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的正德皇帝,他是皇後生的。
明朝的皇帝,嫡出的就是這麼一個寶貝,讓父母寵壞了,無法無天地胡鬧了十來年,硬生生把自己的一條命糟蹋掉,而且沒有兒子。
」 「那怎麼辦?誰接他的位呢?」秀秀問說。
「是他的一個嫡堂兄弟,封在湖北安德,特地接到京裏來當皇帝,年號叫嘉靖。
」傅夫人忽發感慨,「古人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我從前不相信這話,前兩年看《明史》才知道嘉靖對他伯母,真正是忘恩負義,這筆帳要記在正德頭上,真正是大不孝!」 「這是怎麼說呢?總有個道理在內吧?」李姑娘問,「嘉靖是怎麼個忘恩負義?」 「他不認太後是太後,他說他的生父興獻王,生母興獻王妃,應該是皇帝、太後。
管正德的皇後叫皇伯母。
這位太後姓張,有個弟弟叫張鶴齡,犯了罪,嘉靖要殺他。
張太後替弟弟求情,居然就跪在侄子面前,這個侄子是她作主接進京來當皇上的。
真叫自己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傅夫人緊接著說,「乾媽倒想,如果正德有兒子接位,張太後就是太皇太後,何緻於這樣子受虐待?」 「原來是那麼一個道理,你說得不錯,正德真是不孝。
」李姑娘又問,「以後呢?」 「以後就一代不如一代了。
嘉靖之後是隆慶,做了六年皇帝。
傳位給十歲的兒子,年號叫萬曆,他做了四十幾年皇帝,起碼鬧了三十年的家務。
」 於是傅夫人細談「梃擊」、「紅丸」、「移宮」三疑案,附帶提到隻做了兩個月皇帝的光宗,幾乎連年號都沒有。
「怎麼會沒有年號呢?」傅夫人解釋,「他接位的時候,年號還是萬曆,改元泰昌,要到開年。
那知他八月初一接位,九月裏就吃春藥把命送掉了。
新君接位,年號叫做天啟,明年自然就是天啟元年。
這麼兩下一擠,可就把泰昌這個年號擠掉了。
」 「那怎麼辦呢?總不能沒有年號吧?」 「隻好變通辦理,把這年八月初一以後,一直到年底,都算泰昌元年,八月初一以前仍舊是萬曆四十八年。
這年七月底生人,到第二年正月初一,五個多月的毛孩子,已經過三個朝代了。
這種怪事都是宮裏鬧家務鬧的。
」 「真是!」李姑娘不勝感慨,「平常人家都鬧不得家務。
何況皇上家?不過&mdash&mdash」她欲語又止,不願提及先朝的家務。
但傅夫人卻覺得不能不提。
「雍正爺不也鬧家務?鬧得好厲害,不過雍正爺有決斷,有手段,把事情算是壓下去了。
可是元氣大傷,至今未曾恢復。
虧得當今皇上英明仁厚,不斷想法子鋪排。
老一輩幾位王爺,也不好意思跟皇上過不去。
不過心裏總有點記雍正爺的恨,倘或出一件什麼意想不到的事,這家務一鬧開來,就不好收拾了!」 「是啊!」李姑娘皺著眉說,「真的不能再鬧了!平平安安的多好呢!」 她那種膽小怕事的表情,給了傅夫人極深刻的印象,同時也感到有非凡的欣慰。
自信太後交付的任務,一定可以達成。
※ ※ ※ 「好得很!」傅恆也很高興,不過他為人謹慎,所以仍然告誡妻子,「太順利了,也不是好事。
必得水到渠成,不能操之過急。
」 「你不用擔心。
這位老太太的心情,沒有比我再清楚的,如今就可以跟她說了。
不過,說了以後,怎麼樣呢?皇上總得馬上來看她才好。
」 「這就是件辦不到的事!」傅恆搖搖頭,「若說皇上在這春三月裏就來避暑,不太早了一點?」 「照這樣說,隻有到五月初皇上來了,才能辦這件事?」 「那就是很順利了。
」 「順利倒是順利,我可受不了。
」傅夫人嘟起嘴說,「陪這位老太太住兩個月,成天除了聊天,還是聊天,不把人都悶死?」 「那麼,你的意思呢?」 「不如先回京裏,到時候再來。
」 「這得考慮!」 傅恆考慮下來,認為一動不如一靜。
他勸妻子委屈忍耐。
因為這兩個月之中,任何變化都可能發生,必須小心守護著。
「不然倒還不要緊,」他說,「你現在已經提了一個頭了,明孝宗紀太後那個故事很露骨,她一時想不透,日久天長,琢磨出其中的道理來,自然急於要打破那個疑團。
秀秀一個人應付不下來。
」 傅夫人仔細想想,丈夫的話很有道理,決定接受勸告,繼續陪伴李姑娘。
「你呢?」傅夫人問,「在這裏陪我?」 「那隻怕辦不到。
」傅恆歉然陪笑,「我得先回京覆命。
」 「既然如此,你就早點回去吧,代我去見太後,把經過情形細細回奏,也讓太後瞧瞧我的能耐。
」 「好!我事情一辦完就走。
」 第三天傅恆就啟程了,一到京,宮門請安,皇帝立刻召見,溫言慰問,也問起他的妻子,但並未提到她的任務。
「你見你的姊姊去吧!」皇帝說道,「她有話要問你。
」 皇後要問的,自然是有關李姑娘的情形,傅恆將他所知道的,都告訴了胞姊,最後問到皇帝啟駕抵達熱河以後的計畫。
「這得請太後的懿旨。
」皇後答說,「不過,我看太後亦未見得拿得出辦法,最後還得請皇上自己拿主意。
」 「看皇上的意思仿佛亦很為難。
」 「誰遇到這種事都會覺得為難。
」皇後想了一下說,「你如果有親信信得過,又有見識的人,不妨先商量商量,定下幾個辦法,讓皇上挑一個。
」 傅恆答應著退出宮去,回歸私邸,想到皇後的話,隨即吩咐聽差去請「趙先生」。
趙先生是浙江人,單名一個然字,他是拔貢出身。
貢生即是秀才,無足為奇,但拔貢就不同了,因為按定制每逢酉年才選拔一次,所以有人說拔貢比狀元還要名貴,因為三年出一狀元,而拔貢要十二年。
這雖是說笑話,但拔貢是出類拔萃的秀才,筆下一定來得,卻是實情。
一成拔貢等於正途出身,而且立刻授官,趙然是授職內閣中書。
這個職位在明朝極其重要,得以參預國家最高機密,不過清朝因為雍正七年設立了軍機處,大學士的權柄轉移;內閣中書亦成了閒職。
傅恆將他請了來,主持章奏書牘,對他相當尊重。
此時在書房置酒,賓主把杯傾談,傅恆將皇帝身世的秘密,悄悄告訴了他,接著便
明朝的皇帝,嫡出的就是這麼一個寶貝,讓父母寵壞了,無法無天地胡鬧了十來年,硬生生把自己的一條命糟蹋掉,而且沒有兒子。
」 「那怎麼辦?誰接他的位呢?」秀秀問說。
「是他的一個嫡堂兄弟,封在湖北安德,特地接到京裏來當皇帝,年號叫嘉靖。
」傅夫人忽發感慨,「古人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我從前不相信這話,前兩年看《明史》才知道嘉靖對他伯母,真正是忘恩負義,這筆帳要記在正德頭上,真正是大不孝!」 「這是怎麼說呢?總有個道理在內吧?」李姑娘問,「嘉靖是怎麼個忘恩負義?」 「他不認太後是太後,他說他的生父興獻王,生母興獻王妃,應該是皇帝、太後。
管正德的皇後叫皇伯母。
這位太後姓張,有個弟弟叫張鶴齡,犯了罪,嘉靖要殺他。
張太後替弟弟求情,居然就跪在侄子面前,這個侄子是她作主接進京來當皇上的。
真叫自己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傅夫人緊接著說,「乾媽倒想,如果正德有兒子接位,張太後就是太皇太後,何緻於這樣子受虐待?」 「原來是那麼一個道理,你說得不錯,正德真是不孝。
」李姑娘又問,「以後呢?」 「以後就一代不如一代了。
嘉靖之後是隆慶,做了六年皇帝。
傳位給十歲的兒子,年號叫萬曆,他做了四十幾年皇帝,起碼鬧了三十年的家務。
」 於是傅夫人細談「梃擊」、「紅丸」、「移宮」三疑案,附帶提到隻做了兩個月皇帝的光宗,幾乎連年號都沒有。
「怎麼會沒有年號呢?」傅夫人解釋,「他接位的時候,年號還是萬曆,改元泰昌,要到開年。
那知他八月初一接位,九月裏就吃春藥把命送掉了。
新君接位,年號叫做天啟,明年自然就是天啟元年。
這麼兩下一擠,可就把泰昌這個年號擠掉了。
」 「那怎麼辦呢?總不能沒有年號吧?」 「隻好變通辦理,把這年八月初一以後,一直到年底,都算泰昌元年,八月初一以前仍舊是萬曆四十八年。
這年七月底生人,到第二年正月初一,五個多月的毛孩子,已經過三個朝代了。
這種怪事都是宮裏鬧家務鬧的。
」 「真是!」李姑娘不勝感慨,「平常人家都鬧不得家務。
何況皇上家?不過&mdash&mdash」她欲語又止,不願提及先朝的家務。
但傅夫人卻覺得不能不提。
「雍正爺不也鬧家務?鬧得好厲害,不過雍正爺有決斷,有手段,把事情算是壓下去了。
可是元氣大傷,至今未曾恢復。
虧得當今皇上英明仁厚,不斷想法子鋪排。
老一輩幾位王爺,也不好意思跟皇上過不去。
不過心裏總有點記雍正爺的恨,倘或出一件什麼意想不到的事,這家務一鬧開來,就不好收拾了!」 「是啊!」李姑娘皺著眉說,「真的不能再鬧了!平平安安的多好呢!」 她那種膽小怕事的表情,給了傅夫人極深刻的印象,同時也感到有非凡的欣慰。
自信太後交付的任務,一定可以達成。
※ ※ ※ 「好得很!」傅恆也很高興,不過他為人謹慎,所以仍然告誡妻子,「太順利了,也不是好事。
必得水到渠成,不能操之過急。
」 「你不用擔心。
這位老太太的心情,沒有比我再清楚的,如今就可以跟她說了。
不過,說了以後,怎麼樣呢?皇上總得馬上來看她才好。
」 「這就是件辦不到的事!」傅恆搖搖頭,「若說皇上在這春三月裏就來避暑,不太早了一點?」 「照這樣說,隻有到五月初皇上來了,才能辦這件事?」 「那就是很順利了。
」 「順利倒是順利,我可受不了。
」傅夫人嘟起嘴說,「陪這位老太太住兩個月,成天除了聊天,還是聊天,不把人都悶死?」 「那麼,你的意思呢?」 「不如先回京裏,到時候再來。
」 「這得考慮!」 傅恆考慮下來,認為一動不如一靜。
他勸妻子委屈忍耐。
因為這兩個月之中,任何變化都可能發生,必須小心守護著。
「不然倒還不要緊,」他說,「你現在已經提了一個頭了,明孝宗紀太後那個故事很露骨,她一時想不透,日久天長,琢磨出其中的道理來,自然急於要打破那個疑團。
秀秀一個人應付不下來。
」 傅夫人仔細想想,丈夫的話很有道理,決定接受勸告,繼續陪伴李姑娘。
「你呢?」傅夫人問,「在這裏陪我?」 「那隻怕辦不到。
」傅恆歉然陪笑,「我得先回京覆命。
」 「既然如此,你就早點回去吧,代我去見太後,把經過情形細細回奏,也讓太後瞧瞧我的能耐。
」 「好!我事情一辦完就走。
」 第三天傅恆就啟程了,一到京,宮門請安,皇帝立刻召見,溫言慰問,也問起他的妻子,但並未提到她的任務。
「你見你的姊姊去吧!」皇帝說道,「她有話要問你。
」 皇後要問的,自然是有關李姑娘的情形,傅恆將他所知道的,都告訴了胞姊,最後問到皇帝啟駕抵達熱河以後的計畫。
「這得請太後的懿旨。
」皇後答說,「不過,我看太後亦未見得拿得出辦法,最後還得請皇上自己拿主意。
」 「看皇上的意思仿佛亦很為難。
」 「誰遇到這種事都會覺得為難。
」皇後想了一下說,「你如果有親信信得過,又有見識的人,不妨先商量商量,定下幾個辦法,讓皇上挑一個。
」 傅恆答應著退出宮去,回歸私邸,想到皇後的話,隨即吩咐聽差去請「趙先生」。
趙先生是浙江人,單名一個然字,他是拔貢出身。
貢生即是秀才,無足為奇,但拔貢就不同了,因為按定制每逢酉年才選拔一次,所以有人說拔貢比狀元還要名貴,因為三年出一狀元,而拔貢要十二年。
這雖是說笑話,但拔貢是出類拔萃的秀才,筆下一定來得,卻是實情。
一成拔貢等於正途出身,而且立刻授官,趙然是授職內閣中書。
這個職位在明朝極其重要,得以參預國家最高機密,不過清朝因為雍正七年設立了軍機處,大學士的權柄轉移;內閣中書亦成了閒職。
傅恆將他請了來,主持章奏書牘,對他相當尊重。
此時在書房置酒,賓主把杯傾談,傅恆將皇帝身世的秘密,悄悄告訴了他,接著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