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照皇後的意思,向趙然請教,皇帝應該怎麼樣處理他的難題?
「皇上該怎麼處理是一回事,」趙然答說,「皇上想怎麼處理又是一回事!」
「皇上也明白,茲事體大,處理不當會動搖國本,所以到現在為止,沒有什麼表示,咱們得替皇上籌一個辦法。
當然,頂好是能夠符合皇上的意思。
不過他心裏的事,誰也不知道。
」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有個故事,不妨參考。
」趙然問道,「尹元長制軍的身世,傅公有所聞否?」 「倒不大清楚。
請趙先生講給我聽聽。
」 ※ ※ ※ 趙然所說的「尹元長制軍」,是指雲南總督尹繼善。
他是漢軍,姓章,與怡親王胤祥的母妃章佳氏是同族。
尹繼善的父親叫尹泰,字望山,世居瀋陽。
尹泰當國子監祭酒時犯了過錯,罷職家居,那是康熙末年的事。
其時先帝還是雍親王,奉聖祖之命,到盛京去祭陵,中途遇雨,便借宿在尹泰家,交談之下,發覺尹泰的見識與眾不同。
大生好感,偶爾問起:「你有做官的兒子沒有?」 他的兒子很多,做官的也有,卻都不甚有出息。
尹泰心想,既然雍親王問到,當然是照拂之意,應該選個最有出息的兒子告訴他,才不負他的盛意。
於是想了一下答說:「第五個小兒繼善,今年北闈僥倖了。
此刻留在京裏讀書,預備來年會試。
」 「好!你寫信叫他來見我。
」 雍親王回京不久,便做了皇帝,尹繼善自然無法去覲見他,不過雍正元年恩科會試,尹繼善場中得意,中了進士。
引見的那天,皇帝看到尹繼善的名字,想起前情,再看尹繼善,儀貌堂堂,還有一種異相,手臂上有極大的朱砂斑,鮮紅觸目,越覺中意,便即問道:「你是尹泰的兒子?果然是大器!」 當下拿尹繼善點了翰林,第二年便授職廣東藩司,不久遷河道副督,再遷江蘇巡撫,升任兩江總督,離他中進士,不過十年的工夫。
尹繼善在兩江總督任上,迎養老父。
尹泰的家規很嚴,而尹繼善的生母徐氏原是丫頭出身,哪怕兒子已貴為封疆大吏,起居入座,但她仍然青衣侍候,連個座位都沒有。
尹繼善心裏很難過,隻是不敢跟嚴父為生母討情。
後來尹繼善調任雲南,全家回京,打點赴新任,陛見時皇帝問道:「你母親封了沒有?」 尹繼善聽得這話,連連磕了幾個響頭,想有所陳奏,卻不知如何措詞。
皇帝看出來了,他有難言之隱。
先帝對內外大臣的家事,瞭若指掌,自然瞭解他的心境。
「我問你,你的母親封了沒有?」皇帝又問了一句。
尹繼善又連連叩頭。
「你不必開口!我知道你的意思。
你是庶出,嫡母已封,生母未封。
我馬上就有旨意。
」 雍正真是善體人情,知道尹泰的家規極嚴,尹繼善隻要有一句為母請封的話出口,就會受嚴父之責,所以不讓他開口,作為恩出自上,尹泰就沒話可說了。
儘管如此,尹泰仍舊知道了,而且如意料中的,大為光火,等尹繼善一回家,拿起拐棍就往兒子頭上砸過去,把尹繼善官帽上的雙眼花翎打落在地上,一面打,一面還罵:「你拿大帽子來壓你老子是不是?」尹繼善不敢回嘴,是徐夫人跪在地上,為兒子討饒,才算了事。
雍正得知其事,為了籠絡徐夫人母子,採取了很不平常的措施,先派四名太監,四名宮女,捧了一套命婦的朝服到尹家,四名宮女不由分說,為徐夫人洗臉梳頭,換上朝服。
這時八旗命婦,已經奉旨盛妝來賀,搞得徐夫人局促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正在紛擾之際,滿漢內閣二人,穿了二品官服,馳馬到門,手捧詔書,高聲喊道:「有旨!」 尹泰連忙領著全家男丁來迎欽差,才知道有上諭,指明由尹泰及徐夫人一起聽宣。
於是尹泰在前,徐夫人在後,跪聽欽差宣讀詔書,說是:「大學士尹泰,非藉其子繼善之賢,不得入相;非側室徐氏,繼善何由而生?著敕封徐氏為一品夫人!」 宣畢謝恩,而熱鬧並未結束,不過剛剛開始。
欽差跟尹泰說:「皇上的意思,中堂應該謝夫人生貴子。
」 尹泰自然遵旨,於是四名宮女將徐夫人按在正中椅子上,四名太監引著尹泰來拜。
徐夫人大驚,想要離座遜避,無奈四名宮女使勁一按,動彈不得,實實足足受了尹泰三個頭。
這時欽差又說話了:「中堂跟夫人現在是敵體了,夫婦之禮,不可不講!」 怎麼個講法呢?重行合巹之禮。
其時內務府司官已經帶了一大班人到了,立時張燈結綵,堂下鼓吹喧聞,廚房裏砧闆亂響。
贊禮拜堂,接著開宴,八旗命婦紛紛向徐夫人敬酒。
堂上堂下,笑成一片。
尹繼善自然從此死心塌地,為皇家盡忠效勞了。
這個故事意何所指?傅恆自然明白,也自然要考慮。
「傅公,」趙然開始談他自己的意見,「我之不憚其煩講這個故事,是要證明一件事,世界上除了極少數的不孝逆子以外,無不想有機會報答父母之恩。
『子欲養而親不待』,此所以為終天莫補的遺憾!如今天子之母以天下養,倘或過分委屈,皇上心裏一定不自在,表面拘於社稷之重,隱忍不言,內心悒鬱不歡,殊非臣子事君父之道!」 傅恆矍然而起,他從「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中得到了一個啟示,自覺天大的難題已經解決,所以臉上有掩抑不住的欣慰與得意。
不過,為了求圓滿,他覺得還需要通前徹後地想一想,所以欲語又止,卻隻含笑負手,站到窗前,默默地反覆思量。
思量已定,他轉回身來說:「趙先生好比八股文『破題』,咱們隻抓住一個『子欲養』的『養』字好了。
」 「請傅公試言其詳!」 「為人子者養親,無所不可;為君者報身之所自出,應有限制。
」 趙然不答,將傅恆的話,細細想了一遍,覺得「為人子」與「為君」的界限分得極好,確是並籌家國、兼顧子母的兩全之道。
「我再可以說,子之養親,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子之報母,須知有父。
所以,」傅恆加重了語氣說,「皇上在這件事上,不能不想到先帝。
」 「是了!」趙然下了個結論,「照此而行,情真理當,皇上一定嘉許。
」
當然,頂好是能夠符合皇上的意思。
不過他心裏的事,誰也不知道。
」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有個故事,不妨參考。
」趙然問道,「尹元長制軍的身世,傅公有所聞否?」 「倒不大清楚。
請趙先生講給我聽聽。
」 ※ ※ ※ 趙然所說的「尹元長制軍」,是指雲南總督尹繼善。
他是漢軍,姓章,與怡親王胤祥的母妃章佳氏是同族。
尹繼善的父親叫尹泰,字望山,世居瀋陽。
尹泰當國子監祭酒時犯了過錯,罷職家居,那是康熙末年的事。
其時先帝還是雍親王,奉聖祖之命,到盛京去祭陵,中途遇雨,便借宿在尹泰家,交談之下,發覺尹泰的見識與眾不同。
大生好感,偶爾問起:「你有做官的兒子沒有?」 他的兒子很多,做官的也有,卻都不甚有出息。
尹泰心想,既然雍親王問到,當然是照拂之意,應該選個最有出息的兒子告訴他,才不負他的盛意。
於是想了一下答說:「第五個小兒繼善,今年北闈僥倖了。
此刻留在京裏讀書,預備來年會試。
」 「好!你寫信叫他來見我。
」 雍親王回京不久,便做了皇帝,尹繼善自然無法去覲見他,不過雍正元年恩科會試,尹繼善場中得意,中了進士。
引見的那天,皇帝看到尹繼善的名字,想起前情,再看尹繼善,儀貌堂堂,還有一種異相,手臂上有極大的朱砂斑,鮮紅觸目,越覺中意,便即問道:「你是尹泰的兒子?果然是大器!」 當下拿尹繼善點了翰林,第二年便授職廣東藩司,不久遷河道副督,再遷江蘇巡撫,升任兩江總督,離他中進士,不過十年的工夫。
尹繼善在兩江總督任上,迎養老父。
尹泰的家規很嚴,而尹繼善的生母徐氏原是丫頭出身,哪怕兒子已貴為封疆大吏,起居入座,但她仍然青衣侍候,連個座位都沒有。
尹繼善心裏很難過,隻是不敢跟嚴父為生母討情。
後來尹繼善調任雲南,全家回京,打點赴新任,陛見時皇帝問道:「你母親封了沒有?」 尹繼善聽得這話,連連磕了幾個響頭,想有所陳奏,卻不知如何措詞。
皇帝看出來了,他有難言之隱。
先帝對內外大臣的家事,瞭若指掌,自然瞭解他的心境。
「我問你,你的母親封了沒有?」皇帝又問了一句。
尹繼善又連連叩頭。
「你不必開口!我知道你的意思。
你是庶出,嫡母已封,生母未封。
我馬上就有旨意。
」 雍正真是善體人情,知道尹泰的家規極嚴,尹繼善隻要有一句為母請封的話出口,就會受嚴父之責,所以不讓他開口,作為恩出自上,尹泰就沒話可說了。
儘管如此,尹泰仍舊知道了,而且如意料中的,大為光火,等尹繼善一回家,拿起拐棍就往兒子頭上砸過去,把尹繼善官帽上的雙眼花翎打落在地上,一面打,一面還罵:「你拿大帽子來壓你老子是不是?」尹繼善不敢回嘴,是徐夫人跪在地上,為兒子討饒,才算了事。
雍正得知其事,為了籠絡徐夫人母子,採取了很不平常的措施,先派四名太監,四名宮女,捧了一套命婦的朝服到尹家,四名宮女不由分說,為徐夫人洗臉梳頭,換上朝服。
這時八旗命婦,已經奉旨盛妝來賀,搞得徐夫人局促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正在紛擾之際,滿漢內閣二人,穿了二品官服,馳馬到門,手捧詔書,高聲喊道:「有旨!」 尹泰連忙領著全家男丁來迎欽差,才知道有上諭,指明由尹泰及徐夫人一起聽宣。
於是尹泰在前,徐夫人在後,跪聽欽差宣讀詔書,說是:「大學士尹泰,非藉其子繼善之賢,不得入相;非側室徐氏,繼善何由而生?著敕封徐氏為一品夫人!」 宣畢謝恩,而熱鬧並未結束,不過剛剛開始。
欽差跟尹泰說:「皇上的意思,中堂應該謝夫人生貴子。
」 尹泰自然遵旨,於是四名宮女將徐夫人按在正中椅子上,四名太監引著尹泰來拜。
徐夫人大驚,想要離座遜避,無奈四名宮女使勁一按,動彈不得,實實足足受了尹泰三個頭。
這時欽差又說話了:「中堂跟夫人現在是敵體了,夫婦之禮,不可不講!」 怎麼個講法呢?重行合巹之禮。
其時內務府司官已經帶了一大班人到了,立時張燈結綵,堂下鼓吹喧聞,廚房裏砧闆亂響。
贊禮拜堂,接著開宴,八旗命婦紛紛向徐夫人敬酒。
堂上堂下,笑成一片。
尹繼善自然從此死心塌地,為皇家盡忠效勞了。
這個故事意何所指?傅恆自然明白,也自然要考慮。
「傅公,」趙然開始談他自己的意見,「我之不憚其煩講這個故事,是要證明一件事,世界上除了極少數的不孝逆子以外,無不想有機會報答父母之恩。
『子欲養而親不待』,此所以為終天莫補的遺憾!如今天子之母以天下養,倘或過分委屈,皇上心裏一定不自在,表面拘於社稷之重,隱忍不言,內心悒鬱不歡,殊非臣子事君父之道!」 傅恆矍然而起,他從「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中得到了一個啟示,自覺天大的難題已經解決,所以臉上有掩抑不住的欣慰與得意。
不過,為了求圓滿,他覺得還需要通前徹後地想一想,所以欲語又止,卻隻含笑負手,站到窗前,默默地反覆思量。
思量已定,他轉回身來說:「趙先生好比八股文『破題』,咱們隻抓住一個『子欲養』的『養』字好了。
」 「請傅公試言其詳!」 「為人子者養親,無所不可;為君者報身之所自出,應有限制。
」 趙然不答,將傅恆的話,細細想了一遍,覺得「為人子」與「為君」的界限分得極好,確是並籌家國、兼顧子母的兩全之道。
「我再可以說,子之養親,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子之報母,須知有父。
所以,」傅恆加重了語氣說,「皇上在這件事上,不能不想到先帝。
」 「是了!」趙然下了個結論,「照此而行,情真理當,皇上一定嘉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