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

關燈
,每每奇怪,畫棟雕樑之中,夾雜這麼茅草覆頂、形制簡陋的草房,不倫不類,很不相稱。

    他也曾問過師傅,現任武英殿大學士的福敏,所得到答覆是:「皇上大概是留著看莊稼用的。

    」這草房四周皆是空地,種莊稼以示重農,便得有個觀稼的所在,這話也說得通。

    如今才知道別有紀念的意義。

     皇帝心裏在想,二十多年,從來沒有聽先帝跟人談過他的生母,亦從無恩典封號到他的生母,然則在修建獅子園時,何以獨獨保留這座草房?先帝每做一件事,皆有深意,決非偶然。

    這可能是先帝對他的生母,唯一還寄託著一點點情分表示,也或許是先帝為他留個紀念。

    任何一位皇子或王子,出生之地都是可以找得到的,除非遭遇回祿,或者坍敗重建,才會消失。

    如果唯獨他的出生之地,蕩焉無存,亦覺於心不忍,所以特意保全。

     不管怎麼樣,那座草房對太妃必能喚起無數的回憶,讓她感覺舊情,心境激動。

    既然如此,似乎避免為宜。

     皇帝是極有決斷的人,好在有言在先,不妨實說。

    「娘,」他婉轉勸著,「那個地方,你見了會傷心,我看不必去吧!」 「也許,」太妃有些感傷,「也許都找不到地方了。

    就像我的老家那樣。

    」 「你老人家的老家,到底在哪裏?」傅夫人問道,「是不是山東?」 「不是,小時候在山東住過。

    」太妃想了一下說,「想起那時候的情形,就像在夢裏一樣,虛無飄渺,自己都抓不住。

    」 「總有點影子吧?不然。

    皇上怎麼派人去查訪?」 「我隻記得我家離運河不遠。

    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裏供的是明朝一位姓俞的將軍。

    」 「姓俞的將軍?」皇帝問道,「娘說的是俞大猷不是?」 「不知道。

    」 「這容易查訪。

    明朝姓俞的武將,能讓人立廟追思的一定沒有幾個人。

    」 「也不忙!」太妃體諒地說,「你隻記在心裏就是。

    」 皇帝覺得這件事是他可以運用權力報答母親的,所以斬釘截鐵地許下了承諾。

     「兒子一定記在心上,也一定會辦到。

    找到了娘的老家,兒子陪娘回去看一看。

    」 「那不就是南巡嗎?」傅夫人脫口問說。

     這倒是提醒了皇帝,心裏在想,聖祖六次南巡都是去看海塘與河道,這是有關國計民生的第一大事。

    從康熙四十六年至今年,閱時已經三十年,黃河、運河年年有巨額經費歲修,尚無大礙,海塘如果一垮,浙西膏腴之地,盡成澤國,豈不可慮? 這樣想著,不覺憂形於色。

    太妃自感關切,便即問道:「兒子,你好像有心事?有什麼為難之處,儘管跟娘說。

    」 「喔,」皇帝定一定神,知道太妃誤會了,「剛才妹妹提到南巡,兒子想起浙江的海塘,已經三十年沒有去看過了。

    阿瑪曾經想親自去看看,可惜不能如願。

    這件事關乎浙江兩省百萬生靈,兒子實在不大放心!」 「這才是好皇帝!」太妃很欣慰地說,「隻要你有此存心,老天爺一定保佑你,百姓也就得了你的好處了!」 感格天心,蒼生蒙福。

    太妃雖不識字,見識卻並不淺。

    皇帝深深點頭,「但願如娘所說的那樣。

    」他問,「娘想要什麼,想吃什麼?兒子派人送來。

    」 「我什麼都不要,隻要能常常看到你,就心滿意足了。

    」 皇帝本意是要叩別了,聽得這話,便又留了下來。

    傅夫人看出他的意思,覺得第一次逗留過久,也不甚適宜。

    所以在太妃耳旁輕輕提醒一句:「還有好些大臣,等著見皇上請旨呢。

    」 「喔,喔,那是要緊的。

    」太妃向皇帝說道,「你趕快去吧!有空就來,別耽誤了國事。

    」 「兒子不敢!」皇帝起身,恭恭敬敬地磕下頭去,「兒子明天再來請安。

    」 「好!好!」太妃已站起身來,等著送皇帝。

     皇帝站起身來,卻又與傅夫人一左一右扶著太妃,走到快要讓隨從人員看到了,傅夫人先立定了腳。

     「請皇上的旨,」傅夫人說,「準不準秀秀來見一見皇上?」 既是老母的義女,念她平時侍奉之勞,皇帝自是欣然允許。

    於是傅夫人一聲喊,秀秀奉召而至。

     她是按照宮女的禮節叩見,自稱「奴才」。

    皇帝覺得有些刺耳,「你以後不必用這個稱呼!」他說,「自己稱名字好了。

    」 秀秀經傅夫人這些日子的薰陶,出言吐語也很大方了,當即答說:「恭敬不如從命!秀秀遵旨。

    」 皇帝點點頭說:「你擡起頭來我看看!」 秀秀答應著將臉微揚,迎著光線,讓皇帝看得很清楚。

     「倒像是有福澤的模樣。

    聽你剛才說那句成語,似乎也識得字。

    」 「是!識得不多。

    」 「太妃有命,讓我替你擇配。

    你是願嫁文官,還是武將?」 這一說,秀秀羞得把頭低了下去,輕聲答說:「但憑太妃跟皇上作主。

    」 「要你自己說。

    」太妃提醒她,「你從來也沒有跟我談過這件事,我也不明白你的意思。

    」 秀秀原是打算以丫頭終老,與太妃廝守一輩子,自然從不提自己的婚事。

    不想有此意外的奇遇,由太妃皇帝母子團圓,為她帶來紅鸞星動,一時倒不能不辨,是嫁文官還是武將。

     「秀秀,這樣的好機會,你可別錯過!終身大事,沒有好害羞的。

    」 秀秀微一頷首,急切間還是不知應該選文、還是擇武,而皇帝卻又在催了。

     催得秀秀心慌,倒急出一個計較。

    「回皇上的話,」她說,「秀秀願嫁讀過書的武將!」 皇帝對她這個回答,大為欣賞。

    「好!你倒真是有見識的!非武將不足以立大功,非讀過書的,不足以辦大事。

    」他說,「我一定替你找個文武全才的女婿。

    」 「是!」秀秀輕聲答應著。

     「不光是說『是』!」傅夫人指點她說,「快謝恩啊!」 「是!秀秀叩謝太妃、皇上的成全之德。

    」 等她拜罷起身,傅夫人便使個眼色說:「你扶太妃進去休息。

    」 太妃也知道,必是他們「兄妹」有關於她的話要說,所以很體諒地說:「對了!你跟皇帝再說說話,別管我。

    」 「皇上,」傅夫人是與家人談話的口吻,不過稱呼不同,「皇後怎麼不來?」 「我想,這隻是我一個人的事。

    」皇帝停了一下,欲言又止。

     傅夫人無法測度他不願說出來的一句話是什麼,隻說:「兒媳婦應該見見婆婆。

    我看太妃今天很高興,如說還有一點不足,隻怕就是這件事了。

    」 「不要緊!明天我讓皇後來。

    」 「那最好。

    」 皇帝點點頭。

    「你呢?」他問,「今天在這裏陪娘?」 「是!」 「那,我就把娘交給你了。

    」 對話完全是同胞兄妹的語氣,傅夫人頗為感動,很認真地說:「皇上請放心,我一定侍奉得好好的。

    」 「是的!我很放心。

    」 皇帝掉轉身去,忽又止住,慢慢轉回身來,看了她一眼,低頭不知在想一些什麼。

    及至再次擡眼時,她不由得心跳加快,因為那雙眼中所流露的愛慕,是決不會見諸兄妹之間的。

     「再說吧!」皇帝輕聲說道,「一切心照不宣。

    」 ※ ※ ※ 皇帝最後的那句話,以及最後所看她的眼色,一直縈繞在她心頭,以緻於跟太妃談話,都有點心神不屬的樣子。

     「女兒,」太妃慈愛地說,「你好像有點心事,是不是不放心你女婿?」 「我不放心他幹什麼?」傅夫人笑著回答。

    她心裏在想,自己的神態一定已讓她看出來了,如果不承認,她一定會不斷地追問,到第二次再讓她發現,就會疑心是在騙她。

    這樣好的關係,無緣無故讓她減少信心,太可惜了! 因此,她覺得不妨承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