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關燈
小
中
大
兒子一去就是三年,隻是到了上海的時候,有過兩封信。以後就音信皆無了,傳說倒是很多。正因為傳說太多了,不知道相信哪一條好。盧溝橋,&ldquo八一三&rdquo,兒子走了不到半年中國就打日本了。但是兒子可在什麼地方,音信皆無。
傳說就在上海張發奎的部隊裡,當了兵,又傳說沒有當兵,而做了政治工作人員。後來,他的一個同學又說他早就不在上海了,在陝西八路軍裡邊工作。過了幾個月說都不對,是在山西的一個小學堂裡教書。還有更奇妙的,說是兒子生活無着,淪落街頭,無法還在一個瓷器公司裡邊做了一段小工。
對于這做小工的事情,把母親可憐得不得了。母親到處去探聽,親戚,朋友,隻要平常對于她兒子一有來往的地方,她就沒有不探聽遍了的。尤其兒子的同學,她總想,他們是年輕人,哪能夠不通信。等人家告訴她實實在在不知道的時候,她就說:
&ldquo你們瞞着我,你們哪能不通信的。&rdquo
她打算給兒子寄些錢去,可是往哪裡寄呢?沒有通信地址。她常常以為有人一定曉得她兒子的通信處,不過不敢告訴她罷了;她常以為尤其是兒子的同學一定知道他在哪裡,不過不肯說,說了出來,怕她去找回來。所以她常對兒子的同學說:
&ldquo你們若知道,你們告訴我,我決不去找他的。&rdquo
有時竟或說:
&ldquo他在外邊見見世面,倒也好的,不然像咱們這個地方東三省,有誰到過上海。他也二十多歲了,他願意在外邊呆着,他就在外邊呆着去吧,我才不去找他的。&rdquo
對方的回答很簡單:
&ldquo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rdquo
有時她這樣用心可憐的說了一大套,對方也難為情起來了。說:
&ldquo老伯母,我們實在不知道。我們若知道,我們就說了。&rdquo
每次都是毫無下文,無結果而止。她自己也覺得非常的空虛,她想下回不問了,無論誰也不問了,事不關己,誰願意聽呢?人都是自私的,人家不告訴她,她心裡竟或恨了别人,她想再也不必問了。
但是過些日子她又忘了,她還是照舊的問。
怎麼能夠淪為小工呢?耿家自祖上就沒有給人家做工的,真是笑話,有些不十分相信,有些不可能。
但是自從離了家,家裡一個銅闆也沒有寄去過,上海又沒有親戚,恐怕做小工也是真的了。
母親愛子心切,一想到這裡,有些不好過,有些心酸,眼淚就來到眼邊上。她想這孩子自幼又嬌又慣地長大,吃、穿都是别人扶持着,現在給人做小工,可怎麼做呢?可憐了我這孩子了!母親一想到這裡,每逢吃飯,就要放下飯碗,吃不下去。每逢睡到刮風的夜,她就想刮了這樣的大風,若是一個人在外邊,夜裡睡不着,想起家來,那該多麼難受。
因為她想兒子,所以她想到了兒子要想家的。
下雨的夜裡,她睡得好好的,忽然一個雷把她驚醒了,她就再也睡不着了。她想,淪落在外的人,手中若沒有錢,這樣連風加雨的夜,怎樣能夠睡着?背井離鄉,要親戚沒有親戚,要朋友沒有朋友,又風雨交加。其實兒子離她不知幾千裡了,怎麼她這裡下雨,兒子那裡也會下雨的?因為她想她這裡下雨了,兒子那裡也是下雨的。
兒子到底當了小工,還是當了兵,這些都是傳聞,究竟沒有證實過。所以做母親的迷離恍惚的過了兩三年,好像走了迷路似的,不知道東西南北了。
母親在這三年中,會說東忘西的,說南忘北的,聽人家唱鼓詞,聽着聽着就哭了;給小孩子們講瞎話,講着講着眼淚就流下來了。一說街上有個叫花子,三天沒有吃飯餓死了,她就說:&ldquo怎麼沒有人給他點剩飯呢?&rdquo說完了,她眼睛上就像是來了眼淚,她說人們真狠心得很&hellip&hellip
母親不知為什麼,變得眼淚特别多,她無所因由似的,說哭就哭,看見别人家娶媳婦她也哭,聽說誰家的少爺今年定了親了,她也哭。
傳說就在上海張發奎的部隊裡,當了兵,又傳說沒有當兵,而做了政治工作人員。後來,他的一個同學又說他早就不在上海了,在陝西八路軍裡邊工作。過了幾個月說都不對,是在山西的一個小學堂裡教書。還有更奇妙的,說是兒子生活無着,淪落街頭,無法還在一個瓷器公司裡邊做了一段小工。
對于這做小工的事情,把母親可憐得不得了。母親到處去探聽,親戚,朋友,隻要平常對于她兒子一有來往的地方,她就沒有不探聽遍了的。尤其兒子的同學,她總想,他們是年輕人,哪能夠不通信。等人家告訴她實實在在不知道的時候,她就說:
&ldquo你們瞞着我,你們哪能不通信的。&rdquo
她打算給兒子寄些錢去,可是往哪裡寄呢?沒有通信地址。她常常以為有人一定曉得她兒子的通信處,不過不敢告訴她罷了;她常以為尤其是兒子的同學一定知道他在哪裡,不過不肯說,說了出來,怕她去找回來。所以她常對兒子的同學說:
&ldquo你們若知道,你們告訴我,我決不去找他的。&rdquo
有時竟或說:
&ldquo他在外邊見見世面,倒也好的,不然像咱們這個地方東三省,有誰到過上海。他也二十多歲了,他願意在外邊呆着,他就在外邊呆着去吧,我才不去找他的。&rdquo
對方的回答很簡單:
&ldquo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rdquo
有時她這樣用心可憐的說了一大套,對方也難為情起來了。說:
&ldquo老伯母,我們實在不知道。我們若知道,我們就說了。&rdquo
每次都是毫無下文,無結果而止。她自己也覺得非常的空虛,她想下回不問了,無論誰也不問了,事不關己,誰願意聽呢?人都是自私的,人家不告訴她,她心裡竟或恨了别人,她想再也不必問了。
但是過些日子她又忘了,她還是照舊的問。
怎麼能夠淪為小工呢?耿家自祖上就沒有給人家做工的,真是笑話,有些不十分相信,有些不可能。
但是自從離了家,家裡一個銅闆也沒有寄去過,上海又沒有親戚,恐怕做小工也是真的了。
母親愛子心切,一想到這裡,有些不好過,有些心酸,眼淚就來到眼邊上。她想這孩子自幼又嬌又慣地長大,吃、穿都是别人扶持着,現在給人做小工,可怎麼做呢?可憐了我這孩子了!母親一想到這裡,每逢吃飯,就要放下飯碗,吃不下去。每逢睡到刮風的夜,她就想刮了這樣的大風,若是一個人在外邊,夜裡睡不着,想起家來,那該多麼難受。
因為她想兒子,所以她想到了兒子要想家的。
下雨的夜裡,她睡得好好的,忽然一個雷把她驚醒了,她就再也睡不着了。她想,淪落在外的人,手中若沒有錢,這樣連風加雨的夜,怎樣能夠睡着?背井離鄉,要親戚沒有親戚,要朋友沒有朋友,又風雨交加。其實兒子離她不知幾千裡了,怎麼她這裡下雨,兒子那裡也會下雨的?因為她想她這裡下雨了,兒子那裡也是下雨的。
兒子到底當了小工,還是當了兵,這些都是傳聞,究竟沒有證實過。所以做母親的迷離恍惚的過了兩三年,好像走了迷路似的,不知道東西南北了。
母親在這三年中,會說東忘西的,說南忘北的,聽人家唱鼓詞,聽着聽着就哭了;給小孩子們講瞎話,講着講着眼淚就流下來了。一說街上有個叫花子,三天沒有吃飯餓死了,她就說:&ldquo怎麼沒有人給他點剩飯呢?&rdquo說完了,她眼睛上就像是來了眼淚,她說人們真狠心得很&hellip&hellip
母親不知為什麼,變得眼淚特别多,她無所因由似的,說哭就哭,看見别人家娶媳婦她也哭,聽說誰家的少爺今年定了親了,她也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