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母之罵兒 其氣粗猶似當年 人之将亡 其言善也說真話
關燈
小
中
大
國唱的是重頭戲。
但是俄國不同,俄國利用這二十多年的機會,利用美國戰線太長,時間太久的機會,在拼命追趕美國。
一個是大量消耗,一個是大量補充,核子問題固然是個例子,海軍問題更加突出,美不如俄!美國實在受不了,非改變主意,無以自救,遑論争霸!而且作為美國目标的北平政權,它的存在由時間證明并不妨礙美國。
美國人自己說,今天有足夠的教訓回憶一下,檢讨一下,當年中共抗美援朝的目的是鮮明的,沒有&lsquo暗盤&rsquo,完全為自保,美國于是放心了,最近的印支問題,中共的目的也很鮮明,也是為了自保,美國也就又放心了&hellip&hellip。
&rdquo &ldquo對台灣問題他們怎麼理解?&rdquo宋美齡突地問道:&ldquo他們看來也放心了?&rdquo &ldquo夫人,&rdquo沈昌煥長歎:&ldquo那個&lsquo上海公報&rsquo說得已經十分清楚,按照美國人自己說的是:他們在亞洲有了朋友就可以放心,在歐洲再不加強警惕的話,俄國人眼看就要得寸進尺,美國可要無地自容,後果十分嚴重。
&rdquo &ldquo有足夠的資料,&rdquo宋問:&ldquo能說明美國對北平不會再用兵?&rdquo 宋美齡聲音顫動,葉公超勸慰道:&ldquo夫人,這個主意是&lsquo他&rsquo想出來的,事實上&lsquo他&rsquo是不滿美國,寄望俄國,因此他這個想法既屬矛盾,又屬牽強,我們對俄國沒有抱什麼希望,而且我們對美國堅持這份友情,因此我們即使試探,也要比&lsquo他&rsquo輕松一些,沒有這麼多麻煩。
不過,目前并非其時,夫人的意思我們領會了,放在心上,随時留心就是。
&rdquo 沈昌煥有如逢大赦之感,說:&ldquo對,我們随時留心就是。
&rdquo &ldquo喝點什麼吧。
&rdquo宋美齡試探完畢,有點放心,要傭仆端來飲料,各人默默喝着,聽宋在說: &ldquo今天,&lsquo他&rsquo的病狀沒見好轉,還吵着&lsquo要到台上亮相&rsquo,說是中央委員那個意義重大,他是&lsquo總裁&rsquo,即使不參加開會,接見一下卻不可免,但是醫生也沒辦法,醫生對我說,&lsquo他&rsquo目前還可以坐一坐,但很麻煩。
&rdquo 宋美齡轉述蔣介石的心情是:&ldquo萬念俱灰,不甘等死&rdquo,因此還想利用尚有一口氣的時候,多多少少做一些門面工夫。
根據台灣内外的估計和反應,蔣的這場病對他的小朝廷十分不利。
好比一個曾經不可一世的大家庭,如今垮了,因為還有個&ldquo門面&rdquo,還得做出一個樣子,擺出一個架子來,這些情況已經夠瞧,加上個蔣介石病得不能起床,表面上已有個風風雨南的感覺,骨子裡更加空空洞洞,這就對繼承者大大不利,此所以蔣&ldquo太子&rdquo堅持撒謊,不斷散布&ldquo父王&rdquo健康日有起色,&ldquo不日恢複視事&rdquo謊言的道理。
&ldquo你們想,&rdquo宋美齡對葉公超、沈昌煥歎道:&ldquo生老病死,誰可能逃得過!他病得實在嚴重,這個寶貝兒子還要把他當作盾牌,今天否認&lsquo他&rsquo病況加劇,明天否認&lsquo他&rsquo加聘名醫,事實上不行就不行,這有什麼可以瞞的?何況瞞不住嘛,這種事可以瞞,那還了得?&lsquo他&rsquo可喜歡這一套,前些年要他的手下在世界範圍内造謠,說北平的某某人某某人早已死了,現在照片上看見的隻是替身,而且還不隻一個替身,&lsquo他&rsquo還洋洋得意說給他父親聽,有一次:我也在場,一聽得我實在不舒服。
&rdquo &ldquo他怎麼說的?&rdquo葉公超苦笑着問。
&ldquo反正是這麼回事,台灣報上也登過,&rdquo宋美齡道:&ldquo我看不慣!&rdquo 沈昌煥也搖頭道: &ldquo外國朋友也在搖頭。
&rdquo &ldquo那一次,&rdquo宋道:&ldquo我實在忍不住了,我當着他父親說,你派飛機去炸北平,這樣做對不對、行不行是另外一個問題,炸得怎麼樣也是另外一個問題,但這是你所做的,好不好不管,反正你沒有撤謊。
然而這個一再撒謊的&lsquo替身&rsquo,實在太幼稚可笑,外國朋友沒人欣賞,台灣軍民根本不信,大陸上更加不理!你說,這種做法還有什麼意思呢?隻能暴露自己的無知甚至不要臉!&rdquo 三個人發了一頓牢騷,也就證實了蔣介石在時時換尿袋、刻刻站不穩情狀之中,居然要接見九個中央委員的道理,原來是&ldquo太子&rdquo堅持撒謊的手法之一。
隻要蔣介石能夠坐這麼十分二十分鐘,由新聞記者照個相,報紙上吹一輪,也就在公衆面前造成了&ldquo蔣介石健康不錯&rdquo的假象,小朝廷中的文武百官&ldquo見&rdquo到老蔣真能活動,那末對&ldquo太子&rdquo也就隻能唯命是從,不至于不聽話了。
&ldquo不行,&rdquo葉公超道:&ldquo他的面色十分難看,怎麼照相?登出來,不是收到了相反的效果嗎?有幾次,香港電視台裡有人向台北要&lsquo他&rsquo的紀錄新聞片,誰也不敢答應。
&rdquo 宋美齡詫道:&ldquo我怎麼不知道?&rdquo 沈昌煥苦笑道:&ldquo夫人,這些小事,他們當然不便對夫人說了。
香港有兩個電視台,裡面有一兩個是我們的人,他們又氣又急&hellip&hellip&rdquo &ldquo那是怎麼回事?&rdquo宋道:&ldquo我不懂。
&rdquo 于是兩人分别告訴她,這是世界範圍内的事,不獨香港如此。
電視台播映新中國的事物已經逐步增加,蔣家小朝廷的東西沒人看了,觀衆既少,電視台也隻得從減少變成不要,混迹在電視台裡的&ldquo忠貞之士&rdquo,于是千方百計硬塞,一方面大叫&ldquo電視與政治無關&rdquo,另方面可又攻擊播映有關新中國節目都為&ldquo政治&rdquo。
也就鬧成笑話,&ldquo國民黨蔣幫的新聞不屬于政治&rdquo,那麼屬于什麼呢?總不會自己說是&ldquo屬于垃圾&rdquo吧? 事實上這些東西已&ldquo屬于垃極&rdquo,電視台不要,凡名&ldquo忠貞之士&rdquo于是硬塞,向台北要有關蔣介石的紀錄片,一催再催,終無消息,當面一問,當場氣洩,原來蔣介石已經奄奄一息,難以下床,更加說不上&ldquo閱兵&rdquo什麼的了,縱然稍作露面,也難支持五分鐘,而且東晃西側,為狀不雅,更有甚者,這種場面隻能适合遠攝,切不可來個臉部大特寫,因為其狀可怖,别給人瞧見勝過給人&ldquo瞻仰&rdquo了。
從形式到實質,蔣介石真的無顔見人。
宋美齡聞言黯然,倒不是為乃夫傷心,而是為自己傷心,她這個自以為&ldquo天下絕色佳人&rdquo的宋家三小姐,如今已逾七十高齡,無論怎麼悉心打扮,可是歲月無情,她的&ldquo青春活力&rdquo早已消失,她的美貌早已消失,特别是她的權力也早已消失,她所&ldquo擁有&rdquo的&ldquo中國私産&rdquo也早消失,她什麼都沒有了。
她有錢,天文數字似的,但金錢無法收買長命,金錢更難收買失去的&ldquo光榮&rdquo,她是惱恨難解,心力交疲,在表面上當着衆人,對蔣介石&ldquo愛之欲其生&rdquo,在心頭可&ldquo惡之欲其死&rdquo,恨不能自己出來&ldquo當家氣踢開蔣&ldquo太子&rdquo了。
而且,她還長着一身病,除了乳部隐痛,緊張于乳癌之外,還在兩條大腿上長着皮膚癌,而且為時達四十年之久,如今垂垂老矣,不為美容求名醫,卻為治病暗擔心,她又怎樣和&ldquo太子外争奪這個小江山呢? 事實上可又非争不可! 商量來,商量去,&ldquo皇後道&rdquo上人馬認為事急矣!&ldquo父王&rdquo能在死前傳子,&ldquo母後&rdquo為什麼不能在&ldquo夫喪&rdquo之前奪權?但是怎麼個奪法?誰去當爛頭蟋蟀?下文又如何?一個個都是問題。
這麼着,那一日蔣介石忽聞張群求見。
對于這個老友,蔣介石并不掩飾他的衰弱,當下張群到得榻前,寒暄過後。
談到了日方就要動手的&ldquo蔣總統秘錄&rdquo,談到了岸信介又将下周内飛台,之後談到了蔣經國的&ldquo本事&rdquo,蔣介石苦笑道: &ldquo經國有多少工夫,你嶽軍兄是一清二楚的,不論我在不在人世,反正你要好好地指導他,教訓他才是。
&rdquo 張群唯唯,忙說:&ldquo不敢當,不敢當,經國兄粱架大材,将門虎子,我看是虎虎有生氣,硬是要得!不過末&hellip&hellip&rdquo張群故作欲言故止。
&ldquo不過什麼?&rdquo蔣介石心中好笑,&ldquo前言戲之耳&rdquo,哪裡輪得到張群去指導&ldquo太子&rdquo?蔣經國不把張群當衆羞辱,張群已經一身冷汗,暗叫僥幸了,但他居然有個&ldquo不過&rdquo,諒必又受他一肚子氣,因此前來哭訴,于是追問: &ldquo經國兄是個了不起的人物,&rdquo張群還在死捧活捧:&ldquo這不僅是奉化蔣家的光采,也是黨國的洪福,我們這一輩,真的是可卸仔肩,深慶得人了!&rdquo 蔣介石幾乎笑出聲來,他不明白這個老友,為什麼到今天還在城頭上出棺材遠兜轉,隻見他兜了一陣,終于這樣說: &ldquo隻是究竟年紀輕點。
&rdquo忙不疊又補充道:&ldquo不過,也正是他的優點,國府有這麼一個閣揆,如日之升,朝氣蓬勃,嗯,朝氣好不蓬勃也!&rdquo 老蔣詫道:&ldquo嶽軍,經國也已六十出頭,不算年輕了。
&rdquo &ldquo還是年輕,&rdquo張群道:&ldquo放眼世局,每一個國家的内閣,都比經國年紀大得多,這就顯得經國的了不起,與衆不同,嗯,與衆不同。
&rdquo &ldquo那他年紀輕這個問題&hellip&hellip&rdquo &ldquo不成問題,不成問題,&rdquo張群道:&ldquo我們幾個老頭兒注意到這個問題,認為一切合适,隻是如果在國府最高機構裡面加進一個人去、對經國的幫助就更大咯!&rdquo &ldquo哦!&rdquo蔣介石一怔:&ldquo嶽軍兄的意思是&hellip&hellip&rdquo &ldquo我們幾個老頭兒曾經談起,&lsquo總統&rsquo政躬違和,行政院長責任重大,如果把夫人邀請最上層去,和靜波并肩負擔國事,那對經國兄助手更大。
&rdquo 蔣介石聞言閉目靜思,完全明白他的意思,那是他代表了台北元老派的看法,認為蔣把大權交給長子,情況嚴重,因為蔣經國挑不起這副擔子,卻會拆光了原來的爛攤子,不如由嚴家淦作其&ldquo總統&rdquo,形同虛設,然後由宋美齡作為&ldquo副統&rdquo,握其大權,使行政院無此&ldquo霸權&rdquo,這種想法在台北确乎普遍,可是沒料到張群會專程來見,内中必然存在着一個很不輕松的問題,老蔣睜開了眼。
張群不便開口,聽他怎麼表示。
蔣介石示意特護,要她過來,幫他在腰間頸間墊滿枕頭,坐高一些,待她退到角落裡,這才對面前那個老友,憤懑而言道: &ldquo嶽軍呀,我和你可不能&lsquo走&rsquo得那麼早,我們還不能&lsquo走&rsquo呀!&rdquo張群聞言,那顆心直往下沉。
聽蔣在說: &ldquo事情,擺在面前:早期,美國如出兵大陸,我們不用在這裡受氣!現在,尼克松如不去大陸,我們不用在此刻團團打轉,這是說美國。
我們怎麼對美國,你比誰都明白。
當然,我們還希望美國回心轉意,但是看來很不容易,當然也談不上什麼絕望,我們雙方的關系已經接近五十年,娘希匹我就不相信,今天美國真會對我們置之不理!&rdquo &ldquo别生氣,&rdquo張群見他喘息,勸道:&ldquo所以,如果夫人正式參加到最高層去,相信會影響白宮政策的。
&rdquo &ldquo你又來了,&rdquo蔣介石臉上掠過一絲苦笑:&ldquo她如果參加,當然很好,我隻怕她事事聽白宮,反而變成了沒主意,我們已經退無死所,她又是個好面子的人,有些事情轉不了彎,不如由靜波一個人去應付。
&rdquo &ldquo靜波應付有餘,&rdquo張群對嚴家淦的&ldquo醋意&r
但是俄國不同,俄國利用這二十多年的機會,利用美國戰線太長,時間太久的機會,在拼命追趕美國。
一個是大量消耗,一個是大量補充,核子問題固然是個例子,海軍問題更加突出,美不如俄!美國實在受不了,非改變主意,無以自救,遑論争霸!而且作為美國目标的北平政權,它的存在由時間證明并不妨礙美國。
美國人自己說,今天有足夠的教訓回憶一下,檢讨一下,當年中共抗美援朝的目的是鮮明的,沒有&lsquo暗盤&rsquo,完全為自保,美國于是放心了,最近的印支問題,中共的目的也很鮮明,也是為了自保,美國也就又放心了&hellip&hellip。
&rdquo &ldquo對台灣問題他們怎麼理解?&rdquo宋美齡突地問道:&ldquo他們看來也放心了?&rdquo &ldquo夫人,&rdquo沈昌煥長歎:&ldquo那個&lsquo上海公報&rsquo說得已經十分清楚,按照美國人自己說的是:他們在亞洲有了朋友就可以放心,在歐洲再不加強警惕的話,俄國人眼看就要得寸進尺,美國可要無地自容,後果十分嚴重。
&rdquo &ldquo有足夠的資料,&rdquo宋問:&ldquo能說明美國對北平不會再用兵?&rdquo 宋美齡聲音顫動,葉公超勸慰道:&ldquo夫人,這個主意是&lsquo他&rsquo想出來的,事實上&lsquo他&rsquo是不滿美國,寄望俄國,因此他這個想法既屬矛盾,又屬牽強,我們對俄國沒有抱什麼希望,而且我們對美國堅持這份友情,因此我們即使試探,也要比&lsquo他&rsquo輕松一些,沒有這麼多麻煩。
不過,目前并非其時,夫人的意思我們領會了,放在心上,随時留心就是。
&rdquo 沈昌煥有如逢大赦之感,說:&ldquo對,我們随時留心就是。
&rdquo &ldquo喝點什麼吧。
&rdquo宋美齡試探完畢,有點放心,要傭仆端來飲料,各人默默喝着,聽宋在說: &ldquo今天,&lsquo他&rsquo的病狀沒見好轉,還吵着&lsquo要到台上亮相&rsquo,說是中央委員那個意義重大,他是&lsquo總裁&rsquo,即使不參加開會,接見一下卻不可免,但是醫生也沒辦法,醫生對我說,&lsquo他&rsquo目前還可以坐一坐,但很麻煩。
&rdquo 宋美齡轉述蔣介石的心情是:&ldquo萬念俱灰,不甘等死&rdquo,因此還想利用尚有一口氣的時候,多多少少做一些門面工夫。
根據台灣内外的估計和反應,蔣的這場病對他的小朝廷十分不利。
好比一個曾經不可一世的大家庭,如今垮了,因為還有個&ldquo門面&rdquo,還得做出一個樣子,擺出一個架子來,這些情況已經夠瞧,加上個蔣介石病得不能起床,表面上已有個風風雨南的感覺,骨子裡更加空空洞洞,這就對繼承者大大不利,此所以蔣&ldquo太子&rdquo堅持撒謊,不斷散布&ldquo父王&rdquo健康日有起色,&ldquo不日恢複視事&rdquo謊言的道理。
&ldquo你們想,&rdquo宋美齡對葉公超、沈昌煥歎道:&ldquo生老病死,誰可能逃得過!他病得實在嚴重,這個寶貝兒子還要把他當作盾牌,今天否認&lsquo他&rsquo病況加劇,明天否認&lsquo他&rsquo加聘名醫,事實上不行就不行,這有什麼可以瞞的?何況瞞不住嘛,這種事可以瞞,那還了得?&lsquo他&rsquo可喜歡這一套,前些年要他的手下在世界範圍内造謠,說北平的某某人某某人早已死了,現在照片上看見的隻是替身,而且還不隻一個替身,&lsquo他&rsquo還洋洋得意說給他父親聽,有一次:我也在場,一聽得我實在不舒服。
&rdquo &ldquo他怎麼說的?&rdquo葉公超苦笑着問。
&ldquo反正是這麼回事,台灣報上也登過,&rdquo宋美齡道:&ldquo我看不慣!&rdquo 沈昌煥也搖頭道: &ldquo外國朋友也在搖頭。
&rdquo &ldquo那一次,&rdquo宋道:&ldquo我實在忍不住了,我當着他父親說,你派飛機去炸北平,這樣做對不對、行不行是另外一個問題,炸得怎麼樣也是另外一個問題,但這是你所做的,好不好不管,反正你沒有撤謊。
然而這個一再撒謊的&lsquo替身&rsquo,實在太幼稚可笑,外國朋友沒人欣賞,台灣軍民根本不信,大陸上更加不理!你說,這種做法還有什麼意思呢?隻能暴露自己的無知甚至不要臉!&rdquo 三個人發了一頓牢騷,也就證實了蔣介石在時時換尿袋、刻刻站不穩情狀之中,居然要接見九個中央委員的道理,原來是&ldquo太子&rdquo堅持撒謊的手法之一。
隻要蔣介石能夠坐這麼十分二十分鐘,由新聞記者照個相,報紙上吹一輪,也就在公衆面前造成了&ldquo蔣介石健康不錯&rdquo的假象,小朝廷中的文武百官&ldquo見&rdquo到老蔣真能活動,那末對&ldquo太子&rdquo也就隻能唯命是從,不至于不聽話了。
&ldquo不行,&rdquo葉公超道:&ldquo他的面色十分難看,怎麼照相?登出來,不是收到了相反的效果嗎?有幾次,香港電視台裡有人向台北要&lsquo他&rsquo的紀錄新聞片,誰也不敢答應。
&rdquo 宋美齡詫道:&ldquo我怎麼不知道?&rdquo 沈昌煥苦笑道:&ldquo夫人,這些小事,他們當然不便對夫人說了。
香港有兩個電視台,裡面有一兩個是我們的人,他們又氣又急&hellip&hellip&rdquo &ldquo那是怎麼回事?&rdquo宋道:&ldquo我不懂。
&rdquo 于是兩人分别告訴她,這是世界範圍内的事,不獨香港如此。
電視台播映新中國的事物已經逐步增加,蔣家小朝廷的東西沒人看了,觀衆既少,電視台也隻得從減少變成不要,混迹在電視台裡的&ldquo忠貞之士&rdquo,于是千方百計硬塞,一方面大叫&ldquo電視與政治無關&rdquo,另方面可又攻擊播映有關新中國節目都為&ldquo政治&rdquo。
也就鬧成笑話,&ldquo國民黨蔣幫的新聞不屬于政治&rdquo,那麼屬于什麼呢?總不會自己說是&ldquo屬于垃圾&rdquo吧? 事實上這些東西已&ldquo屬于垃極&rdquo,電視台不要,凡名&ldquo忠貞之士&rdquo于是硬塞,向台北要有關蔣介石的紀錄片,一催再催,終無消息,當面一問,當場氣洩,原來蔣介石已經奄奄一息,難以下床,更加說不上&ldquo閱兵&rdquo什麼的了,縱然稍作露面,也難支持五分鐘,而且東晃西側,為狀不雅,更有甚者,這種場面隻能适合遠攝,切不可來個臉部大特寫,因為其狀可怖,别給人瞧見勝過給人&ldquo瞻仰&rdquo了。
從形式到實質,蔣介石真的無顔見人。
宋美齡聞言黯然,倒不是為乃夫傷心,而是為自己傷心,她這個自以為&ldquo天下絕色佳人&rdquo的宋家三小姐,如今已逾七十高齡,無論怎麼悉心打扮,可是歲月無情,她的&ldquo青春活力&rdquo早已消失,她的美貌早已消失,特别是她的權力也早已消失,她所&ldquo擁有&rdquo的&ldquo中國私産&rdquo也早消失,她什麼都沒有了。
她有錢,天文數字似的,但金錢無法收買長命,金錢更難收買失去的&ldquo光榮&rdquo,她是惱恨難解,心力交疲,在表面上當着衆人,對蔣介石&ldquo愛之欲其生&rdquo,在心頭可&ldquo惡之欲其死&rdquo,恨不能自己出來&ldquo當家氣踢開蔣&ldquo太子&rdquo了。
而且,她還長着一身病,除了乳部隐痛,緊張于乳癌之外,還在兩條大腿上長着皮膚癌,而且為時達四十年之久,如今垂垂老矣,不為美容求名醫,卻為治病暗擔心,她又怎樣和&ldquo太子外争奪這個小江山呢? 事實上可又非争不可! 商量來,商量去,&ldquo皇後道&rdquo上人馬認為事急矣!&ldquo父王&rdquo能在死前傳子,&ldquo母後&rdquo為什麼不能在&ldquo夫喪&rdquo之前奪權?但是怎麼個奪法?誰去當爛頭蟋蟀?下文又如何?一個個都是問題。
這麼着,那一日蔣介石忽聞張群求見。
對于這個老友,蔣介石并不掩飾他的衰弱,當下張群到得榻前,寒暄過後。
談到了日方就要動手的&ldquo蔣總統秘錄&rdquo,談到了岸信介又将下周内飛台,之後談到了蔣經國的&ldquo本事&rdquo,蔣介石苦笑道: &ldquo經國有多少工夫,你嶽軍兄是一清二楚的,不論我在不在人世,反正你要好好地指導他,教訓他才是。
&rdquo 張群唯唯,忙說:&ldquo不敢當,不敢當,經國兄粱架大材,将門虎子,我看是虎虎有生氣,硬是要得!不過末&hellip&hellip&rdquo張群故作欲言故止。
&ldquo不過什麼?&rdquo蔣介石心中好笑,&ldquo前言戲之耳&rdquo,哪裡輪得到張群去指導&ldquo太子&rdquo?蔣經國不把張群當衆羞辱,張群已經一身冷汗,暗叫僥幸了,但他居然有個&ldquo不過&rdquo,諒必又受他一肚子氣,因此前來哭訴,于是追問: &ldquo經國兄是個了不起的人物,&rdquo張群還在死捧活捧:&ldquo這不僅是奉化蔣家的光采,也是黨國的洪福,我們這一輩,真的是可卸仔肩,深慶得人了!&rdquo 蔣介石幾乎笑出聲來,他不明白這個老友,為什麼到今天還在城頭上出棺材遠兜轉,隻見他兜了一陣,終于這樣說: &ldquo隻是究竟年紀輕點。
&rdquo忙不疊又補充道:&ldquo不過,也正是他的優點,國府有這麼一個閣揆,如日之升,朝氣蓬勃,嗯,朝氣好不蓬勃也!&rdquo 老蔣詫道:&ldquo嶽軍,經國也已六十出頭,不算年輕了。
&rdquo &ldquo還是年輕,&rdquo張群道:&ldquo放眼世局,每一個國家的内閣,都比經國年紀大得多,這就顯得經國的了不起,與衆不同,嗯,與衆不同。
&rdquo &ldquo那他年紀輕這個問題&hellip&hellip&rdquo &ldquo不成問題,不成問題,&rdquo張群道:&ldquo我們幾個老頭兒注意到這個問題,認為一切合适,隻是如果在國府最高機構裡面加進一個人去、對經國的幫助就更大咯!&rdquo &ldquo哦!&rdquo蔣介石一怔:&ldquo嶽軍兄的意思是&hellip&hellip&rdquo &ldquo我們幾個老頭兒曾經談起,&lsquo總統&rsquo政躬違和,行政院長責任重大,如果把夫人邀請最上層去,和靜波并肩負擔國事,那對經國兄助手更大。
&rdquo 蔣介石聞言閉目靜思,完全明白他的意思,那是他代表了台北元老派的看法,認為蔣把大權交給長子,情況嚴重,因為蔣經國挑不起這副擔子,卻會拆光了原來的爛攤子,不如由嚴家淦作其&ldquo總統&rdquo,形同虛設,然後由宋美齡作為&ldquo副統&rdquo,握其大權,使行政院無此&ldquo霸權&rdquo,這種想法在台北确乎普遍,可是沒料到張群會專程來見,内中必然存在着一個很不輕松的問題,老蔣睜開了眼。
張群不便開口,聽他怎麼表示。
蔣介石示意特護,要她過來,幫他在腰間頸間墊滿枕頭,坐高一些,待她退到角落裡,這才對面前那個老友,憤懑而言道: &ldquo嶽軍呀,我和你可不能&lsquo走&rsquo得那麼早,我們還不能&lsquo走&rsquo呀!&rdquo張群聞言,那顆心直往下沉。
聽蔣在說: &ldquo事情,擺在面前:早期,美國如出兵大陸,我們不用在這裡受氣!現在,尼克松如不去大陸,我們不用在此刻團團打轉,這是說美國。
我們怎麼對美國,你比誰都明白。
當然,我們還希望美國回心轉意,但是看來很不容易,當然也談不上什麼絕望,我們雙方的關系已經接近五十年,娘希匹我就不相信,今天美國真會對我們置之不理!&rdquo &ldquo别生氣,&rdquo張群見他喘息,勸道:&ldquo所以,如果夫人正式參加到最高層去,相信會影響白宮政策的。
&rdquo &ldquo你又來了,&rdquo蔣介石臉上掠過一絲苦笑:&ldquo她如果參加,當然很好,我隻怕她事事聽白宮,反而變成了沒主意,我們已經退無死所,她又是個好面子的人,有些事情轉不了彎,不如由靜波一個人去應付。
&rdquo &ldquo靜波應付有餘,&rdquo張群對嚴家淦的&ldquo醋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