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總統求醫 老婆兒子各執己見 副統辭職 内中諸多鹹酸苦辣

關燈
建議,在梨山這一風景區中蓋換&ldquo官邸&rdquo,開辟農場,他不願意山上真的隻能有他的&ldquo官邸&rdquo,但&ldquo閑人&rdquo必須和他有個距離,而且都是&ldquo可靠&rdquo的。

     隻有在為自己打算眯時候,蔣介石的心情算是&ldquo簡單&rdquo一些,他告訴兒子,到梨山去的好處很多,内中最大的一點在于&ldquo神秘&rdquo,古時候有個&ldquo梨山老母&rdquo,現在來了個&ldquo梨山先生&rdquo,很有意思。

    外國人都知道草山是他的&ldquo官邸&rdquo,今後忽聞搬上了梨山,一定有莫測高深之感,那他的目的已達,但不想在梨山延見洋人。

     于是一切設計和施工計劃開始進行,蔣介石好像也有了些事做,感到輕松一些。

     &ldquo那你還要不要陽明山?&rdquo 宋美齡言下之意是:&ldquo你不要,我要!&rdquo 蔣介石焉肯&ldquo割愛&rdquo,忙說:&ldquo我還是要保留的,保留陽明山,也就保留了王陽明的學問。

    再說梨山太遠,必要時我可以坐直升飛機,難道以後來往客人都坐直升飛機不成?&rdquo 宋美齡聞言不作聲,她在思考另一問題。

     梨山新居規模不小,落成有待時日。

    本來無意&ldquo出世&rdquo的蔣介石,也就在草山之上,格外苦思對策了。

    那一日聞道宋美齡下山需時整日,正中下懷,忙不疊把張群找來,因為他目下所想到的一着,是不能讓美方知道的。

     張群已開始感受到蔣經國的&ldquo壓力&rdquo,當年不但高唱,而且&ldquo力行&rdquo的&ldquo東京路線&rdquo,目下是不敢公然号召的了,殘餘日閥往返不斷,也得瞞着一些。

    老蔣聽得進的,小蔣不一定合心意,小蔣聽得進的,老蔣也不一定合适,總之是對日問題以少談為妙,尤其是那個什麼&ldquo志願軍&rdquo破産之後,疑忌之多,得未曾有。

    甚至和老蔣見面的機會也大為減少。

    但在如何暗中幫助日閥殘餘俾能為蔣所用這一點而言,這一對老搭檔&ldquo心有靈犀一點通&rdquo,毋需說得。

     老蔣摒退左右,要張群緊挨着自己坐了,凄然道: &ldquo瞧我,說話沒氣力,也不想站起來,我真是老咯,可還不能死!&rdquo &ldquo你好得多了,&rdquo張群安慰他道:&ldquo慢慢來,很快會恢複的。

    反正這個局面悶得厲害,我們也沒什麼緊要的事情,你趁這機會,正好調養休息。

    &rdquo &ldquo嶽軍!&rdquo老蔣開門見山道:&ldquo你可曾想到:到東京跑一趟?&rdquo 張群愕然,連忙搖手。

    說: &ldquo本來沒什麼,走走也可以,無奈美國對日本管得太嚴,我們那些老朋友,隻要保全一條命的,不是不敢抛頭露面,便是在巢鴨熬過那幾年,我如果去,他們心裡高興,可是不敢公開見面,更談不上發表政見,他們現在是什麼權利也沒有的了。

    &rdquo 蔣介石于是告訴他,情況固然如此,但也不必過分悲觀。

    美國利用日本西德反共,在亞洲歐洲分擔了這麼個重任,美國并無興趣把日德老法西斯斬盡殺絕,相反的猶圖利用,在這情況下,日本老軍閥除了非死不可者外,一般都有特别優待,尤其是天皇制度未廢,意味着原有的大财團還受到保障,&ldquo老友&rdquo無恙。

     那末,此行有何目的? 蔣介石的設想是,美國為自己利益反共,不把日本老軍閥和蔣介石的利益放在眼裡,而且越來越糟,美國大有在日、台另外找人組班反共的可能,因此日本老軍部人馬和蔣必須來一個&ldquo不像共黨反美那樣的反美&rdquo,希望日方取得默契,由張群帶回具體辦法,以恢複雙方本來的&ldquo地位&rdquo。

     張群這一驚非同小可,因為如果此事外洩失敗,不但他完了,連蔣也不能苟全,于是默無一語。

     對張群的焦慮,蔣介石瞧在眼裡,當下勸導了一陣。

    蔣介石意思是,目下有很多事情無法出之于口,見之于文,這是一個&ldquo拖&rdquo的局面,他曾用&ldquo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将爆發&rdquo以&ldquo堅定軍心&rdquo,無奈美蘇政府不聽他指揮,不但大戰不成,朝鮮之戰且不了而了,重新回到使他沉悶的局面,必須設法把他打開,以利蔣的苟安。

     蔣介石認為,不能因為北京并未對台采取軍事行動,而視台灣為安樂窩。

    他告訴張群,由于&ldquo二·二八&rdquo事件的影響,他們在台灣的基礎顯得非常薄弱,必須另想辦法,夜長夢多,死賴在台灣的結果不可樂觀。

    因為不但北京可以用武力解放台灣,當時國際野心家對台灣的&ldquo地位&rdquo視為未定。

    同時美日兩國都有人支持&ldquo台獨&rdquo,大搞&ldquo第三勢力&rdquo,處處使蔣睡不安枕,食不知味,此外再加上個當地情況很不簡單,他這個小朝廷如無外援,來日大難。

     在這情狀下,如何利用日本,蔣介石認為這是一筆尚未動用的财産,&ldquo因為日本投降之後,如果沒有我,他們已經改變政權,四國分占,原來的軍部要員和大财團統統沒了地位,&rdquo蔣介石以&ldquo恩人&rdquo的姿态誇誇其談:&ldquo我現在要他們幫我一把,對他們有利,同時系屬應該。

    &rdquo 張群唯唯,但他終于提出一個問題,那就是美方對日一方面扶植舊有勢力再起,一方面監督極嚴,他這個說客前往&ldquo收賬&rdquo,既對美方不利,美方自無贊成之理,是則他又有什麼辦法打破這個局面? 蔣介石表示這些情形在他預料之中,他指出日方各大财團,并不全部贊成美國的&ldquo管理&rdquo,但朝鮮戰争中日方發了很大的一筆橫财,這固使日本大财團對美國五體投地,可是既系财團,他們和美方财團的矛盾自必日益明顯,加上美日兩國的&ldquo血賬&rdquo,日方絕無永遠唯美是從之理,因此小朝廷如能說服日方,建議以日本為主,拚湊南越、南朝鮮、台灣等建立一個&ldquo安全體系&rdquo,與美日分庭抗禮,看來行得通。

    這個計劃一旦完成,最低限度可以扭轉&ldquo盟邦&rdquo驅蔣吞台的趨勢,使小朝廷的日子過得安穩些。

     張群暗忖,這是個明知不可為之差使,反正不用賠送盤纏,走一趟又何妨,但為審慎計,就具體辦法提出問題,蔣介石一聽,他這個老友心虛膽怯,當下再予勸導,強調此行最大的阻礙是美國,但在台既守秘密,連宋美齡也不知道他此行的目的,而且日方大财團的&ldquo好感&rdquo漸趨冷卻,他此行是縱不成功,也難洩密,可以&ldquo保險&rdquo,動身可也。

    那宋美齡當夜回家,聽說張群來過,問乃夫談些什麼?蔣告以日方不少要員來台北,而他又不想出門,因此打算要張走一遭,特别是朝鮮之戰已成尾聲,日方對此有何看法,他亟想知道。

     宋美齡對乃夫此舉意圖,盡管未曾聽聞,焉有不明之理?見他為狀衰弱,不想怒氣沖天,可又不想饒人,當下笑得一笑,就說: &ldquo張嶽軍,有人說他是半個日本人,為什麼這麼說,我懶得問。

    不過我可要告訴你,如果張嶽軍又想走他的什麼日本路線,我們這邊反對人數可不少,而且包括你的兒子在内!&rdquo 蔣介石心頭一沉,強笑道:&ldquo你扯遠了,你扯遠了,此事和經國無關。

    &rdquo說完就走。

     蔣介石于是隻有發怔的份兒。

    見&ldquo特護&rdquo前來為他測溫,也就有一搭沒一搭扯了一陣,聞道蔣經國來到,皺着眉頭傳見,先聽他報告有關新兵入伍&ldquo一切順利&rdquo,不待續陳,問道: &ldquo你在外面亂嚷嚷些什麼?&rdquo 蔣經國忙不疊俯首垂手,說是沒有。

     蔣介石恨道:&ldquo關于張嶽軍到東京的事情,你說了些什麼!&rdquo 蔣經國張口結舌,表示沒說什麼。

     蔣介石以拳捶床道:&ldquo他們說你反對!&rdquo 蔣經國叫起撞天屈來,說決無此事。

     蔣介石往後一靠,有氣無力地說: &ldquo你親娘,那一年在溪口給日本飛機炸死了,那是戰時,日本空軍眼睛都發了紅,不分青紅皂白就炸,我們死了多少人?日本空軍是可惡,但這不是軍部的意思,他們事後還找人向我道歉,說盡管毛夫人已經和我離婚,可是夫人究竟是夫人,他們不想因為這樣和我傷了感情,還想派飛機到溪口上空投擲花圈。

    給我罵了一頓,我說這樣做等于罵人,他們才沒這樣做,但說明了這件事不是故意的。

    我們那時候在重慶,你可以回想一下,在重慶,我有三個官邸,重慶警報最多,到處炸,獨獨沒有炸我任何一個官邸,這不就說明問題了嗎?&rdquo 蔣經國本來怕提這件事,因為毛夫人盡管是他生母,但已非乃父的妻室,何況涉及對日政策問題,牽絲攀藤,免開尊口為宜,但此刻乃父沒頭沒腦提起,也就說道: &ldquo張嶽軍先生到日本,我沒理由反對,真的從沒有過表示。

    不過上星期曾在一批美國朋友面前談到日本,有人問我是不是日本空軍殺了我的母親?我不能說沒有這回事,所以說了,但是沒有評論,也用不着評論,一定是有人把這件事傳了出去,因此被人誤解,說我如何如何,讓阿爸操心。

    &rdquo 蔣介石舒了口氣道: &ldquo那就差不多了,對于這件事,你要放得開,這才将來可以做事,否則你樹敵太多,今後如何辦事?好好,就這麼辦。

    &rdquo 蔣經國當下又對其父表示有些事情确有麻煩。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