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草山夜沉 宋美齡陳香梅私語 病榻晝響 蔣介石日餘孽定計
關燈
小
中
大
有辦法。
再說财經方面的情況,日本壟斷财團對台灣的&ldquo經營&rdquo勢必比目前更加厲害,使台灣更像個殖民地經濟形态,蔣經國能拿什麼和他們抗争呢? 說得上一籌莫展。
蔣經國有他的一批&ldquo智囊團&rdquo,什麼王升、李煥等二十餘人為抵制張群,也真的花了吃奶的氣力,商量複商量,研究複研究,得出一個十分可怖的結論,佐藤、岸信介和張群、何應欽他們之間的努力,實際上蘊藏着一個極大的陰謀,拆穿&ldquo東&rdquo洋鏡,佐藤手段毒辣之極。
他們可以&ldquo擁護&rdquo老蔣為名,不但加強對台投資,而且打出旗幟,&ldquo不要北平要台北&rdquo,明知和日本人民為敵,也不肯改變主意,以換取蔣介石對一小撮的信任,然後等待老蔣一命嗚呼,小蔣并無能力,那就到時候真正控制台局者乃是張群等人,乃是日方的壟斷财團,也就是&ldquo元老派&rdquo那些殘餘軍國主義者了。
此事貌似古怪,實則簡單,蔣經國很想呈報乃父,但為那些&ldquo智囊&rdquo所阻,認為老蔣如果聽到他的報告,第一個反應就是小蔣&ldquo反日&rdquo成性,連佐藤這些&ldquo好意&rdquo都不感興趣,結果就會不妙。
由于老蔣已到走投無路的情景,小蔣反對佐藤&ldquo擁蔣&rdquo等于反對乃父找到出路,茲事體大,不可造次。
同時,佐藤有此&ldquo險棋&rdquo,也就說明了他們對台灣的興趣,而非對蔣家有什麼好感,不如給他們一個難題,用以為蔣保存一點影響,于是小的向老的說了,老蔣倒也認為&ldquo可行&rdquo,于是那個張群遭到了難題。
那一日他面對老蔣,聽他吩咐道: &ldquo佐藤的一番好意,我很感謝,隻是東京方面對北平的興趣很大,你要他們設法扭轉,不得和北平交往!&rdquo 張群豈是黃口小兒?當下一聲苦笑,歎道: &ldquo已經對他們說了千萬遍咯!&rdquo 老蔣點頭道:&ldquo我明白,但你這回要給他來一個哀的美敦書!隻要佐藤内閣還想和北平來往,我這邊就沒什麼戲好唱!&rdquo 張群四顧無人,低聲道: &ldquo我根據&lsquo總統&rsquo的意見和日本打交道,一直打了幾十年,愧無成就,無顔相見!&rdquo 蔣介石凄然歎道:&ldquo你說這個幹什麼?我還沒法酬謝你哩!為了這個日本問題,當年你老兄辛苦了,現在更是勞累,紅臉白臉花臉你都得唱,更多的時候你老兄還得替我挨罵,這些我怎會不知道了你何必這麼說?&rdquo蔣介石長歎道: &ldquo問題是,今天的情況更加嚴重,佐藤的手法一望而知是腳踏兩頭船,又要北平又要台北,怎麼對得起我姓蔣的!&rdquo 張群也報以歎息,閃閃縮縮地說,&ldquo岸信介也大感為難&rdquo,他婉轉表達岸信介的&ldquo解釋&rdquo,說佐藤的看法是,日子一久,北京的影響力在逐漸增加,難以阻擋,無法削弱。
在他來說,恨不能一口把共産黨吞了,可是那隻能說說,甚至不能公開說,因為日本上下對北京的想法和做法相反,他們倒不是腳踏兩頭船,他們隻想腳踏一條船,是&ldquo北京号&rdquo而非台北! 蔣介石咬牙切齒地表示,他知道,他什麼都知道,因此和佐藤表明态度,是時候了。
張群作無可奈何之狀,擺推心置腹之态,吞吞吐吐,痛苦萬狀道: &ldquo在&lsquo一個中國&rsquo立場上,我們始終堅持,佐藤也一再承諾。
他之和北平來往,無非是為了買賣,&lsquo政經分離&rsquo,置北平的激烈反對于不顧,因此進一步承認北平,和它建交,絕無其事,絕不會出現的!&rdquo &ldquo那還有什麼顧慮?&rdquo蔣介石道:&ldquo那還有什麼辦不到的!&rdquo 張群再為蔣解釋:佐、岸兄弟的顧慮是,萬一尼克松訪華後的影響擴大,北平不但進入聯合國,而且和它建交的國家一天多似一天,那末日本沒有辦法不考慮對北平的關系,這不僅是形勢所趨,而且實實在在是日本人民以及日本政壇普遍盼望的事,誰敢違返這一趨勢,誰就得下台,沒有讨價還價餘地。
佐藤如果因此下台,勢必使後繼者隻能承認北平,不再理睬台灣。
佐藤表示,他為蔣的私誼甯願有此一日,不以為苦,可是正因為連他也下了台,日本就無人可以力保老蔣,到那時與其隻有&ldquo一個中國一一北京&rdquo,不如此刻進行&ldquo兩個中國&rdquo,由佐藤同時對北京、台灣往返,貌似不利于蔣,實則對蔣偏袒,張群說此乃佐藤繼承吉田茂的遺志,今日之下,以此為上,應予采納。
蔣介石聞言久久難以啟口,張群睹狀,知道他也沒什麼妙計可施,佐藤縱然&ldquo不夠義氣&rdquo,但日本内閣歸他管,是屬&ldquo他的&rdquo,可是日本人民民主獨立的思想,日本政界辨别是非的傾向,佐藤就沒法管,不是&ldquo屬于他&rdquo的了。
吉田茂所不能如願的狂妄主張,佐藤更難辦到,因為&ldquo時代的騙子&rdquo正在往前,無法拖住;有如吉田茂的&ldquo祖宗&rdquo田中義一,他那一套&ldquo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rdquo早成泡影,也永遠無法辦到的了。
佐藤那一套隻能由他發展,但蔣介石決不表示可否,這不但為了&ldquo并無任何證據&rdquo,抑且萬一這一花招有些什麼變化,蔣介石可以掌握主動,或停或斷,可以&ldquo研究&rdquo。
但蔣介石還是表達了他的意見,認為佐藤雖然反共,還得要他&ldquo到底?&rdquo這個&ldquo反共到底&rdquo的具體表現之一,便是要他保證不管是他或者其他日本政府要員,決不可以像尼克松那樣到北京去。
張群認為這個不成問題,當下前腳出&ldquo官邸&rdquo,後腳找岸信介,岸信介也認為不成問題,願意作出保證,使蔣放心,雙方可以繼續設想如何&ldquo共同防共&rdquo,如何為蔣&ldquo恢複名譽&rdquo,俾使這兩人一小撮殘餘勢力,得以掙紮圖存,苟延殘喘。
宋美齡認為不妥,但這是&ldquo病急亂投醫&rdquo的花招,她也沒有&ldquo良藥&rdquo,也就不表可否。
蔣經國這方面發覺不妥,&ldquo智囊&rdquo們紛紛提出疑問。
其一:這個&ldquo元老派&rdquo隻對老蔣有交情,對小蔣無&ldquo情&rdquo可&ldquo交&rdquo,萬一老蔣死後,小蔣在這方面雙手空空,如何是好?其二:岸信介代表佐藤,往返于日台之間,不但沒有所謂&ldquo持使&rdquo的氣派,抑且給人的印象是&ldquo偷偷摸摸&rdquo,這些情況老蔣當然看不見,聽不到,但小蔣由于張群等人的關系,對岸信介的活動十分注意,因而心中起疑。
其三:正因為小蔣在日本方面并無&ldquo交往&rdquo,反而想對日本政情民情多作了解,了解的結果恰巧和張群相反。
張群他們的&ldquo結論&rdquo,是&ldquo元老派潛力深厚,猶有可為&rdquo,但小蔣方面的印象,則是&ldquo元老派&rdquo影響微弱,不但民間力量在對北京大表好感,反美反蔣,甚至佐藤所屬的執政黨内,也掀起了&ldquo中國熱&rdquo,對蔣絕交非無可能,因為佐藤處境惡劣,很難堅持,田中派大有取而代之之勢,這一現象,使蔣震驚,同時也是佐藤派人赴台活動,為什麼必須偷偷摸摸的道理在此。
一句話:靠不住! 當真再過得半年,田中繼任首相,已經将成定局,老蔣小蔣固然跳腳,張群等人也格外慌亂。
岸信介又氣急敗壞地到台北&ldquo保證&rdquo,蔣介石這回避與見面,聽張群一頓三挫,轉述這位&ldquo密使&rdquo的&ldquo傾訴&rdquo。
張群轉彎抹角,極力避免蔣認為刺激,受到打擊的詞句,意思是今日之下,北京的穩固已成定局,連尼克松都願意訪華,說明了很多的問題,而在日本方面來說,美國是不夠朋友的,他們認為改善中國的關系,應該是日本應比美國占先,可是尼克松卻先走一步,盡管中美并未建交,但那個&ldquo上海公報&rdquo的分量不輕,有目共見,因此日本朝野對美國有所不滿之餘,對佐藤大有怨言。
在這情況下,日本朝野對佐藤的必欲使之下台,幾乎衆口一詞,乃至包括右派。
他們認為尼克松的訪華行動成為對日本的一個&ldquo打擊&rdquo,佐藤非下台不可。
同時,美元突地采取浮動彙率一事,事先并未和日方商量,而此舉對日的影響又大,日本朝野在抱怨尼克松又一&ldquo打擊&rdquo,更想把佐藤換下。
日方深感經濟危機固然應該挽救,但以如此深厚的關系,佐藤事先不能與聞,說明了日方也應該另想辦法,僅此二事,佐藤非走不可,岸信介因此趕到台北有所解釋,再三說明此乃受&ldquo尼克松打擊&rdquo所形成的局面,田中上台已成定局,希望蔣方不要誤會,田中不會走得太&ldquo遠&rdquo,元老派和蔣之間的默契繼續保留,勿以佐藤的下台而有所懷疑,田中做法雖不可知,但他不會&ldquo親共&rdquo,這一點絕無問題。
蔣介石卻對斯人斯事有所風聞,連連搖手,要張群轉告岸信介,由于尼克松夫婦居然在大雪飛舞中漫步長城,他對今後的局勢演變很不放心,他堅持要佐藤作出保證,保證他不論台上台下,總之不到&ldquo共區&rdquo,而且他還提醒岸信介:佐藤的&ldquo兩個中國&rdquo手法已經失效。
周恩來強調不和他打交道,就是促使佐藤下台的有力一擊,因此,萬一換人當家,這個人不管是誰,會不會在前往北京路上邁開大步? 岸信介忙說不會,願意擔保,第二天老蔣聞訊默無一言,小蔣可不耐煩了,湊巧駐日&ldquo大使&rdquo彭孟緝奉召回台&ldquo述職&rdquo,對蔣報告日本政局&ldquo情況危急&rdquo,不但新一輩的政治家對台灣沒有興趣,他的會客廳中,也極少有客來訪,甚至元老派對台灣也無話可說,因此&ldquo對日政策&rdquo大成疑問,對岸信介的說法不可輕易相信,必須慎重處理。
蔣經國就要彭去找岸,探聽田中會不會親&ldquo共&rdquo的問題,岸信介苦笑着對彭說:&ldquo你在日本住,又是外交官,這個問題應該比我還熟識,我臨走那天晚上,你還在請客?&rdquo 彭孟緝笑而不言,岸信介又道: &ldquo田中是黨内新手,所作所為不可超越前輩,這是規矩,但又不能不看看今天新的花樣一一但我仍然可以保證他不會進入共區。
&rdquo 可笑岸信介鼠目寸光,不但看不到日中人民的深厚友誼,抑且看不清&ldquo時代輪子&rdquo的行進方向,妄圖把時間拉回三十年代甚至二十年代,妄圖對軍國主義的複活寄予希望。
他此行旨在請蔣吃&ldquo定心丸&rdquo,張群、何應欽、谷正綱輩更在一旁加油添醬,&ldquo力證&rdquo佐藤岸信介等那個打算,确乎是一種&ldquo對于總統的報答&rdquo,&ldquo有益雙方但對&lsquo華&rsquo更加有利&rdquo,在蔣是走投無路之中隻能重視這根稻草,在宋是無可奈何之中也隻能任其發展,在蔣經國是&ldquo姑妄
再說财經方面的情況,日本壟斷财團對台灣的&ldquo經營&rdquo勢必比目前更加厲害,使台灣更像個殖民地經濟形态,蔣經國能拿什麼和他們抗争呢? 說得上一籌莫展。
蔣經國有他的一批&ldquo智囊團&rdquo,什麼王升、李煥等二十餘人為抵制張群,也真的花了吃奶的氣力,商量複商量,研究複研究,得出一個十分可怖的結論,佐藤、岸信介和張群、何應欽他們之間的努力,實際上蘊藏着一個極大的陰謀,拆穿&ldquo東&rdquo洋鏡,佐藤手段毒辣之極。
他們可以&ldquo擁護&rdquo老蔣為名,不但加強對台投資,而且打出旗幟,&ldquo不要北平要台北&rdquo,明知和日本人民為敵,也不肯改變主意,以換取蔣介石對一小撮的信任,然後等待老蔣一命嗚呼,小蔣并無能力,那就到時候真正控制台局者乃是張群等人,乃是日方的壟斷财團,也就是&ldquo元老派&rdquo那些殘餘軍國主義者了。
此事貌似古怪,實則簡單,蔣經國很想呈報乃父,但為那些&ldquo智囊&rdquo所阻,認為老蔣如果聽到他的報告,第一個反應就是小蔣&ldquo反日&rdquo成性,連佐藤這些&ldquo好意&rdquo都不感興趣,結果就會不妙。
由于老蔣已到走投無路的情景,小蔣反對佐藤&ldquo擁蔣&rdquo等于反對乃父找到出路,茲事體大,不可造次。
同時,佐藤有此&ldquo險棋&rdquo,也就說明了他們對台灣的興趣,而非對蔣家有什麼好感,不如給他們一個難題,用以為蔣保存一點影響,于是小的向老的說了,老蔣倒也認為&ldquo可行&rdquo,于是那個張群遭到了難題。
那一日他面對老蔣,聽他吩咐道: &ldquo佐藤的一番好意,我很感謝,隻是東京方面對北平的興趣很大,你要他們設法扭轉,不得和北平交往!&rdquo 張群豈是黃口小兒?當下一聲苦笑,歎道: &ldquo已經對他們說了千萬遍咯!&rdquo 老蔣點頭道:&ldquo我明白,但你這回要給他來一個哀的美敦書!隻要佐藤内閣還想和北平來往,我這邊就沒什麼戲好唱!&rdquo 張群四顧無人,低聲道: &ldquo我根據&lsquo總統&rsquo的意見和日本打交道,一直打了幾十年,愧無成就,無顔相見!&rdquo 蔣介石凄然歎道:&ldquo你說這個幹什麼?我還沒法酬謝你哩!為了這個日本問題,當年你老兄辛苦了,現在更是勞累,紅臉白臉花臉你都得唱,更多的時候你老兄還得替我挨罵,這些我怎會不知道了你何必這麼說?&rdquo蔣介石長歎道: &ldquo問題是,今天的情況更加嚴重,佐藤的手法一望而知是腳踏兩頭船,又要北平又要台北,怎麼對得起我姓蔣的!&rdquo 張群也報以歎息,閃閃縮縮地說,&ldquo岸信介也大感為難&rdquo,他婉轉表達岸信介的&ldquo解釋&rdquo,說佐藤的看法是,日子一久,北京的影響力在逐漸增加,難以阻擋,無法削弱。
在他來說,恨不能一口把共産黨吞了,可是那隻能說說,甚至不能公開說,因為日本上下對北京的想法和做法相反,他們倒不是腳踏兩頭船,他們隻想腳踏一條船,是&ldquo北京号&rdquo而非台北! 蔣介石咬牙切齒地表示,他知道,他什麼都知道,因此和佐藤表明态度,是時候了。
張群作無可奈何之狀,擺推心置腹之态,吞吞吐吐,痛苦萬狀道: &ldquo在&lsquo一個中國&rsquo立場上,我們始終堅持,佐藤也一再承諾。
他之和北平來往,無非是為了買賣,&lsquo政經分離&rsquo,置北平的激烈反對于不顧,因此進一步承認北平,和它建交,絕無其事,絕不會出現的!&rdquo &ldquo那還有什麼顧慮?&rdquo蔣介石道:&ldquo那還有什麼辦不到的!&rdquo 張群再為蔣解釋:佐、岸兄弟的顧慮是,萬一尼克松訪華後的影響擴大,北平不但進入聯合國,而且和它建交的國家一天多似一天,那末日本沒有辦法不考慮對北平的關系,這不僅是形勢所趨,而且實實在在是日本人民以及日本政壇普遍盼望的事,誰敢違返這一趨勢,誰就得下台,沒有讨價還價餘地。
佐藤如果因此下台,勢必使後繼者隻能承認北平,不再理睬台灣。
佐藤表示,他為蔣的私誼甯願有此一日,不以為苦,可是正因為連他也下了台,日本就無人可以力保老蔣,到那時與其隻有&ldquo一個中國一一北京&rdquo,不如此刻進行&ldquo兩個中國&rdquo,由佐藤同時對北京、台灣往返,貌似不利于蔣,實則對蔣偏袒,張群說此乃佐藤繼承吉田茂的遺志,今日之下,以此為上,應予采納。
蔣介石聞言久久難以啟口,張群睹狀,知道他也沒什麼妙計可施,佐藤縱然&ldquo不夠義氣&rdquo,但日本内閣歸他管,是屬&ldquo他的&rdquo,可是日本人民民主獨立的思想,日本政界辨别是非的傾向,佐藤就沒法管,不是&ldquo屬于他&rdquo的了。
吉田茂所不能如願的狂妄主張,佐藤更難辦到,因為&ldquo時代的騙子&rdquo正在往前,無法拖住;有如吉田茂的&ldquo祖宗&rdquo田中義一,他那一套&ldquo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rdquo早成泡影,也永遠無法辦到的了。
佐藤那一套隻能由他發展,但蔣介石決不表示可否,這不但為了&ldquo并無任何證據&rdquo,抑且萬一這一花招有些什麼變化,蔣介石可以掌握主動,或停或斷,可以&ldquo研究&rdquo。
但蔣介石還是表達了他的意見,認為佐藤雖然反共,還得要他&ldquo到底?&rdquo這個&ldquo反共到底&rdquo的具體表現之一,便是要他保證不管是他或者其他日本政府要員,決不可以像尼克松那樣到北京去。
張群認為這個不成問題,當下前腳出&ldquo官邸&rdquo,後腳找岸信介,岸信介也認為不成問題,願意作出保證,使蔣放心,雙方可以繼續設想如何&ldquo共同防共&rdquo,如何為蔣&ldquo恢複名譽&rdquo,俾使這兩人一小撮殘餘勢力,得以掙紮圖存,苟延殘喘。
宋美齡認為不妥,但這是&ldquo病急亂投醫&rdquo的花招,她也沒有&ldquo良藥&rdquo,也就不表可否。
蔣經國這方面發覺不妥,&ldquo智囊&rdquo們紛紛提出疑問。
其一:這個&ldquo元老派&rdquo隻對老蔣有交情,對小蔣無&ldquo情&rdquo可&ldquo交&rdquo,萬一老蔣死後,小蔣在這方面雙手空空,如何是好?其二:岸信介代表佐藤,往返于日台之間,不但沒有所謂&ldquo持使&rdquo的氣派,抑且給人的印象是&ldquo偷偷摸摸&rdquo,這些情況老蔣當然看不見,聽不到,但小蔣由于張群等人的關系,對岸信介的活動十分注意,因而心中起疑。
其三:正因為小蔣在日本方面并無&ldquo交往&rdquo,反而想對日本政情民情多作了解,了解的結果恰巧和張群相反。
張群他們的&ldquo結論&rdquo,是&ldquo元老派潛力深厚,猶有可為&rdquo,但小蔣方面的印象,則是&ldquo元老派&rdquo影響微弱,不但民間力量在對北京大表好感,反美反蔣,甚至佐藤所屬的執政黨内,也掀起了&ldquo中國熱&rdquo,對蔣絕交非無可能,因為佐藤處境惡劣,很難堅持,田中派大有取而代之之勢,這一現象,使蔣震驚,同時也是佐藤派人赴台活動,為什麼必須偷偷摸摸的道理在此。
一句話:靠不住! 當真再過得半年,田中繼任首相,已經将成定局,老蔣小蔣固然跳腳,張群等人也格外慌亂。
岸信介又氣急敗壞地到台北&ldquo保證&rdquo,蔣介石這回避與見面,聽張群一頓三挫,轉述這位&ldquo密使&rdquo的&ldquo傾訴&rdquo。
張群轉彎抹角,極力避免蔣認為刺激,受到打擊的詞句,意思是今日之下,北京的穩固已成定局,連尼克松都願意訪華,說明了很多的問題,而在日本方面來說,美國是不夠朋友的,他們認為改善中國的關系,應該是日本應比美國占先,可是尼克松卻先走一步,盡管中美并未建交,但那個&ldquo上海公報&rdquo的分量不輕,有目共見,因此日本朝野對美國有所不滿之餘,對佐藤大有怨言。
在這情況下,日本朝野對佐藤的必欲使之下台,幾乎衆口一詞,乃至包括右派。
他們認為尼克松的訪華行動成為對日本的一個&ldquo打擊&rdquo,佐藤非下台不可。
同時,美元突地采取浮動彙率一事,事先并未和日方商量,而此舉對日的影響又大,日本朝野在抱怨尼克松又一&ldquo打擊&rdquo,更想把佐藤換下。
日方深感經濟危機固然應該挽救,但以如此深厚的關系,佐藤事先不能與聞,說明了日方也應該另想辦法,僅此二事,佐藤非走不可,岸信介因此趕到台北有所解釋,再三說明此乃受&ldquo尼克松打擊&rdquo所形成的局面,田中上台已成定局,希望蔣方不要誤會,田中不會走得太&ldquo遠&rdquo,元老派和蔣之間的默契繼續保留,勿以佐藤的下台而有所懷疑,田中做法雖不可知,但他不會&ldquo親共&rdquo,這一點絕無問題。
蔣介石卻對斯人斯事有所風聞,連連搖手,要張群轉告岸信介,由于尼克松夫婦居然在大雪飛舞中漫步長城,他對今後的局勢演變很不放心,他堅持要佐藤作出保證,保證他不論台上台下,總之不到&ldquo共區&rdquo,而且他還提醒岸信介:佐藤的&ldquo兩個中國&rdquo手法已經失效。
周恩來強調不和他打交道,就是促使佐藤下台的有力一擊,因此,萬一換人當家,這個人不管是誰,會不會在前往北京路上邁開大步? 岸信介忙說不會,願意擔保,第二天老蔣聞訊默無一言,小蔣可不耐煩了,湊巧駐日&ldquo大使&rdquo彭孟緝奉召回台&ldquo述職&rdquo,對蔣報告日本政局&ldquo情況危急&rdquo,不但新一輩的政治家對台灣沒有興趣,他的會客廳中,也極少有客來訪,甚至元老派對台灣也無話可說,因此&ldquo對日政策&rdquo大成疑問,對岸信介的說法不可輕易相信,必須慎重處理。
蔣經國就要彭去找岸,探聽田中會不會親&ldquo共&rdquo的問題,岸信介苦笑着對彭說:&ldquo你在日本住,又是外交官,這個問題應該比我還熟識,我臨走那天晚上,你還在請客?&rdquo 彭孟緝笑而不言,岸信介又道: &ldquo田中是黨内新手,所作所為不可超越前輩,這是規矩,但又不能不看看今天新的花樣一一但我仍然可以保證他不會進入共區。
&rdquo 可笑岸信介鼠目寸光,不但看不到日中人民的深厚友誼,抑且看不清&ldquo時代輪子&rdquo的行進方向,妄圖把時間拉回三十年代甚至二十年代,妄圖對軍國主義的複活寄予希望。
他此行旨在請蔣吃&ldquo定心丸&rdquo,張群、何應欽、谷正綱輩更在一旁加油添醬,&ldquo力證&rdquo佐藤岸信介等那個打算,确乎是一種&ldquo對于總統的報答&rdquo,&ldquo有益雙方但對&lsquo華&rsquo更加有利&rdquo,在蔣是走投無路之中隻能重視這根稻草,在宋是無可奈何之中也隻能任其發展,在蔣經國是&ldquo姑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