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曆史大悲劇 公正批判在人心 懷念陳公洽 黨人賦詩哀台民

關燈
書接上回。

    話說蔣介石讀到CC系統所掌握的報紙《申報》台北特派員江幕雲在《為台灣說話》中所寫&ldquo二二八&rdquo事件,煞費沉吟,隻見上面寫道:&ldquo民國三十六年的&lsquo二二八&rsquo事件,是台灣的大悲劇,曆史上的大悲劇。

    這個血淚寫成的悲劇,教育了台灣人,也教育了從大陸來的外省人。

    這個悲劇否認了行政長官陳儀管理台灣的政策,但反而選擇了更壞更糟的政策。

    &rdquoCC在圍攻陳儀,而此人卻在肯定陳儀,未知何故。

    再看到所謂理性的公正的批判,作者的看法是:&ldquo二二八&rdquo事件,自開始至結束曆時十日,其影響不僅及于外省人與本省人、政府與人民,甚至影響了國際間對于台灣的看法。

    本省人與外省人的交惡,政府與人民的對立,黨團與政府意見的分歧,國際間的野心家就利用了這一事件誇大渲染,曲意宣傳,直接間接影響了國際間對于中國光複台灣的觀念。

    &ldquo &rdquo以死傷的驚人數字,和普及全台灣各階層而論,實在不是一個平常的地方事件。

    當局雖在開始即想以地方事件謀救解決并圖封鎖消息,可是事态的愈演愈險,終至非用兵難能解決,其發展出乎地方政府的意想。

    中央一面用兵,一面宣慰,雙管齊下,使動亂終至平息,社會的秩序又恢複正常,這似是一種手法。

    但這不能消除本省人與外省人之間的疑忌,武力的制服相反地加深了雙方感情上的距離。

    姑不論其後果,且先談談對這事件的看法。

    不同的看法,由于所取的角度各異,所以論調也有些出入。

    第一種看法,是潛伏的共産黨煽動起來的。

    官方說是:&lsquo台灣光複後,共産黨又死灰複燃。

    該黨于民國十七年成立,初稱為台灣民族支部,受東京日共中央指導監督,十九年複與上海共産國際東方局,及中國共産黨首領瞿秋白發生關系,繼續在島内組織各種工會聯盟,擴大活動。

    二十一年為日本警署檢舉,該黨首要份子謝雪紅、林日高、潘欽新、蘇新、王萬得等五十人,被判徒刑。

    光複後,謝雪紅等在台中市組織人民協會,王萬得等與蔣渭川組織政治建設協會,屹立南北,遙為呼應。

    一面強化組織,一面争取新的群衆,擴充力量,潛伏活動,勢力滋大,遇事生端,伺機竊發&hellip&hellip&rsquo又說:&lsquo回想各地的暴動,就時間說,自北至南,逐漸蔓延,相隔半日或一日。

    就形式說,殺人搶槍,攻占政府,如出一轍。

    可知幕後有政治陰謀家及奸僞的指使操縱,乃是一種有計劃的叛亂,實無疑義。

    '&rsquo奸僞最有計劃,隻是力盤單薄,缺乏領導,在幕後操縱&hellip&hellip&lsquo&rsquo台灣少數共産黨及野心家,在台颠倒是非,造謠惑衆&hellip&hellip&lsquo&rsquo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一部分青年學生,也受了他們的煽惑,起而盲從。

    &lsquo&ldquo &rdquo第二種看法,是流氓的搗亂。

    &rsquo日本統治時代之&ldquo禦用紳士&rdquo及倚靠日本人而生存之爪牙,光複時一時銷聲匿迹,嗣以政府寬大為懷,彼等乃死灰複燃,施展慣技,到處散布讕言,以資恐吓&hellip&hellip彼輩以政府為可欺,遂益滋長其膽大妄為之觀念。

    此外過去流落省外之台灣浪人(台語鲈鳗)&hellip&hellip光複後初返家鄉,劣性未除,盛倡打倒外省人,台人治台,及高度自治之口号。

    &lsquo&rsquo流氓來勢兇殘,持着刀槍到處示威,集團行動如置于戰地,似此不見減輕,反益加擴大。

    軍憲警表現得力量薄弱,于是流氓暴徒,便開始作有組織性的全面暴動。

    &lsquo&ldquo &rdquo第三種看法,為的争取政治民主。

    有道:&rsquo光複之初,台灣同胞歡天喜地,因為他們以為解放了,解放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