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關燈
帝徐徐說道,「多年安靜的日子,隻怕要打破了。

    」 傅夫人覺得話中有話,不敢造次回奏,隻說:「請皇上明示。

    」 「我去見了我母親,當然要上尊號,儀仗很隆重,繁文縟節,恐怕我母親會覺得很厭煩。

    」 什麼叫「儀仗很隆重」?莫非兩宮並尊,又有了一位太後?傅夫人心裏在想,他既然顧慮到生母的「安靜日子」,倒是一個進言的機會。

     於是她說:「皇上能仰體太妃之心,實為天下臣民之福。

    太妃亦曾跟奴才說過&mdash&mdash」 「慢著!」皇帝打斷她的話問,「聽說我母親有兩個義女,你是其中之一?」 「是!多承太妃垂愛,奴才愧難報稱。

    」 「她知道你的身分不?」 「不知道。

    」 「喔!」皇帝又問,「還有一個呢?」 「是宮女,名叫秀秀。

    」 「她待我母親怎麼樣?」 「孝順得很。

    」 「好!將來我要封她。

    」皇帝把話拉回來,「我母親怎麼說?」 「她也不願意擾亂平靜的日子跟心境,還有,如果她知道了皇上跟她的關係,她一定不願意皇上為難。

    」 「你怎麼知道?」 「太妃愛聽掌故,奴才跟她老人家講過前朝的故事,譬如明孝宗的紀太後,她老人家就很佩服,說是應該成全愛子。

    」 皇帝的臉色變得有些凝重了。

    「那是你在勸她。

    」他冷冷地問,「是嗎?」 皇帝很厲害,一下就看穿了底蘊。

    傅夫人雖有些心驚,但覺得在此要緊關頭,應該拿出勇氣來,一退縮可能會前功盡棄。

     「奴才這麼勸她,也是為了皇上。

    」 「喔,」皇帝說道,「你倒說個道理我聽!」 「聰明天縱,莫如皇上。

    天家母子的名分早定,倘有變更,驚世駭俗,非社稷之福,又豈是太妃與皇上之福?」 皇帝不答,站起身來,背手蹀躞,頎長的影子,隱現聚散,包圍著傅夫人,她覺得感受到很大的壓力。

     終於皇帝又坐下來了。

    幻影一定,傅夫人覺得舒服得多,將眼睛閉一閉,等暈眩的感覺消失,再睜開來時,不由得又是一驚,她看到皇帝頰上有隱隱的淚痕。

     「看來似乎非委屈我母親不可了!」皇帝感傷地說。

     傅夫人知道這句話與他的眼淚,都是決心讓步的明證,自然深感寬慰。

    因此,她方寸之間,開始能容納一些別的感情了。

     「先帝說過,『為君難』,皇上純孝天成,自然能仰體先帝的微意。

    」 皇帝點點頭。

    「一點不錯!」他說,「父母之間,必須作一抉擇,先帝授以神器,我不能不敬謹護持。

    」 「是!」傅夫人答說,「太妃想來亦一定這樣子期待皇上。

    」 「真的?」皇帝很注意地問。

     「奴才陪侍太妃多日,言行之間,深有所知。

    奴才的推測,自信雖不中,亦不遠矣!」 「但願如你所言,我才可以稍減咎戾。

    」 「皇上實在不必這樣自責。

    雖然母子名分早定,皇上到了太妃那裏,仍舊可以盡孝。

    」 「嗯,嗯!」皇帝深深點頭,「我有兩位母後,一位以四海養,一位唯我承歡膝下。

    」 「正是!」傅夫人很高興地說,「皇上的想法,公私兩全。

    實在是天下臣民之福。

    」 「可是,我母親那裏,還得請你費心斡旋。

    」 「皇上言重了!這個『請』字,請皇上收回。

    」 皇帝笑笑答說:「這道得一個『請』字又有何妨?」 傅夫人看到皇帝眼中,又流露出那種令人心跳的光芒,不由得把頭低了下去,拈帶不語。

     「福如,」皇帝說道,「你是我母親的義女,那麼,我們應該怎麼稱呼呢?」 傅夫人不防他有此一問,正一正顏色答說:「君無戲言。

    」 「就算是戲言,也沒有第二個人聽見。

    」皇帝問道,「福如,你是哪年生的?」 「是康熙五十二年。

    」 「那比我小兩歲,是我妹妹。

    」 傅夫人不答,隻是把臉闆了起來。

    但是皇帝並不覺得她是在生氣,或者有何峻拒之意,仍舊神色自若地隻管自己開口。

     「妹妹!」他喊。

     「奴才不敢當此稱呼。

    」 「我不管你敢當不敢當。

    無人之處,或者在我母親那裏,我就這麼叫你。

    」皇帝問道,「我叫錯了嗎?」 這話不能說他不成理由,但傅夫人自然不能有任何接受的表示,隻連聲遜謝:「奴才決不敢!」 皇帝似乎頗為失望,卻很見機地不再提及此事,隻挑了個說不完的話題,問到她與「太妃」相處的細節。

     於是傅夫人從頭說起,娓娓而言,親切異常,皇帝的身子,不知不覺地傾向寶座一邊,連她頭髮上的香味都聞得到了。

     等她講完,皇帝問道:「照你看,我母親到底知道不知道我現在的身分?」 「不知道。

    」 「是完全不知道呢?還是有點兒疑心,不過藏在心裏不說?」 傅夫人想了一想說:「凡是先帝之子,自然都有繼承大位的資格。

    」 這意思是說,「太妃」會想到她的兒子做了皇帝。

    心裏有此準備,比全然不知總來得好處置些。

     「福如!」皇帝問道,「你打算怎麼樣向我母親道明真相?」 「這一層,」她遲疑著說,「奴才還沒有想出妥當辦法,還求皇上明示。

    」 「我就更沒有好辦法了。

    」皇帝答說,「我隻有希望。

    」 「請明示。

    」 「希望我母親不至受驚!」 「是!這一層,奴才也想到過的。

    」 「其次,我希望我母親還能想得起我。

    」 於是皇帝談他當年試馬的「奇遇」,提到「太妃」手製的湯圓,語氣表情,皆有餘味猶存,不勝嚮往之意。

     「啊!」傅夫人靈機一動,「奴才就從這一節談起,不知可使得?」 皇帝沉吟了一會說:「也使得。

    」 傅夫人喜孜孜地說:「皇上準奴才這麼辦,入手之道有了,應該可以順利交差。

    」 「但願如此!」皇帝問道,「福如,我應該怎麼謝你呢?」 「奴才全家皆蒙厚恩,粉身難報,皇上這話,奴才不敢回奏,也無庸回奏。

    」 「話雖如此,我應該有心意表示。

    那就再說吧!」 「是!」傅夫人起身說道,「奴才叩辭!」 「不!」皇帝拉住她的手說,「我還有話。

    」 傅夫人將手抽了回來,垂著眼說:「既如此,請皇上說吧!宮門快下鑰了!」 皇帝取出金錶來看了一下,吃驚地說:「啊!隻怕已經下鑰了。

    等我來問一問看!」 說著皇帝拉動一根黃絲繩,隻聽人至鈴鏗鏘,總管太監奉召而至。

    問清楚,並未下鑰,為的是未奉旨意,不敢擅專。

     這下,不但傅夫人心情一寬,皇帝也放心了,否則傳出去宮門下鑰,內有命婦,這個名聲很難聽。

    皇帝雖然早就打定主意,非把傅夫人勾搭上手不可,但覺得因此而引起流言,是件非常不智的事。

    所以,這天到此為止,還特地宣召傅恆,面緻嘉慰,才命他攜妻而歸。

     ※ ※ ※ 回到「乾媽」身邊,傅夫人容光煥發,一望而知未遭到任何拂逆之事,李姑娘大感寬慰。

     「我天天替你擔心,有兩天想你都睡不著,跟秀秀聊閒天聊到天亮。

    」李姑娘又問,「皇後宣你,到底是為了什麼?」 「託付我一件大事。

    」 「喔,」李姑娘問,「是什麼?」 「實在是問我一件事。

    這件事&mdash&mdash」傅夫人看一看秀秀,沒有說下去。

     「要我回避不是?」 李姑娘不知該怎麼回答,傅夫人是故意不答,而秀秀知道她是做作,所以微笑著避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