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曆史大悲劇 公正批判在人心 懷念陳公洽 黨人賦詩哀台民

關燈
政策時,例必遭遇大反動,雖然新政策還在推行。

    他指出有三種人:其一是有作為的改變時代環境的前進的人物。

    其二是壞人、權奸,其三是多數不大不好,寫寫漂亮文章,說說牢騷話的,這種人在兩千年來的舊環境裡,不打緊,可是現在就不行,要講寬大,要進步。

    他更以英國為例,說明多數人民具有力量。

    蘇聯政府,亦可以約束人民。

    而在中國,一種為多數人民謀福利的政策,不一定能得到多數人民的擁護,如與少數特殊階級的地主士大夫發生利害沖突,這種反動勢力的力量卻相當大。

    他更坦白地說,應付日本時代的禦用紳士、皇民會分子、壞的流氓,和走私一樣,沒有更好的辦法。

    中國沒有法律可以作為從嚴處罰或象日本人放逐他們到火燒島的根據。

    送進法院,拘留二三個月,便釋放了。

    這樣隻是迫使大家不認真處事,馬馬虎虎,這樣的壞下去了,要求政治革新是不容易的。

    陳儀長官沒有希望台灣弄得不好的理由,他有理想,他理想着海島真正實現三民主義,作為三民主義的實驗園地。

     他要在一個目标和一個組織之下,使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獲得全般的配合,使海島成為一個真正的樂園。

    他采取建立經濟防波堤的辦法,在經濟上以專賣貿易政策彌補省庫的财政,以獨力來擋拒中央對台灣的索求,以政府經營的工廠發揮生産效能,運用大量資金,從事複興建設,也企圖以政府的土地交給佃農集體耕種&hellip&hellip他反對台海駐兵,他絕不希望而且不必要以軍隊來增加台灣人民的麻煩和負擔,認為這不是征服的土地。

    他有理想、有計劃、有魄力,他應該欣受台清人民的擁護,而事實竟不盡然。

    他亦坦白地承認,他揭橥的政策,所走的路線,他的幹部不盡了解。

    他為台灣辛苦,個人不談享受。

    他信任他的幹部,幹部卻不能個個都成為他的能幹的執行者,少數幹部更看準他&rdquo用人不疑&ldquo的弱點,濫用職權,隻為自己打算。

    雖然他不時教誨下屬,但多是枉費苦心。

    &rdquo二二八&ldquo事件最緊張的時期,他接見好些青年學生。

    經由李擇一顧問交談時,學生憤憤然地要求改革省政,後他化了一小時時光,向學生解釋三民主義的理論。

    這不是一種戰略,故作鎮靜,而令人感到他是一個誠笃的淳厚的老人。

     且看台灣人吃雞蛋的方式。

    台灣氣候酷熱,雞蛋容易變壞,吃雞蛋的時候,雞蛋要一個個的分開來打,倘不如此,就是到了打下一個壞蛋,便将全部好蛋都沖壞了。

    陳儀長官知道吃雞蛋,但還未知道台灣人的吃法。

    也即是說,多數幹部幫助了他,少數不成器的幹部,卻将所有的都沖壞了。

    這是李擇一的看法。

    陳儀長官有他的苦衷,幹部不完全能執行他的政策,不能貫徹他的意思,尤其是下級幹部。

    舉個例:他說&rdquo專賣局查緝私煙發生誤傷人命的不幸事件&hellip&hellip緝私的技術尚欠注意,查緝人員沒有遵照我屢次不準帶槍的命令,以及警政機關,事前不能防患未然,臨事又不能斷然作應急的措施&hellip&hellip&ldquo 處理皇民會分子,和海外送回來(被日閥征兵)的台灣同胞,使他猶豫一些台灣問題對策的決定。

    他曾疊次請示中央,中央對于他始終未有指示,動亂的危機在滋長,社會秩序一下子被破壞了,摧毀了。

     台灣财政不仰給中央,中央卻要海島的物資,接收時就是一筆十五萬噸的糖&hellip&hellip物資運出海港去了,島内的經濟萎縮下去了,厄運把人民的幸福帶走了。

    陳儀長官要建立一個經濟的安全地帶亦不可能了。

    陳儀長官臨行時說:台灣同胞慢慢地會懷念他的。

    不錯,在目前的倩形下,已有人在懷念他這位誠笃淳厚的苦幹的老人。

    &hellip&hellip蔣介石對上述似有所悟,又似無所動,隻感到越來越頭痛。

     正是:陳儀為蔣背黑鍋,沉重痛苦沒法說。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