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去覷李姑娘,隻見她怔怔地仿佛神思不屬。
傅夫人猜不出她心裏想的什麼,但脫不開紀氏母子是毫無可疑的。
「說呀!壽珍,」秀秀催問著,「宣來以後怎麼樣?」 「沒有能宣得來。
」 「為什麼?」李姑娘問。
「死了!」 「死了!」李姑娘變色,「讓萬貴妃害死了?」 「不是!那時候萬貴妃還不知道。
」 「就知道了也莫奈何!」秀秀有所議論,「那時候大家都在注意這件事,而且大家都覺得紀氏可憐,從哪一點來看,萬貴妃也沒法兒殺紀氏。
要殺,是以後的事。
」 「咱們且不談這些!姑娘,你快告訴我紀氏是怎麼死的?」李姑娘催問著。
「自己上吊死的!」 「那為什麼?」李姑娘問道,「好容易熬得出頭了,怎麼倒自己上了吊?天下哪有這個道理。
」 聽得這話,傅夫人跟秀秀心頭都像壓了一塊鉛,看起來李姑娘如果發現她也是熬得出頭了,就非出頭不可! 心境雖然沉重,卻仍須努力來說服。
兩人對看了一眼,取得了默契,便由秀秀發端:「我想,她總有番道理吧?」 「我想不出有什麼道理!」李姑娘搖搖頭說,「莫非是為了要成化爺想到她的兒子沒有親娘了,格外寵寵他些?那也用不著,成化爺本來就已經把這個兒子當成心肝寶貝了。
」 「是的。
乾媽這話不錯。
可是,她得防著萬貴妃要害她的兒子。
」 「莫非她死了,萬貴妃就不害她的兒子了?要害一樣害。
倒是她不死,多少可以幫著防備一點兒,你們說,我這話通不通?」 「好像,好像&mdash&mdash」秀秀不好意思地笑道,「好像不一樣。
」 「怎麼不一樣?」李姑娘問,「你是說,紀氏死不死,跟萬貴妃害不害皇子有幹連嗎?幹連在哪裏?」 「乾媽,」傅夫人接口說道,「是有幹連的!而且這個幹連關係很大!我來講給乾媽聽。
」 「好!我正要聽聽這個道理。
」 「乾媽總聽過『母以子貴』這句話?」 「當然。
」 「那好!紀氏的兒子將來做了皇上,她不就是老太後了嗎?」 「是啊!」 「那麼,萬貴妃呢?」 「對了!」秀秀故意振振有詞地說,「原說嘛!我就覺得不一樣,到底不一樣,那時候萬貴妃是太妃,太妃能邁得過太後去嗎?」 「當然邁不過去。
」傅夫人接口說得極快,像急風驟雨一般,「萬貴妃豈是肯做低服小之人,心想將來在紀氏手下的日子不會好過,倒不如宰了她的兒子,讓她當不成太後。
」 「那麼,」秀秀以同樣快速的聲音問道,「她的死是向萬貴妃表明心跡?」 「是的。
」 「她是說,她不會有當太後的一天,所以萬貴妃不必擔心她的地位?」 「是的。
」 「她是說:既然你不必擔心你的地位,就不必謀害我的兒子?」 「是的。
」 「她也還想用死來感動萬貴妃,如果有一天她想下手害皇子時,想到紀氏的慘死,手會軟下來?」 「是的。
」 「這樣說,她一切是為了兒子?」 「是的。
」傅夫人答說,「不僅是為了兒子的安危,而且還為了兒子的皇位。
唯有這樣。
她才能讓他兒子安安穩穩做皇帝。
」 「唉!」秀秀深深歎口氣,幽幽地說一句,「天下父母心!」 兩個人一搭一檔,這套雙簧完全是做給李姑娘看的。
她們做得很像,真如言者無心似的,隻顧自己對答,不看她是何表情。
但相顧黯然垂首之際,少不得會偷覷一眼。
一瞥之下,不由得都是心頭一震! 「乾媽,」傅夫人急急問說,「你老人家是怎麼啦?」 「我心裏難過。
」滿面淚痕的李姑娘,說了這一句,終於無法自制,放聲哭了出來。
抽抽噎噎地哭得好傷心,那時傅夫人和秀秀已經明白了,但亦不無意外之感,沒有想到她們的話,竟能使她如此激動。
「乾媽,你哭吧!」傅夫人說,「我知道你心裏委屈,痛痛快快地哭吧!」 這一下,更為李姑娘添上了一付知遇之哭,越發敞開嗓子大哭特哭。
好在地處僻遠,沒有人來幹預探問,隻是驚得剛剛歸林的鳥雀亂叫亂噪而已。
秀秀看她哭得夠了,去絞了一把熱手巾來,李姑娘擦一擦臉,擤一擤鼻子,臉上出現了異常怡靜的神色。
「這會兒我心裏好過得多了!」她向傅夫人說,「姑娘,這段故事,是你編出來的?」 「我可沒有那麼大的本事,能編出這一段故事來。
」傅夫人說,「史書上記得有,不過&mdash&mdash」 「不過,加油添醋是有的。
」秀秀笑道,「你不好意思說,我替你說。
」 「我想也不是編出來的。
」李姑娘忽然問道,「那個六歲的小皇子,後來當了皇上沒有?」 「怎麼沒有?」傅夫人答說,「他的年號叫弘治,駕崩以後叫孝宗,忠孝的孝,就為的他小時候有那麼一段故事。
」 「這孝宗是好皇帝不是?」 「是好皇帝。
」傅夫人說,「從他以後,明朝就再沒有出過好皇帝。
」 「喔,」李姑娘仿佛很安慰似地,「這倒也罷了。
」接著她又問,「為什麼明朝從孝宗以後,就沒有出過好皇帝?」 這一問,傅夫人覺得是個機會,可以隱隱相勸。
「原因很多。
」她想了一會答說,「當皇帝不是件容易的事,得全副精神去對付。
明朝從孝宗以後,個個皇帝鬧家務,弄得頭昏腦脹,自然就顧不到國家大事了。
」 煢煢獨處二十多年的李姑娘,偶爾也聽說,雍正年間大鬧家務,卻不知明朝宮裏鬧家務鬧的是什麼。
雍正年間鬧家務,似乎沒有把國家大事也鬧壞,何以明朝就不同?這重重疑問,她覺得是個好話題。
「姑娘!」她問,「你累不累?」 「不累,」傅夫人搖搖頭,「隻是有點渴。
」 「話說得太多了。
」秀秀替她斟了杯茶,「溫溫兒的正好喝。
」 「如果你不累,閒著也是閒著,咱們再聊聊。
」李姑娘將她心裏的疑問說了出來。
「這可是考我了。
」傅夫人將修成沒有幾年,曾經仔細讀過的《明史》,好好想了想說:「孝宗以後是武宗,就是出了名兒
傅夫人猜不出她心裏想的什麼,但脫不開紀氏母子是毫無可疑的。
「說呀!壽珍,」秀秀催問著,「宣來以後怎麼樣?」 「沒有能宣得來。
」 「為什麼?」李姑娘問。
「死了!」 「死了!」李姑娘變色,「讓萬貴妃害死了?」 「不是!那時候萬貴妃還不知道。
」 「就知道了也莫奈何!」秀秀有所議論,「那時候大家都在注意這件事,而且大家都覺得紀氏可憐,從哪一點來看,萬貴妃也沒法兒殺紀氏。
要殺,是以後的事。
」 「咱們且不談這些!姑娘,你快告訴我紀氏是怎麼死的?」李姑娘催問著。
「自己上吊死的!」 「那為什麼?」李姑娘問道,「好容易熬得出頭了,怎麼倒自己上了吊?天下哪有這個道理。
」 聽得這話,傅夫人跟秀秀心頭都像壓了一塊鉛,看起來李姑娘如果發現她也是熬得出頭了,就非出頭不可! 心境雖然沉重,卻仍須努力來說服。
兩人對看了一眼,取得了默契,便由秀秀發端:「我想,她總有番道理吧?」 「我想不出有什麼道理!」李姑娘搖搖頭說,「莫非是為了要成化爺想到她的兒子沒有親娘了,格外寵寵他些?那也用不著,成化爺本來就已經把這個兒子當成心肝寶貝了。
」 「是的。
乾媽這話不錯。
可是,她得防著萬貴妃要害她的兒子。
」 「莫非她死了,萬貴妃就不害她的兒子了?要害一樣害。
倒是她不死,多少可以幫著防備一點兒,你們說,我這話通不通?」 「好像,好像&mdash&mdash」秀秀不好意思地笑道,「好像不一樣。
」 「怎麼不一樣?」李姑娘問,「你是說,紀氏死不死,跟萬貴妃害不害皇子有幹連嗎?幹連在哪裏?」 「乾媽,」傅夫人接口說道,「是有幹連的!而且這個幹連關係很大!我來講給乾媽聽。
」 「好!我正要聽聽這個道理。
」 「乾媽總聽過『母以子貴』這句話?」 「當然。
」 「那好!紀氏的兒子將來做了皇上,她不就是老太後了嗎?」 「是啊!」 「那麼,萬貴妃呢?」 「對了!」秀秀故意振振有詞地說,「原說嘛!我就覺得不一樣,到底不一樣,那時候萬貴妃是太妃,太妃能邁得過太後去嗎?」 「當然邁不過去。
」傅夫人接口說得極快,像急風驟雨一般,「萬貴妃豈是肯做低服小之人,心想將來在紀氏手下的日子不會好過,倒不如宰了她的兒子,讓她當不成太後。
」 「那麼,」秀秀以同樣快速的聲音問道,「她的死是向萬貴妃表明心跡?」 「是的。
」 「她是說,她不會有當太後的一天,所以萬貴妃不必擔心她的地位?」 「是的。
」 「她是說:既然你不必擔心你的地位,就不必謀害我的兒子?」 「是的。
」 「她也還想用死來感動萬貴妃,如果有一天她想下手害皇子時,想到紀氏的慘死,手會軟下來?」 「是的。
」 「這樣說,她一切是為了兒子?」 「是的。
」傅夫人答說,「不僅是為了兒子的安危,而且還為了兒子的皇位。
唯有這樣。
她才能讓他兒子安安穩穩做皇帝。
」 「唉!」秀秀深深歎口氣,幽幽地說一句,「天下父母心!」 兩個人一搭一檔,這套雙簧完全是做給李姑娘看的。
她們做得很像,真如言者無心似的,隻顧自己對答,不看她是何表情。
但相顧黯然垂首之際,少不得會偷覷一眼。
一瞥之下,不由得都是心頭一震! 「乾媽,」傅夫人急急問說,「你老人家是怎麼啦?」 「我心裏難過。
」滿面淚痕的李姑娘,說了這一句,終於無法自制,放聲哭了出來。
抽抽噎噎地哭得好傷心,那時傅夫人和秀秀已經明白了,但亦不無意外之感,沒有想到她們的話,竟能使她如此激動。
「乾媽,你哭吧!」傅夫人說,「我知道你心裏委屈,痛痛快快地哭吧!」 這一下,更為李姑娘添上了一付知遇之哭,越發敞開嗓子大哭特哭。
好在地處僻遠,沒有人來幹預探問,隻是驚得剛剛歸林的鳥雀亂叫亂噪而已。
秀秀看她哭得夠了,去絞了一把熱手巾來,李姑娘擦一擦臉,擤一擤鼻子,臉上出現了異常怡靜的神色。
「這會兒我心裏好過得多了!」她向傅夫人說,「姑娘,這段故事,是你編出來的?」 「我可沒有那麼大的本事,能編出這一段故事來。
」傅夫人說,「史書上記得有,不過&mdash&mdash」 「不過,加油添醋是有的。
」秀秀笑道,「你不好意思說,我替你說。
」 「我想也不是編出來的。
」李姑娘忽然問道,「那個六歲的小皇子,後來當了皇上沒有?」 「怎麼沒有?」傅夫人答說,「他的年號叫弘治,駕崩以後叫孝宗,忠孝的孝,就為的他小時候有那麼一段故事。
」 「這孝宗是好皇帝不是?」 「是好皇帝。
」傅夫人說,「從他以後,明朝就再沒有出過好皇帝。
」 「喔,」李姑娘仿佛很安慰似地,「這倒也罷了。
」接著她又問,「為什麼明朝從孝宗以後,就沒有出過好皇帝?」 這一問,傅夫人覺得是個機會,可以隱隱相勸。
「原因很多。
」她想了一會答說,「當皇帝不是件容易的事,得全副精神去對付。
明朝從孝宗以後,個個皇帝鬧家務,弄得頭昏腦脹,自然就顧不到國家大事了。
」 煢煢獨處二十多年的李姑娘,偶爾也聽說,雍正年間大鬧家務,卻不知明朝宮裏鬧家務鬧的是什麼。
雍正年間鬧家務,似乎沒有把國家大事也鬧壞,何以明朝就不同?這重重疑問,她覺得是個好話題。
「姑娘!」她問,「你累不累?」 「不累,」傅夫人搖搖頭,「隻是有點渴。
」 「話說得太多了。
」秀秀替她斟了杯茶,「溫溫兒的正好喝。
」 「如果你不累,閒著也是閒著,咱們再聊聊。
」李姑娘將她心裏的疑問說了出來。
「這可是考我了。
」傅夫人將修成沒有幾年,曾經仔細讀過的《明史》,好好想了想說:「孝宗以後是武宗,就是出了名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