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

關燈
心事,但得另找一個理由。

    這不難,現成有的,離京時她的幼子在發疹子,本就不能令人放心。

     「我在想我的小兒子,不知道疹子發得怎麼樣了。

    」 「喔,在發疹子!」太妃也有些替她擔心。

     「不要緊的!」 「你幾個孩子?」太妃問說。

     「兩個,都是男孩。

    」 「一定長得又壯又聰明。

    」太妃不勝嚮往地,「我真想看看他們,叫我一聲奶奶。

    」 這是漢人稱呼祖母,旗人不這麼叫。

    傅夫人想起皇帝的話,便對太妃說:「孩子們可不應該這麼叫。

    」 太妃也醒悟了。

    「叫什麼都可以。

    」她說,「要緊的是,讓他們親熱親熱我。

    」 於是由她的兩子談到皇子,那是太妃嫡親的孫兒,自是更想親一親,可惜皇子皆未隨扈。

     「請安置吧!」傅夫人陪坐到起更時分,笑著說道,「今天晚上,乾媽可睡得著了。

    」 ※ ※ ※ 皇後倒是第二天一早,就來謁見太妃,也按宮中的規矩,對親生母妃,行了一跪三叩的大禮。

    不過婆媳之間,似乎無話可談,因為皇後不知道說些什麼好,太妃亦就無法跟兒媳婦親近,客客氣氣地坐了一會,皇後告辭。

    從此以後,一連五天,沒有來過。

     皇帝是天天來,不過來的時候不一定,或早或晚,總有好一會兒逗留,常是親自檢點,看哪裏少了些什麼,或常有什麼新奇的事物可以娛親的,每每派一個二等侍衛名叫鍾連的送來。

     這一天上午來過了,午後忽又駕到,四月底的天氣,已經很夠熱了。

    太妃正在午睡,傅夫人亦剛睡下,得知信息,趕緊起身接駕。

     「太妃呢?」皇帝問道,「在午睡?」 「是。

    我去通知。

    」 「不!不!不要叫醒娘。

    」皇帝又問,「秀秀呢?」 「有個相好的宮女病重,她探病去了。

    」 「那,隻有你一個人?」 「那些不是?」傅夫人指著在廊上侍立待命的宮女說。

     「不必讓她們伺候,留下一兩個照料茶水就可以了。

    」皇帝問道,「你帶來的兩個人,似乎很得力。

    」 傅夫人這趟來,與以前不同,不必冒充宮女,而是以命婦的資格入宮,所以隨帶兩名侍女,一個叫榮福,一個叫榮安。

    她們不是宮女,所以不能在禦前行走,不知皇帝何以知道這兩個人很得力。

     「你把她們叫來,我看看。

    」 於是榮福、榮安奉召而至,行了禮都跪在那裏,低著頭等候問話。

     「你們都起來。

    」 「是!」兩人同聲答應,起身站在一邊。

     皇帝問了她們的名字,又問伺候傅夫人幾年了?榮福年齡較長,由她答奏,說是從小便伺候傅夫人的。

     「原來是你娘家帶來的人。

    」皇帝對傅夫人說,「自然是忠心耿耿的囉?」 那又何消說得?不過她不明白他的用意何在?所以這樣答說:「她們也不敢不忠。

    不然,紀綱何在?」 「話不是這麼說,忠心要發自內心,才會處處衛護著主子。

    」皇帝突然轉臉問二榮,「你們都見過太妃沒有?」 「是!」榮福、榮安齊聲回答。

     「我想跟你們主子商量,撥一個去服侍太妃。

    不管誰去,我待遇一樣,讓內務府撥一份宮女的月例銀子給你們。

    」 「是!」榮福比較機伶,一拉榮安說,「給皇上磕頭,謝皇上的恩典。

    」 兩人磕過了頭,皇帝吩咐她們暫且退下,然後向傅夫人說道:「秀秀一嫁,娘面前不能沒有一個得力的人,我看這二榮不錯,你挑一個給娘。

    」 傅夫人始終還不明白皇帝的意思,剛才不便攔阻,此刻卻要問了。

    「宮女上千,莫非就挑不出一個好的來?」她說。

     「你捨不得放人?」 「怎麼會?」傅夫人說,「我是覺得她們不是宮女,在宮內當差,顯著不合適。

    」 「沒有什麼不合適。

    對外面說,隻道是太妃自己看中的,而你,作為太妃的義女,也很願意,讓得力的丫頭代你孝順太妃。

    這不是名正言順的事?」 傅夫人笑了,「什麼事,到了皇上口裏就有理了。

    」她隨又正色問道:「皇上這麼做,到底是為了什麼?」 「你先不用問。

    我倒問你,兩個之中,誰比較機警?」 「自然是榮福。

    」 「那就把榮福派到太妃那裏。

    」皇帝笑道,「這一來,咱們就方便得多了!」 聽得這話,傅夫人頓時心頭亂跳,滿臉緋紅,一半畏怯,一半警告似地說:「這裏萬萬不行!」 「那麼,哪裏才行呢?」 經此一問,傅夫人才發覺自己話中有語病,越發忸怩不安了。

     「你不必擔心!」皇帝是安慰,也是鼓勵,「你隻要不太重視這件事,就不會有人注意。

    」 「這件事,我又何能不重視?」 皇帝語塞,也不敢造次,換個話題問道:「那個鍾連,你看怎麼樣?」 「鍾連?」傅夫人問,「是誰啊?」 「不就是常來的那個侍衛嗎?」 「喔,是他!」 傅夫人記起來了,一天從窗戶中看見過一個戴藍頂子四品服色的侍衛,氣宇軒昂,頗為英俊,想來此人就是鍾連了。

     果然,一提儀表,皇帝點點頭說:「正是他!是漢人。

    」 「那,是武科出身?」 傅夫人說得不錯。

    原來上三旗的侍衛是天子近臣,定制甚嚴,是在宗室及大臣的子弟中挑選。

    一等侍衛正三品,放出去起碼是個副都統,立刻就換成紅頂子,甚至於放做一省的將軍,位在督撫之上。

    至於漢侍衛,是在武進士中挑選,武狀元照例授職一等侍衛,武榜眼、武探花授為二等侍衛,二三甲的武進士授為三等侍衛。

    鍾連以漢人而任侍衛,自然是武科出身。

     「他是武探花。

    實在說,他也夠武狀元的資格,我是按照唐朝的遺制,探花郎必選年輕英俊的,所以拿他點了探花。

    」皇帝停了一下又說,「此人才堪大用,我又不便留他在身邊,所以這些日子,就要把他放出去。

    秀秀嫁了他,用不到三五年工夫,就會掙得一品夫人的誥封。

    」 「那是皇上的恩典,也是託太妃的福。

    不過,我就不明白,為什麼皇上不便把他留在身邊。

    」 「就因為他是漢人,我要避嫌疑。

    」皇帝歎口氣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 前半段話,傅夫人能夠瞭解,卻不知何以冒出來一句「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她不便追問,也不知該怎麼追問,隻拿一雙俏伶伶的含愁鳳眼瞅著皇帝。

     「唉!」皇帝歎口氣抑鬱地說,「我的心事連皇後面前都不能說,隻能跟你談談。

    」 「喔,」傅夫人頗有不勝負荷之感,「皇上這話說得我惶恐之至。

    」 「我一說原因,你就明白了,我是半個漢人。

    你是半個旗人。

    」 傅夫人的父親是漢軍,母親才是旗人,所謂半個旗人,亦就是半個漢人,跟皇帝的血分相同。

    她聽皇帝這話,頓覺自己跟皇帝的關係,比皇後更來得近。

    這是很荒唐的想法,但確確實實有此感覺。

     就由於這一感覺,她不由得對皇帝的處境大感關切,脫口問道:「皇上那本難唸的經是什麼?」 「我是左右為難!」 原來親貴宗室,心中都有疑忌,以為皇帝有一半漢人的血統,一定偏向漢人。

    而論人材,漢人多,自然出的人材也多。

    人材一多,青錢萬選,自然有出類拔萃的人。

    照理應該重用,疑忌即因此而起。

     「我是一國之主,治理天下,自然重視人才,而況四海一家,無分漢滿。

    本是一片大公無私之心,偏偏有人以為我有私心,真是不白之冤!」 皇帝亦竟有不平之冤的牢騷,在傅夫人可算聞所未聞,隻能這樣答說:「至少我總知道皇上的苦衷。

    」 「對了!這是我唯一的一點安慰。

    」皇帝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