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母之罵兒 其氣粗猶似當年 人之将亡 其言善也說真話

關燈
dquo極大,&ldquo無奈堅持不足;這方面,舍經國莫屬,可是經國略嫌年輕,怕頂得過火了,所以不如夫人出馬。

    &rdquo 蔣介石皺皺眉頭,不作正面答複,卻道: &ldquo剛才說美國,現在說日本。

    想當年他們已經答應,把遣回日本的皇軍調回中國,改成國軍幫我&lsquo戡亂&rsquo,沒料到變了卦,撲了空,如果按計而行,你說這有多好?我們也用不着在這個地方受難了。

    &rdquo &ldquo休息休息再說。

    &rdquo &ldquo而現在,&rdquo蔣介石又喘了一陣:&ldquo田中居然也到北平去了,這一來,我們的處境更糟。

    盡管他們要為我洗刷名譽,出版&lsquo秘錄&rsquo,可是你瞧我的樣子,我還能等得及麼?&rdquo &ldquo當然可以,當然等得及。

    &rdquo張群道:&ldquo日本方面,他們幾位元老,也一直對我們感到抱歉,特别是對&lsquo總統&rsquo感到抱歉,所以,如果夫人加入最高層,相信她會發生作用,扭轉中日關系。

    經國兄在對日問題上,不能怪他,他年輕,當年又在國外,因此他是胸有成竹的,這不能怪他,如有夫人幫他一把忙,相信在對日問題上,也有轉圜餘地。

    而我,當然也會随時随地出出主意。

    &rdquo 蔣介石朝他凝視一陣,暗忖:&ldquo你們越想把美齡擡出來壓經國,我越不答應,内中秘密,我到死不透露。

    &rdquo 其實用不着明眼人才能一望而知,凡有眼者都可見到:在蔣介石這個封建腦袋裡,有一個妄圖&ldquo世世代代家天下&rdquo的主意,那就任何人都不能壓在&ldquo太子&rdquo頭上,嚴家淦徒具虛名,形同虛設,對&ldquo太子或新主&rdquo有一個莫大好處,那就是一切為難之事由他頂當,一切讨好之事與他無關,嚴某隻能串演角色,設若宋美齡上台,那她可不管這麼多,&ldquo太子或新主&rdquo施展不開,也就是此非&ldquo傳子&rdquo格局,也非&ldquo家天下&rdquo。

    因為在蔣心目中,他這位&ldquo賢内助&rdquo之&ldquo家&rdquo,既不在大陸,又不在台灣。

     而對于美國,蔣介石那種憤感,說得上是恨之入骨,死不瞑目。

     張群焉有不懂之理?其所以膽敢進言,無非是小朝廷中的鬥争尖銳,認為不能再延,一旦老蔣死去,那小朝廷大勢已定,&ldquo太子道&rdquo外任何人馬,都得挨打挨罵,重則沒命,輕則擱淺。

     面對這位憂形于色的老友,蔣介石哄着他道: &ldquo嶽軍,我明白你的意思,你的目的,無非是希望經國這對肩胛,能夠挑得起這副擔子,是麼?&rdquo &ldquo是。

    &rdquo張群怎能回答&ldquo不是&rdquo。

     于是蔣介石告訴他,他們這一代,年紀太大了,别的不提,宋美齡不但已經過了花甲,而且過了古稀之年。

    一個七十多歲女人,怎能列入目前台局的最高層呢?别的不提提開會,她顯然吃不消,至于會議中的内容,大都繁重複雜,困難之極,她更加不知如何是好了。

     何況美國視小朝廷如包袱。

     &ldquo嶽軍&rdquo,蔣道:&ldquo除了這些,還有一個問題,外面是不會知道的了。

    &rdquo &ldquo是麼?&rdquo張群也就緊張起來,聽他&ldquo簡介&rdquo宋美齡的健康情況,那是說宋不但早已生了乳癌,而且身上的皮膚也有了些麻煩,吃藥打針,非三年五載可愈。

    末了,蔣介石長歎一聲,道:&ldquo嶽軍,你瞧瞧,這般狀況你讓她豈能挑得起呢?&rdquo 張群失望,唯唯而退。

     老蔣緊張,不知道張群此舉,是否已和&ldquo母後&rdquo取得默契,在一天之中向&ldquo母後及太子&rdquo試探結果,卻又證實與張無關,不覺呆了:&ldquo這是怎麼一回事?&rdquo 可是再往下想,也就不以為奇,因為那正是張群他們的拿手好戲,這一批人的目的在于牽掣&ldquo太子&rdquo,那麼拉出個&ldquo母後&rdquo來打先鋒,用不着談交情,又有什麼關系呢? 懷着隐憂,老蔣找到一個機會對&ldquo太子&rdquo說道: &ldquo一代又一代,你們是開始上台了。

    可是情況複雜,形勢微妙,可曾想到&lsquo樹敵過多&rsquo這句話麼?&rdquo 見&ldquo太子&rdquo點頭,肅然說&ldquo是&rdquo。

    蔣介石道:&ldquo你既然明白樹敵不妥,樹敵太多更不妥,那就該修身養性,多作思考,不為已過,你也六十多了,不能再像個二、三十歲的人了。

    &rdquo &ldquo是,阿爸。

    &rdquo &ldquo我在你這個年紀時,比你還厲害!&rdquo &ldquo是,阿爸。

    &rdquo &ldquo我,殺人不眨眼!&rdquo &ldquo太子&rdquo一怔,因為這個&ldquo父王&rdquo,一生不說句真話,盡管人人皆知的一件真人真事,他也可以說成&ldquo絕&rdquo無其事,甚至據&ldquo理&rdquo駁斥,如今他可說了一句真話,可能是&ldquo人之将死&rdquo吧? &ldquo但是,&rdquo蔣介石道:&ldquo越到後來,我越不想多開殺戒,隻有陳儀例外,當年殺他,不過是為了兩個原因,一個,福建不穩,而那邊的将領和他有關。

    又一個,他曾要湯恩伯在上海和共黨和談,來一個&lsquo和平解放&rsquo,此事不可為,此風不可長,因此我要殺雞儆猴,其他幾個是有人主張殺,我不反對,殺了,至于監牢裡的,和火燒島上的,死的也不少,但不是我的意思,有不少人是身體太差,有不少人是&hellip&hellip&rdquo蔣介石把殘酷鎮壓當作什麼&ldquo風雅&rdquo,說來十分輕松,可又這麼說: &ldquo我沒殺&lsquo台獨&rsquo,即使有,也不是大開殺戒,這個,我已經對你說過了,忘了麼?&rdquo &ldquo沒有忘,阿爸。

    &rdquo &ldquo那你說一說,為什麼這麼做?&rdquo &ldquo為了他們是台灣人,&rdquo &ldquo不,&rdquo蔣介石道:&ldquo還有外國人,外國人也有做&lsquo台獨&rsquo的,你明白了,這就叫做清況複雜,如果對他們像對共産黨一樣,那就麻煩了。

    因為就台灣人來說,我們此刻還在台灣,而且姑息主義非常讨厭,得罪了台灣人也就自找麻煩,你懂?&rdquo &ldquo懂,阿爸。

    &rdquo &ldquo但是,并不是說一概不得罪,要做得&lsquo漂亮&rsquo,前些年,你的人把李萬居的家一把火燒光,這就太露痕迹,太不雅觀。

    &rdquo &ldquo是,阿爸,以後得學阿爸。

    &rdquo &ldquo得罪外國人,那更不劃算,&rdquo蔣介石道:&ldquo外國人還能得罪的?充其量裝個樣子,好比那個路易斯的事,适可而止,吓吓白宮,夠了,可不能真做,一一你真的做了嗎?有人這麼說。

    &rdquo &ldquo沒有,沒有真做,阿爸。

    &rdquo &ldquo那我告訴你,弄假成真的話,以後你會下不了台,你别以為這是一條出路,不成,慢慢地你會明白。

    &rdquo &ldquo是,阿爸。

    &rdquo &ldquo因此,對外,根本不能樹敵!對内,就不同,可以樹敵,但不可多方樹敵,你懂?&rdquo 蔣經國暗忖,這種&ldquo處世之道&rdquo未免古老,&ldquo父王&rdquo還如此鄭而重之地交待,說明他的&ldquo孱頭孱腦&rdquo有點程度了。

    當下唯唯。

    此人對乃父情狀心情極端矛盾,一方面盼能早日&ldquo登基&rdquo,免得他噜噜蘇蘇,礙手礙腳,另方面卻盼他長期卧病,不死不活,因為有老蔣在,隻有一口氣也無所謂,便能在&ldquo元老重臣&rdquo中起&ldquo吓阻&rdquo之效,省了&ldquo太子&rdquo好多麻煩。

    當然,蔣介石不可能永遠不死不活。

    為了他的家天下,他亟盼在兩腿一蹬之前,為&ldquo太子&rdquo解決一些困難。

    如今見&ldquo太子&rdquo表示懂得内中奧秘,便舒了口氣道: &ldquo可以樹敵,但不可以多方樹敵,這個道理你明白了。

    可以樹敵的意思,是因為敵方己成為難以和緩的對手,避免不了,譬如共産黨,我們幹了他們幾十年,現在這個敵就非樹不可,不樹也不行了!來不及了!但對外不同對内,你在内部也樹敵太多,這就不合治國之道。

    &rdquo &ldquo是,阿爸。

    &rdquo &ldquo譬如&lsquo台獨&rsquo問題,&rdquo蔣介石道:&ldquo這個問題來自外面,但替他們跑腿的,可在裡面,這批人在我們身體裡面,你幹得太厲害的話,等于和自己的身體作對,明白麼?&rdquo &ldquo是!阿爸。

    &rdquo &ldquo還有,地方勢力并不等于&lsquo台獨&rsquo,你不能把一些台灣大鄉紳、大老闆、大财主當作&lsquo台獨&rsquo。

    &rdquo &ldquo是,阿爸。

    &rdquo &ldquo你,&rdquo蔣介石有氣道:&ldquo對一些長輩,更不應該多方樹敵了!&rdquo &ldquo是,阿爸!&rdquo &ldquo庸之過世之後,聽說你還在說他的怪話,太使我不高興了!&rdquo &ldquo沒有,阿爸,&rdquo蔣經國急道:&ldquo孩兒還曾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給孔前院長開一個追悼會,但給很多人反對,沒法舉行了。

    &rdquo &ldquo是你發起,或者是你否決,我不管,但是接二連三子安過世了,子文過世了,霭齡也過世了,你為什麼沒半點表示?&rdquo &ldquo孩兒有表示,&rdquo蔣經國急道:&ldquo大舅舅、二舅舅過世之後,外面一片諷刺抨擊,孩兒為了息事甯人,沒有表示,也不敢表示,但大姨媽過世之後,母親曾發起一個追思禮拜,孩兒也參加了。

    &rdquo &ldquo這就算是你的表示?&rdquo蔣介石歎道:&ldquo經國呀,你也過了六十,千萬不能任性了,你要知道,你母親為了這個局面,也曾傷了不少腦筋,有一次她發起一個以美國眷屬為主,各國使節眷屬一起參加的舞會,她的用意很明顯,可你派人前去搗亂,把舞會弄了個不歡而散,你母親今天一想起還生氣,你呀,何必!&rdquo &ldquo父親,&rdquo蔣經國急忙說道: &ldquo這件事确實不是孩兒幹的。

    &rdquo &ldquo太子&rdquo還在撒謊,蔣介石有氣道: &ldquo你得明白,我所以對你說這些,無非是為了你好,你為什麼還要強辯。

    我明白,你當年找人出來搗亂你母親的舞會,打出來的旗子叫做&lsquo國難方殷,不許醉生夢死&rsquo,好聽得很!你可忘記了這是個招待盟友女眷的舞會,用意是希望這些外國女人,替我們多說幾句好話,你也看不慣,今天還強辯,那我可要告訴你,你的脾氣如不改,今後會有麻煩,這麻煩不是來之于外,而是來之于内。

    唉!今天的外來憂患,還不夠傷透你腦筋的嗎?你嫌不夠?&rdquo &ldquo禀告父親,&rdquo這&ldquo太子&rdquo一身大汗道:&ldquo當年這件事,是一些将校級軍人自己搞出來的。

    &rdquo &ldquo你還要騙我!&rdquo蔣介石氣得以拳捶床道:&ldquo領頭的人是那個師政治部主任江海東,今天你不是仍舊重用他嗎?&rdquo 蔣經國聞言顫栗,暗付&ldquo反正我已大權在握,你也起不了床,換不了人,如此這般,定可無事。

    &rdquo于是大嘴一咧,涕淚俱來,&ldquo表情深刻&rdquo,作為&ldquo知錯&rdquo。

     待&ldquo太子&rdquo哭聲停止,蔣介石歎道: &ldquo對于陳辭修,我花了多少苦心?我不&lsquo傳副&rsquo而&ldquo傳子&rdquo,整個經過你是清楚的,你母親并沒有這個問題,你吵什麼!我能給辭修大修墓園,你不能對母親曲盡孝道嗎?笑話!&rdquo &ldquo禀告父親,孩兒知錯。

    &rdquo &ldquo你務必牢牢記住,&rdquo蔣介石道:&ldquo一方面,快把孝文的身體醫好,我看他人挺聰明,可以繼承蔣家香火。

    另方面,你對母親要像對我一樣。

    你該明白,人,是你年紀輕,可也有六十多了,人事關系,你可比不上她,她對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