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台無甯日 草山驚恐惶惶 萬隆盛會 白宮緊張萬狀

關燈
書接上回。

    話說國民黨的&ldquo國大&rdquo會議還沒有正式開幕,李宗仁、吳國祯不管怎麼說總算是先被批了一頓,下一步的正式會議和正副總統的選舉看來問題不大了。

    蔣介石的心情也像這一天的天色一樣由陰轉晴,乃率領親信人等,浩浩蕩蕩,齊往山間尋春,換換氣氛。

     車隊蜿蜒山間,夾道新篁初茁,相思樹觸目盡是;俯瞰坡下梯田,一片片綠秧新插。

    紗帽山密林青翠欲滴,草山之颠晴雨變幻莫測;杜鵑花快謝了,層層疊疊,姹紫嫣紅;櫻花微露枝頭,紅花紅蕾似晚霞一般,一幹人等都說好景緻,蔣介石也說是好景緻,花下坐定,蔣介石卻心不在焉,問道:&ldquo都說美國前天公布的新軍事政策有利于我,到底你們的看法如何?&rdquo 那陶希聖笑道:&ldquo是好!想一七四五年間,英法在蒙德努打過一仗。

    兩軍對陣,英軍總司令海依公爵曾向法軍陣地喊話道:&lsquo法軍将士們,我們業已備戰停當,請你們先放第一槍罷!&rsquo法軍主帥達德洛克卻答道:&lsquo英軍閣下,我們法蘭西的英雄從來不放第一槍,就請你們開始吧!&rsquo這叫做&lsquo君子之戰&rsquo。

    &rdquo蔣介石一聽就笑,皺眉道:&ldquo這樣打法還成?英法也不見得如此吧?上海就有英租界、法租界,他們還不是先放了第一槍才弄到手的?&lsquo英法聯軍&rsquo更是先放第一槍的!&rdquo 陶希聖道:&ldquo對極,那是兩百多年前的故事了,今後的大戰,必将是大摧毀、大殲滅的總決鬥,其目的不但摧毀對方的主力,逼使對方投降,而且在于将對方的總體,自有形的戰力到無形的意識形态,予以徹底殲滅,否則戰争便不能算作勝利結束。

    正因為這種戰争性質上的轉變,特别是美國在韓戰中挨了個大打擊,艾森豪威爾政府于是确定了美國軍事的新政策,或稱新戰略。

    所謂戰略,依據克羅塞維茲的解釋,乃是達成戰争之目的的方法,在未來戰争之中,美國戰争的目的,如果在于徹底殲滅敵人的總體,那麼美國軍事新政策顯然便是拿這個目的為重心了。

    &rdquo 蔣介石頗為興奮,冷笑道:&ldquo美國也有想通的一天哪?我以為它在韓國頭破血流之後,會向共産黨叫饒的,原來艾森豪威爾也知道消滅共産黨,不老是打我們的主意啦!&rdquo他問:&ldquo可是沒聽說這新戰略如何進行?幾時開始?怎樣搞法?&rdquo 參謀總長桂永清開口道:&ldquo這件事情,還沒有作最後決定,三月十九那天,杜勒斯在參院外交委員會談到了這個。

    這個會也是為了讨論&lsquo新面目防禦戰略的意義&rsquo而開的。

    杜勒斯說過這麼一句話:&lsquo自由世界的兵工廠,必須包括基于普通和原子武器的、範圍廣泛的海、陸、空軍力量。

    &rsquo他特别聲明兩點,一點是:&lsquo美國為應付舉世所知在許多方面最可怕的軍事力量的挑戰,必須應用一切種類的武器和力量,&hellip&hellip不僅原子力量。

    &rsquo &ldquo另一點是,杜勒斯說:&lsquo自由國家隻有憑借集體防禦制度,才能獲得安全。

    &rsquo&rdquo桂永清道:&ldquo那是可以聞得到的,美國決心報複,報複他在韓戰之中的失敗,當然主要是為了消滅共産黨,因此原子武器變成了主要的東西,他一席話中,多處提到了原子武器。

    &rdquo 蔣介石眼睛一亮,滿眼櫻花,紅得像血一般。

    木然地笑道:&ldquo那可是厲害之極,我們也用不着自己去反攻大陸了。

    &rdquo一片強笑聲中,陶希聖道:&ldquo不管美國新政策的内容如何,迄今未見公布,國會和一般場合都在辯論,可見它受到重視的情形。

    不過根據明年度美國的國防預算,杜勒斯兩個月前在紐約的演說,以及新年以來華府各方的報道,美國新軍事政策的要點,不外乎四點。

    &rdquo 蔣介石忙問:&ldquo什麼四點?&rdquo 陶希聖道:&ldquo第一點是對共産黨采取大報複政策;第二點是今後戰略設計,決以原子武器為中心;第三點是建立大空軍以為實行報複政策的主要工具;第四點是以現有的美國海地為依據,構成所謂&lsquo原子的馬奇諾防線&rsquo。

    &rdquo 蔣介石沉吟道:&ldquo是這樣,我聽到的消息,也是這樣說,不過這個美國軍事新政策已否定了陸海空均衡發展的原則,并把美國國防的重點,放到了原子武器之上。

    就軍事學的傳統來看,變得太多了。

    &rdquo蔣介石皺起眉頭沉思片刻後接着說道:&ldquo坦率地說吧,我本人不能完全苟同,&rdquo他一頓:&ldquo你們大概也記得美國聯合參謀本部主席雷德福,在去年向國家安全委員會所提軍事報告的,本來還強調海陸空軍的均衡發展,以及保持現有的三百六十萬兵員數量,其所需國事預算,達四百三十億元之巨,這種政策還算穩重,可是和共和黨政府平衡預算的定策,卻是格格不入,雷德福這項軍事政策,也就沒有得到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接受,他失望極了。

    &rdquo 蔣介石等人也還記得,當雷德福最近一次訪台時,也曾與他們提到這一點。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當時曾指示雷德福的本部,說今後軍事計劃,當以原子新武器為重點。

    于是這個聯合參謀本部便以此為基礎,重新拟訂了美國軍事的政策,放棄了三軍均衡發展的原則,削減兵員六十萬。

    但對空軍的總數,卻增加達一百三十七隊,以&ldquo大空軍和原子彈為主的報複政策&rdquo,至此算是确立,到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十五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便予正式批準,艾森豪威爾也繼之予以核定。

     蔣經國道:&ldquo這個變化,美國聯合參謀本部的三軍參謀首長之中,除了空軍參謀長屠甯之外,海、陸方面對于這個新的軍事政策,無不熱烈支持。

    記得陸軍參謀長李奇微去年底曾在克利夫蘭演說時大發牢騷,說今後戰争的決勝因素,依然是地面作戰的部隊。

    他說美國今後的海陸空三軍,将不緻繼續保持均衡的發展,但目前的事象,并不就是證明這一種新政策的正确。

    李奇微甚至說:&lsquo我認為這種新原則也許永無證明其正确的日子,曆史的事實顯示,新武器的發明,結果多是互相抵消,曆史上每次新武器的發明,充其量隻是改變作戰的技術,然而戰争決勝的人力因素,則從未有基本上的轉變。

    &rsquo&rdquo 蔣介石惘然道:&ldquo是呀,仗,總是要人打的嘛!&rdquo又聽蔣經國說下去道:&ldquo不獨陸軍方面表示不滿,海軍方面也一樣。

    海軍參謀長柯尼,上月廿六日在海軍作戰大學的演說中,也對這個新政策表示懷疑。

    他說未來的戰争,可能是一種原子能的僵持局勢。

    這種僵持,包括兩種可能的情勢,一種是由于原子武器殲滅性能的關系,作戰的雙方,都盡可能自動戒而不用,如同以往的毒氣,另一種是雙方都用閃電方式,展開原子的大殲滅戰,然後在自己的廢墟上,以弓箭矛盾進行遊擊的原始戰争。

    因此他主張美國應該準備應付所有各種傳統方式的戰争,而不應該置其軍事重點于一二種新的原子武器上。

    &rdquo 陶希聖道:&ldquo我也想起來了,就是雷德福自己,也曾在一九四九年間反對以大空軍和原子彈為主的國防政策,當時他曾大聲疾呼,說這種政策隻是一種毫無把握的大賭博!&rdquo 蔣介石苦笑道:&ldquo真不知道他們怎麼搞的,據說有關空軍以及原子彈的各種生意經都看好,股票猛漲!有關陸軍海軍的各種生意經都慘了,難怪他們自己也吵起來了。

    &rdquo 雖然如此,蔣介石對這玩意還是萬分關切。

    因為他在嘴上還不能不提到&ldquo回到大陸&rdquo或者&ldquo反攻大陸&rdquo,心頭卻明白:想憑借美國或自己之力達到這個目的,真似櫻花那樣,他這想法相當好看,奈須臾即告凋謝。

    如今美國有&ldquo新政策&rdquo出,苟能予以利用,豈不妙絕?何況這不但有關國民黨,影響所及,抑且與舉世安甯關系密切。

     蔣介石同時也聽到了美國民主黨國會議員,自始至終對這種軍事新政策的抨擊。

    二月十六那天,海軍參謀長柯尼的演講,更在參院中引起一場劇烈的争辯民主黨參議員傑克遜、薛明頓、柯爾、麥爾伯克等人,分别引述軍事顧問的意見,指責艾森豪威爾軍事新政策的缺點及其隐含的危險性,綜合他們的意見,蔣介石感到這個軍事新政策的缺點及其惡果,将是: 這個軍事新政策隻是平衡預算的權宜措施,缺乏堅固的軍事理論基礎,更難适合當前美國國防軍事的需要,此其一。

     這個軍事新政策,不獨無以防止大戰的爆發,且報複政策的遂行,更易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

    此其二。

     美國在越南戰争中束手無策,已經顯示&ldquo報複政策&rdquo不足以應付當前的共産黨,此其三。

     原子新武器的威力及其運用的技術,還沒有達到試驗改進的階段,不能即以為軍事政策的基礎,此其四。

     情報中也提到蘇聯對于原子運用的研究極有心得,發展可慮。

    美國在日本上空所投的兩顆原子彈可有可無,對當時大局,并無決定性作用,但蘇聯研究所得,如果來一手,便會有決定性作用,這情況如出現,應該歸咎于美國這一政策對蘇聯的刺激,并不合算,此其五。

     何況美是标榜民主的國家,宣戰與否,大權操之國會,今&ldquo報複政策&rdquo的施行,殊難符合美國憲法的手續,此其六。

     蔣介石與衆親信自草山而官邸,自白天而黑夜,商量來,商量去,對美國這個&ldquo新政策&rdquo縱有幻想,但極困惑。

     蔣經國道:&ldquo現在,我們看到共和黨的發言了,但它不是鄭重其事的答複,對外間所有指責與抨擊,僅僅由軍事委員會主席、參議員薩爾頓德爾出面說了幾句。

    &rdquo 共和黨當然支持這個&ldquo新政策&rdquo,蔣介石及其手下三翻四複研究,對這個用&ldquo原子彈消滅共産黨&rdquo的&ldquo美國主意&rdquo寄予好大希望,好大幻想,不料四五年後,到得一九六一年,蘇聯的太空研究成就已極驚人,蘇聯最高當局一再聲言決不發射第一枚&ldquo最後武器&rdquo,人類應将這些尖端科學用于人類的幸福而非毀滅,但做賊心虛的美國巨頭們,顫栗失色,幾無甯日,按下不提。

    話說正當台北猶對美國寄予幻想之際,法國駐台大使館代辦暨武官拜訪葉公超,要求蔣介石答應法國政府,将一名侵略中國、死于中國的法國将軍屍體,自澎湖移葬基隆。

     原來在清朝末葉,帝國主義者相繼從清廷手中奪去了我國的藩屬以及許多權益,内中法國帝國主義卻是最&ldquo幸運&rdquo的一個,因為其他強盜都是戰勝清廷而取得所謂&ldquo權益&rdquo的,但法國在中法之戰中,卻并非是一個戰勝者。

    當時法帝&ldquo東京灣艦隊&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