越叫士兵把他拉出來。
那個伍子胥一見東臯公就嚷起來,說:&ldquo你怎麼到這時候才來?害得我莫名其妙地受着欺負!&rdquo東臯公笑着對薳越說:&ldquo将軍拿錯了人啦。
他是我的朋友皇甫讷,跟我約好在關前見面,一塊兒出去玩兒。
怎麼把他逮了來呢?&rdquo薳越連忙賠不是,說:&ldquo士兵們認錯了,請别見怪!&rdquo東臯公說:&ldquo将軍為朝廷捉拿逃犯,我怎麼敢怪您呢?&rdquo薳越放了皇甫讷,又叫士兵們重新留神查問過關的人。
士兵們那一團高興變成了一場空,嘟嘟囔囔地說:&ldquo早就有好些人出關了。
也許真的伍子胥混在裡頭呢。
&rdquo薳越一聽,着起急來,立刻打發一隊兵馬追下去。
士兵們的話倒真說着了。
伍子胥趁着他們拿住皇甫讷正在亂哄哄的當兒,混出了昭關,急忙地跑下去。
走了幾個時辰,一瞧前頭有一條大江,攔住去路。
正在無法可想的時候,後頭飛起一片塵土,好像千軍萬馬追了上來的樣子。
他抱起公子勝慌忙順着江邊跑下去,找到有葦子的地方藏起來。
四面一瞧,瞧見一個打魚的老頭兒,劃着一隻小船過來。
伍子胥急忙嚷着說:&ldquo老大爺,請把我們渡過江去!&rdquo那個老頭兒就把小船劃過來。
伍子胥跟公子勝上了小船。
不到半個時辰船到了對岸,他們這才放了心。
到了這時候,那個打魚的老頭兒才開口說:&ldquo将軍想必就是伍子胥了?您的畫像挂在關口,我也見過幾回。
聽說楚王把您父兄殺了,這兒的人都替您擔心。
今兒個我把您渡過來,我也放心了。
&rdquo伍子胥感激萬分,就說:&ldquo難得老大爺一片好心,救了我這受難的人。
将來我伍子胥要是有點兒出息,都是您老人家的恩典。
&rdquo說着他就摘下身邊的寶劍,交給他,說:&ldquo這把寶劍是先王賜給我祖父的。
我隻有這麼點兒禮物送給您,好歹表一表我的心意。
&rdquo那個老頭兒笑着說:&ldquo楚王畫影圖形,下了重賞要逮您。
我不要五萬石的賞,也不要大夫的爵位,怎麼倒貪圖您這寶劍哪!再說,這把寶劍對我沒有什麼用處,對您可是少不了的。
&rdquo伍子胥大大地受了感動,問他,說:&ldquo請問老大爺尊姓大名?叫我以後也好報恩。
&rdquo沒想到這句話反倒叫老頭兒不高興了。
他指着伍子胥,說:&ldquo我為了體貼您的一番孝心,才把您渡過來。
您倒開口閉口說&lsquo将來要報恩&rsquo,真太沒有大丈夫的氣派了!&rdquo伍子胥連忙賠罪,說:&ldquo您當然不要酬勞,可是我怎麼能忘了您呢?您把姓名告訴我,也可以讓我記住。
&rdquo那老頭兒說:&ldquo我是個打魚的,要是咱們還有相逢的機會,那時候,我叫您&lsquo蘆中人&rsquo,您叫我&lsquo漁丈人&rsquo,不是一樣的嗎?&rdquo伍子胥隻得收了寶劍,拜謝了一番,走了。
後來,伍子胥滅掉了楚國,卻打聽不着當時的楚王的下落,很不痛快。
他聽說楚國的相國囊瓦(囊náng)跑到鄭國去,一想,楚王也許跟囊瓦在一塊兒。
再說,鄭國殺了太子建,這個仇也得報。
這麼着,他帶領着兵馬一直向鄭國進攻。
鄭國得着這個消息,可就慌了神了。
全國上下沒有不埋怨囊瓦的,逼得囊瓦走投無路,隻好自殺。
鄭定公把囊瓦的屍首獻給伍子胥,還說楚王确實沒上鄭國來過。
伍子胥還是不依不饒,非要把鄭國滅了不可。
鄭國的大臣們都主張發動全國的人跟吳軍拼個你死我活。
鄭定公說:&ldquo拿鄭國的兵力來說,哪兒能跟楚國比呢?楚國都給他打敗了,别說咱們這個小國了。
&rdquo鄭定公下了一道命令,說:&ldquo誰能夠叫伍子胥退兵,就有重賞。
&rdquo可是誰有這樣的本事呢?命令出了三天,看命令的人倒不少,就是沒有一個應征的。
到了第四天頭上,有個打魚的小夥子來見鄭定公。
他說,他有辦法叫伍子胥退兵。
鄭定公問他得要多少兵車。
他說:&ldquo不用兵車,也不用糧草,光憑這個劃船的槳就能夠把好幾萬的兵馬打回去。
&rdquo誰信他這個話呢?可是大夥兒沒有法子,隻得讓他去試試看。
那個打魚的胳肢窩裡夾着一根槳,上吳國兵營裡去見伍子胥,一邊唱着歌,一邊敲着那根槳打着拍子。
他唱着: 蘆中人,蘆中人, 渡過江,誰的恩? 寶劍上,七星文; 還給你,帶在身。
你今天,得意了, 可記得,漁丈人? 伍子胥一聽,吓了一跳,連忙跑下來,問他:&ldquo你是誰呀?&rdquo他說:&ldquo您沒瞧見我手裡拿着的玩意兒嗎?我爸爸全靠這根槳過日子,當初也全靠這根槳救了您的命。
&rdquo伍子胥這才想起了蘆花渡口逃難的情形和那個打魚的老大爺的恩德,不由得掉下眼淚來,就問他:&ldquo你怎麼會上這兒來呢?&rdquo他說:&ldquo我們打魚的向來沒有一定的地方。
這回又因為打仗,才到了這兒。
國君下了個命令,說,誰要能夠請将軍退兵,就重賞誰。
不知道将軍能不能看我死去的父親的情面,饒了鄭國?&rdquo伍子胥挺感激地說:&ldquo我能夠有這麼一天,全都是你父親的恩德。
我哪兒能把他忘了呢?&rdquo當時他就下令退兵。
那個打魚的歡天喜地地去報告鄭定公。
這一下子,全鄭國的人都把他當作大救星。
鄭定公封給他不少土地。
鄭國人差不多全叫他&ldquo漁大夫&rdquo。
風吹草動 這個成語出現在《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裡,&ldquo偷蹤竊道,飲氣吞聲,風吹草動,即便藏形&rdquo。
微風輕輕一吹,草就晃動。
伍子胥被畫影圖形地追捕,在帶着公子勝逃難的過程中,躲躲藏藏,稍有一點兒動靜,就害怕得不得了。
他這樣擔驚受怕,心裡面裝着滿滿的憂慮,竟然把頭發都給愁白了。
後來,大家就用這個成語來形容細微的動靜或變故。
同病相憐 費無極不知道費了多少心計,好容易才得到楚平王的信任,滿想着等到老令尹囊瓦(囊náng)一死,準能夠提升他當令尹。
哪兒知道囊瓦還沒死呢,楚平王倒死在頭裡了。
繼位的楚昭王信任伯郤宛(郤xì)。
這一來,他老瞧着伯郤宛是他的對頭,總想使個花招去了他。
有一天,他對囊瓦說:&ldquo伯郤宛想請您吃飯,托我探聽探聽您的意思,不知道您能不能賞臉?&rdquo囊瓦說:&ldquo他請客,我怎麼能不去呢?&rdquo費無極又去跟伯郤宛說:&ldquo令尹跟我說,他想上您這兒來吃頓飯,不知道您請不請客?&rdquo伯郤宛說:&ldquo隻要令尹瞧得起我,賞臉上我家來,我哪兒能不請?明天我就請他。
&rdquo費無極問他:&ldquo令尹真要是上您這兒來,您送他點兒什麼禮物呢?&rdquo伯郤宛倒沒想到這一層,就問費無極:&ldquo不知道令尹喜歡什麼?&rdquo費無極說:&ldquo您還不知道嗎?他頂喜愛上等的盔甲和吳國的寶劍。
您上回打了勝仗,大王把從吳國拿來的東西給了您好些個,這裡頭不是就有上等的盔甲和寶劍嗎?明天吃飯的時候,您就拿出幾件好的來,讓令尹自個兒挑一兩樣喜愛的,他準得高興。
我這是為您,您可别忘了我這份好心好意!&rdquo伯郤宛千恩萬謝地送了他出去。
春秋戰國時期的武器 諸侯之間大大小小的摩擦與紛争,讓春秋戰國時期的武器鑄造工藝得到發展,武器的種類有刀、劍、矛、钺、戟等16種,主要是用青銅鑄造的。
越國的劍和吳國的戈做得好,在各個國家之間最有名氣了。
那時候的人都喜歡随身佩劍,不僅可以防身,還顯得很帥氣,很有身份。
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鑄造工藝十分精湛,現代出土的青銅劍,曆經兩千多年仍然能保存完好,有的劍身上還鑲嵌着寶石,雕刻着花紋。
利用現代技術都不一定能鑄造出這麼好的劍呢。
第二天,伯郤宛預備了上等的酒席,還把楚王賞給他的東西都擺上,然後才托費無極去請囊瓦。
囊瓦剛要動身,費無極趕緊攔着他,說:&ldquo令尹!您就這個樣兒去嗎?俗話說&lsquo人心隔肚皮&rsquo,您知道他請客是好意還是歹意?我先瞧一瞧去,再來請您過去。
&rdquo囊瓦隻得又坐下了,叫費無極先去查看查看。
待了一會兒,費無極連呼帶喘地跑進來。
緩了口氣,才說:&ldquo差一點兒害了令尹!我跑到伯郤宛家門口一瞧,裡邊擺着好些個盔甲和兵器。
幸虧您沒去,不然準上了他的當,遭了他的毒手!&rdquo囊瓦說:&ldquo我跟他往日無冤,近日無仇,他幹嗎要害我?真叫我納悶兒。
&rdquo 費無極仰着尖下巴颏兒,說:&ldquo令尹真是個好人!他近來在大王面前得了寵,有點兒自高自大,就要一步登天,想做令尹。
聽說他還跟吳國勾搭上了。
上回咱們跟吳國打仗,不是打了勝仗了嗎?正在這個時候,吳王被刺,國内大亂,将士們都想趁勢打進吳國去。
沒想到伯郤宛說,&lsquo人家國裡有喪事,不能夠再打人家&rsquo。
您想想!吳國還不是趁着咱們辦喪事就來打咱們的嗎?怪不得有人說他勾結了吳國。
我雖說不敢十分相信,可是這也不能一點兒不留神。
&rdquo囊瓦聽了這一番話,心裡也有點兒半信半疑。
他就背地裡打發幾個心腹再去探看探看。
囊瓦的心腹回來報告,說:&ldquo屋子裡真有埋伏。
犄角旮旯裡都藏着穿着盔甲拿着家夥的人。
&rdquo囊瓦一聽,當時差點兒氣炸了肺,也沒顧上吃飯,立刻就去找大将鄢将師(鄢yān),把這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
那個鄢将師和費無極是一個鼻孔出氣的,他趁着囊瓦在氣頭上,來個火上澆油。
囊瓦就一邊去禀報楚昭王,一邊打發鄢将師帶着士兵先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