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曆史大悲劇 公正批判在人心 懷念陳公洽 黨人賦詩哀台民
關燈
小
中
大
,是自作主人。
他們想:政治該自由了,經濟該好一點了。
讵知事與願違,中國統治一開始,在台灣人眼中,就是另一殖民地統治方式,不過日本人換來外省人而已。
&lsquo&rsquo大權緊握在外省人手裡&hellip&hellip貪污舞弊不免,官僚習氣不免,行政無效率,技術尚空談,隻見公文來,公文去,紙面計劃一堆,開口理論一套,實際做事卻極其低能。
&lsquo&rsquo土地、銀行、房屋、工廠、交通工具&hellip&hellip統落在政府手裡,可知掌握台灣人的命運,已由日本人易為中國政府了。
&lsquo&rsquo光複後台灣貿易雖仍保有出超(?),但那是有出無入的搜括,宋子文向台灣要糖、要媒、要米、要&hellip&hellip&lsquo&rsquo台灣人民對長官公署開始是存着極大希望的,他們希望生活安定,物價不要太波動,政治上軌道,社會秩序安甯,可是事實卻違反了他們的心願&hellip&hellip&lsquo&rsquo台灣人民怨恨政府,部分是由于貪污政治所激成。
&lsquo&rsquo台灣的政府有着妨礙人民生活的措施:一、失業人數增加;二、各業統制,斬斷人民的生計;三、米糧外溢,引起糧食恐慌;四、限制進出口商,使商業停頓;五、煙酒印刷業的統制&hellip&hellip這些是台灣政府對台人緻命的打擊。
&lsquo&rsquo台灣人民走到了生活的絕境,他們不得不鬥争,這是千千萬萬人民的要求。
倘使有人問,是什麼人組織他們,我可以說:唯一的組織者,就是不良的政治,他們的鬥争方式是多方面表現的&hellip&hellip&lsquo&ldquo &rdquo這三種看法都記錄着,讓大家理性的作公正的判斷吧。
台灣人有其缺點,亦有其優點,他們樂于守法,善于要求,具有熱帶民族的現實主義的性格。
說&rsquo二二八&lsquo是台灣同胞有組織有計劃的反執政府的暴動,不如說由緝私發端,将各階層所有借對政治不滿,從而魯莽的提出了關于改革現實的要求。
&ldquo &rdquo打頭陣的流氓死掉了,代表流氓之流氓的知識分子,一部分隐姓埋名地跑了,一部分委屈地呆下,供利用,捧捧場。
事件使這批人倒下去,成了可憐的人。
還有共産黨人,要求高,倒給機會讓他們表現象傳奇中的人物一樣,他們退到深山裡去,流亡到海外去了。
多數人民則黯然無言,沉默了。
&ldquo 在《懷念誠笃淳厚的老人》題下,副題竟然是&rdquo懷念陳儀&ldquo: 海外有孤島,厥名曰台灣,成功手開辟,約三百年間。
民多閩粵籍,筚路啟荒山,衆族耕斯土,其樂也閑閑。
甲午清師潛,城下盟馬關,珠崖輕揚棄,直棄一彈丸。
棄民如逐臣,時日望賜環,已酉寇降伏,合浦慶珠還。
淪夷五十載,重視漢雲冠,扶者兼攜幼,竭誠迎上官。
台地原富庶,民情亦易安,倘得賢良吏,卧治夫何難。
奈我諸新貴,叔寶無心肝,大吏作威福,小吏逞兇殘。
大小交漁利,攘奪生事端,因奪淡巴茹,殺人若等閑。
老婦命殉此,橫死在市圜,群嘩訴大吏,漠視不相幹。
衛士猛如虎,滅此朝而餐,伏屍數百輩,流血色斑斑。
視民如草芥,亂草例同删,官實遏民變,全台卷狂瀾。
一倡而百和,婦稚同揭竿,貪人尚屍位,四出肆其奸。
鳴呼我執政,禦吏何其寬,袒吏而誣民,民心安未安。
這是粱紀水的《哀台民》,讀了有無限感慨。
有人在為行政長官陳儀叫屈。
陳儀長官亦為&rdquo二二八&ldquo事件而犧牲,他帶走了滿腔熱望,也帶走了他的五年計劃。
陳儀長官臨去曾坦白地陳訴他内心底隐痛。
他引用曆史的事實來說明反動勢力的滋長,他列舉秦漢宋各時代的曆史,當推行新
他們想:政治該自由了,經濟該好一點了。
讵知事與願違,中國統治一開始,在台灣人眼中,就是另一殖民地統治方式,不過日本人換來外省人而已。
&lsquo&rsquo大權緊握在外省人手裡&hellip&hellip貪污舞弊不免,官僚習氣不免,行政無效率,技術尚空談,隻見公文來,公文去,紙面計劃一堆,開口理論一套,實際做事卻極其低能。
&lsquo&rsquo土地、銀行、房屋、工廠、交通工具&hellip&hellip統落在政府手裡,可知掌握台灣人的命運,已由日本人易為中國政府了。
&lsquo&rsquo光複後台灣貿易雖仍保有出超(?),但那是有出無入的搜括,宋子文向台灣要糖、要媒、要米、要&hellip&hellip&lsquo&rsquo台灣人民對長官公署開始是存着極大希望的,他們希望生活安定,物價不要太波動,政治上軌道,社會秩序安甯,可是事實卻違反了他們的心願&hellip&hellip&lsquo&rsquo台灣人民怨恨政府,部分是由于貪污政治所激成。
&lsquo&rsquo台灣的政府有着妨礙人民生活的措施:一、失業人數增加;二、各業統制,斬斷人民的生計;三、米糧外溢,引起糧食恐慌;四、限制進出口商,使商業停頓;五、煙酒印刷業的統制&hellip&hellip這些是台灣政府對台人緻命的打擊。
&lsquo&rsquo台灣人民走到了生活的絕境,他們不得不鬥争,這是千千萬萬人民的要求。
倘使有人問,是什麼人組織他們,我可以說:唯一的組織者,就是不良的政治,他們的鬥争方式是多方面表現的&hellip&hellip&lsquo&ldquo &rdquo這三種看法都記錄着,讓大家理性的作公正的判斷吧。
台灣人有其缺點,亦有其優點,他們樂于守法,善于要求,具有熱帶民族的現實主義的性格。
說&rsquo二二八&lsquo是台灣同胞有組織有計劃的反執政府的暴動,不如說由緝私發端,将各階層所有借對政治不滿,從而魯莽的提出了關于改革現實的要求。
&ldquo &rdquo打頭陣的流氓死掉了,代表流氓之流氓的知識分子,一部分隐姓埋名地跑了,一部分委屈地呆下,供利用,捧捧場。
事件使這批人倒下去,成了可憐的人。
還有共産黨人,要求高,倒給機會讓他們表現象傳奇中的人物一樣,他們退到深山裡去,流亡到海外去了。
多數人民則黯然無言,沉默了。
&ldquo 在《懷念誠笃淳厚的老人》題下,副題竟然是&rdquo懷念陳儀&ldquo: 海外有孤島,厥名曰台灣,成功手開辟,約三百年間。
民多閩粵籍,筚路啟荒山,衆族耕斯土,其樂也閑閑。
甲午清師潛,城下盟馬關,珠崖輕揚棄,直棄一彈丸。
棄民如逐臣,時日望賜環,已酉寇降伏,合浦慶珠還。
淪夷五十載,重視漢雲冠,扶者兼攜幼,竭誠迎上官。
台地原富庶,民情亦易安,倘得賢良吏,卧治夫何難。
奈我諸新貴,叔寶無心肝,大吏作威福,小吏逞兇殘。
大小交漁利,攘奪生事端,因奪淡巴茹,殺人若等閑。
老婦命殉此,橫死在市圜,群嘩訴大吏,漠視不相幹。
衛士猛如虎,滅此朝而餐,伏屍數百輩,流血色斑斑。
視民如草芥,亂草例同删,官實遏民變,全台卷狂瀾。
一倡而百和,婦稚同揭竿,貪人尚屍位,四出肆其奸。
鳴呼我執政,禦吏何其寬,袒吏而誣民,民心安未安。
這是粱紀水的《哀台民》,讀了有無限感慨。
有人在為行政長官陳儀叫屈。
陳儀長官亦為&rdquo二二八&ldquo事件而犧牲,他帶走了滿腔熱望,也帶走了他的五年計劃。
陳儀長官臨去曾坦白地陳訴他内心底隐痛。
他引用曆史的事實來說明反動勢力的滋長,他列舉秦漢宋各時代的曆史,當推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